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吃瓜客
-
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三國演義》中寫了玉璽的來龍去脈。孫堅和他的部下在洛陽漢宮的廢墟上發現井裡發光,打撈出一個宮女,宮女懷抱玉璽,這時候玉璽歸孫堅所有。書上寫了玉璽的樣貌:方圓四寸,上面鐫刻五條龍,缺了一隻角,用黃金鑲嵌,上面有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部將程普告訴孫堅關於玉璽的來歷:
這塊傳國玉璽的玉是昔日卞和在荊山下,發現鳳凰棲於石上,卞和把這塊石頭帶回獻給楚文王,楚文王命人解剖石頭,果然得到玉,這塊玉被稱為“和氏璧”。
秦二十六年,秦始皇命良工巧匠把這塊玉石雕刻成玉璽,李斯寫的八個篆字,刻在玉璽上。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船差點翻掉,秦始皇急忙把玉璽投入湖中,風浪停息。
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捧著玉璽攔路,這人對秦始皇的侍從說:“持此還祖龍。”說完就不見了,玉璽重新回到秦始皇的手中。
第二年,秦始皇駕崩。秦王子嬰將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王莽篡位時,孝元皇太后王政君用玉璽打王尋、蘇獻,玉璽崩壞一隻角。王莽用黃金鑲嵌這隻崩壞的角。
光武帝劉秀在宜陽得到這塊傳國玉璽,傳到漢獻帝,年幼的漢獻帝被董卓挾持離開洛陽漢宮到長安,宮女在洛陽漢宮懷抱玉璽跳井,玉璽歸孫堅所有。
孫堅死後,他的兒子孫策用玉璽換袁術的三千兵馬打下東吳。袁術死後,袁術的侄子袁胤扶袁術的靈柩及妻子到廬江,徐璆(qiu)把袁胤等人全部殺盡,奪得玉璽,徐璆把玉璽獻給曹操。曹操非常高興,封徐璆為高陵太守。
曹奐被司馬炎逼著禪讓的時候,把玉璽給了司馬炎。
兩晉之後,玉璽幾經周折,傳至北周、隋、唐,據說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被石敬瑭圍困,李從珂自焚而死,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
3 # 天山月3
玉璽代表不了什麼,只有傻冒才把它視為奇寶,所謂"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完全是害人不淺。孫堅若不是貪婪有了野心,也不致與劉表結仇,更不致亂箭穿身而亡。袁術不但狗眼看人低,見識更是低下,以為得到玉璽就真受命於天了,膨脹得不知天高地厚,最後竟落得個餓死荒野的下場。看來這玉璽倒是個不祥之物,害人不淺啊!自秦以來,作為鎮國之寶也罷,或作為歷代皇帝的法印也好,玉璽對王朝的更替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倒是騙了不少無知的貪心者。
-
4 # 一碗高沫兒聊歷史
《三國演義》之中引得孫堅戰死、袁術敗亡的玉璽,在歷史上稱之為“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一六國,稱始皇帝之後,命李斯用鳥篆寫了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刻於玉石之上,作為皇帝印信。
歷史傳說這枚玉璽的材料,用的是秦滅趙時所得的“和氏璧”,由玉工孫壽雕刻而成。
從此這枚象徵著帝位正統的玉璽,歷朝歷代野心家們你爭我搶,一路見證無數王朝興替,直到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漢高祖失而復得秦始皇製成傳國玉璽,本打算將其傳至萬萬世,不料天不從人願,秦帝國二世而亡。
當時還是沛公的劉邦,自武關進入關中軍至灞上,此時秦王子嬰已經沒有兵力來守衛咸陽,只得跪在咸陽入城的馬路邊上,向劉邦獻上玉璽、版籍表示投降。
項羽聽說劉邦滅秦要自封關中王之後,心急火燎地進入關中,向劉邦興師問罪,因為實力對比懸殊(實際上實力不懸殊,劉邦也打不過項羽),劉邦將傳國玉璽又獻給項羽。
後來經過四年的楚漢爭霸戰,最終項羽被圍垓下、烏江自刎,劉邦重新拿到了傳國玉璽。
劉邦此後在長安登基為帝,國號為“漢”,就將這枚玉璽稱為“漢傳國璽”。
王莽篡漢,關於玉璽的演義傳說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欲篡漢自立,然又覺得時機不成熟的王莽,立漢儒子劉嬰為皇太子,自己則自稱“攝皇帝”,雖無皇帝之名,可行皇帝之事。
劉嬰此才兩歲,憑帝死時也才十四歲,一直是由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傳國玉璽也就藏在她所居住的長樂宮。
為了給自己的“太上皇”身份鍍金,王莽就想從王政君手中拿到傳國玉璽,曾親自向其討要,但被臭罵一頓,狼狽而歸,不甘心的王莽派自己的堂弟,備受王政君器重的安陽侯王舜前去討要。
王舜來到長樂宮,王政君知道他是來要玉璽的,大罵王莽父子忘恩負義,後與王舜一番懇切對話之後,懾於王莽威脅,憤怒地將玉璽投擲在地上,崩壞一角,王莽得到後用金子將缺角補上。
這一段歷史,在《漢書·元后傳》以及《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生氣扔出玉璽有確切其事。
但崩壞一角鑲上金子史書不見記錄,可能是後世演義,為了突出王莽篡位的急切和對權力貪婪的陰謀家形象。
曹丕心虛,璽上刻字王莽之後,玉璽一路輾轉三易其手,最終落到了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中。
東漢末年漢靈帝死後,“十常侍”作亂,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少帝劉辯出逃,玉璽丟失。
董卓作亂廢少帝立獻帝,引得諸侯聯合討伐,孫堅攻入洛陽,偶然得到玉璽,後被袁術脅迫交出。
袁術得到玉璽自以為天命所謂,擅自稱帝,為曹操所滅,從此玉璽歸於曹氏。
漢獻帝延康元年,曹丕逼迫獻帝“禪讓”,隨後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魏。
但畢竟是奪來的江山,心虛的曹丕命人在玉璽肩上"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個隸字,以示獻帝劉協是自願將漢家江山讓給曹氏,實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隋蕭後攜璽歸唐魏晉短暫統一之後,中原進入了五胡亂華,南北對峙的混亂時期。
這一時期,傳國玉璽可以說是顛沛流離,期間前後換了十位主人,隋文帝時期,楊廣南下滅陳,最終得到玉璽。
隋煬帝在揚州被殺,他的皇后蕭氏領著皇孫楊政道攜帶玉璽,四處流亡。隨後深入漠北投奔突厥處羅可汗的妻子,也就是楊廣的堂妹義成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後,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派大將李靖北伐,滅亡東突厥,頡利可汗被擒,挑動突厥與唐對立的義成公主被殺。
李靖將蕭後及楊政道迎回長安,同樣歸唐的還有他們帶去大漠的傳國玉璽,從此歸唐所有。
神秘消失大唐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朱溫廢唐哀帝,奪得傳國玉璽,建立後梁,開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後梁立國十六年,經歷的三位皇帝,全都不得好死。
朱溫被三兒子朱友珪派殺手刺殺而亡,朱友珪登基不到一年,被弟弟朱友貞推翻,走投無路之下命部下將自己殺死。
朱友貞既為梁末帝,被後唐莊宗李存勖擊敗後自殺,傳國玉璽為後唐所奪。
後唐立國十四年,經歷四帝,末帝李從珂時,石敬瑭在河東叛變,因不敵唐軍被困太原。
坐困孤城的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又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求得契丹派兵介入,最終攻破洛陽。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見大勢已去,帶傳國玉璽與曹太后、劉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遂亡。
傳國玉璽自此不知所蹤,後世歷代帝王多有找尋,但始終忽隱忽現,無法覓得蹤影,時至今日終成傳說,實在可嘆!
回覆列表
當年董卓進京,十常侍劫持漢天子出宮,雞飛狗跳之下把傳國玉璽給丟了。後來十八路諸侯中孫堅進了京,滅了公眾大火,並得到了這塊御璽。再後來,袁術從孫策那裡接手了御璽,傻乎乎的稱了帝。
徐璆這人名聲非常好,先是被放了地方官。曹操把漢獻帝安置在許昌以後,召徐璆回朝廷做官。當徐璆經過袁術的地盤時竟然被截留了,沒辦法,只能暫時跟著袁術混。
袁術稱帝以後混不下去了,要去投奔袁紹,被曹操安排劉備劫了道,河北沒去成,不久病死了。這樣徐璆就拿到了傳國玉璽,把它帶到了許昌,奉還給了漢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