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水果的鋼鐵俠
-
2 # 八零後新農人
一、梨樹輪紋病的發病規律
(一)病原 梨樹輪紋病的病原是貝倫格葡萄座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時期為輪紋大莖點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二)傳播途徑梨樹輪紋病病菌主要躲藏在病斑裡面(病葉、病枝、病果都能成為病菌過冬的好去處),一直等到度過寒冷的冬季。在第二年春季大約3月初天氣回暖、梨樹發芽時,病菌就開始活動繼續擴大危害梨樹的面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藉著雨水飛濺或者流淌傳播到其他健康的部位,從擴張的皮孔進入到內部,引起枝幹、果實的初次侵染, 病菌發育最適宜的溫度在27℃左右。病菌侵染果實多是在果實成熟期或者採摘以後才會表現出來,在果實還未成熟時菌絲會受到抑制,多藏在果皮組織附近潛伏,果實表皮不會表現症狀。當溫度在 32℃~36℃時果實腐爛的速度變的非常迅速,可在5天內全部腐爛。輪紋病除了危害梨樹,還會危害蘋果樹、桃樹、李樹、杏樹、棗樹等多種樹種。
(三)發病原因
1、品種與發病的關係不同品種的梨樹受輪紋病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這種病菌是個“欺軟怕硬”的傢伙。抗輪紋病能力較強的發病較輕,抗輪紋病能力較弱的發病較重。比如:秋白梨、鴨梨發病較重,而萊陽梨、雪梨發病較輕,安梨比較抗病。
2、樹勢、蟲害與發病的關係樹的生長勢越好發病就越少,樹的生長勢越弱發病就越多,帶有傷口的梨樹比沒有傷口的梨樹發病機率更大。前一年樹上的病斑越多,來年被病菌的侵染機會會更大。病蟲害較多的果園被輪紋病浸染的機會就越大,病蟲害啃咬枝幹、葉片、果實,增加了果樹的傷口,給病菌做了開路先鋒。
3、氣候與發病的關係梨樹輪紋病常藉助雨水的飛濺和流淌進行傳播,當溫度達到20℃及以上時,相對溼度在75%以上,只要3~4天病菌就能夠大面積的進行傳播,枝幹、果實的發病數量以及發病的程度和降雨的頻率、水量大小有很大的關係。還有高溫會加快病斑的惡化,所以在高溫、高溼以及沿海地帶的梨樹產區發病更為嚴重。
4、栽培環境與發病的關係
①、種植位置:梨樹輪紋病的發病和種植的地塊情況有關,像在低窪、鹽鹼、排水不良的地塊進行種植,發病率會明顯的偏高。
②、施肥情況:施肥不當也是引發病害的其中一個因素,在偏施氮肥,少施有機肥或者不施中微量元素肥的地塊,發病會比較重。
④、修剪:對病枝、殘枝、病葉、殘葉沒有進行修剪,對太過密集的枝葉、樹冠沒有進行合理的整形,導致透風采光條件不良,也會加重病害的傳播。
5、果實生長狀況與發病的關係輪紋病病菌對果實的侵染和是否成熟有關,病菌侵染幼果後並不會馬上發病,而是潛伏在果皮附近的組織裡面,等到果實接近成熟或者採收以後,病菌菌絲開始發動、蔓延,這時候表皮就會陸續出現輪紋狀的病斑。
回覆列表
(1)加強栽培管理 輪紋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在樹體生活力旺盛情況下,病害程度明顯輕。梨樹在進入結果期後,往往樹勢明顯下降。所以,在梨樹進入結果期後,應注意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料,適當掛果,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
(2)清除病源 結合冬季清園,適除枝幹老翹皮,剪除病枯枝,集中燒燬。春季發芽前仔細刮除病疣,用5%菌毒清水劑30~5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劑。
(3)生長期噴藥保護果實 在病菌大量傳播侵染的5~8月份,結合防治其他病害,每隔15~20天噴藥1次。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70%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1∶2~3∶200~240倍波爾多液等,有機殺菌劑與波爾多液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