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學地理阿文
-
2 # 半人馬座a星歡哥
文綜是高考的科目之一,包括政治、歷史、地理三科。學好文綜是考試好大學的必要條件。
那什麼是文綜呢?
文綜不是文學,文科也不是文學,文綜是社會科學。文綜需要用理性的、邏輯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分析。一直以來,文科靠死記硬背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是非常誤導人的。
什麼是邏輯及邏輯思維?邏輯是以概念、命題、判斷、推理所組成的系統。
歐式幾何是最經典的邏輯推理系統,以最基本的5大公理構築了歐式幾何系統。數學、自然科學都是一套完整的邏輯推理系統。
社會科學也是科學的一個分支,同樣需要邏輯推理思維方式,同樣需要構築起概念、命題、判斷、推理。
當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自然科學中的概念、命題的內涵和外延都非常的清楚,自然科學的語言也是具有清晰內涵的符號系統。一二三四,正確錯誤在自然科學裡是明晰的。
而社會科學整體上具有一些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社會科學中的概念、命題的邊界就不如自然科學清晰,自然科學的語言是人類所使用的的自然語言。自然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但是瑕不掩瑜,社會科學整體上同樣可以像社會科學那樣構築起一整套完整的邏輯體系。
這一套邏輯思維方式及其邏輯結構是文綜的核心。
學好文綜就要先有這個邏輯思維方式。
有了邏輯核心,再加以文綜理論和知識的學習,文綜相關概念、命題、原理的學習,就能學好文綜。
再者,要學好文綜需要學好漢語言。
文科的語言是自然語言系統,自然語言系統是一套符號系統,符號系統就有其語法規則。所以,自然語言會有其一套完整的語法規則。
所以,要學好文科,它所使用的語言也要學好,就要學好漢語。學好漢語最基礎的是學好漢語語法,主謂賓定狀補等語法規則要學好。
學好漢語不是學好漢語言文學,這是兩個概念。中文既可以書寫漢語言文學如小說、詩歌,也可是書寫法律文書、社科知識。
-
3 # 酉甘居士
首先從一張文綜試卷談起,選擇題部分,地理往往一個材料沒讀懂,就可能造成一組題接連出錯的狀況;政治主要考察材料的理解和概念辨析,往往排除到最後,剩下兩個選項,陷入無限糾結;歷史題往往在選項中給出與我們印象中所學看似相悖的結論,導致很大可能第一個被排除的就是正確答案。
選擇題的魔幻與玄學,奠定了大家腦海裡文綜很難的印象,而接下來,主觀題中千奇百怪,光怪陸離的答案更是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但文綜學習看似雖然十分困難,實際上仍是有跡可循的。
文綜考察的是什麼?
文綜考察的是知識,一般常規意義上課本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不背是萬萬不能的,沒有堅實的基礎其它一切都是白搭。
文綜考察的是理解,背不是萬能的,現在的文綜考察強調變通和理解,去掉一般意義上的所謂套路和模板,而注重對知識的理解。
文綜考察的是生活,文科作為和生活緊密聯絡的科目,它的選材來自生活,注重考察對生活中現象的理解,在地理科目上表現尤為明顯。
文綜考察的是心態,文綜題量大時間緊,考試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狀況,這時不必慌張,不必憂慮自己還有多少分的題目沒有完成,放平心態,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爭取到較多的分數。文綜知識往往比較細碎,可能會出現頻繁的遺忘現象,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也不要緊張,出錯是難免的,反覆記憶打牢基礎,在一次次的錯誤總結中獲得進步。
文綜備考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1.得選擇題者得天下
文綜試卷共300分,其中35道選擇題便佔據了140分,接近一半,由此可見選擇題的重要性。不同學科的選擇題有不同的特點,對於地理來說,我們需要儘可能摸索同一材料下一組題目的關聯和內在邏輯。政治重點注意相近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而對於歷史而言,需要鍛鍊對歷史材料的敏感程度和歷史知識的銜接能力,善於抓住關鍵詞,弄清楚哪些答案是一定不可以選擇的。
2.書寫影響極大
字型過小、字型過草往往會導致閱卷老師印象不好,字跡優秀的試卷老師看完往往賞心悅目,更願意給出較高的分數。文綜大量的主觀題(30多小問)允許老師在一兩分範圍內波動,如此,多道題累積起來便會造成極大的分數差距。字跡要求並沒有高到需要多麼美觀,只需整齊且辨識度高即可。
3.不必糾結於實在難以想通的模擬題
在高三的多次模擬考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題目,因為題目質量的參差不齊,部分題目可能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漏洞,出現難以理解的部分也是在所難免。對於這部分題目,我們不必過於糾結,刨根問底,只需掌握其涵蓋的知識點即可。
4.每一道高考題都值得反覆研究
高考題是我們研究高考的重要一手資源,它們是由高考命題專家耗費大量的時間研究、打磨出來的,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建議多看教育部頒發的由命題人所撰的試題分析,從答案中摸索出答題思路,並分析出如何由題幹達到現有的答案內容,這才是我們做高考題的關鍵意義所在。
如何合理分配文綜考試時間?
文綜題量大,書寫量大,寫到手疼,這就需要我們對考試時間有一個充分的把控。
1.開考之前的幾分鐘可以用來瀏覽試卷,從宏觀上進行把握,確定試卷結構是否有發生變化,以防出現填寫時答題卡錯位的狀況。同時還可閱讀試卷最後的幾道地理和歷史選修題材料,確定自己較有把握、想要填答的題目,注意選定之後不要猶豫浪費時間,屆時直接填答即可。
2.正式開考之後,為了防止填串答題卡的現象發生,建議按照試卷結構從前到後作答,對於佔文綜半壁江山的選擇題,建議使用40分鐘左右完成,寫完文綜之後立即填塗答題卡。考慮到答題卡一旦填塗錯誤便會出現一連串反應,填塗完畢務必再核對一遍。選擇題建議一遍完成,不要抱著檢查的時候回來改的心思,考試快要結束的時候思維較為混亂,很容易出現偏差,此時來更改最初經過深思熟慮的答案極有可能出錯。
3.完成選擇題之後,建議大家可進行地理和歷史選修的作答,因為事先已經確定填答的題目,而這兩道大題往往較為簡單,確定之後不要猶豫,建議八分鐘之內作答完畢。
4.接下來的主觀題部分,建議按照順序依次作答,以避免出現寫錯位置或漏答題目的狀況。時間安排上,建議自然地理15分鐘,人文地理15分鐘,經濟生活部分10分鐘,政治和文化生活各8分鐘,哲學及第三問10分鐘,歷史大材料題15分鐘,小論文10-15分鐘。
以上是個人的時間安排,僅供參考,建議大家在高三的多次磨合練習中尋找自己最適合的時間分配和答題節奏,並在多次應用中加以最佳化。
政治
政治最重要在於細心和耐心。
1.注意總結,政治的知識點是文綜各科目中最瑣碎的,但同時也是最不需要太多方法就能得到提升的科目。它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又與實際聯絡緊密,總是給出易混易錯的表達讓人暈頭轉向,因此總結就顯得格外重要。
首先是知識點的框架總結,將瑣碎的知識形成體系。其次是易混易錯內容的總結,加強相近意義的辨析。然後是知識點的設問匹配總結,看到某個設問,腦海裡應該聯想起哪些關鍵知識點,這一整理所訓練的就是這樣一種能力。最後是與其它知識點的關聯總結,主觀題中往往還會涉及與某一主題相關聯的其它知識點的答案,這就要求我們弄清楚單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
注意整理幾個常見的思考角度,比如經濟生活的三個主體,國家、企業和個人等。注意整理經典題目,分析答案的每一個要點是如何必然地得出的。政治主觀題書寫量往往很大,如果沒有清晰的邏輯和迅速的思考模式,很難做到迅速呼叫知識完成作答,因此需要我們在前期進行充分的積累。
2.注重記憶,政治學習對準確性和熟練的要求很高,這一點大家在日常學習過程應該深有體會。
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國民經濟的主導,文化傳承的途徑和文化傳承的手段,這些概念都是我們在選擇題中經常遇到的易混概念,當然需要在複習的過程中進行細緻的辨析,才能做到不出錯。
熟練記憶所實現的是看到題目的同時,腦海裡能夠立刻聯想到相關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作答,才能提高做題速度和準確性。
3.理解選擇題和主觀題的區別,選擇題強調的是精準和概念辨析,是針對某一個點的聚合。而主觀題力求全面和概念之間的聯絡,這就要求我們思維發散,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搜尋與之聯絡的知識點。正是因為二者之間的差別,所以為大家建議先做選擇題,再做主觀題。
歷史
大家往往認為歷史是一門玄學,但實際上它也是有方法的。
1.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歷史的初步學習過程中,可以透過是什麼(時間、地點、經過),為什麼(背景,原因),帶來了什麼(影響,啟示)這三步,從基礎上把握各歷史事件,其次需要透過分板塊整理的大事記年表來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古代部分可以中國史和世界史分開,近代部分隨著二者之間交流和聯絡的增多,可以考慮綜合在同一個時間軸上進行整理,以便於更清晰地瞭解其相互關係。大事記年表的基本正規化:具體事件、其地位、階段特徵等。
2.練習與積累
3.經典歷史文字閱讀
歷史怎麼考?考試一定有套路
客觀題
1.材料:上下求索,務求全面。2.題設:抓住關鍵,一擊即破
3.題支:對號入座,仔細分別,是否有不符合史實的內容等
主觀題
1.材料:分段概括意思,分層尋找要點,轉化為學科術語作答
2.設問:尋找關鍵詞,尋找限定詞,尋找答案暗示 3.回答:分條,分行,分角度
地理
經常有人說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外如是。地理學的核心素養在於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人地觀念:學習地理的基本價值觀念,人如何影響地理要素、地理要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地理要素如何影響人,這些部分是需要貫徹在地理學習始終的重要觀念。
區域認知:地理教學、命題、離不開區域作為背景,但並不意味著要背誦每一個區域。區域認知要求的是對區域進行宏觀的把控,由此來完成每一個具體區域的遷移,因地制宜,在平時的學習裡因地尋理。
綜合思維:首先強調地理學科的整體性,認識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過程和相互制約關係,形成全面的認識視角,這個觀念的形成有賴於長期做題過程中的思考。做題時進行發散性思考,每一個關鍵因素是如何形成的,追根溯源將知識形成體系。
其次需要考慮差異性,世界並不總是按照一般規律來發展的,現實世界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主導,而高考地理最愛考察的,就是什麼是真正的影響因素。這些部分是課本上較少直接出現的內容,需要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思考總結,我們都知道南北緯5°之間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但也並非全都如此,例如澳大利亞的東部等,形成反常的原因究竟如何,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並分析的內容。
地理實踐力:考察的是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例如2017年全國卷中的造成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什麼,答案是行政管轄,這些內容往往需要利用個人的生活常識加以解決。
之所以要重點關注核心素養,是因為這是當前考試考察的重點,只有充分把握這幾個層面,才能解好題、拿高分。
祝你夢圓高考,蟾宮折桂!
回覆列表
文科一定要走出一個思維定式,那就是固執地認為死記硬背就可以得到高分。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思路,學習文綜一定要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思維,答題就會順風順水。具體的學習方法,我在這裡跟你羅列出幾條,供你參考。
學好文科,第一步就是背書高中有些科目是一定需要去背誦的,比如政治學科,高中文綜的四本書裡面基本上都是知識點原理,需要你認真背誦書上的每一個細節,這樣你答題才有思路,才有話寫;歷史學科,你必須要背,只有透過背書才知道基本的知識,然後去答題才有知識基礎,背完書之後,回答不管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也會更加自信,因為文科就是這樣子,你背了就可能會,不背書就一定不會的,所以背書非常重要。
多看一些紀錄片和書籍因為學科特性,歷史地理學科一定要看紀錄片,有些比較好的網站比較好,這裡推薦一下,比如說bilibili,這裡面有許多的名師資源和紀錄片,在看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思考並且做好筆記,然後還可以看一些重要的書刊,比如說半月談,全球通史等,因為文綜的出題主要材料都是來自於這些書本,所以認真看書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做題,學會總結有些同學覺得做題做了很多,但是主觀題不會做想放棄,這點我必須告訴你,主觀題至關重要,有些時候,選擇題會有主管判斷特別是歷史,做完之後不知道對錯,所以這個時候,靠主觀題來彌補很有效果。學會去總結答題的方法和技巧,把同類型的題目進行總結歸納。比如政治,經濟學裡面關於市場經濟的答題要點,你可以用一個本子進行總結,以後答題多用,久而久之,自然知道如何去答題。
所有科目要有你最擅長的之所以這樣子說,主要的原因在於,政治歷史和地理這三門學科相互之間的關聯性很強,你如果在一個學科上沒有優勢,可能會導致另外兩門科目倒塌,得不償失。而且,一門科目有優勢,會彌補另外兩門科目的分數弱點,實現整體的最優效益。
最後一點,你必須要知道,文科的入門很容易,但是學好的確是需要很大知識儲備的,所以多多看書和紀錄片,有利於你提高成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