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抬首問易

    凡是思想都有其瑕處。做為中國人不可不知儒,但未必要以儒為準繩,治學、修身、出世都有他積極的一面,但同時也有他的短處。故群覽百家之言而存乎一心。不以大名而盲從活出真我,才是真的獨立人生。

  • 2 # 厚朴堂主卜令軍

    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從本質上講,就是解決人與人關係的思想。所謂五倫,就是基本的五種人際關係。但孔子並非後世愚忠愚孝的始作俑者。如君臣關係,孔子說,君事臣以敬,臣事君以忠。意思是說,君上對臣尊重,臣對君上才忠。和後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截然不同。孔子對不合格的君上,一是勸,勸了不聽,或改投它國,或退而隱。絕對不會愚忠到死。幾千年來,社會一直在進步,但人性的本質並無不同,人際關係也沒逃出五倫範圍。只是小改變,君上改為公司或政府領導而己。熟讀並理解孔子對自己人生成功是有俾益的。當然,以論語為代表的孔子理論,也有時代侷限,這點論語中,孔子自己也有權變之說,並透過夏商周制度的變遷,指出,後世也會在變化中。不過,從董仲舒開始,儒家思想逐漸工具代,固化。缺少活力了。因此,學儒家思想,還要多從孔孟汲取營養。

  • 3 # 曲江草堂

    1.學而優則仕的觀念,造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官本位觀念盛行。孔子提倡學而優則仕,這個理念本身沒錯,但是發展成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發展成讀書人整天孜孜以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為官為上的觀念,就不對了。孔子曾經嘲笑想學習農業的樊遲,告訴他,種田仍然免不了餓肚子,要是學習,做了官,就有俸祿了。孟子強調社會分工,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一種很科學很理性的社會分工學說,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這種社會分工的思想,卻發展出了嚴密的官僚等級制度,官大一級壓死人,縣官不如現管等觀念,造成了中國社會事事都講級別的現象。從對人的稱呼上,就可以看出來。為了讓人有面子,副科長就叫科長,副處長就叫處長,這不是客氣而是官本位觀念的明顯體現。

    2.過分強調家長制,沒有決策的民主化,就沒有決策的科學化最後造成制度上的腐敗。中國社會本質上是宗法制社會,宗法制社會的最重要特徵,就是家長最大。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孔子提倡三綱,孟子提倡五常,這實質上是把家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宗族,最大的是家長,在國家,最大的是國君。最後造成封建獨裁,沒有民主。

    3.儒家思想過分強調道德修養,在社會治理上強調德治為主法治為輔,這實際上造成了德治無德,法治無法。儒家思想是最強調道德修養的學派。馮友蘭先生說,儒家的最大任務就是修德成人,成就高尚的道德,這本身並沒有壞處,但是過分強調德治而忽略法治,這就造成了整個社會在制度層面的缺失。孔子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孟子說要內聖外王,子自我反省。這種道德理念固然可以培養出正人君子,固然可以培養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但是在整個社會層面,由於過分強調自律,過分強調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他律沒有生存的土壤。儒家在性善論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泛道德主義。事實證明,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線,而法治管人的底線。儒家學說只有上線的提倡,沒有底線的限制,最終造成中國傳統社會嚴重缺乏法治思維。

    4.儒家思想過分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遵從的地位,抹殺了人的個性,從而使整個中國傳統社會創新力量不足。在宗法制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強調義利之辨群己之辯,強調個人在集體中,要守規矩做貢獻,從而嚴重製約了個人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思想是禁慾的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要求人們清心寡慾,甚至存天理滅人慾,極大地遏制了人格獨立和人的自由發展。

    5.儒家思想過於強調現實主義,強調人文知識,忽視自然科學。缺乏理性的科學精神,把科學發明視為奇技淫巧,造成中國傳統社會科學精神不足,造成了近代中國大大落後於西方。我們曾經的四大發明,大大推進了西方的文明歷程,而在我們中國傳統社會,羅盤被用來算命,紙張被用來寫八股文,火藥被用來放炮仗煙花等。這就是缺乏探索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明證。

  • 4 # 蜉蝣小生

    我是蜉蝣,諸子百家是我國文化瑰寶。我來談談我的觀點,儒家觀點到底好不好,你是否可以引來其他文明精髓進行革新。我很佩服你的懷疑精神和思考方式。

    儒家教義是什麼?其源起於何時?

    儒家作為統治中國幾千年的主體思想,肯定是有其可取之處。儒家如何成為統治階層選擇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其學說的價值觀,自孔子提倡儒家學起,經過各代儒學大師完善,儒家成為了一個講有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體系的學說。而這種學說恰恰適合了,封建統治皇權集中的需要。眾所周知儒家真正成為統治者的工具是從漢武帝開始,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至此後儒家就成了社會主流配置,到後來科舉制度產生,依然都是考儒家學說。但隋唐以後的儒家已經豐富了其學以致用的特點,不僅要讀書同時也要懂得動手。儒學吸收結合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大大加強了社會化教育。從歷代儒家代表人物可以看出,其實儒家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的在變化,所謂的儒家害人只不過是統治階級施政的那一部分而已。從孔孟到朱熹,到王陽明甚至近代國學大師,儒家無時無刻都在變化,從本質上來講儒家還是很好的,只是接受他的人不知道變通,讀死書死讀書才會有范進中舉的悲劇。

    曾經的儒家也被質疑和成過街老鼠。

    幾千年以來,儒家享盡榮耀,但到了近代卻屢屢成為攻擊的物件。這得從滿清末年開始說起,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不僅讓中華民族成為殖民地,還成了亡國奴的可能。在動亂的年代裡,先進的知識份子接受了很多西方先進的思想,這些人就是那個風雲年代赫赫有名的人。孫中山、胡適、魯迅……等各種思想交錯,他們對舊的事物深惡痛絕。魯迅曾經直罵儒家。1919年的"五四"運動首次提出"打倒孔家店,由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創造。救出孔夫子"的口號。魯迅便是主將中的絕對主將,這是第一次對儒家孔子學說的抗爭。第二次那表示批林批孔了,為什麼批林批孔這裡不便作詳細說明。總之,儒家在幾千年的尊榮中,在近代屢屢成為攻擊和仇視的物件。

    新時代如何利用儒學?

    近幾年,隨著國家大力宣傳孔子學院,全球開花。似乎儒家又回到了人們的視線,國學私塾遍地開。為什麼又要提倡儒學,相信懂得儒學核心價值的就明白,完全是一種社會需要。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思想延續千年,不斷融化更適合了,那就是儒學。儒學包含了中國人的所有特性,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屬性,只有儒學才能成為維護社會秩序最好的工具。你可以引來新的思想改變,因為馬克思中國化,其實也是外來思想的變革。

    山東人受外族入侵會投降?

    孔子的故鄉齊魯大地,在濟寧曲阜世美界稱之為東方耶路撒冷。首先孔子的故鄉山東在歷史上遇到強大外族入侵會選擇投降?這絕對是無稽之談。唯一讓你覺得有這種感覺的是,抗日時期韓復渠不戰而投,但這其中並不是山東的原因。國民黨派系林立,最後失敗也是情理之中,投降不戰而敗,逃跑在抗日時期國民黨將領不在少數,不能以這件事來論山東遇外族而投降。

    齊魯大地多義士,最著名的田橫五百壯士堪稱山東典範。歷史上山東為民請命的歷史事件也不再少數,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蹠奴隸大起義;王莽篡漢時期的赤眉軍起義;隋末時期的瓦崗寨起義;唐朝時期的黃巢起義;宋朝時的梁山泊起義等。說山東遇外族入侵投降有失客觀。

  • 5 # 盛法叔198538958

    儒家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時,它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負面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儒學思想在後世的文化發展中一直是中國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響下的中國社會在追求統一的形式化過程中逐步僵化,經濟上的自洽滿足淪為了貧窮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窮經變成了思想桎梏。

    雖然對儒學思想的反思自“五四運動”以來從未中斷,然而,由於極力維護舊傳統的保守勢力阻擾,儒學從來沒有受到全面解構,以至於它仍有頑強的生命力,甚至現今還有人設想用儒學的保守意識形態對民主和科學的價值進行評判。孔子自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他的思想進行研究,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當在情理之中。只是“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程序”,似乎不能籠統而論。

    “影響”有正面負面之分,此處認定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卻隻字不提負面影響。比如,孔子以及儒家的思想作為中國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於那些要維護正統的人(例如皇帝)來說,確實就像命根子。至於平民百姓,卻如李贄所言,只是“儒先億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育之,小子朦聾而聽之”,“萬口一詞”,“千年一律”,方才“從眾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

    把孔子思想當作“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去繼承弘揚,卻是意欲何為?新儒學思想對當時中國有何影響:“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的封建等級觀等。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集中代表,儒家思想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相當的積極意義,如其理想人格對現代人格建構的啟示作用、“天人合一”思想及泛愛主義對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等。深入挖掘、詮釋儒家思想中蘊藏的適應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精神資源,使其在現代政治社會秩序的建立中發揮作用,不僅關係到儒家自身的生存發展,更關係到我國社會轉型的順利進行。我國傳統文化體系是以儒家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論從個人層面的修身開始,層層擴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整體。

    儒家的“建制化”已經完全失敗了無法再為中國社會提供一個較為穩定、影響全面的政治社會秩序,似乎也再無可能恢復那種主宰地位,這是分析儒家思想在現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個共識與基礎。但是即便是這個成為“遊魂”的儒家,憑其博大精深與兩千年的底蘊,取精用宏,在現代化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還是不容小覷的。 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因此社會中個體現代人格的建構則處於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儒家關於聖賢理想人格的論述與強調,雖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過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並適用於宗法專制的等級社會,往往被當做現代人格建構的對立面而屢遭批評。在這一方面,儒家思想誠然有其侷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義。

    作為中國人,不但要對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文化有一個深刻認識,更重要的是在推進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充分挖掘、發揮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時,要從觀念、思維、制度、政策、行為、環境等方面,自覺克服、改造儒家思想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做到興利除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文化底蘊、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 6 # 來取笑

    孔子是周朝之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思想的實際創始人,但是,孔子之後,儒學分成了很多流派。據韓非子在《韓非子·顯學》篇所提出的分法,認為儒分為八。這八家裡,有大儒,有雅儒,有俗儒,有賤儒等。“孔孟之道”是儒家各派的理論基礎,其思想精髓主要體現在仁、禮、中庸三個方面。

    孔子思想以“仁”為核心,以為“仁”即“愛人”,唯有“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倡導“忠恕”;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範,主張“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開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同時繼承發揚了古聖先賢“允執厥中”的中庸之道,告誡人們要持兩用中,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對國人影響極大。

    孟子進一步把儒學與政治相結合,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並將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在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的同時,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很多人一談儒家學說,就覺得那是奴才文化,無非是洗腦(君權神授),禁錮人民(三綱五常),為難自己(克己復禮)的,這是因為,晚期的儒家,根本就沒有大儒。時至明末清初,甚至連雅儒都沒了,所謂清儒則是中國幾千年以來,異端邪說登峰造極的賤儒和俗儒。

    真正的儒家精神是什麼呢。應該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儒。他體現在孔子,孟子,荀子,張載,王夫之等人的身上。那就是:一個人,可以成為大丈夫,可以成為君子,可以成為志士仁人,可以成為賢達,可以成為聖王。只要你能修得一身浩然正氣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術。

    總之,儒家不是小腳女人,不是世俗禮儀,也不是愚忠愚孝,那都是後世的俗儒賤儒。有識之人,應該努力掌握儒學真正的精華,做弘毅寬厚,春風化雨,誨人不倦,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鴻學大儒

  • 7 # 鬼谷先生51509021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體系,不應該侷限於一家一言一種思想,而是應該結合自身經歷實踐融會貫通發展成為新的思想。

  • 8 # 徐老二218703984

    實際上每一個民族、國家,甚至全人類,發展到了一定的歷史時期以後,他們的文化不足以再提升人們的品質了,人類、民眾的品質逐漸下降,道德漸漸不行了,走向了敗壞,走向毀滅,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難道上天就要毀滅人類嗎?在人類的不同時期,就有新的更高層次、境界的信仰文化下世拯救人類,可是人類明白嗎?抱著舊的觀念不放。不知要淘汰多少人,人類才會醒悟?例如歐州歷史上三次瘟疫橫掃,基督教信仰者躲過劫難,從此人們狂熱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成了歐州文明的基石,但是死了多少人?

  • 9 # 盛京楊員外

    題主說要革新儒家,我贊成,因為任何文化都是隨時代而發展,孔子,孟子,朱熹,王明陽…等等都是在不斷的發展儒家文化。

    但是題主說革新的理由,是因為孔子的家鄉愛投降,這就要好好說說了。你這是地域黑,還帶著黑儒家,本來想針鋒相對開噴,但一想,萬一你真是被哪個公知忽悠了呢?所以就和你講講理。

    抗金

    山東最有名的抗金名將辛棄疾,山東濟南人,謝苗主演的《辛棄疾1162》,辛棄疾聚集兩千多人馬起義,後來加入耿京義軍,僧人義端聚眾千人起事,後叛變,被辛棄疾截殺,這主線故事是史實。記載於《宋史·卷四百一·列傳第一百六十》。“夜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你當這是辛棄疾瞎說的嗎?

    在辛棄疾之前,金國為什麼扶植傀儡皇帝劉豫?就是因為山東抵抗太激烈了,想要緩和 一下,想讓山東漢人感覺沒有被異族統治,但起義反抗一直沒斷過。

    一直到金朝末年山東李全、楊妙真起義,後來金朝被滅,李全義軍被圍嬰城一年,南宋不援,稱其為賊,後投降於元,李全的兒子李璮,於1262年判元,後 不敵元軍,被俘處死。記載於《宋史·卷四百六十七·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

    抗元

    宋史是元朝修的,前面提到的李全一家被列入判臣傳,判的是誰?當然是判元朝。此後元朝時期的白蓮教,紅巾軍都是一直反抗元朝。元末山東紅巾軍將領毛貴是當地最著名的 ,毛貴山東茌平人,兩次率軍差點打到元大都,記載於《元史·卷一八八·董摶霄傳》。

    抗清

    現在山東濟南有個景點叫雙忠祠,附近有個雙忠泉,紀念的就是宋學朱和韓承宣,宋學朱是山東巡按,數萬清軍圍濟南城,二人率1200老弱士兵(標兵被巡撫帶去駐守北直城)和濟南百姓,與清軍打了9晝夜,援軍遲遲不來,城破,二人被殺。記載於《明季北略·卷十四·宋學朱濟南被圍》,同時山東各地起義不斷。

    抗日

    山東沂蒙老區是假的麼?

    從抗金一直到抗日,山東哪裡見強敵就投降了?

    孔子反對愚忠

    《論語·八佾》:“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認為君臣是對等關係,沒說臣事君的奴才。《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三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也認為君臣對等,沒說 臣視是奴才。

    董仲舒也只提了三綱,三綱看是儒家,實為發家,“君為臣綱”也沒到奴才的 地步。

    朱熹只說了:“存天理,滅人慾”,本意是為修身,去掉貪婪的慾望,但也沒說不讓吃喝娶媳婦,正常的人慾人家沒反對。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句話除了清朝的 電視劇,任何儒家 經典書籍,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話。儒家忠孝一直是有原則的,提倡愚忠都是杜撰,抹黑儒家。

    我不提倡復古儒家,但是也不能這麼抹黑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要創造性繼承,不可以全扔 了。有很多 優秀的地方。

    題主或者其它任何人,誰要看到哪部儒家經典教人愚忠愚孝,告訴我 ,讓我看看,不然別杜撰亂說,這是侮辱自己。

  • 10 # 三農範

    沒有一種文明是完美的,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問題很多。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克己復禮。為什麼是克己復禮?在春秋戰國時期,商周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進步,當然也可以說是禮崩樂壞。孔子有感於此,遂以身作則,提出克己復禮的理念。

    克己復禮,就是約束自己,迴歸禮制。迴歸到商周時代的禮制文化。

    文明是不斷進步的,一種文明如果不能進步就會被淘汰。而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其它也是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孔子只看到了禮崩與樂壞,沒有看到其中的進步性。這也是人的觀念的侷限性造成。

    在以孔子的基礎上,後人對儒家文化的克己復禮內涵不斷擴大,漢代的儒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主觀闡述,而宋明理學雖說是源於儒家,但是已完全不同於孔子的儒家思想。

    孔子的克己復禮,是要求人們要遵巡已有的規章,不能破壞,這樣社會就很有儀式感,就有規則可言。而宋明理學,把禮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強調的是天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如果說儒家是一個學派的話,而宋明理學,就是一種宗教。

    當然,不管是學派還是宗教,都有一定的積極面,也有一定的落後面。而儒家文化已經根植於中國人的腦袋之中,如果再引入一種文明的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嚴重破壞。

    可以對比一下,如果引入基督教文明或者是伊斯蘭文明,首先是先否定中國文化既有的一切,然後再逐步接受其它文化。這樣做是十分愚蠢的事情,就連一個人也做不到,更何況是一個文明。

    就像一個人,你自己先否定自己的一切想法,然後再接受別人的想法?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自己的衣服雖然不完美,但我沒有必要把這個不完美的衣服扔了,再穿上其一件破衣服。

    文明存在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革新。就像清朝長衫,經過改造,就產生旗袍。旗袍已經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

    文明的落後與否,不在於前人,而在於後人。再好的東西,沒有好的使用者,等同於廢物。

  • 11 # 陳道農

    把儒家當做思想是片面的認識儒家,儒家是文化是思想的源頭活水。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修心養性、是自我塑造、是做人,做人的問題解決了就可以產生思想。從這裡可以說,儒家思想是儒家傳承者的產物,思想當然具有侷限性,但有了源頭活水就可以與時俱進地產生實事求是的新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儒家經典裡的文字。一個人一生說過的話太多了,代表著不同階段的思想,糾結於死的文字不如去鑽研那產生思想的心。

  • 12 # 天涯浪子客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華文明是唯一的倖存,足見中華文明的偉大。只是近現代以來,由於閉關鎖國,自我封閉,夜郎自大,落後了,捱打了,幾乎快亡國滅種了,中華文化自信跌入低谷,崇洋媚外思想氾濫。科技的落後,不能代表文化,屬於自然科學範疇,孔子的儒家思想屬於社會科學,哲學範疇,提倡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核心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思想道德文化。

  • 13 # 健康衛士262

    缺乏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喪失了正常的人性人倫,可見“仁,義,禮,智,信”的觀念缺失是多麼的可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刻不容緩!中華文明的代表~儒家思想,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最先進,最偉大的思想文化!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百家爭鳴,時勢創造英雄,方使中國古代聖人如群星璀璨,脫穎而出,而這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巨星當屬創立國學代表~儒家思想的孔子!國學是中華民族能夠繁衍生息數千年而不衰亡的基石!國學的代表就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闡述的是人類社會最基本,最合理,最貼近生活的需求,是人類社會立世之本!如何看待儒家思想,千萬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更不要矮子觀場,拾人牙慧,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要深入進去才能認知他的真諦!尊重歷史,尊重智者,尊重文化,尊重英雄是一個民族長盛不衰的根本,也是民族自信心的呈現。而孔子正是這些智慧人傑中的代表!他創立的儒家思想,歷經磨難,延續數千載而未被淘汰,靠的就是他頑強有道而又深入人心的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基本思想,他提出的道德規範~“仁,義,禮,智,信”符合所有社會人群的需求,是做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是人類社會的立世之本!人生在世可以無仁嗎?可以無義嗎?可以無禮嗎?可以無智嗎?可以無信嗎?儒家思想提倡“溫,良,恭,儉,讓”的待人接物的處世方法,是任何一個祥和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必須具備的行為規範,而儒家思想提出的“忠,孝,廉,恥,勇”則是對人性道德的全面昇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儒家思想閃耀著多麼偉大的人性光輝啊!這才是真正的博愛,真正的人間大愛!儒家思想崇尚中庸,強調和諧,這不正是現代人類社會所追求的目標嗎?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許多認知理論都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人類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儒家思想是跨越時空的認知理論,不只是古代,現代,甚至將來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指路明燈,他的智慧光芒是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任何消減的!正確理解運用儒家思想是利國利民利社會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傳承數千載,現在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與他根植於人們的頭腦,日常生活,溶入於人們的血液中是分不開的,他的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科學道理。儒家思想起源於人類生活的底層,是逐漸被豐富完善起來的認知理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缺乏道德思想教化,他永遠是個低階的野蠻民族,野蠻國家,永遠是亂象叢生,互相戕害,人人自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孔子之所以偉大,不是靠他自吹自擂,靠別人的吹捧建立起來的。是因為他的智慧,他的豐功偉績,他的偉大思想。孔子的偉大思想充滿著人類社會的最真實的智慧,是現代社會急需吸取的精華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來為我們的現代社會服務。而儒家文化的開山鼻祖就是孔子!孔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世界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是中華文明的締造者,傳承者,是中華文化乃至亞洲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旗幟,是世界上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文明的屈指可數的文化巨匠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稱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世文化學者慨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孔子學問,文章,政治事業朗如日月,燦如星辰,果是為萬世師表。”;美國學者甘霖稱“孔子不獨為一國聖人,實為萬國之聖人。”;美國的“文明之父”,被稱為“美國的孔子”,偉大的詩人,哲學家,思想家,一代宗師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哲學史上的華盛頓”“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對孔子推崇備至,極度景仰。1988年,世界上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說“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還要生存下去的話,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全世界100多個宗教組織代表集會發表“普世倫理宣言”將中國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寫進宣言。20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議會透過決議,將孔子的誕辰9月28日定為“孔子日”做為美國“教師節”……這許許多多的人類社會精英群體所持有的尊崇態度難道還不能夠足以說明孔子的偉大嗎?!偉大的智慧代表,人類的真正精英孔子之英名如江河行地,日月經空,傳承千載,萬世不朽!時代需要真正的大智慧--儒家文化,世界需要偉大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明!

  • 14 # 語言是指月工具

    任何思想都有其時代背景,因此儒家思想並不能用好與壞作為衡量的標準,而應該就其思想精髓能否適合時代的要求,與當今現代社會相契合的就應提倡,與當今社會不符合的就應摒棄!所以適合最重要!

  • 15 # 折翼鵬

    任何一種思想體系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

    不可否認,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仁義禮智信"等積極用世的優秀文化。但儒家思想裡也有大量的糟粕。比如所謂的"三綱五常","君權神授"等愚民思想,這些都是現代人不可取的。

    文明當然是可以互補的。比如日本也是傳統的儒家文化圈,但自明治維新以來,東西方文化互補,國力漸增,成為東亞強國。新加坡也是這樣的,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引進西方民主思想,竟以一小小之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由此可見,文明是可以相互補充或影響的。

  • 16 # 夢幻君1314

    再封建社會管理體制很適應,在末來自然健康科學。能用的只是人性德規,其它的沒必要去理會哪些與自然發展不相稱的故事。生存和戰勝不協調自然雖要的自然規律科學和人的各方面的辦事能力。並不是只靠嘴就能解決問題的!

  • 17 # 似水流年12

    要注意一點是儒家的思想不等於就是孔子的思想,孔子除了做過幾天魯國大夫,其餘時間就是個四處遊學的私塾先生,在世之時並沒有這個一統天下的所謂儒家思想。孔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什麼大成先師,萬世師表。儒學的形成要遠遠晚於孔子時代,其學說形成於孔門後學,特別是宋明理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不論其積極作用,還是消極影響,要是去問孔子本人,他也會一臉委屈的表示,這事我也不知道啊。至於山東人,那就更加冤枉,孔子都莫名其妙的事情,俺又怎麼弄得清楚呢?

  • 18 # 兩袖沁風

    你現在看到的儒家思想,已經不是先秦時代的儒家思想了,這就已經說明了,儒家思想在一個原則和大框架下,從來都是不斷在吸收新的思想進行新的革新。我們現在接觸的儒家思想,主體上是宋明時期新發展的理學思想,也被稱之為新儒學。

    另外,你把文化理解錯誤了,用孔子家人忠於某一個勢力代表了儒家文化來質疑,這本身就是錯誤的。

    儒家文化本身就不提倡愚忠,如果一定要說忠於誰,那隻能說,忠於人民,忠於社稷。忠君的前提是明君,否則,忠於昏君本身是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那叫犬儒,叫腐儒。而且忠君的核心本質還是為了儒家思想根本追求的修齊治平而言的。

    所以儒家思想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態,到了這個時代,儒家的忠君思想中的君,就可以更改為國家權力機構,這個機構能夠實現儒家的價值觀,能夠以仁德,綱常而平天下,這是對老百姓的忠,對一切人類的忠。

  • 19 # 文文釋保險

    自董仲舒起 儒學原本的樣子已經沒人知道了 思想的根源還是生產力水平 外國就未必比中國的香。 儒家思想終歸是個大概念 論語裡面的話很多都是好的思想 至於董仲舒之後就難說了,程朱時期就更沒人性了。

    估計有不少人把什麼宋代羸弱,明代黨爭的屎盆子都扣給儒家思想了… 我真是無話可說了… 萬事萬物都要辯證去看,沒有都好也沒有都壞。 僅僅憑自己的理解就一杆子打死輕易定論的,跟那群地域黑有什麼區別呢?

    所有思想都有他的適應時代跟現實情況,秦國當時如果不重用法家而用道家思想,我保證歷史上不會有秦這麼統一的朝代。所以說貿然照搬他國思想,風險很大的

  • 20 # 不一定對

    看了此題想說兩句,首先感覺此話本身存在邏輯缺陷。對一個事物標以都是好或都是壞,估計世界範圍可能找不到這樣絕對的東西,假如提問是儒家思想部分或大部分是好,壞。就比較客觀。但實際這樣問此題己無意義。二是要抱有正確的態度。談儒家思想,不是為了抬槓,而是為了從其中吸取營養,這話本身就是死抬槓。本人認為任何思想都存在片面性和兩面性,可以有幾百上千種答案。是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是死枱槓應該是一種學術態度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律的習慣是怎麼養成的?一個懶散的人如何逐漸自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