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mazing中國
-
2 # 成蹊媽媽的魔盒
不得不說,還是有必要的。
英語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一種技能。一項有趣的科學研究證明,語言的習得是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的。看過電影《降臨》的朋友對此並不陌生:女主掌握了未來人類的四維的語言和文字後,就具備了可以感知未來的能力。
學英語自不會預測未來,這是讓大家理解,多學一門語言,會讓人擴充套件思考問題的角度。
“我想讓我的孩子在什麼樣的平臺工作?”家長可以問自己一句話:“我想讓我的孩子在什麼樣的平臺工作?”
舉個例子,小王同學的理想工作的老師,那麼從幼兒園老師到中小學老師到大學老師,都是老師,但哪種的福利待遇、社會地位是小王同學更想得到的呢?
就普遍來說,對英語的要求是從低到高的。平級而論,甚至英語水平決定幼兒園老師的工資高低——私立雙語幼兒園待遇好、工資高。
現在大多人根本用不到英語我們往往喜歡聊“大多數人”怎麼怎麼樣。
如果決定像“大多數人”的生活,我們可以以“大多數”為參照。但如果有水平線以上的理想,就應該站在更高的視角去審視和考量。
上學後,英語是主課高考制度是選拔制度、大多數工作是選拔制。選拔制度要的是學習能力夠強、並看得到成績的學生。就學習任務來說,提前完成英語的學習,可以輕鬆應對學校學習,還能夠給其他科目留出更多學習時間。
英語真的要從“娃娃”抓起嗎?語言敏感期,出現時間3-4歲 止於6歲,從孩子開始能夠發音時他的語言學習就已經開始了。嬰兒一出生,可以學會世界上所有語言,並且能對大人聽不出來的外語中細微的發音區別有反應。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磨耳朵”,就是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但能聽懂的時候給其語感,有助於以後的學習。
從小學習語言是最省力且高效的,而且有助於語言的發音標準化——長大後在學習(如初中),受普通話和方言的影響,地道的英語發音是很難糾正的。當然這裡說的不僅是英語,是所有語言。
狼孩就是一個有力的反例——狼孩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到了小學、初中才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難度確實是比較大的。
家長不想讓孩子學?vs. 家長自己怵頭英語?有時候我們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即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為,表現出放棄、絕望等狀態。
有很多人因為學英語的挫敗太多,便選擇放棄英語,甚至對英語心生反感、認為學英語簡直是浪費時間。而作為家長,很有可能會把這種心態投射到孩子身上。不讓孩子學,自己就避免了再次接觸英語。
其實學習任何一個科目都有其方式方法,學習英語的分享比比皆是,有書也有課程。作為“啟蒙英語”、“早教課程”,也有較多的資源和方法。
當我們放平心態,願意坐下來,認真想一想你想讓孩子成為誰誰那樣的人的時候,或許就是不需要再想“該不該學英語”的時候。
-
3 # 愛寫作文的小張
是的,非常重要,再過幾年後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一個國際化時代,說英語的人越來越多,不知道怎還沒交流外語真的不行了!所以給孩子投資點錢買課程很重要!!!!!
-
4 # 小串放學啦
簡要回答吧。
學好英語還是挺重要的。
小學階段,英語是一門學科,學好了有利於整體成績。
初中階段,英語好了比較有自信,不會因為基礎差而不敢講話、講英語。
高中階段,學業內容變多,難度變大。學好英語,不至於耽誤太多的學習時間。
大學階段,考證、論文、考研等都需要英語?
工作後,對自己的生活、業務和人際交往都是有益處的。
-
5 # 劉姿希陪娃
馬雲: 英語不是我的語言,而是我的眼界。️
學英語不光是考試需要,未來工作需要,更是未來開啟世界的鑰匙。
我想說,給孩子學這學那,不是為了現在有什麼用,而是在她需要用的時候,恰巧已經學過了。
這樣,她不會因為我作為母親眼光的侷限性錯失良機,也不會因為在她最輕鬆最容易接受的時候被打擊了興趣而遺憾。
英語如此,國學如此,生物、地理、科學啟蒙亦是如此。只有孩子們的大腦豐富了,看世界的眼光和視角才會不拘一格
回覆列表
多掌握一門語言總會有好處!每一種語言都打開了解不一樣文化的大門!Globalization的時代更有必要學習一門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