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蘋哥
-
2 # 綠色的信鴿
自己能完成的工作,為什麼要麻煩別人呢?所以我認同“職場中,不要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這句話。因為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可能會為自己帶來三個惡果。第一,會養成自己好吃懶做的壞毛病。遇到棘手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努力完,而是想讓別人幫忙完成,對自己的能力提升沒有好處。第二,知己朋友會越來越少,自己會越來越孤立。因為你總是隨隨便便麻煩人,人家會見你就心煩,會找藉口躲著你,即使你真的遇到了困難,也不會真心去幫你。第三,讓領導對你產生不良映像。在職場中,你不去獨立完成工作,總是麻煩別人,領導總是能聽到看到的,這樣會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會影響到你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所以,職場中積極肯幹,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是一名職業人員最基本的素質,也是通向職業生涯晉升的起步之路。
-
3 # 羽毛七根
認同,十分認同。
不僅在職場中如此,生活中也應該如此。
不應該理所應當的麻煩別人,這應該成為生活中一條基本處世原則。
無論何時,都不要任性,千萬不要有四海之沒皆我媽的心態,時刻謹記,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如果你有理所當然的的心態,那就證明你這個人沒有感恩的心態,在職場中,一次兩次別人可能會幫你,可是一旦時間長久之後,別人自會知曉你的性格。
所以我的建議是,求助可以,但是我們一定要及時的讓別人感受到幫我們的價值,或者請吃飯,或者送個小禮物,或者其他,這樣的行為會讓他們得到即時滿足感,以後求助也會更方便
再說一點,職場中,其實關係相對微妙一些,大家都是來討生活的,實話實說,真心交往的很少,大部分是利益相關,所以你麻煩別人,別人幫助你,你回贈別人,這是職場法則。
最後說一句,世界上所有無償的饋贈,其實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沒有理所應當,有的只是等價交換!
-
4 # 志青
職場中,麻煩別人是無法避免的,人無完人,總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何況麻煩別人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所以,不要過於在意是否麻煩了別人。
但是,麻煩別人還"理所當然",堅決不贊同也不提倡:一反映人品不佳,會被同事排擠牴觸;二若長此以往,影響個人的提升。
職場上,麻煩人為什麼避無可避?(1)人無完人
一個人再強、再有能力,總有薄弱環節,尤其在工作上;一個人不可能總是精力旺盛,總有生病有事、疲憊不堪的時候;總有被領導安排不合理工作的時候;在上述情況下,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完成任務或達成目標,求人幫忙就是必須的,而且有時候就是唯一的辦法。
(2)職場的很多無心之舉,其實就是麻煩別人
比如“請教”領導或同事,這個動作看似正常的交流學習,其實就是麻煩別人:畢竟在請教的過程中,佔用了他人的時間、獲得了別人的經驗、知識、協助等。
(3)職場上,適當麻煩別人,也是提升自己、拉近關係的小手段
比如初入職場的新人,在技能熟練度、經驗等沒有積累的時候,適當麻煩同事,其實是好事,有時候也是必須的。
在麻煩同事的過程中,要是態度方法得當,知禮節懂感謝,可以換來同事的認可;過程中要是用心,更能在同事協助的過程中學到東西。
小結:職場當中,既然免不了會麻煩別人,就不要為了一些所謂的虛榮心,人際關係,要自我提升等藉口刻意的迴避。但是,麻煩別人要講原則、講適度、講感恩。
麻煩別人,還認為“理所應當”,絕對不應該職場上,對於個人,只有做好本職工作,獲取應得的報酬是理所應當的,其他的事沒有理所應當一說。麻煩別人,簡單說就是求人,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何來理所應當之說。(1)麻煩別人,還認為理所應當的,人品有問題
我們不會真去感謝,天是藍色的,雲是白色的,因為這是理所應當。
……
理所應當的事,我們不會真正的心懷感激,這是人性使然。
可是,麻煩了別人,如果認為理所應當,就會不知感謝、不懂感恩,在別人眼中這就是道德修養不夠格的表現了。
(2)會讓自己有惰性
那些30多歲,還認為“那是我爸媽,他們就應該給我做飯”的人,被稱之為“巨嬰”,就是這個道理。
(3)被同事排斥牴觸
力所能及的事情,去麻煩別人,會被小看;
別人忙的時候,去麻煩別人,會被認為不懂事;
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煩別人,會讓人嫌煩;
麻煩了別人,還不知感恩的,會讓人覺得人品素質有問題;
上述情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你的感覺如何,同事們對你的感覺就是如何。
(4)都求別人,自己的成長何在
寶劍鋒從磨礪出。
麻煩別人,還覺得理所應當,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萬事都會求人。
別人都幫你完事了,那麼從何處學東西,從哪裡去磨練?
(5)若真是理所應當,都去麻煩別人,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那有何用?
職場上,是講價值交換的。
有價值,老闆才願意要,你的價值都被別人實現了,那老闆為什麼要你。
有價值,別人才可能願意被你麻煩,因為聰明人都知道,這次被你麻煩了,下次他們可以麻煩你。若你沒有值得他們麻煩的價值,誰願意被你呼來喝去?
-
5 # 80後雲帆
不管在哪個公司,遇到什麼同事,什麼老闆,有一點都是一樣的,就是不要總是麻煩別人,下面這三點向大家慢慢解釋:
一、麻煩別人就是推卸責任
我記得我以前有個同事,他經常會把一些工作推給下屬,或者同事,藉口都說同事間幫下忙,但是時間久了,同事慢慢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是在推卸責任,慢慢就會遠離你。
二、互幫互助和麻煩是兩碼事
有時候在公司,作為同事,我們相互幫助很正常,也是一種團結互助的表現,但是你設想如果一個人經常讓你幫忙,讓你去做事情,而他自己什麼事也沒有,你會怎麼想他這個人?
三、麻煩別人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自己作為公司的主管或者其他領導階層,讓同事或者下屬幫自己幹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不存在的,沒有哪個人一定要為一個人做事情,你麻煩別人,別人願意幫你,那是他樂於助人,而並不是理所當然,做人要學會感恩,更何況是職場。
案例:以前公司的一個員工,每次讓同事幫他整理檔案後,當天中午或者晚上都會請他吃飯,這一頓飯雖然沒有多豐盛,但這是一種禮貌,一種尊重人的表現,所以這樣的人在職場中也不會混的很差。
-
6 # 安平西橋
職場中,找別人的麻煩是家常便飯,而且,不可能不找。找政府要批文、洽談協議、安排部下工作、市場調查…………,算不算找別人麻煩?不找別人麻煩,怎麼開公司呢?這些事都是必須做的,理所當然的。
-
7 # 春夜喜雨先生
職場中,麻煩別人是可以的,但要是感覺“理所當然”就不對了。
管鮑之交的故事“管鮑”指的就是管仲和鮑叔牙,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情。管仲就總麻煩鮑叔牙,而每次都是鮑叔牙在幫他。
當年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
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計程車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
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就這樣他們結成了生死之交。後來還是鮑叔牙推薦的管仲,從而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喬布斯的故事喬布斯在12歲的時候,他要設計一個機械裝置,可卡在了頻率計數器的製作環節上。在多次努力都失敗的情況下,喬布斯抓起電話,打給了加州帕羅奧多市的比爾 · 休利特。
比爾 · 休利特就是大名鼎鼎的矽谷之父,惠普公司的創始人,矽谷裡神一般的存在,給他打電話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電話接通後,54歲的比爾 · 休利特並沒有拒絕12歲的喬布斯,而是耐心地解答了他的問題,不僅給了喬布斯頻率計數器的器件,還讓他到自己公司實習。
上面兩個故事中,不論是管仲還是喬布斯,都在麻煩別人,麻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很多!
不要認為麻煩別人是理所當然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可能會麻煩到別人,比如老師這個職業,我就說說臨時請假串課的事吧。
每個老師都可能遇到臨時串課的事情,一般來說,互相都可以理解,串的時候也都沒有問題,這種麻煩是可以有的!
但有一次,有一位老師想和我串課,我那天也確實是有事,我就沒有答應他串課。這時,那位老師就說,你能有什麼事,真不能和我串課?很明顯,他已經生氣了,他可能認為我就一定要和他串課。
其實,不要認為,同事之間的串課是理所當然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們可以適當麻煩一下別人,但一定要心存感激!
-
8 # 小玥職場一、職場上,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的同事有哪些表現
既然說,不要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那麼哪些情況屬於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呢?
(1)明明可以“一學就會”的事情,非要麻煩同事我們在工作中應該經常遇到這樣的同事:打印不出資料,不去檢查是不是沒有紙,不去看看是不是插座接觸不良,而是直接問身邊的同事:我的電腦列印不了資料,你可以幫我看看嘛?從來沒想過同事真的很有空嗎?如果真的是印表機或者電腦出了問題,同事又不是技術人員,他就一定可以幫你修好嗎?.........
又或者有這樣的場景:某個同事在製作EXCEL表格時,統計結果用的函式突然忘記了,不去百度,而是直接開頭就問身邊的同事。
(2)明明是自己的責任,卻理所當然的扔給同事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小張是某新聞編輯部的主管,本來每次新聞釋出前的校對工作都是他的工作,他負責最後的確認。但他為了省時省事,就把這些校對工作都安排給了手下的實習生。他認為把工作安排給下屬是他的權利,也是理所當然的。然而他每次都這樣做,導致了實習生應該負責的排版編輯工作耽誤了,影響了一份重要新聞的及時釋出被老闆知道了。最後老闆直接把小張辭退了。所以我們不要自作聰明,把自己的工作理所當然的扔給別人,因為這可能會給你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另外,有不少朋友會覺得:反正我跟同事的關係很鐵,麻煩一下同事沒關係,回頭請同事吃頓飯就行,所以就時不時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或者有的同事覺得反正就是一個常識性問題,我只是一時忘記了,同事不就順口告訴我一下嗎,有沒什麼麻煩的......殊不知這些都是理所當然麻煩別的同事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儘量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一學就會”的事情,儘量自己上網去查詢答案,不要麻煩別人。然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自己的責任就自己承擔,不要理所當然的扔給同事。
二、職場中,為什麼不能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既然我們知道了,在職場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具體表現,我們就要儘可能的避免。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不能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呢?
(1)學會不麻煩別人是一種基本美德雖然我們很多人從小就被家長教育“不要麻煩別人”,但現在的大部分90後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性麻煩家人,所以參加工作後,這些麻煩別人的習慣改不了,喜歡麻煩別人。因此在工作上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意朝著身邊的同事開口就問。其實,我們應該明白:不懂的問題,如果可以透過上網查詢解決的話,就不要輕易的麻煩別人,是一種基本的美德。
但這種“不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的想法是很多人都欠缺的。舉個例子,你正在專心的工作,旁邊的同事忽然問你一個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其實這種問題只要上網就會有非常詳細的答案,但總有這類人喜歡理所當然的,順口就問身邊的人。
我們需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有義務去幫助別人的,即使那個人是你的親人,她們幫你是情分,不幫你也是本分。所以更不要說大家只是同事一場了,就更沒有幫助你的責任了。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不要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學會不麻煩別人是一種基本美德。因為我們長期的理所當然麻煩別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同時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2)你沒有權利給別人製造麻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有一種想法:同事就是順手,所以輕而易舉的就會情不自禁的說出一句,“咱關係這麼好,你順手幫我一下唄。”其實有時在你看來的順手的工作,在對方眼裡並不是一個順手的工作。因此我們沒有權利給別人製造麻煩。
舉個例子來說,我是做文案策劃工作的,所以很多的同事都會要求我幫他寫工作總結,在她們看來你每天都跟文字打交道寫一個300多字的工作總結,應該就是一個“順手”的活。但其實仔細想想都知道:每一份工作都不簡單,寫一份工作總結也是有很多邏輯規律的,並不是真正的“順手”。
另外,別人也沒有義務來為你做事情。所以當然我們也沒有權利給別人製造麻煩增加煩惱。
(3)麻煩別人,需要欠別人的人情“債”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覺感覺自己跟同事的關係這麼好,他們“順手”幫一個幫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其實,我們理所當然的去麻煩別人就會欠了別人的認清“債”,而我們都知道欠了債當然要還,如果一個人欠的人情債太多,自己也會過得不開心。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別人幫助了你,理所應當的你需要報答別人,如果你欠了別人的人情債而不還,說不定會讓別人反感,在背後痛罵你是忘恩負義的小人也不一定。比如,職場上很多同事自己工作繁忙,就會向身邊的同事求助,讓同事順手幫他做了,殊不知,其實我們已經欠了同事的人情“債”了。你欠了別人太多的人情“債”,如果不還,別人也會離你越來越遠。
因此,我們不要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因為麻煩別人,就欠別人的人情“債”。欠債的感覺是不舒服的,欠債遲早要還的,欠債不還,就是透支自己的人品,未來很難相處的。
三、必須麻煩別人時,如何"優雅"地麻煩別人生活和工作中,有時候會遇到不得不麻煩別人的事。那麼當我們遇到一些自己能力範圍內不能解決的、必須麻煩別人時,我們又該如何“優雅”地麻煩別人呢?
(1)首先,這個麻煩不會讓對方感覺到為難,不給對方造成大麻煩所有人都偏愛公平,所以我在不得不麻煩別人時,不能毫無節制與分寸,要有尺度。試想如果你的麻煩讓對方感覺到了為難,給對方造成了麻煩,對方難免會懷疑你的目的。因為真正良好的社交關係,應該在彼此交流中都能有收穫,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長久的維持下去,一次次的伸手索取,一次次的理所當然,麻煩別人,只會讓別人覺得你無可救藥。
不難理解,職場人際交往中,能力弱的人,如果去麻煩別人,那麼他帶給別人的往往比不上向別人索取的,很有可能會成為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他人的負擔。所以如果你在不得已的情下,是作為索取方去麻煩別人時,要注意尺度,適可而止,不要理所當然的去麻煩別人。我們需要不斷增強自身能力,讓自己越來越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而不是麻煩別人。
(2)其次,麻煩別人時,最好不要牽扯利益和金錢相信有不少朋友認為:麻煩別人時,為了讓自己的“不好意思”變得“好意思”或者理所當然,會給對方送一些金錢或者禮品。作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 “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不錯,適當麻煩別人會增加你們之間的友誼,畢竟有來有往,你麻煩了別人,然後你也會回報被人的恩情,一來一往,你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但如果牽涉到了利益和金錢,這種人情關係就變質了。另外,麻煩別人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如果牽扯到利益和金錢,這種求助也會變得很麻煩。
因此,我們在必須麻煩別人時,最好不要牽扯利益和金錢。
(3)最後,麻煩別人時,態度一定要真誠,不能催促對方我們經常會想:反正是朝夕相處的同事,說話太客氣會顯得生分,還不如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但試想你去麻煩別人幫忙卻擺出一副理所當然、逼著別人非幫你不可的樣子,對方會開心,會心悅誠服地幫助你嗎?因此,我們在麻煩別人時,態度一定要真誠,時刻要記住這是自己分內的事情,別人就算幫了你,也是出於情分的,一定不要擺出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另外,如果是自己職責內的事情,你麻煩了別人,如果別人不願意,一定不要因為別人的拒絕就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因為本來幫忙與否都是對方的自由,我們不要理所當然的認為別人一定會幫助你。
當然,我們在麻煩別人的過程中,如果對方沒有很及時的給我們迴應,我們也不能不停的催促別人。因為你催促別人,相當於你給對方派了一項任務,並且要求對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而不是出於情分幫忙,不是嗎?
所以,我們麻煩別人時,態度要真誠,不能催促對方。
結語綜上所述,把握好尺寸麻煩別人可以增進人與人的情分,但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會給對方帶來反感,讓對方遠離你。因此,贊同“職場中不要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這句話。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儘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的思考,能自己獨立解決的事情,儘量不要麻煩別人,不要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
-
9 # 鯊魚職場
職場中,能力不是全部,正確處理職場人際關係很重要,這往往決定一個人的職場之路能走多遠。
1、麻煩了別人,不懂感恩,失去了同事的信任
座標,廣州某廣告公司,小沈和小可是職場好姐妹,自入職起理所當然的享受著小可的各種幫助。而小可也樂此不彼,某天早上,小沈又習慣情隨手將自己要列印的合同傳送給小可,小可正趕著出去見客戶,告訴小沈,你要自己檢查,列印好後就出門了。下午,辦公室內,小沈大聲衝小可吼,你為什麼不幫我檢查好合同就列印,你以前每次都幫我的,這次為什麼不幫,害我被客戶罵了。
小可安靜的看這熟悉的場景,雙眼透著失望,彷佛在做著某種決定。一起共事1年中,出於情分,對小沈的幫助可以說是無界限,大到合同的草擬核對,小到取快遞,取外賣,無一不是有求必應,多少次由於時幫小沈處理工作,自己的工作不得不加班完成。
此時,友誼的小船被推翻了,後來不管小沈任何許諾,再也換不回小可的任何幫助,其它同事更是對小沈敬而遠之。
2、理所當然麻煩別人,失去了職場成長的機會
座標深圳,某科技創業公司內,唯一的女程式設計師小木,這天被老闆辭退了。原因是,入職半年,技術水平沒有任何成長。
原來,小木作為公司唯一女程式設計師,入職以來,一直受到一眾男同事的熱情幫助,於是養成了,遇到一點小問題就麻煩身邊的同事幫忙解決。最後形成,大到每次屬於自己的那塊程式,基本都是由身邊的同事完成,小到泡咖啡,列印檔案,印表機驅動,順風車全都同事解決了 。
這天中午,大家下去吃飯了,設計部只有小木自己。老闆剛好風風火火從客戶那裡回來,剛好小木負責的那塊程式有點小BUT,所以就叫小木開啟後臺修改下下,客戶等著要,小木呆了,忐忑對老闆說,我現在不方便,一會其它同事回來再改。
老闆捉狂,那好,那你一會方便幫我打下這份合同,小木這回老實回答,印表機驅動壞了我不會裝,等同事回來裝好我再打。老闆氣瘋了,這不能,那不會,那我請你回來幹什麼,在一連串的追問之下,原來更大的問題在後面。然後發生了被辭退的一幕。
職場中,首先要學會自己成長,而不是一味麻煩別人,誰也沒有義務每天為別人解答疑惑,作為一個職業的職場人,自有自己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
02麻煩別人的正確姿勢
1、 保持良好的態度
職場中,團隊需要協作,遇到自己難題,首先要求助的不是別人,而應該是自己,儘量想辦法自我解決,在限定時間內解決不了,再求助人。
人與人的關係,是需要大家的共同維護,瑣碎的事情儘量自己搞定。如果是工作中的難題要麻煩到別人,關係再好,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態度。
2、 透過麻煩別人,構建優秀的人脈
我們只是說不要理所當然麻煩別人,並沒有說職場中不能麻煩別人,其實,職場中,你麻煩到別人,別人也會麻煩到你,相互麻煩,最後構成優秀的人脈,大家共同進步。
職場中,同事之間的相互麻煩,其實就是一種職場之間的互動,這樣不僅會拉近雙方之間的關係,更讓你的職場路會越走越寬,日常工作那是越來越順,升職加薪指日可待。
3、麻煩別人,讓別人知道幫忙的價值
1) 麻煩別人幫忙後,如果在別人的幫助中,你取得不錯的成績,在上司表場你的時候,記得帶上幫助你的人,功勞算他一份。這不僅讓出手之人看到你的感恩之心,更看到你是個值得交往信任之人。
2) 在麻煩幫人前,如果你晢沒有幫助別人的能力,也要讓對方感受到,你有變厲害的潛力,未來有能力幫助他。這讓出手幫助之人,感覺到你值得自己出手相助。
總之,理所當然的麻煩別人,你會失去很多。但不麻煩彼此,你可能失去更多,恰當的麻煩是同事之間正常的交流,透過相互麻煩建立交流以的橋樑,以此構建優秀的人脈,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的態度麻煩別人,讓你交到更有價值的朋友。
總結: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負責的工作,作為獨立的個體,不幫忙是本分,幫忙是情分,職場中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銘記“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希望每一位職場中人都滿懷感恩的心,努力工作,認真生活!全世界都會為我們敞開懷抱!
-
10 # 丁路遙知事
《富蘭克林自傳》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富蘭克林當選州議會秘書後,有個勢力很大的議員一直反對他。為了前途,他必須想辦法得到那個議員的支援。
經過打聽,富蘭克林得知那名議員收藏了一本非常小眾的書,且視若珍寶。於是,富蘭克林就給對方寫信,說自己有一本很想看的書,但是到處找不到,聽說他那處有,就希望可以借閱過來看。
結果沒幾天,書就寄過來了。
過了一段時間,富蘭克林把書寄還,還附上了便條,表達了感謝之情。
經過這次“幫忙”的事情以後,那名議員對富蘭克林的態度有了好轉,開始主動打招呼,甚至願意為他提供幫助,後來兩人還成了好朋友。
可見,職場上請人幫忙併非都是麻煩別人的“壞事”,有時候也可以轉變成好事,獲取更多的人脈資源。
一、麻煩別人可以促進關係武志紅在《巨嬰國》裡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對這句話我的感受很深,工作十多年來,我在職場上交了許多關係不錯的朋友,回憶和這些朋友的交往經歷,無一不是從“麻煩”他們開始的。
比如問他們要一份資料、讓他們幫我查個數據,又或者晚上應酬沒人陪酒求援等等。
我們需要明白:適時適度去麻煩下別人,其實是在加深彼此的人際互動,為後續建立友誼打下基礎。
如果你認為不應該麻煩別人,你也就是拒絕了一段關係的建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打不相識”,實際上也是類似的道理,人際關係中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能一團和氣,無法對彼此更走心,反而去麻煩下別人,甚至發生些合理的衝突,可能會讓關係有了新的突破。
二、不願意麻煩別人,只是內心不自信的表現我以前有個部門同事叫小吳,性格有些內斂,每每我們鼓勵他去和別人交流,他總是說:“大家都在忙,我去麻煩他們實在不好意思的。”
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小吳只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他害怕的是自己去“麻煩”了別人以後可能會被拒絕。
但小吳都沒有怎麼去嘗試過,又如何可以肯定那個人一定會拒絕自己呢?
也許在小吳過去的成長經歷中,有過被人拒絕的負性體驗,但是我認為那也不應該成為一種普通的現象。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性向善的觀點得到更多人的認同。你去麻煩他人,更大的機率會得到善意的迴應。
因為你在“麻煩”別人的這個時候,就釋放出了一種善意的訊號,“我希望透過求助和你發展更親近的關係。”所以拿善來回應善意是比較自然的事情。
三、如何成為高段位的“麻煩精”雖然麻煩別人不一定是壞事,但我們也需要掌握麻煩別人的技巧,避免成為真正的“麻煩精”。
第一,麻煩別人的同時,也需要主動幫助別人
假如職場上一個人,只知道麻煩別人,卻從來不願意主動幫助別人,那麼在他人的嚴重,這個人就是自私自利之人,只會佔別人的小便宜。
第二,麻煩別人要觀察時機
假如你看到一個同事工作正非常忙碌,忙到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情緒也十分煩躁,此時你過去因為一件小事麻煩他,那麼被對方冷處理的機率更大。
第三,麻煩別人的程度,不要大大超越你們的關係
麻煩別人當然可以,但是我們也需要拿捏好自己和那個人的關係尺度,假如我們只是普通的同事,卻要求對方做父母或愛人之間才會幫的事情,那就是讓別人為難了。
一般來講,麻煩別人的程度是需要和雙方之間的關係成正比。
寫在最後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11 # 九乙大叔
【小久乙觀點】不太認同這句話,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點,理所當然和麻煩別人。理所當然的意思是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這種態度的是不對的,但是“麻煩”別人我覺得不一定是壞事。也可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
理所當然的態度不可取在職場中,被人麻煩和麻煩別人,都屬於正常的情況,總有自己克服不了困難,也有別人需要協助的事情,屬於很正常的情況,也在時刻在發生,但是不要有理所當然的態度,因為誰都不欠誰的,接受幫助要懂得感謝,幫助別人也希望得到回報,但理所當然的態度去麻煩別人一定不可取。
“麻煩”別人不一定是壞事1.人與人交往的過程
人與人交往就是存在著麻煩與被麻煩。麻煩別人的事情被解決時,兩個人的關係會發生變化,被幫助人會表示感激,而幫助者會心裡滿足。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就是這樣逐漸產生,逐漸成為朋友,因為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交叉點,才能有所增進,試想兩個沒有任何交往的人,自然就無法產生情感。
2.被麻煩與麻煩之間可以轉化
其實有時被麻煩,或者麻煩別人可能是一件好事。
比如:自己的愛人是醫生,領導的家人生病了,那麼領導麻煩了你之後得到幫助,領導自然會感謝你。可能現在領導麻煩了你,可是當你提拔的時候,你去麻煩領導的時候,也會得到相應的幫助與助力,可能領導早已經想到了你。
3.付出總會有回報
從另一個角度講,付出總有回報。這個回報不一定是被幫助人的回報。可能是自己在過程中自己有了其他的收穫。比如:同事沒拿下的客戶,麻煩銷售大拿協助,而銷售大拿將客戶拿下時,可能發現客戶新的痛點,為以後的銷售提供了更多的幫助。
如何巧妙的麻煩別人1.價值的交換
在職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價值交換,當麻煩別人的時候,如果自己沒有價值,麻煩別人應該也不會得到有效幫助,但是當自身有價值時,麻煩別人時,別人也會很樂意幫忙,所以要自己足夠強大。但一定不是理所當然,而是抱著感謝的態度。
2.麻煩別人內容很重要
因為每個人角度不同,所以對待麻煩的事情也不同,所以選擇麻煩別人的內容很重要,自己認為很難克服的困難,也許對別人來說只是順便的事,就像小學生幼兒抬起的重物,對於成年人來講輕而易舉。就像前面的例子,愛人是醫生,對於非醫院工作人來講這個麻煩其實並不是麻煩,因為每天陌生的患者也很多。
也有一種情況就是,那些很容易做到的也去麻煩別人,比如倒杯水,這種簡單機械的行為,麻煩別人就很沒有意義了,而且還會遭致反感。麻煩別人的前提是自己無法克服或者很難克服的困難。
3.麻煩之後的交往
麻煩別人之後,一定會感謝,而且正因為麻煩了別人,交集會更多,人與人之間交往就這樣產生了,情感也會因此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彼此麻煩,不要怕麻煩,也別不好意思去麻煩別人,那是不自信的表現。
總之,理所當然的態度完全不可取,誰都不欠誰,幫忙是人情,不幫忙是本分,沒有必要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麻煩別人”其實並不是壞事,有時會將麻煩變成好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在交集中產生的。
回覆列表
一、麻煩別人就是推卸責任我記得我以前有個同事,他經常會把一些工作推給下屬,或者同事,藉口都說同事間幫下忙,但是時間久了,同事慢慢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是在推卸責任,慢慢就會遠離你。二、互幫互助和麻煩是兩碼事有時候在公司,作為同事,我們相互幫助很正常,也是一種團結互助的表現,但是你設想如果一個人經常讓你幫忙,讓你去做事情,而他自己什麼事也沒有,你會怎麼想他這個人?三、麻煩別人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很多人覺得自己作為公司的主管或者其他領導階層,讓同事或者下屬幫自己幹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不存在的,沒有哪個人一定要為一個人做事情,你麻煩別人,別人願意幫你,那是他樂於助人,而並不是理所當然,做人要學會感恩,更何況是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