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戰利88

    越王勾踐吃苦可以 享福時就想搶西施 殺范蠡 還好范蠡聰明躲了

    朱元璋殺功臣 把他拜把兄弟都殺了 都是立功無數的

  • 2 # 梅苑評史

    我想刻薄寡恩的帝王莫過於洪武皇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一個放牛娃出身,做了好些年的遊僧。他的父母本身就是被官府的苛捐雜稅逼死的,而在做遊僧的途中又見到了千千萬萬貧苦百姓被貪官們欺負得體無完膚,這讓朱元璋恨極了貪官汙吏。

    當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朱元璋已經發現了曾今的舊部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盤剝欺壓百姓的路上,朱元璋該提醒的提醒,該罰的罰,可是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出現一個詞:淮西勳貴。

    淮西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淮西勳貴就是那幫從一開始就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子侄們,像藍玉、徐達、湯和、李善長都是淮西勳貴。

    建國開元后,朱元璋並不吝嗇賞賜,這些跟隨著他打天下的人都封侯拜相了。

    後來朱元璋透過劉伯溫調查駙馬歐陽倫,開始看到了曾經的兄弟子侄現在是如何盤剝百姓、囂張跋扈,朱元璋殺心已起。

    先是封自己的兒子為王,然後削減了淮西勳貴的軍權,又一面命令錦衣衛配合劉伯溫暗中搜尋證據。

    後來淮西勳貴勢力太大,讓朱元璋覺得已經威脅到皇權的時候,朱元璋就開始下手了。

    1.先是洪武十二年,胡惟庸案。

    借胡惟庸私藏貢品一事,抓捕了胡惟庸等人,胡惟庸栽贓他人避過一劫。

    洪武十三年,有人密奏胡惟庸造反,朱元璋立即將胡惟庸朋黨全部抓捕,還未判刑,又加上了投敵叛國的罪名,以牽連更多官員。

    胡惟庸一案,除了胡惟庸朋黨,朱元璋還殺了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費聚、趙庸、金朝興、葉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

    2.空印案

    洪武十五年,由於各地稅銀到帝都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所以一般戶部會把公文空著,等到稅銀到京,檢查清點後,按實際到京數量報上去。

    這是一種習慣性的做法,但是朱元璋覺得這是各級官員相勾結,從中牟利。殺了數百人。

    3.郭桓案

    戶部尚書郭桓夥同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趙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外,還私分了浙西的秋糧,並且巧立名目,徵收了多種水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等的賦稅,中飽私囊。

    不僅是這些人被殺,還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被牽連,也都被朱元璋下令處死。

    4.藍玉案

    藍玉先是打了洪都保衛戰,後又多次征討蒙古,恃功自傲,不尊皇命。

    後錦衣衛指揮使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講藍玉及手下將校都處死,並株連家人,最終這起案件牽連者多大1.5萬餘人。

    說起刻薄寡恩的皇帝,可能真的沒有比朱元璋更甚的了吧。

  • 3 # 大碗說史

    一、秦昭襄王

    對自己的最大功臣白起卻是兔死狗烹。在白起長平之戰立下曠世奇功後,聽信宰相范雎讒言,下令停止攻勢,錯過了滅趙的最好機會。後來回過神來,再次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卻遭遇敗績。戰事不利時試圖讓白起出山重新掛帥,白起反對繼續作戰,秦昭王不聽,就先把白起貶為庶人,最後賜死。

    二、漢武帝

    在位期間任用酷吏,製造了大量冤假錯案。根據《史記·酷吏列傳》記載:至周為廷尉,詔獄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減百餘人。郡吏大府舉之廷尉,一歲至千餘章。章大者連逮證案數百,小者數十人;遠者數千,近者數百里。會獄,吏因責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於是聞有逮皆亡匿。獄久者至更數赦十有餘歲而相告言,大抵盡詆以不道以上。廷尉及中都官詔獄逮至六七萬人,吏所增加十萬餘人。

    這冤假錯案無辜受牽連的人數是用十萬來計算的。而且最後禍害到了太子的頭上,太子被漢武帝身邊狐假虎威的寵臣逼得起兵造反,後來兵敗被殺。這直接導致漢武帝失去了繼承人,後來立了一個年幼的太子,還先將太子的母親殺死。小皇帝即位,即漢昭帝,幾個顧命大臣爭權,還造成了很大的動盪。

    三、朱元璋

    朱元璋是極度猜疑、殘忍之人。也許因為幼年陰影,他內心對讀書人和官員有發自潛意識的仇恨。每個朝代都有告密,但只有明朝將特務政治制度化,成了朝代的“名片”。

    曾經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很少有善終的,胡惟庸一案前後誅殺3萬人,藍玉案前後誅殺1.5萬人。相傳藍玉是被剝皮而死。

    經過一番折騰,跟著打天下的功臣所剩無幾。清朝人還編造了一個《火燒慶功樓》的故事,雖然情節上為了醜化明朝有很多誇張,但朱元璋大殺功臣,卻是事實。

  • 4 # 瘋言說史

    最是無情帝王家,能做到那個位置上的有幾個不是刻薄寡恩的啊。

    你這幾乎等於是要中國帝王年表啊~

    要不,咱們換種問法:歷史上有哪些帝王不是刻薄寡恩的?

    你看如何~

  • 5 # 翻開歷史書

    我個人認為在所有的皇帝中刻薄寡恩,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劉邦和朱元璋。為什麼說是他們兩呢?我來分析一下:

    劉邦和朱元璋殺功臣毫不手軟

    自古以來殺開國功臣都是一件最讓人詬病,也是刻薄寡恩的最好表現形式。當年這些人跟著你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登大位就翻臉不認人、大開殺戒了。劉邦和朱元璋是這些人中的傑出代表。

    劉邦當上皇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掉有威脅的功臣。劉邦的開國功臣彭越,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後處死。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後,竟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嚐。韓信、盧綰、臧荼等,都被劉邦殺了。

    朱元璋那就更不用說了,殺起功臣來是眼睛都不眨一下。朱元璋時期的“空印案”、“藍玉案”、“胡惟庸案”等,所有的開國功臣基本被屠戮殆盡了。

    小結:劉邦和朱元璋屠殺功臣的手段、人數等,都可以看出此二人是無比的刻薄寡恩之人。

    為什麼劉邦和朱元璋會如此刻薄寡恩

    這兩位皇帝如此的刻薄寡恩,我認為是有一定的共同原因的:

    1、都是草根出身奪得的皇位,難免有自卑情緒和“被害妄想症”,所以幹起事來刻薄寡恩、毫不留情。

    2、都是草根出身對皇位更加珍惜,絕對不允許有威脅的勢力存在,有時候就過於的刻薄寡恩、防衛過當了。

    3、都是為了下一代,劉邦的兒子據說後來是被嚇死的,朱元璋兒子早逝。這樣的下一代,兩位皇帝應該早就覺察到了,屠殺功臣、刻薄寡恩也是為了下一代著想。

    4、這兩位皇帝性格多疑、冷血無情,特別是劉邦逃難的時候,居然把老婆孩子都推下車只顧自己逃命。打天下的時候為了皇位還能暫時隱忍,一當上皇帝薄寡恩就立刻暴露出來了。

    問答總結:我認為歷史上刻薄寡恩的帝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劉邦和朱元璋。他們誅殺功臣、生性多疑、大開殺戒等,充分的體現了他們刻薄寡恩的本來面目。

  • 6 # 指禪

    五代十國的南漢王朝,開創者叫劉隱,歷經四帝,歷時五十四年。南漢王朝傳到末帝劉繼興手裡的時候,國力已經大大衰退,再加上劉繼興自己荒淫無度,致使朝堂上下更是糜爛不堪,怨聲載道,奇葩的是劉繼興認為官員大多有家室,說不定哪天就會因為家庭而不效忠朝廷,突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於是他決定凡是考取狀元以及進士之人,當官之前必須閹割自己才能被朝廷重用。一時間,南漢人為了得到皇帝的重用,不少人主動閹割自己,更多的人是為了自保,也把自己閹割了,就連和尚、道士也不能倖免,整個南漢幾乎成了太監之國。晚年的劉繼興更加殘暴,制定了很多酷刑,百姓稍有犯錯,都會受到嚴重的懲罰,而他竟然把處罰別人當成一件樂趣,見到犯人痛苦的大喊大叫,他卻高興的手舞足蹈。這種荒唐的王朝註定長久不了,所以一些明眼的人,大撈一筆銀兩後,全都遠走高飛了。

  • 7 # 非正常歷史研究室

    無情最是帝王家,即使是父子也會成仇敵,今天就說說很少人知道的刻薄的帝王——漢景帝劉啟

    劉啟在史書上名聲極好,畢竟和父親漢文帝一起開啟了文景之治,但實際上劉啟也是一個刻薄寡恩之人。

    怒殺吳王世子

    漢文帝時期,吳國的太子前來長安朝拜,和劉啟年紀相仿,兩人一起喝酒玩樂,不過因為吳國太子從小嬌生慣養,在下棋的時候對劉啟不太恭敬,此時的劉啟居然一氣之下,直接用棋盤砸死吳國太子。

    而吳國是當時西漢郡國最強的藩王,因為此事後開始不恪守藩王的禮節,在劉啟即位後發動吳楚七國之亂。

    冤殺恩師晁錯

    如果怒殺吳王世子或許因為吳王世子無理在先,那麼冤殺恩師晁錯就是劉啟的刻薄寡恩。

    晁錯在劉啟是太子的時候就開始陪伴教育,是劉啟的恩師,在劉啟即位後,劉啟對恩師晁錯非常寵信,當然晁錯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政策,都被劉啟採納,卻在削藩的事情上操之過急,直接引起了吳楚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的名義是“清君側,誅晁錯”,成為眾矢之的的晁錯在上朝的時候直接被劉啟下令腰斬,一心忠君的晁錯就此被殺。

    逼殺親子劉榮

    劉榮是劉啟的庶長子,因為皇后無子,劉榮自然被冊封為太子,隨著劉榮母親不受寵幸,在長公主劉嫖和王夫人的聯手下,劉啟廢了劉榮的太子之位,立王夫人的兒子劉徹為太子。

    被廢太子之位的劉榮成為了臨江王,後來劉啟為了太子劉徹可以徹底穩固地位,將劉榮逼死,雖然劉榮被殺的原因是因為侵佔宗廟土地獲罪,但聯絡劉啟的態度和整個事情的過程,很大程度上都是劉啟逼死的。

    苛待功臣周亞夫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名將,吳楚七國之亂後,劉啟命周亞夫為帥,前去平叛,最終三個月時間就平定了戰亂。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也是漢景帝時期的著名武將,卻因為直言、不畏權貴的性格被劉啟猜忌,後因為兒子的買甲盾的事件牽連,被捕入獄,不堪受辱絕食而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8 # 一頁歷史

    作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劉啟愛護百姓、鼓勵農桑、輕徭薄賦、減輕刑罰,使當時的社會更加安定,百姓更加富足,封建統治秩序日臻鞏固;尤其是在他謙恭簡樸、以身作則的模範帶動下,社會風氣也日趨好轉。漢景帝因此被後人奉為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讓人景仰、膜拜的好皇帝,卻先後做出了怒殺吳太子、餓死鄧通、腰斬晁錯、冤死周亞夫,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的事情來,無不暴露了一代明君暴戾殘忍的另一面。

    劉啟(前188—前141),漢文帝劉恆的第四子,因為三個哥哥早死,才幸運地被立為太子。公元前157年六月,漢文帝病逝,三十二歲的劉啟登基,即漢景帝。

    漢景帝的暴戾殘忍,並非當了皇帝后才養成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史記》載:“孝文時,吳太子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

    意思是說,漢文帝時期,吳王劉濞的太子在京城與劉啟下棋時,由於無禮耍賴,且態度十分驕橫,被劉啟以棋具擊殺。當時,劉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博弈之爭,就把自己的堂兄弟給活活打死,可見他從小就是一個性格暴戾的驕悍之人。

    如果說打死吳太子,尚有些年輕氣盛的因素,那麼漢景帝即位後對鄧通的修理,可就明顯地是處心積慮了。

    鄧通是漢文帝的寵臣,深受信任和恩典,並“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據《史記》記載,漢文帝曾患癰疽,鄧通便用嘴為其吸吮膿血。劉恆心裡感動,不由得暗暗拿他和太子劉啟相比,就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者乎?”鄧通說:“宜莫如太子。”為了檢驗劉啟是否真的最愛自己,劉恆就讓他像鄧通那樣為自己吸吮膿血。劉啟不得已只好照辦,吸時卻面露難色。事後,劉啟聽說“鄧通常為帝唶吮之,心慚,由此怨通矣”。

    漢文帝死後,漢景帝掌權後不久,便“盡沒入鄧通家”,甚至一根簪子也沒留給鄧通。可憐鄧通從一個大富翁變成窮光蛋,“不得名一錢”,最後竟然餓死在了別人家裡。

    漢景帝在位期間,最大的政治事件莫過於“七國之亂”了。這次叛亂的導火索,就是晁錯的《削藩策》。其實,削藩的點子是漢景帝出的,晁錯只不過是把領導的意圖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而已。

    但是,一旦狼來了,晁錯就成了挑起事端的罪魁禍首,成了漢景帝推卸領導責任的替罪羊,成了漢景帝加強中央集權的無辜犧牲品。

    “無臣子之禮,大逆無道”,是漢景帝扣在晁錯頭上的帽子;誅殺晁錯,則完全是一種突然襲擊。漢景帝派人到晁錯家傳旨,騙晁錯說讓他上朝議事。可憐晁錯為漢家天下日夜操勞,臨死前竟然還完全被矇在鼓裡,最後落得個腰斬的悲慘下場,全家人也一起遭難。為了求得一時苟安,漢景帝昧著良心“斬御史大夫晁錯以謝七國”,其殘忍行徑令人心寒齒冷。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一功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關係國家存亡的重臣,卻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漢景帝改立太子時,周亞夫表示過反對,因此開始被疏遠。

    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時,周亞夫認為背主投降之人不應封候,漢景帝對他的意見不以為然。周亞夫身為丞相,多次建議均得不到採用,加上他在宮廷樹敵較多,只好稱病辭職,這正中漢景帝下懷,立即宣佈免去其丞相職務。

    周亞夫辭相後,漢景帝還不滿足,竟然專門設計了一場鬧劇來戲弄周亞夫。一次,漢景帝在宮中賜給周亞夫一大塊肉。周亞夫見肉沒有切割,也沒有筷子,知道是皇上故意戲弄自己,心中大為不平,令尚席官去取筷子。漢景帝竟笑著對他說:“這還未滿君意?”周亞夫一聽,怕得要死,趕緊起座下跪,脫帽謝罪,感謝皇帝賞賜,君臣不歡而散。

    後來,周亞夫因其子買縣官器具受牽連。漢景帝授意廷尉以謀反案進行審問,周亞夫悲憤交加,在獄中絕食五日,嘔血而死。周亞夫死後,漢景帝怒氣未消,下令絕其侯國,不準周亞夫之子嗣為侯。

    對待功臣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又會怎麼樣呢?漢景帝共生了十四個兒子,其中慄姬生的劉榮為其長子。

    公元前153年,漢景帝立劉榮為太子,同時封劉徹為膠東王。三年後,因為慄姬失寵,漢景帝廢劉榮為臨江王,另立劉徹為太子。臨江王宮比較狹小,起居不便,劉榮便想要擴建,偏偏王宮旁邊就是漢文帝的祭廟。

    於是,劉榮被人以“侵佔廟地”的忤逆惡行,告到了景帝面前。對於這樁牽強附會的案件,漢景帝沒有親自詢問,而是打一開始就把兒子交給了郅都。郅都是有名的酷吏,理獄雖秉公,但也極嚴厲,落在他手裡,如羊入虎口,絕無生路可言。可見,對於這個失寵、失勢的兒子,漢景帝根本就沒安什麼好心,至少在情感上已經拋棄了他。

    果然,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想寫信直接向父皇謝罪,郅都不許。竇嬰聞訊後,派人悄悄送來刀筆。劉榮向父皇寫信謝罪後,絕望地在中尉府自殺。劉榮自盡的訊息傳來,漢景帝沒有表現出任何的自責和惋惜,只是不以為然地下令收葬了事。

    用文臣而誅殺文臣,取武將而冤殺武將,仇鄧通而餓死鄧通,廢太子而逼死親子,漢景帝過河拆橋、翻臉無情、睚眥必報、寡恩忍殺的另一面已經躍然紙上。

    而在平息七國叛亂時,從他頒佈的“以深入多殺為功,比三百石以上皆殺,……敢有議詔及不如詔者,皆要(腰)斬”的詔令來看,漢景帝確係一個好殺之人。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葬陽陵,從陽陵南邊發掘出數里長的殉葬坑規模估算,殉葬的刑徒應在萬人以上,很多骨骸的手腳上還戴著鐐銬,有的被斬首,也有的被腰斬。這一具具白骨,一件件刑具,無不向世人哭訴著漢景帝的暴戾和殘忍。

    漢景帝死後,沒有像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那樣稱宗立廟;在後人所講的“漢稱七制”中,漢景帝也沒有像高帝、文帝、武帝、宣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那樣得到一席之地。

    這樣的歸宿,不能不說是與漢景帝生平虛偽、奸詐、寡恩、忍殺,致使親戚寒心、臣下傷感有關。

  • 9 # 家裡有礦666

    作為封建王朝最頂端的那個人,可以說所有的帝王都是刻薄寡恩的。君臣父子,帝王是君父,下屬是臣子,兒子為老爸辦點事是天經地義,你見過有兒子要老爸感恩的嗎?只能是帝王對臣子有恩,而往往有恩於帝王的下屬,帝王賞無可賞只能賜死。權力鬥爭是殘酷無情的,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帝王之術中只講求制衡、馭下,講求天威難測、恩威並重,不講求人性。

  • 10 # 麥小野

    說到刻薄寡恩的帝王,首推明朝的崇禎皇帝,誰也比不過他!

    崇禎在位十七年,勤懇敬業、生活節儉,卻落得個國破人亡的結局,實則讓人同情,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的可恨之處就是他的刻薄寡恩、沒有擔當。

    我是皇帝,我刻薄、我寡恩,你拿我怎樣?

    放在太平年代,確實不能怎樣,但是在國家危亡的年代,你若是刻薄寡恩,沒有大臣為你賣命,大家對你愛搭不理,不陪你玩了,你說能怎樣?

    結果就是亡國丟命唄!

    崇禎皇帝臨死前,大聲疾呼: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這充分說明了晚明大臣們的不配合,這些在京的大臣們,一個個的不作為,最後把皇帝逼的只能煤山自縊。

    正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你亡國丟命了,我換個主子接著效力!

    那你可能會說了,清軍入關打南明時,很多官員自殺殉國,表現的很有愛國氣節呀!

    確實是有很多官員以身殉國、寧死不從,但他們大多不是京官,或者說不怎麼和崇禎皇帝打過什麼交道,你看看京官的表現,當初李自成攻破京師的時候,一個個什麼嘴臉?

    可悲的是,崇禎皇帝至死也沒有想明白,為啥你不是亡國之君,竟然培養出來一批亡國之臣呢?

    他至死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性格弱點,只會在別人身上找問題,你說,誰還能救得了他?

    說了這麼多,他到底怎麼個刻薄寡恩呢?

    我接下來給大家描述一下!

    崇禎皇帝遇事態度不堅定,事後不喜歡擔責任,一旦出現問題,第一時間甩鍋

    崇禎皇帝最大的一個性格弱點就是不擔責任,他喜歡甩鍋,生怕任何不好的後果或者議論影響他的明君形象。

    甚至臨死時說出的那句“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雖然聽起來確實讓人動容,但是仔細推敲,他還是在甩鍋,臨死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我們舉個例子,當時明朝不止在和李自成打,還有遼金。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就建議說不如先和後金談判,騰出精力主攻李自成!崇禎一聽,說可以,你去談判吧。

    後來談判好不容易談成了,結果陳新甲一個失誤,把和談訊息給洩露了。

    朝廷大臣們炸鍋了,怎麼能投降呢?怎麼能談判呢?

    結果崇禎皇帝就不開心了,找了一個藉口,把陳新甲生給殺了。

    你看看,我幫你辦事,你同意了,結果出了點問題,你不高興了,又拿我開刀出氣了!

    這樣的事情多的很!

    崇禎皇帝的整個十七年當政史中,殺了不少大臣,比如大學士,整個有明王朝殺了四個,他一人就殺了兩個。兵部尚書殺了十四個,他一人殺了五個,二品以上的大員,他親手幹掉了二十多個。

    他一生當中多次下過罪己詔,向天下人承認錯誤。可是每次自我檢討之後,他就氣不過,憋著一肚子火,要找人來洩火。我們看史書會發現,他每下一次罪己詔之後,一定要在事後殺個人出口氣。

    說個我自己的經歷,我之前在做營銷諮詢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大老闆給我們這些小年輕開會,覺得我們有點放不開,膽怯他說:現在是好的機會,給你們放手幹、去成長的機會,我們的客戶都是大公司,你們就拿它們練唄,出錯歸我,成長歸你,這麼好的事,你們怕啥!

    說實話,到目前為止,上面這段話,是我聽過最有水平的領導講話!

    這時,我們再回頭看看,崇禎皇帝的做法,你說他亡國喪命,怨嗎?

    大明朝最後打仗打的國庫都空了,崇禎皇帝讓大臣們募捐,結果都是幾百兩銀子應付了事,就連他自己的老丈人(周皇后的親爹),都不肯拿錢,無奈周皇后偷偷給他爹五千兩銀子,讓他爹再拿五千兩,湊夠一萬兩給皇帝,結果這位老丈人也是夠奇葩,不但沒添,反而扣下兩千兩,只上交了三千兩,氣的崇禎皇帝哭笑不得。

    你說大臣們沒錢嗎?李自成攻陷京師後,一頓毒打搜刮,竟然在這些京師大臣口中搜出了一千多萬兩白銀!

    你說崇禎沒錢嗎?李自成在他的內庫,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賬戶上,搜出了金銀珠寶,合計五千萬兩之多!

    真是那句話:君不君,臣不臣!

    你不亡,誰亡呢?

    這麼一個自私、沒擔當、愛甩鍋、喜怒無常、小心眼、守財奴的一國之君,我們又怎能全部怪在大臣們的頭上呢?

    崇禎刻薄寡恩到什麼程度?

    我們從大臣對他死後的作為上再看一下!

    崇禎死後,竟然被丟在一邊無人收斂,過了六七天,一個六品京官,實在看不過去,買上兩口劣質棺材,草草把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安葬了!

    這就是崇禎皇帝。一個刻薄寡恩、沒有擔當的一國之君,造成的性格悲劇!

    下個問題見!

  • 11 # 螞蟻小朋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漢高祖劉邦可謂是開了中國開國皇帝打殺功臣的先河

    劉邦是中國第一個白手起家打下江山的皇帝,

    白手起家說白了就是什麼都有,那麼什麼都沒有的劉邦在秦末這樣群雄並起的大勢裡能夠獨領風騷,雄霸天下呢。兩個字:別人。

    自己一無所有那隻能靠別人。

    謀策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劉邦靠著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聚攏了各個領域的奇人異士,並在眾多能人的幫助下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漢朝初建論功行賞劉邦也重重封賞了這些和自己出生入死幫助自己奪取天下的兄弟,

    漢初劉邦稱帝,有封王封侯者百餘人,這些漢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至漢高祖駕崩,異姓王多數都因為各種原因被誅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7名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麼聯合譴責美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