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落梅峰

    其實在郵票很火的那個年代,現實中郵幣是不分家的,在賣郵票的大市場都會有錢幣卡賣。在1997年那個年代幾乎是全民抄郵,那個年代的紀念幣賣的也很火,像宋慶齡紀念幣以及其他偉人的紀念幣都是搶著買。現在可好,郵票市場反而冷清了,錢幣還是熱著,我身邊的小夥伴們都是半夜起來預約。我呢郵票還是保留收藏,那可是從郵局直接預定的大版小版,郵市再不景氣也不能丟,丟了再也沒有名額了。錢幣還是被我放棄了,深更半夜爬起來預訂好像不適合我,轉而我進行更喜歡的奇石收藏。

  • 2 # 滄海輪迴客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民間收藏就是從收藏郵票開始啟動的。

    80年代郵票比較火,因為那個時候人們的工資不高,郵票的面值也十分的低。

    後來兩岸解禁,不少臺灣人來大陸購買錢幣。郵票市場上也才開始出現買賣錢幣的,不過不是主流。隨著人們的收入不斷增長,喜歡收藏的人越來越多,才有90年代初期百家爭鳴的收藏熱潮。

    郵票最帖近平民百姓,加上那時候炒作郵票的人非常多,財富效應明顯,所以最火。紙幣這些財富效應不明顯,所以玩的人自然就少。

  • 3 # 香堂風子

    大家好,我來說說收藏錢幣和郵票的意義,我要勸大家儘量節約不必要的開支,多攢點兒錢放在自己的手裡,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中國老百姓的收藏中,收藏最廣泛的就是郵票。因為郵票小巧,攜帶和收藏方便,並且90%以上的郵票都不是很貴,基本上就是幾毛錢、幾塊錢或者幾十塊錢一張。郵票題材繁多,票面設計豐富多彩、品種各異。

    而錢幣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票據,在設計上比較單調,並沒有什麼新鮮感,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部分老百姓都喜歡收藏設計精美的郵票。

    不過隨著近年來中國老百姓手裡的存款越來越多,整個中華民族興起了一股收藏熱。而銀行也瞅準了這一時機,希望快速的從老百姓手裡回籠資金。因此近年來不斷髮行紀念幣,這才使一些老百姓開始從銀行購買紀念幣,我認為這絕對是盲目的購買和投資。

    不過從我集郵30多年的經驗來看,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無論是收藏郵票還是收藏錢幣都發不了大財。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普通老百姓能買得起的郵票和錢幣肯定不值錢。而那些發行量少、存世量少、價格高的郵票和錢幣,才有升值的空間。而這些比較貴的郵票和錢幣只有商人才能玩得起。

  • 4 # 馬里奧大生

    兩個原因,1.發行渠道,相對來說郵票透過郵局,比較透明。紙幣相對來說沒有適合個人的渠道 2.價格 紙幣佔用紫金相對大 郵票小一些

  • 5 # 老孟收藏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其實在郵票火熱的那個年代,錢幣紙幣也同樣是很火的,只不過因為當時郵票更火,所以導致了人們認為玩郵票的人多,玩紙幣的不多,就像現在大家都認為銀元非常的火,玩銀元的非常多,但實際上玩銅錢的人也不少,銅錢也在上漲啊,只不過人們往往看見的都是那些最火的,而差一些的沒有關注!下面老孟也是說說郵票很火的那個年代:

    △郵幣卡交易中心△

    郵票很火的那個年代,市場都叫郵幣卡交易市場:相信大家現在都知道中國有兩個大型的收藏交易市場,那就是馬甸和盧工,不管是馬甸還是盧工都是叫郵幣卡交易市場,想必大家應該知道郵幣卡是什麼意思吧,郵就是題主說的郵票,幣就是錢幣,卡其實就是一些卡片電話卡銀行卡之類的,這些其實在當年都是非常火熱的品種,不然也不胡用著三個字代替所有的藏品,為什麼不叫瓷器呢,所以說郵幣卡在當時來說其實地位是等同的,雖然說郵票更火熱,但是不可否認幣卡在當時也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的!很多人其實都只認郵票,是因為當年郵票也是一種現象級的,不管是從美觀來說,還是因為每年都有年冊這些活動來講,它的熱度始終要比紀念幣高,因為在當年紀念幣大家很可能就是還當硬幣來看待,紀念幣的升值沒有郵票大,因此人們都搶購郵票,再加上幣商的炒作,因此也就造成了郵票火其他不火的這麼一個現象!但是其他的幣種當年也是可以的!郵幣卡,幣也是緊隨其後,在當年可能沒有郵票那麼火,但是一二版紙幣還是可以的,因為在當時人們花的還是三版四版幣,因此可能大家對於收藏三四版人民幣的興趣不高,但是對於二版幣,一版幣來說,在當時已經是有很多人在交易了,當然因為一二版幣的存世量,再加上三四版正在流通,因此也就造成了紙幣的換手率不高,但是一二版幣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市場的!

    △第一版生肖郵票△

    收藏郵票:在當年郵票的火熱也不是沒有理由的,不管是上面精美的圖案還是說實用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人們炒作郵票也是有很多的理由!圖案的精美,要說到精美不管是紙幣還是紀念幣都是比不上郵票的,郵票在的發行量,發行品種上就已經佔有非常大的優勢,紙幣肯定不可能像郵票那樣一年發行一種或者幾種,那樣的話市場就得亂套,紀念幣更不可能,不管是出模具也好,還是製作都是需要時間的,為什麼中國的紀念幣基本上都是一年發行一次,就是因為模具生產的困難,不管現在好了,在當年這可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郵票也是有面值的,並且在那個年代,交流的方式就是信封,所以在那個時代郵票也是大家必備的用品,但是對於現在來說,你還看到有幾個人在用信交流?一條語音就過去了,所以現在的郵票市場存在的收藏者大多數是懷舊的!炒作的人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大家都退場了!

    △第三版紙幣△

    收藏紙幣:紙幣在當時來說就是大家用的,誰也不會當回事,三版幣在當時來說就跟大家現在看05年的紙幣一樣,大家覺著新鮮嗎?紙幣在當時來說還是大家在使用的,因此不是好的號碼,一般沒有人會儲存,更多的還是去買郵票了,因為郵票的發行實有數量的,所以在當時來說買郵票賺錢肯定是第一件大事,而紙幣大家都有,誰會花花更高的價格去買啊!在當時一版幣二版幣其實已經是非常小了,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多,雖然發行不少,當時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誰也不會把那些紙幣當寶貝啊,並且銀行還回收,在當時國家說什麼都要聽,不聽被舉報了就是批鬥,並且還有投機罪,誰也不敢私自的搞那些,因此大部分人還是沒有留下的!這也就導致了紙幣市場的存世量不多!因為紙幣的存世量並不大,所以在當時紙幣的交易還是比較少的,但並不是沒有,只是相對於郵票來說,紙幣的交易就比較平淡了!

    △電話卡收藏△

    收藏幣卡:這裡也是把剩餘的幣和卡在給大家說一下,因為畢竟是作為一個延伸的知識,其實在當時來說不管是電話卡,銀行卡還是那種充值卡,都是有很多人收藏的,現在還是有一批人在收藏,只是不多而已,所以也就顯得比較小眾了!相對於郵票的火熱,其他的這些錢幣都是非常平淡的,因為市場上的資金還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主力都集中在當時非常火的郵票上面了,就像今天的銀元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崩盤,但是總會有一個接盤俠!大家且玩且珍惜吧!只有卡這一類玩的人相對來說更少了,不過卡里面也是有非常貴的品種,這裡老孟也是不在一一的講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查!老孟也不玩卡,所以並不是很熟悉!也算是給大家做個延伸吧!

    △老銀元△

    結束語:

    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一些熱門品種,在銀元之前的熱門品種其實就是紀念幣,紀念幣也是郵票之後的熱門品種,如今的熱門品種轉向了銀元,不知道接下來以後又會有什麼品種被大家喜愛呢,但是不管是什麼品種,我們大家一定要控制風險,跟著市場一起走,這樣準沒錯,千萬不要想著逆勢翻盤,基本上逆勢的最後都不見了!

  • 6 # 藏金納銀

    郵票很火的年代應屬八九十年代,也是郵市最高光的時刻,止於97郵市大潮後。

    郵市一共歷經四次大潮,85年,91年,97年,15年。97年也即第三次大潮前,郵幣卡三足鼎立,郵票才是收藏品市場真正的老大哥,郵字排在前並非浪名,究其原因,有如下二點;

    一是改革開放早中期,個人投資渠道較狹窄,社會化投資也一般。而郵票正好契合了個人小額化投資,因為一來郵票是有價證券,在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未全面普及前,郵票其實一直是通訊領域的有效載體,直接參與市場流通,書信往來,包裹快件必不可少,而且集郵的門檻低,可根據個人的愛好選擇所需的題材郵品,集郵文化氛圍濃烈,應該說最初的集郵者很少考慮郵票升值,更多的是一種個人愛好和精神需求。之後,隨著參與郵票收藏投資群體的隊伍越來越大,而郵票也喜迎多次井噴行情。

    二錢幣受政策限制影響。眾所周知,八九十年代正是第三套人民幣全面流通的年代,政策上不允許流通人民幣肆意炒作,而影響人民幣的流通是央行絕對不願看到的,而且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幣因自身的特殊性,市場貨源匱乏,大資金難以建倉拿量炒作,所以進入市場的大中機構資金多以選擇郵票為炒作裁體,很少參與錢幣市場。

  • 7 # 迪迪郭

    郵票很火的年代是上世紀1997年3月以前,之後郵票經過一次斷崖式下跌後至此一蹶不振。在2004年前後,市場上少數人利用當時集郵愛好者腦子裡的刻板印象(郵市5~7年就會重啟一波行情)大勢炒作小板張行情,算是郵票最後的迴光返照了。之後只留下滿目蒼夷,只剩下唯一的旗幟“特4 萬眾一心,抗擊非典”孤獨的飄揚。

    1997年以前,社會里可以供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渠道不多,在大街上隨便攔住個人問他知道哪幾個投資理財渠道,除了炒股票外大機率第二個會被提及的就是郵票了,其出現頻率還高於國債。

    這主要歸功於上世紀老百姓跟郵票的親密接觸和官方媒體的正面宣傳。

    1,由於電話還沒有普及(武漢電話是1994年開始走入老百姓家的,記得當時的初裝費3000多元,很多人裝不起)老百姓在80~90年代遠距離跟親友交流或商務往來主要是透過郵遞業務,而花花綠綠的郵票設計的即精美又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必須品,人們對其的熟悉瞭解的程度不亞於現在對人民幣的感覺,市場認知度高。

    2,再就是當時中央教育部門將集郵列入青少年的正面愛好中,將它稱為“方寸的名片”,加以大勢宣傳,鼓勵小朋友們參與到集郵收藏中,不少學校裡還設有集郵協會(單位裡就更不用說了)。在語文課堂上還有專門的書信寫作和信封填寫的課程,小朋友的作業就是親手貼上郵票去郵筒投遞一次信件。中央臺的少兒節目裡也常常出現集郵的科普內容。 使得當時的70後,80後的青少年們早早的就熟悉了郵票,並喜愛上了它。

    與之對應的是這一時期老百姓手裡使用的都是第三套人民幣和第四版50元(百元鈔出現的時間比較靠後),也就是說當時大家買郵票掏出來的錢幣不是車工2元,就是8050,現場的年輕藏友看起來這個場面應該挺“魔幻”的。結果買到的郵票30年來不漲反跌,花出去的錢留存下來卻可以升值幾十倍甚至上千倍。

    這一時期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觀念還比較僵化不太活泛,認為人民幣就是正常使用的貨幣,不是收藏品,再加上當時的第一,二版人民幣市場上的存量很少(跟30年後的今天沒區別)很難形成有規模的收藏人群,郵幣市場裡基本上看不見它們的攤位。

    提到了“郵幣卡市場”就不妨多聊聊。

    “郵幣卡市場”是從“郵市”演化出來了,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 只有郵市,慢慢的裡面開始出現紀念幣的攤位,再加上1995年前後曇花一現現在已被大家遺忘,卻火爆全國的磁卡收藏,郵市就被統稱為郵幣卡市場了。 透過這三個字的排序就可以看出當時在大家眼中郵票老大哥的地位不可動搖,雖然在1997年時磁卡火爆程度遠超郵票和紀念幣。

    紙幣的收藏最早出現在90年代末。97年時郵幣卡市場隱隱約約有零星的紙幣攤位出現,攤位上的紙幣種類也不多,沒人玩號碼幣,背綠1角是當時的明星,車工2元是成交的主力,記得1997年車工的價格從20元漲到了80元,後跟著郵票一起下跌再就沒關注了。下一次知道車工的價格時已經是300元一張了。

    總的來說,郵票收藏和紙幣收藏是不同時代的收藏品,在宏觀成面上這兩種藏品是有代差的,不同時期老百姓收藏的側重點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在郵票很火的年代,很少人收藏紙幣的原因。

  • 8 # 1501王老

    在1997年春郵票大火的時候,我以收藏了許許多多的流通紀念幣!當時紀念幣價格在50元/套,許多人都還很少見過!有個年輕人從我手中一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真能選擇,你想做男人還是女人,不許撒謊,說出真心話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