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婆城土豆姐
-
2 # 慧姐順時美食
海參生活在綠色海藻繁茂的海域裡,因此就把這綠色吸收到了自己身上,一隻海參就是一座儲藏葉綠素的倉庫,它把食物鏈中豐富的綠色營養貪婪地吸付在身上,就像一個身披綠色戰袍的勇士,在大海深處抵禦著各種惡劣環境的自然侵害,同時綠色也成了它的保護傘。當發現有天敵游來,它會立即排出泛綠的內臟,讓敵人在渾渾沌沌的迷霧中失去了方向,自己得以逃生。同理如果海參生活在泥沙中,並且以泥沙為食的海參就會呈現出黃色。
海參經過加工後,肉眼是無法辨別其色澤的,因為它又變成了通體烏黑的顏色,只有在發泡時才能在泡發水中顯現出它們的本色。因此如遇到泡發水變綠變紫或變黃,也完全不用過分擔心,這都是正常現象。
泡發海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沒有捷徑可以走,不良商家都會選擇用雙氧水將幹海參泡發之後來售賣,而這樣處理的海參會發的又大又快,經雙氧水浸泡後的海參,新增物已經超標好幾倍,這樣的海參已經完全沒有營養價值了,甚至還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因此大家儘量不要買泡發好的海參,一定在家裡自己進行泡發。
下面我借自己在泡發海參的經驗教訓總結了幾個關鍵點,希望網友們都能在家自己泡發成功。
1.水溫不夠低。水溫高會促進海參蛻皮,是自溶的開始。因此建議的水溫是0-5℃,冰箱保鮮層是最好的選擇。
2.沒有完全避油。海參在身體裡面有一定的自溶酶。酶正好是作用於蛋白質的,油能促使自溶酶加速分解蛋白質,使海參營養流失。因此泡發過程需全程避油!
3.泡發時沒用純淨水。純淨水雜質少,而各地居民飲用水的水質軟硬度都有差異。
4.海參沒煮透。煮制的時候沒煮透也會影響最後的泡發,海參比較硬,肉壁沒有完全舒展。海參是自然生長的個體,大小不一的,要逐個測試是否煮透。
5.換水不勤。海參泡發換水主要是脫鹽並讓肉壁細胞吸水舒展,為下一步做好準備。在浸泡脫鹽和最後冰水泡發的過程中,一般12小時就需要換一次水。
-
3 # 逗食錄小熙美食記
你好,泡發後水的顏色有各種也不完全是不正常的。因為上尚品海參海底生活環境不同,海參會根據周圍環境慢慢改變顏色,如果生活在黑色的岩石上面,海參會慢慢變成黑色,如果生活在綠藻中,海參也會慢慢變綠色,這就體現在海參發泡的時候,水就會比其他顏色的海參不一樣,呈黑色或綠色。
只要泡海參的水沒有異味就沒有問題,您可以仔細聞聞泡發後的水看是否有異味。海參的體色主要與棲息環境有關,一般呈褐色,但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參與生活在泥沙、碎石底的海參相比較,前者的顏色往往較深。 生活在海藻間者,常帶有綠色,有時變成赤褐色或紫褐色。
所以,顏色決定不出海參的好壞。“好的海參刺粗壯而挺拔,也就是俗稱的短、粗、胖,而劣質海參的刺長、尖、細。”,野生海參要3年以後才能長成,而只有達到3年以上的海參才會有粗壯的刺,才會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回覆列表
這跟海參吃的食物有關係,有葉綠素沉澱,幹海參煮了之後,應該是背部呈現出深藍色,有點近似於發黑的顏色,腹部還是黃白色的,就是正宗的海參。綠色為正常情況,水變綠是因為海參食物還有水草的原因。
如果處理不乾淨煮出來的海參水變綠色也是正常現象,我們要根據海參肉質情況來判斷海參狀態,彈性較好。
您煮出來的水是紫色的,有可能肉質已經腐爛,建議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