-
1 # 科米剪輯
-
2 # 黃牧風
中原地區人傑地靈,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一種說法“天下名士,中州過半”。古代中原人在各個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們是華夏民族的佼佼者,他們為華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自古以來人們都信奉一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成語“逐鹿中原”也體現了中原地區的重要性。在古代河南是中原的主要部分,這裡也一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河南的簡稱是“豫”,這個字的象形解釋就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像。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帶的森林繁盛,大象等野生動物眾多。史書記載商紂王曾擁有一支大象軍團!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代很多王朝都在此建都。
早在50萬萬年前,這裡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足跡。8千多年前裴李崗文明已經開始了農耕文化。此後,夏商周均在此建都,東漢、西晉、北魏、隋朝還有武則天時期,以及後來的宋朝,這裡都是都城。不論是最早人們認同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還是後來流行的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河南地區的城市幾乎都是佔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
軒轅黃帝(新鄭人),倉頡(濮陽人)。老子(周口人),莊子(商丘人),墨子(商丘人),韓非子(新鄭人)。蘇秦(洛陽人),商鞅(安陽人),范蠡(南陽人)。李斯(駐馬店人),張仲景(南陽人),張衡(南陽人),司馬懿(焦作人)。
唐玄奘(洛陽人),杜甫(鞏義人),白居易(新鄭人),李賀(洛陽人),劉禹錫(洛陽人),韓愈(焦作人),李商隱(焦作人),吳道子(許昌人),許慎(許昌人),岳飛(安陽人)等等這些只是長長的文化名人的一部分。相比大家已經十分驚歎了吧!這些出現在我們教科書中的人物,原來都是出自中原地區!
如今河南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個億,仍然在華夏民族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看來古人說的“天下名士,中州過半”,絕對是非常有道理的,希望中原人能夠繼續在新時期為華夏民族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
3 # 任水木先生
古代的中州是現在河南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周邊的晉冀魯豫地區,稱為中州又名為中土,農業經濟比較發達,適宜人們的居住。
在古代中州地區往南,往北,往西,大多是少數民族和遊牧民族,而中州地區人們生活比較固定,是經濟文化的孕育中心和交流中心。又崇尚文化的發展,和特定的科舉考試和選拔,所以就造就文人的居多,也是文化的發源。
-
4 # 輝哥有話要說
天下名士,中州過半。這句話是晉朝既有,當時的中州就是現在的河南,那時候河南、陝西、山東等北方是中國的文化政治中心,‘唐有 “李、杜、韓、白”’三個是河南人,一個四川人。而南方還沒有開化,沒有什麼人口,更別提文化繁榮了,南方文化的興起是宋朝以後,後來才有了‘宋有“歐、王、蘇、黃”’三個江西人一個四川人,這些大家就是南方文化人的輝煌開始,在宋朝是長江流域文化發展興盛之時。
-
5 # 老孔講故事
這句話和“惟楚有才”差不多,自古以來人們都信奉一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成語“逐鹿中原”也體現了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在古代,河南是中原的主要部分,這裡也一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河南的簡稱是“豫”,這個字的象形解釋就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像。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帶的森林繁盛,大象等野生動物眾多。史書記載商紂王曾擁有一支大象軍團!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代很多王朝都在此建都。
早在50萬年前,這裡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足跡。8千多年前裴李崗文明已經開始了農耕文化。此後,夏商周均在此建都,東漢、西晉、北魏、隋朝還有武則天時期,以及後來的宋朝,這裡都是都城。不論是最早人們認同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還是後來流行的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河南地區的城市幾乎都是佔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
中原地區人傑地靈,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一種說法“天下名士,中州過半”。古代中原人在各個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們是華夏民族的佼佼者,他們為華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以下這些:
軒轅黃帝(新鄭人),倉頡(濮陽人)。老子(周口人),莊子(商丘人),墨子(商丘人),韓非子(新鄭人)。蘇秦(洛陽人),商鞅(安陽人),范蠡(南陽人)。李斯(駐馬店人),張仲景(南陽人),張衡(南陽人),司馬懿(焦作人)。
唐玄奘(洛陽人),杜甫(鞏義人),白居易(新鄭人),李賀(洛陽人),劉禹錫(洛陽人),韓愈(焦作人),李商隱(焦作人),吳道子(許昌人),許慎(許昌人),岳飛(安陽人)等等。
這些只是長長的文化名人的一部分。想必大家已經十分驚歎,這些出現在我們教科書中的人物,原來都是出自中原地區!
如今河南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個億,如今仍然在華夏民族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看來古人說的“天下名士,中州過半”,絕對是非常有道理的,希望中原人能夠繼續在新時期為華夏民族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也希望河南利用好人口優勢,地理優勢和歷史優勢,有更好的發展!
-
6 # 梵觀點
中州是河南的古稱,由於地處中原腹地,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歷史上的華夏或者中原指的就是從洛陽到開封之間那一帶的地區,狹義上指的就是河南省,重要號稱“天下至中之原野”,為天下的中心,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地處正中,河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從來就有“十省通衢,九州腹地”之稱。中原文化博大精深,而又由於河南一直都是天下重地,文化經濟的重要中心,所以自古以來河南的土地上就不乏名人,而且名人一多,就向外輸出到華夏各地,所以古人有一種說法是“天下名人,中州過半”,在歷史上河南的名人可謂燦若星河,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中,為中國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春秋戰國年間,河南有老子(河南鹿邑),莊子(河南商丘),墨子(河南魯山),列子(河南鄭州),韓非子(河南新鄭)等等著名思想家,這些人塑造了諸子百家的基本面貌,給了後世無比深遠的影響。
詩人中,河南有“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祖籍山西,生於河南新鄭),還有“百世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昌黎先生韓愈。“詩豪”劉禹錫,讓白居易甘願死後當他兒子的李商隱,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岑參,大才女蔡文姬等等。
民族英雄岳飛,花木蘭,史可法,陳星聚等,在政治人物方方面,河南有商鞅,呂不韋,申不害,蘇秦,李斯,荊軻,陳勝吳廣,晁錯,劉秀,袁紹,司馬懿,司馬昭,長孫無忌,褚遂良,趙匡胤等等,個個也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從我們上面列舉的這些人物來看,“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並不是言過其實。
-
7 # 甲子閒談
“中州”,河南的古稱。
自古以來人們都信奉一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成語“逐鹿中原”也體現了中原地區的重要性。在古代河南是中原的主要部分,這裡也一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代很多王朝都在此建都。
數十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在黃河流域,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和肥沃的黃土地創造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文化,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世襲王朝夏、商、周以此為主要生息地和國都。東漢、西晉、北魏、隋朝還有武則天時期,以及後來的宋朝,這裡都是都城。不論是最早人們認同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還是後來流行的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河南地區的城市幾乎都是佔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
中原地區人傑地靈,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一種說法“天下名士,中州過半”。古代中原人在各個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們是華夏民族的佼佼者,他們為華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簡單舉一些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軒轅黃帝(新鄭人),倉頡(濮陽人)。老子(周口人),莊子(商丘人),墨子(商丘人),韓非子(新鄭人)。蘇秦(洛陽人),商鞅(安陽人),范蠡(南陽人)。李斯(駐馬店人),張仲景(南陽人),張衡(南陽人),司馬懿(焦作人)。
唐玄奘(洛陽人),杜甫(鞏義人),白居易(新鄭人),李賀(洛陽人),劉禹錫(洛陽人),韓愈(焦作人),李商隱(焦作人),吳道子(許昌人),許慎(許昌人),岳飛(安陽人)等等這些只是長長的文化名人的一部分。相比大家已經十分驚歎了吧!這些出現在我們教科書中的人物,原來都是出自中原地區。
如今河南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個億,如今仍然在華夏民族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所以古人說“天下名士,中州過半”是由其道理的。
-
8 # 邵哥說古今
古人講“天下名士,中州過半”最初出現是晉代!中州主要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目前看主要是河南。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和起源地,在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中佔有積極重要的地位,也只有陝西和北京能夠媲美。就像“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一樣,是古人對一個區域的讚美。
一、字面理解:
“天下名士,中州過半”是一種讚美。因為洛陽和開封在古代是很多王朝的國都,所以能夠吸引天下的名士紛紛奔赴中州為國家效力。並不是說天下一半的名士都是河南人。
二、出生在河南名士:
河南歷史也是名人輩出,大一統王朝開國晉朝和商朝的開國皇帝均是河南人,司馬懿、司馬昭和商湯、盤庚等。
三國時期的穎川和如南是河南名士誕生最多的時代,以荀彧、鍾會、郭嘉、司馬徽、徐庶、鄧艾等為代表。
文化上有韓非、李斯、張良、韓愈、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司馬光、張仲景和袁世凱等為代表。老子和莊子因為出生地有爭議所以不算(山東、河南、安徽三地在爭)。
三、中州地區國都彙集:
在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佔了一半,分別是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因為國都次數多,時間長,所以才能夠吸引天下名士紛紛奔赴河南。
四、根據歷史統計
按照出生地來看,中國名人最多的省份首推湖南,其次安徽,再次是江西這三個省。
-
9 # 風塵紀
古代民以食為天,溫飽才會思淫慾。中原沃野千里 土地肥美,相對邊陲地帶人民生活的更富足,才會有那麼多的讀書人
-
10 # 江湖夜雨孤影行
這主要和地理位置和社會形態有關。
中州是指河南一帶,地處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人口是任何一個朝代最重視的問題。中原地帶的有利條件最適合人類繁衍,所以中原才有“兵家必爭之地”一說。
地理位置好,人又多,所以很多朝代都建都於中原地帶。這又反過來促進中原地帶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吸引人才的到來。
因此,在古代中原地帶經濟發達,人才輩出。
-
11 # 雨後嬌陽518
個人淺見,供朋友們參考。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豫州(今天河南省);冀州(今天河北省);荊州(今天的湖南、湖北省;雍州(今天的陝西、山西省);兗州、青州(河北一部、山東大部);徐州(今天的江蘇、安徽);揚州(今天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區域性);梁州(今天四川省的大部分)。
大家發現沒有?古代的九州之中還不包括今天的青海、西藏、雲南、貴州、新疆、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甘肅、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以及港、澳、臺、廈門等省區。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啊?這說明早在劃分九州的遠古時期,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在中原一帶,即:華中地區。其它四周邊遠地區仍然是荒蠻的少數民族衍生地。既然是荒蠻之地,開發必遲,文明程度必然落後於中州地區,所以,對歷史上“天下名士,中州過半”這句古話就不難理解了。
-
12 # 汪堯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句話中所說的‘中州’為何地?中州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河南省古稱中州,又稱中土,或是中原。
此處所說,‘天下名士,中州過半’,字面意思不難理解,那便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僅河南地區就佔據了一多半,此話倒是並非言過其實。我們先來看一下,河南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遠古時期:燧人氏,伏羲氏,炎帝,黃帝,倉頡,唐堯,虞舜,大禹。
夏商周:少康,商湯,伊尹,盤庚,姜子牙。
春秋戰國:范蠡,老子,墨子,莊子,韓非子。
秦朝:商鞅,鬼谷子,蘇秦,張儀,呂不韋,李斯。
漢朝:張良,賈誼,桑弘羊,許慎,劉秀,張衡,張仲景。
三國兩晉南北朝: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冉閔,謝靈運,范曄,北魏孝文帝
隋唐:唐玄奘,吳道子,姚崇,崔顥,杜甫,韓愈,劉禹錫,李賀,李商隱
宋朝:趙匡胤,趙普,司馬光,富弼,呂蒙正,程頤,岳飛。
從上述名人,不難看出,‘天下名士,中州過半’,所言不虛。
下面來分析一下,為何古時候,河南這個地方人才輩出?
首先,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河南之所以能夠成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主要在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河南被譽為‘居天下之中,十省通衢’,‘咽喉九州,閫域中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也是古人最早開發的土地,這裡也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
其次,河南是中國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中國古代,是以農耕經濟為主導的封建社會,而河南地區有著廣闊平原,適宜農耕。正是由於有了農耕經濟的基礎,再加上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所以古代有二十多個朝代選在河南建都,或者遷都河南境內,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獨佔四席,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還不算商丘、南陽、許昌、濮陽等古都,所以河南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所以大部分時間河南都承擔了古代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文化是與經濟和政治有著緊密的聯絡,正是由於河南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河南的文化與科技也是十分發達,單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就有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發明於河南。
最後,河南有著人口優勢。正是因為,河南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淮海平原,地形平坦,適宜農業度發展,氣候適宜人知類生存,加上良好的政治經濟基礎,所以河南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要知道,古代社會,人口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河南能夠長期保持經濟繁榮,所以才能人才輩出。
但是,隨著遊牧民族的崛起,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連年戰亂,加之後期五胡亂華,很多北方人口南遷,這裡當然也包含了很多河南人,自此中國古代社會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到了唐朝後期,中國經濟中心加速南移;南宋時期,全國的經濟中心,最終完成了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
隨著經濟中心南移,不可避免的伴隨著政治與文化中心南移,所以河南的重要性也不似從前了,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造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對華夏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13 # 秦時明月漢時關fy
歷史上從沒有“河南又稱中原、中州的說法”,中州的概念大概有四層意思:1、中州類似“中原”,指的是以關中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的中原地帶;2、指中央朝廷直接管轄的州,史籍中有“蜀地為中州”的記載;3、人口數量中等的州;4、有“冀州”為中州的說法,這個“冀”指冀國,最早在晉南,指河北那是後來的事情了。中州一直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當然天下名士,中州過半了。
-
14 # 山河先生看手相
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國,黃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稱,意為國之中,華夏之中。 數十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在黃河流域,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和肥沃的黃土地創造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文化,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王朝夏、商、周以此為主要生息地和國都,各個分封的諸侯國和都城。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為昆吾國、葛國、豕韋國、韋國、陸渾國、東周、原國、聃國、魏國、鄭國、韓國、衛國、宋國、陳國、虢國、焦國、樊國、蔡國、黃國、許國、溫國、蘇國、管國、申國、沈國、蔣國、鄶國、密國、鞏國、道國、房國、柏國、共國、中國、戴國、呂國、江國、原國、鄢國、應國、顧國、謝國、酈國、蓼國、曾國、鄀國、南燕國(姞性)、寧邑、樊邑、潘邑等幾十個夏商周諸侯國屬地,“春秋中原百國”,是中華“百家姓”的姓氏族裔核心發源地和重要的姓氏尋根地。秦設河南縣,漢置郡,唐正式建河南(黃河以南得名)道,宋、金分多路,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創河南省。
-
15 # 軫念信箱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在這片中華大地上自古便流傳著"天下名人,中州過半",指的是當今位於中原的河南省,故此一直是一個戰略要地,改朝換代也未曾改變。與此同時,該地也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當中多數思想的發源之地,可想而知誕生了許多名人。
而若要進一步統計哪個市曾經出過的名人最多,那自然便是今天文章的標題潁川郡,即為現在的禹州市,尤其在東漢末年至三國鼎立時期,名士尤為之多,且該地自古以來便是人口眾多且最為繁華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們民族的發祥地。
潁川的歷史底蘊
潁川郡的治所名為陽翟,即現在的禹州,在當時了包括瞭如今的登封和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葉縣、舞陽以北之地。
在《史記·帝王世紀》中曾經記載有當初的大禹因為抗洪有功,受封的所在地就是當今的河南陽翟。而在除此之外的很多正史中,也都普遍將陽翟視為夏朝的首都,且有華夏第一都的美稱。
除了有大量的史書對其記載以外,現存於禹州的瓦店遺址,經過考古專家研究之後被認為是當今最接近夏朝文化的遺址,同時也是龍山文化末期全國範圍內最大的人類聚落遺址之一。
潁川郡自古代就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夏商周時期就曾有三次被作為首都。而在當今人們的印象中,潁川的人才出現時期大多集中在三國時期,其實不然,早在秦漢時期,潁川郡就誕生過韓非、張良、呂不韋等古代名人,在其之後還有吳道子等人,並不是僅僅在一個時期,只是與三國時期相比較起來其他的就沒有那麼引人注目罷了。
潁川的地理環境
自古以來,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往往都會對該地的經濟文化發展造成影響,潁川自然也不例外。它屬於豫州,除了本身位於黃河中下游之外,還是潁河的上游。而潁河又是淮河支流當中最大的一條,二者相鄰之地,可想而知能夠擁有多麼優厚的水文條件。
除了水文方面,潁川恰好避開了位於豫西的山脈地帶,位於山水交匯的平原地帶。既可以解決水源問題,也可以兼顧到種植糧食,閒暇時間還可以欣賞來自於大自然的風光,自然而然成為了眾多人的居住地。這也是為何潁河上游領域能夠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的其中之一。
早在秦朝設立郡縣制的時候,潁川郡就已經十分繁華,在全國當時被稱為第一富有的地區也不為過。
而在古代,豫州處於中原地區,而潁川郡更是位於中心地帶,作為中樞承接了來自四方的文化交流,且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經濟文化發展自然很快。
潁川的風俗文化
至於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潁川的人才突然暴增,一方面的原因是由於時勢,而另一方面也與當地的風俗文化脫不了關係。
《史記》中曾對其有詳細的記載,即潁川和南陽等地,是古代夏朝人的居住地,而夏人為當政時期,崇尚忠誠樸實,這樣的風氣更是一直在該地流傳。且潁川的風俗大多向往當官、喜歡文章書法、喜歡與人探討問題。
而潁川地區在大部分時間內都與每個朝代的國家都城十分之近,士族也大多居住於此,因此大多向往政治生活,自然會產生如此的風俗。
(1) 法家思想
因為當地的風俗文化,在當時的潁川層級出現了大量的法家代表人物,例如韓非、呂不韋等人,而該地的法家思想自東漢時期就十分濃厚。
即便是到了三國時期,儒家脫穎而出成為了主要的思想,但相對於儒家,法家的思想更加的務實,旗下的人才更能夠結合實際解決問題,自然而然有大量人才被重用。
(2) 吏俗朋黨
潁川的人才之間大多有交集,許多潁川的人才也都是經過朋黨之間的舉薦之後,最終被認可重用。
最著名的就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荀彧,他出身潁川,接二連三地為曹操推薦了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潁川人才。
潁川的巔峰時期
到了魏晉時期,潁川的人才昌盛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而在這其中由於有多個政治因素夾在其中,潁川的世家出現了昌盛時期。例如當時的陳鍾庾荀就是最為昌盛的四個家族,除此之外還出現了薛氏、原氏、褚氏、趙氏、李氏等等姓氏,如今的不少大家族可以說都是起源於潁川。
自此可以得出,潁川透過自身優厚的地理條件、歷史風俗文化等等,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
16 # 紅9九
講出出處,哪個古人在哪本書上講的。引經據典一定要有出處。只聽說過“天下文人半會稽","唯楚有才","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江南出才子"。
-
17 # 寧靜致遠PAN
自古以來人們都信奉一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成語“逐鹿中原”也體現了中原地區的重要性。在古代河南是中原的主要部分,這裡也一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河南的簡稱是“豫”,這個字的象形解釋就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像。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帶的森林繁盛,大象等野生動物眾多。史書記載商紂王曾擁有一支大象軍團!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代很多王朝都在此建都。
中原地區人傑地靈,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一種說法“天下名士,中州過半”。古代中原人在各個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們是華夏民族的佼佼者,他們為華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8 # 仲玓朗讀
古代中原人(河南)在各領域裡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是華夏佼佼者。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白居易,張仲景,張衡,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等都是河南人。
-
19 # 使用者5648574518134
訶南佔天文,地理和社會發展史較長,且不說古人佔優勢,翻開近代史中卅名人錄看看有多少各領域考古人士發表的論文而成功
-
20 # 鹿有角
以前的“天下”本來就小,中州位於天下之中,區域又大,名士過半正常。而且,中州屬於農業文明區,在當時也是先進文明的高地,中州名士有更大的影響也正常。今天,中州人士更應該思考的是,中州為何名士越來越少,是資源稟賦的問題,還是觀念陳舊的問題?
回覆列表
自古以來人們都信奉一句話“得中原者得天下”,成語“逐鹿中原”也體現了中原地區的重要性。在古代河南是中原的主要部分,這裡也一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河南的簡稱是“豫”,這個字的象形解釋就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像。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帶的森林繁盛,大象等野生動物眾多。史書記載商紂王曾擁有一支大象軍團!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代很多王朝都在此建都。
早在50萬萬年前,這裡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足跡。8千多年前裴李崗文明已經開始了農耕文化。此後,夏商周均在此建都,東漢、西晉、北魏、隋朝還有武則天時期,以及後來的宋朝,這裡都是都城。不論是最早人們認同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還是後來流行的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河南地區的城市幾乎都是佔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
中原地區人傑地靈,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一種說法“天下名士,中州過半”。古代中原人在各個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們是華夏民族的佼佼者,他們為華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簡單舉一些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軒轅黃帝(新鄭人),倉頡(濮陽人)。老子(周口人),莊子(商丘人),墨子(商丘人),韓非子(新鄭人)。蘇秦(洛陽人),商鞅(安陽人),范蠡(南陽人)。李斯(駐馬店人),張仲景(南陽人),張衡(南陽人),司馬懿(焦作人)。
唐玄奘(洛陽人),杜甫(鞏義人),白居易(新鄭人),李賀(洛陽人),劉禹錫(洛陽人),韓愈(焦作人),李商隱(焦作人),吳道子(許昌人),許慎(許昌人),岳飛(安陽人)等等這些只是長長的文化名人的一部分。相比大家已經十分驚歎了吧!這些出現在我們教科書中的人物,原來都是出自中原地區!
如今河南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個億,如今仍然在華夏民族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看來古人說的“天下名士,中州過半”,絕對是非常有道理的,希望中原人能夠繼續在新時期為華夏民族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