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赤壁之戰後,擊退曹魏大軍。孫吳聯合劉備只能做到防禦。隨著時間推移,眼看來自於北方的壓力越來越大,最後幾十年後被擊破,江東孫氏四代人的努力就終結了?大勢所趨嗎?能不能理解對東吳是必死之局?你要是東吳君主怎麼翻盤。
6
回覆列表
  • 1 # 幾等獎

    首先不說別的,要生存再謀發展。即防禦北方的軍事壓力,以及防備西蜀。

    怎麼做呢?

    當然是派兵過去,派糧草,錢,人傑過去。

    兵,來自於百姓

    糧草,來自於百姓和土地

    錢,還是百姓的稅

    人傑,來自於人口基數

    歸結一點,人口。

    人少,人不夠用,是硬傷。

    受限當時東吳的情況,地廣人稀,且開發程度有限。據三國志記載,東吳人口也就二百多萬,且主要分佈於長江沿岸一帶。

    想反攻,也得需要人口。

    最關鍵的問題是增加人口,才能實現一切抱負。

    怎麼增加人口?當然不是吳王釋出一到詔令:鼓勵大家多生孩子 就能做得到。

    因為人多了不夠吃的,養活不了,資源有限嘛。

    那怎麼增加糧食呢?開墾荒地,增大種植面積。

    具體實踐呢,一代人傑孫權實踐過,帶頭號召大家一起開墾。結果呢,幾十年的辛苦收穫甚少,還是不發達。

    這個問題一直到了元末才逆轉,南方人口多了(好像是避幾次戰亂大批人口遷徙南方)。

    這時候南方朱元璋才有一統中原的資格,畢竟手下人多,好操作。

    三國到元末中間跨度一千年了吧。

    我的天,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大勢嗎?

    誰放到東吳君主那個位置,上都得滅亡?然後順應自然,千年後才有翻盤資本嗎。

    細思極恐。

    有沒什麼宏達戰略,能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達成這一願望就好了。

  • 2 # 當代曹植

    我要是孫權,首先招攬流民,甚至出兵搶民。鼓勵生育,女子十五歲未嫁重罰之。獎勵發明,鼓勵墾荒,輕遙薄賦,取消人頭稅等苛捐雜稅,推行《攤丁入畝制度》。

    建立密摺制度和密秘立儲制度,減少宮中用度及宮女太監,提倡節儉。

    加強中央集權,建立軍機處。將武士道精神貫輸全軍,實行雙首長制,設監軍、政委及指導員抓思想與後勤工作。

    引進佔城稻,培育並推廣。大力往南方移民開發。

    興建水師,佔領臺灣、菲律賓、加里曼丹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及大洋洲,大量移民開發,願意去的,給田地千畝,發耕牛農具及良種。

    東吳以建康(南京)為首都,以新加坡為中京,以悉尼為南京,新加坡與悉尼皆為陪都,派皇子鎮守。

    對外,與曹魏及蜀漢聯姻,穩住他們,讓他們互相爭鬥。關羽北伐後,不要突襲荊州,讓他們安心的互相傷害,東吳則安心的生產建設,移民開發新佔區,並大力開展海外貿易。

    數十年後,曹魏滅蜀,兩面包圍東吳,但是此時東吳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千萬,而魏國面積不足四百萬,人口五百多萬,皆遠不如東吳。雙方生產力水平相當,但東吳政治制度優於曹魏。曹魏長於陸戰,東吳長於水戰,雙方誰也吃不掉誰。

    又過數十年後,東吳人口倍增,由於工商業的蓬勃發展,生產力水平及人均GDp皆超過曹魏(或西晉)。東吳派水師佔領朝鮮及遼東,並移民開發。

    東吳聯合匈奴,夾擊曹魏(或西晉),則一擊必成。然後,驅逐匈奴,以長城為界,設洛陽為陪都。

    然後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組建騎兵,發明馬磴,為橫掃大漠作準備。

  • 3 # 甲殼蟲騎士

    1.假如猜想我是東吳皇帝孫皓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實施,改革經濟,軍事,政治以及多年朝堂弊端,廣開言路,重用人才推薦,不拘一格降人才,發展海軍力量訓練基地,建立水師,尋找海外力量同盟,共同對抗晉朝武帝司馬炎。

    2.依賴長江天險,訓練水師屯兵百萬。以長江養兵,以兵看長江,戰時為兵,閒時牧魚,長江流域多設定伏兵,疑兵!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進攻,但不可深入,主要探個虛實騷擾晉軍為目的,誘敵深入各個擊破,建立健全完善的軍功獎勵制度。

    3.建立全民皆兵徵兵,重軍工農業科技均衡發展,東吳國內實行仁政推行法治,大力宣傳結盟拉攏川蜀之地反晉朝一切力量,結盟少數民族的力量一起去對抗晉朝,拉攏海外倭寇一起參加,必定能夠華麗扭轉頹勢,一舉拿下攻破晉朝,之後在花費數年再去一一收拾少數民族,海外倭寇,等勢力,一統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總結:事在人為,成敗在天,一切皆有因果,皆有定數!我們只有做好自己,才不會錯過,歷史就是歷史,過去的就過去了,沒有那麼多如果,這只是我一人的假設猜想……

  • 4 # 回頭看歷史的歷史

    這個很難實現翻盤,先看一下東吳的地理位置,長江以南,以揚州以下的吳越土地,以及未開化的交趾。自古以來南攻北除了老朱家和北代就沒見過有成功的案例了,

    在東漢未年,經歷了黃巾之亂,人口本來就不多,在古代打仗,人口,糧食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曹老闆眼光非常厲害,把青州黃巾賊收為己用,又派心腹將領帶士兵去屯田,儲備戰略資源,而且曹老闆的地方又是中原之地,人口眾多,那時以北方中原為主。

    曹老闆把中原諸侯打得一乾二淨,又收納流民給土地,這時曹老闆最富最土豪了,人口就是財富。

    再看東吳這邊,進取心不足,人口沒有,曹老闆家的多,而且從孫策老闆創業開始,就用當地士族豪強,到了富二代孫權,士族豪強可以抗衡孫老闆了,從赤壁之戰可以看出來,而且,孫老闆的人才多是當地士族豪強出身的,他們只管一畝三分地,東吳滅不滅亡就像是換不換老闆而已,還有就是孫老闆,創業不足,守成有餘,更不用提孫老闆的子孫了。說到軍事力量,曹老闆家的比兩家的強,古代打仗,騎兵尤其重要,曹老闆把北方的馬場牢牢掌握在手中,馬騰經理的公司都被曹老闆給搶了,馬經理的兒子只帶了幾十人投靠了張魯經理,重要戰備資源,戰馬,都被曹老闆給壟斷了。而且北方的煉治比南方的好,鐵礦比南方的多,人才多集中在中原地區,曹老闆又會招賢納士,東吳的人才流失。

    總結來看,東吳很難翻盤,人口,糧食不夠,兵源少,靠長江天險固守一方,將領與文臣矛盾深,東吳將領多是白身起家,當老闆的沒有進取心,不思方法擺脫困境廣納賢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健康而言,究竟是慢跑好抑或是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