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水果的鋼鐵俠
-
2 # 洪湖小宇
曬田應在水稻對水分反應不很敏感的時期,即水稻有效分櫱末期至節間開始伸長的期間進行。一般當有效分櫱數達到預定要求時,即可排水乾田或自然落幹進行曬田。對於田土軟爛、長勢過旺的稻田,除移栽後至有效分櫱末期外,其他時期均可進行。曬田的程度應根據土質情況、長勢靈活掌握,時間一般為3~5天,多的可達20天以上。對耕層淺、保肥保水能力弱的沙質土及水稻生長較差的瘠薄稻田,只能輕曬或排水涼田,以不現裂縫或僅現絲毛裂縫為度。對耕層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強的粘質土及水稻生長過旺的稻田則要重曬,以達到稻苗葉色退淡、土表出現裂縫、人踩不陷腳為度。覆水後,如田土仍趨於軟爛或長勢仍旺,可反覆輕曬。對鹽鹼土的老稻田,如耕層鹽分已明顯下降,也可輕曬,但要慎防由此引起返鹽。寒冷地區稻田在幼穗分化後不宜曬田,以防冷害。
-
3 # 三寶媽媽阿秀
1. 透過曬田可控制禾苗無效分櫱(nie"),鞏固有效分櫱,使禾苗主莖和大分櫱獲得更多養分,壯稈,遇上大風大雨的天災時,不易倒稈。
2.改善田地環境,增強禾蔸根系的活力,擴大根系活動範圍,增強吸收能力,協調苗穗的營養與生長,從而稻穗粒大飽滿,增產增收。
3.透過排水曬田,降低田間溫度改善田間氣候環境。有效破壞抑制病蟲害對禾苗的危害程度,達到增產增收。
-
4 # 三農禾本多
水稻排水曬田是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促進水稻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移的過程,也是水稻生長 過程中,利用水旱輪換控制病蟲害發生的物理辦法。
圖1:水稻生產過程的措施是為了產量和品質
一、水稻產量構成種植水稻獲得產量,必須要知道產量是怎麼來的,才能更清楚,種植過程中,怎麼促進水稻營養向稻穀轉移,營養不能浪費,恰到好處的達成最佳產量。
1、水稻產量構成要素
2、水稻的分櫱
水稻有效分櫱是指實粒數10粒以上的穗子,達到有效穗的標準,需要植株有3片以上的葉片。以成都為例,種植生育期150天的水稻品種,根據水稻生長髮育規律,移栽到大田以後,到進入生殖生長,有45天左右時間,後期出葉速度為4天/葉,也就是說移栽後33天后的分櫱都有可能達不到有效分櫱的標準,甚至不能進入生殖生長,沒有時間形成小穗,最後死掉。
大田生產,沒有辦法整體完整推進,所以,到臨界點就要採取措施,控制無效分櫱。
圖2:下部小分櫱後期會死掉
二、曬田的時間及標準曬田是控制無效分櫱的過程,也是水稻預防倒伏的有效措施,有條件、密度大重曬;沒有條件也要適度晾田。
1、曬田的作用
曬田是控制無效分櫱的手段,也是促進水稻根系下扎的過程,提高水稻植株抗倒伏的能力;促進水稻營養向小穗分化轉移;同時,透過曬田,水稻葉片直立,利於通風透光;陽光對植株下部細菌等有滅殺作用,部分害蟲向根部轉移,後期灌深水有殺蟲的作用。
2、曬田時間
還是以成都種植150天的雜交稻為例,移栽時間為5月15日左右,進入生殖生長是6月底左右,抽穗是7月底,有效分櫱時間是45天,曬田一般是6月下旬,根據田間密度,擇機進行。田間形態判斷是封行(兩行植株的葉片靠近)10天左右開始曬田。
3、曬田的標準
曬田促使水稻整體葉色偏黃(達到三黃三黑的第一次變黃),葉片直立;田塊整體開小裂,白根上翻。
優質稻品種由於植株偏纖細,容易倒伏,透過曬田,提高莖稈強度,促進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
圖3:有效穗整體偏大有利於產量提高
三、後期管理曬田後要及時覆水,這次覆水要求深水,利用深水把水稻植株根部的病蟲害控制住;覆水後撒施鉀肥10公斤/畝,進一步促進氮肥向孕育的小穗轉移,完成營養生長的轉移。
總結:水稻分櫱達到標準後,適時曬田有利於群體產量構成,控制營養消耗,提高水稻植株抗倒性等作用。
-
5 # 魯紅紅
我二十歲結婚分家種水稻,爸爸分給我一頭母豬,幾頭肉豬。豬肥下在田裡,還買菜餅下在田裡。年輕和隊長關係不好,隊裡化肥不給我,農藥分給其他農戶我沒有。他們欺負我水上很少。快到成熟時,他們化肥:農藥:水用多了,大部分得病倒了,產量:質量極差。有病稻穀未成熟就收割,我收割時他們低頭走,產量比他們高很多。我現在才知道,我種出稻穀天然∴有機。我吃了長得身材勻稱,白白嫩嫩,醫院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
-
6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根據水稻的長勢、氣候條件和土質肥料情況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是在水稻有效分櫱末期,即6月末至7月初排水曬田,曬田時間一般為7天左右。首先看土質和肥力,土壤肥...
-
7 # 大楊樹下的故事
根據的長勢、氣候條件和土質肥料情況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是在水稻有效分櫱末期,即6月末至7月初排水曬田,曬田時間一般為7天左右。
首先看土質和肥力,土壤肥沃、土質深厚、前期施肥較多的田塊,秧苗生長過旺,有倒伏危險的稻田要早曬、重曬。一般當達到預期穗數80%時,田塊要早曬田,重曬田。
土質較薄、沙黃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田塊,前期施肥量少的田塊,應輕曬或者不曬田。地勢低窪、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爛泥田,或因稻草還田施入大量的有機肥,發生強烈還原作用的田塊要早曬、重曬,其次,看水稻長勢長相和葉色的變化,水稻植株長勢過旺,封行過早的田塊,葉片葉色過深的要早曬田重曬田,葉色較淺的可以晚曬、輕曬。
最後,看天氣和水源,天氣陰雨連綿要早曬田、搶晴天曬,水源不足供水條件差的田塊,應輕曬或者不曬田。
-
8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曬田不一定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必要管理手段。但是,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您在分櫱盛期至分櫱末期的階段,爭取1-2次的曬田過程,對水稻的抗性、根系生長、病害防治以及提質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曬田,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一種認為調控水分管理的方式,透過人為的調控水分在田間創造一個田間土壤含水量相對低的乾旱環境,一方面有控孽、控旺的作用,一方面有促進根系生長、改良土壤環境的作用,還有提高水稻抗性、促進生殖生長轉化的功能。所以,在水稻進入分櫱盛期之後,還是建議您根據水稻的長勢、分櫱情況,進行1-2次適當乾旱的曬田管理方式。
1、秧苗對水分的需求規律。準確的說,在水稻進入生殖生長期之前,秧苗對土壤水分的缺失並不敏感,輕微的乾旱和缺水並不會影響到水稻的生長。而且,水稻對水分的需求,是土壤中的水分需求。除非特定的氣候條件下,土壤含水量過飽和而呈現的明水,並不會對水稻正常生長有什麼促進的作用。所以,在水稻進入生殖生長期之前,可以隨時採取曬田的措施。只不過由於期間會有追肥、撒施封閉除草劑的需求,才會建議在分櫱盛期至分櫱末期進行曬田。
2、曬田的作用。曬田,作用還是很多樣化的,特別是在調節水稻生長、改善土壤環境、促進根系生長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正向作用。
2.1調節水稻生長。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氮肥過量出現旺長、無效分櫱多、葉色過於濃綠、生殖生長轉化延遲等情況的發生。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對水稻的正常生育程序、產量、品質和抗性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說無效分櫱多,就會影響到養分向籽粒的輸送,從而造成水稻的結實率低、出米率低的情況;在比如說氮肥過量,會出現水稻旺長的情況,葉色過於濃綠、株高超過同期水稻的平均水平,從而影響到水稻的抗性、生殖生長的正常分化。透過曬田,提高水稻植株體內的有機物積累、降低非水解性銨態氮的濃度以及阻斷土壤過量氮素向水稻體內的運輸,都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
2.2促進根系生長,改善土壤環境。稻田由於長期的浸水,土壤中的氣體交換能力較差、長期處於缺氧的環境。並且,土壤中殘留的秸稈、根茬等有機物腐爛、分解還會釋放出一些對根系有毒害作用的硫化氫等有毒氣體,造成水稻根系的毒害作用以及長期缺氧進行無氧呼吸而抑制根系的正常生長和正常生理功能。透過曬田,田面出現一些裂隙,可以增加土壤的氣體交換能力,也能提高土壤中的氧氣含量。而且,透過曬田,也能排出土壤的有毒氣體。同時,透過人為調控田間土壤水分,也能改善土壤的團結結構、增加土壤顆粒間的空隙,也對水稻根系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3提高抗逆性、提質。透過曬田,可以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也能增加莖稈和葉片中的有機物積累。這對於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由於根系功能的增強,也能促進有機物和其他的養分向籽粒的輸送,對於提高水稻的品質、出米率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3、曬田的重要性。大田農業生產,是宏觀性的管理。由於地勢、地力的差異,品種特性、天氣的不確定性,肥料利用率以及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每年的水稻長勢、生長狀態都有一定的差異。這也就意味著很多的時候水稻的生長狀態都不是最正常的狀態,如何在最低的成本下調節水稻的生長狀態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了。可能有的朋友說我可以葉片噴施肥料、蕓薹素、腐殖酸等來調節,也可以。但是這樣做的成本也不低,肥料、激素以及機械或者人工的作業費,都是不小的費用。這麼看來,曬田就是調節水稻生長狀態最佳、成本最低的方式了。
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您在水稻的營養生長期內,特別是分櫱盛期至分櫱末期的階段,爭取1-2次的曬田機會,調節水稻的生長狀態。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9 # 田俊超白
在水稻的生長階段裡,是沒有必須曬田這項的。曬田的主要目的是節水,現在農村地區水資源緊張,地下水是用點少點。
而水稻又是用水大戶,在不耽誤水稻產量的前提下曬田,即能節省水資源,又能省下澆水的費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水稻雖然沒有必須曬田這項,但以下幾種情況,要必須曬田才能不影響水稻的生長:
1 大量起水綿
水稻起水綿現象,在近幾年非常嚴重。對於水綿是預防大於治理,可是水綿嚴重的地塊,預防的效果並不好。
治療水綿的藥有,西草淨,硫酸銅,三苯基氫氧化錫,三苯基乙酸錫,乙氧磺隆與一些生物菌劑和殺菌劑。
這些藥都能殺死水綿,但在水綿氾濫的時候,曬田是減少水綿最快的方法。曬田到水綿變白,水綿便死了,可是對水稻傷害太大。
只要曬到部分變白就可以了,其餘的水綿可以用藥治理。
2用三苯基氫氧化錫
在殺水綿的藥裡,效果最好的便是三苯基氫氧化錫與三苯基乙酸錫這兩種。它們在用藥後三天左右,水綿就變色。
但水綿死後,會留下一層泥皮。這是它們在水裡分解成氧化錫沉澱,用的越多,泥皮越厚。使用它們以後,一定曬田,然後淺水灌溉,等待大雨連拍幾次,泥皮才能下去。
3 沒曬過地的池子
沒曬過地的池子,耙地沉澱時間又短,泥漿會不沉澱。這樣秧苗插到地裡,會出現自己移動的情況。
一旦遇到大風,秧苗會四處漂浮。這樣的池子,為了穩定秧苗,曬田是必要。曬完田後,秧苗才能生長,秧苗不固定在土裡,不長根。
4 從耙地到分櫱結束,沒幹過田的黑土地
水稻種植會有各種土質,在砂質土壤裡,水稻是不用曬田的。砂質土壤易沉澱,不曬田插秧正好,曬田後地容易堅硬,秧不好插。
黑土地確需要曬一下,黑土地保水效能好,泥漿沉澱慢。從耙地到分櫱結束,沒曬過田的水稻,容易起水綿,輕曬兩次田,會大大減少水綿的發生。
5 沒燒荒的稻田地
這兩年水稻地禁止燒荒,地裡的稻草不是打捆運出,就是秋天耙在地裡。耙在地裡的稻草,會在春天腐爛,產生硫化氫氣體對水稻影響很大。
只有適度的曬田,才能把這種對水稻有害的氣體,排出土外。只有曬田,才能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所以不燒荒田,要曬田。
6 被水淹過的水稻
種水稻的農民都知道,水稻是大水返青。所以大家在水稻插秧後,都是大水灌溉。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旦下大雨,水稻必被淹。
一旦淹水超過三天,秧苗會泡得極弱。這情況需要排水,然後曬田,讓秧苗吸夠氧氣。然後小水灌溉,讓它慢慢恢復生機。
在小水灌溉時期要揚肥,只有足夠的營養,才能讓它儘快茁壯的成長。
水稻生長沒有必須曬田這項,但曬好的稻田,能減少稻瘟病與倒伏。可是不會曬田的,儘量不要曬,曬不好田,水稻減產。
小貼士:
鹽鹼地在插秧後,儘量別曬田,曬田會讓地裡反鹼,水稻生長受影響。
回覆列表
曬田後由於土壤氧氣含量增加,使原來存在漬水土壤中的還原物質如甲烷、硫化氫和亞鐵等得到氧化,含量顯著減少。同時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動增強,促進有機物的礦化,從而提高土壤有效養分的含量。在曬田期間,土壤銨態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但覆水後又會急劇提高。因此,曬田在調節土壤養分方面,對水稻生長髮育能夠起到先控後促的作用。曬田期間稻株總根數和白根數增多,覆水後的根數增加更多。由於曬田引起根系下扎,使稻根在土壤下層的分佈比例增加。由此可知,曬田可以提高根系的質量,擴大根系的活動範圍,增進根的吸收能力。曬田後葉色由青綠變成淡綠或黃綠,株型由披散變為挺直,分櫱受到抑制,有利於改善群體結構和光照條件,莖稈粗壯,抗倒效能增強。
曬田一般多在水稻對水分反應不甚敏感時期進行。分櫱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曬田的適宜時期,一般多選擇在有效分櫱終止期前3天進行曬田,時間一般為5~7天。曬田程度應以苗數足、葉色濃、長勢旺、土質肥沃、土壤滲漏量小的地塊稍重曬,反之則輕曬。低窪冷浸地和水稻根發黑的地塊,即使長勢不旺,苗數不多也應排水輕度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