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70409511465927
-
2 # 928前程似錦
這種情況一般是足底筋膜上長的小包塊,走路時候足底筋膜張力較大,也許會出現疼痛。
意見建議: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纖維瘤或者是脂肪瘤、甚者是否骨刺。或者找中醫辨證確診,然後服用中藥進行治療,副作用小。
-
3 # 小二的冬天
根據你的描述可能是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所造成的,和五臟有沒關係。需到醫院最近一步診治。
中醫經絡理論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人的第二和第三腳趾與腸胃有關,因此,經常活動它們可以達到健胃的目的。 胃腸功能好的人,第二、三腳趾往往粗壯而有彈性,站立時抓地牢固;胃腸功能差的,這兩個腳趾多幹癟而無彈性,站立時往往抓地不牢。
活動腳趾的方法非常簡單,最常見又有效的有以下幾種:
腳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將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連續做腳趾抓地動作60~90次。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平底鞋,每日可重複多次。
腳趾取物每天洗腳時可在盆裡放一些橢圓形、大小適中的鵝卵石或其他物體,在泡腳的同時練習用第二、三腳趾反覆夾取。溫水泡腳有利於疏通經絡,腳趾夾取鵝卵石或其他物體可刺激區域性胃經的穴位,堅持練習對胃病患者大有裨益。
扳腳趾反覆將腳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時配合按摩第二、三腳趾趾縫間。對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對於脾胃虛弱、腹瀉者,可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