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孟祥瑞
-
2 # 廠廠愛叭叭
我是廠廠,常言道:“黃金浮世寶,白髮故人稀。”有白首相交的朋友,真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人到中年,雖然說都是老友,但朋友間相處的忌諱還是要懂得。如果你犯了下面這三個忌諱,很可能你的朋友就再也不願和你來往了。
第一個忌諱:觸碰私人空間,問及隱私。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像是個人的愛好、不願談的隱私,都屬於私人空間的範疇,朋友間相處,要懂得一個規矩,就是別人不肯說的事情,千萬不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樣的行為很惹人厭惡。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就是說兩位君子之間互相結交,不會過問彼此的生平或隱私,好比說伯牙和子期,一人鼓琴,一人知音,兩個人以音聲會友,從來不過問隱私,因此他們的友情高尚而純粹。
哪怕只是出於好奇,也不要問詢朋友的隱私,如果他想告訴你,自然會說,別人不說的事情一再詢問,是相當不禮貌的行為。
第二個忌諱:說話直白,不懂得委婉。
很多人把說話直白等同於誠實,其實差之遠矣,有些話,可以用委婉的方法來表達,非得把話說得刺耳難聽,就是不會做人了。
荀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恰當的話和恰當的沉默,都是懂得事理的表現,和朋友相處也是如此,同一個意思,朋友年過三十、四十,你可以說他又成熟穩重了,可偏偏要說他又老了一歲,這樣不就是招人埋怨嗎?
說話也要講求藝術,有時候委婉一點,還能消弭矛盾。比如讓梨的孔融,曾被人評價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挺聰明,長大可就未必了。但是孔融沒選擇直接和人爭執起來,而是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想必閣下小時候,肯定很聰明。
孔融看似夸人,實際上暗中嘲諷,但用這樣委婉的表達,既出了氣,又讓人無話可說。
說話注意分寸和委婉,不要說些不過腦子的話,也是維持友誼的巧妙辦法,想來多數人都會希望和說話得體的人相處,而不是和一個說話刺耳的人往來。
第三個忌諱:過於勢利,只想著趨炎附勢。
友誼這東西,很純粹,但是人際關係,則摻雜了太多的利益糾葛,世人都有“一雙富貴眼”,混得好的人,往往前呼後擁,比如說開同學會的時候,焦點永遠是那幾個功成名就的人。
朋友之間來往,帶著點勢利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但是你的勢力不能太過露骨,到了趨炎附勢的地步,這樣就惹人厭了。
舉個例子,漢朝有個叫朱買臣的人,妻子嫌棄他窮苦,就與他和離,另嫁了他人。朱買臣後來發跡,做了太守,這時候妻子又想著和他複合,朱買臣就拿了盆水潑在地上,告訴她覆水難收。
人又不是草木,富貴時你趨之若鶩,困苦了就一去無蹤,誰還願意和你來往。和朋友來往,勢利一點無妨,但是你要是滿腦子只有趨炎附勢的念頭,遲早會被周圍的朋友所厭棄。
朋友本就來之不易,何苦要摻雜過多的利益在裡面?
上述三種忌諱,年輕時候不懂事,犯了的話還有改正的機會,可以當作吃一塹長一智,可是人到中年,從年輕時候一路走來的朋友本就不多了,再因為這些忌諱導致朋友不再來往,估計晚年的時候連個喝茶說事的人都找不到了。
生命中的朋友是值得珍惜的,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輕易失去他們。
-
3 # 攀巖日記
人到中年要與朋友和諧相處,有些忌諱的事千萬別去做。
人到中年,每個人都經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千萬不要去充當別人的生活導師,對別人的生活做出評價和總結。象老師給學生講課那樣,會引起朋友反感,這樣是對朋友的不尊重,關係再好也不可為,一切關係的基礎就是平等與尊重。失去這個基礎,其他都是枉然。
我們有個同學就是,每次大家聚會出去吃飯,他總是要表現比大家經歷的多,總要去糾正別人的看法和觀點,一副好為人師的作風,幾次不和諧以後,大家都心照不宣,不約而同疏遠了他。中年人失去朋友都是悄無聲息。
所以,不要過低看別人,不要過高看自己特別重要。朋友之間平等,尊重才能長久。不要以為關係好了而忽略這些基礎的待人之道。
回覆列表
人到中年,如何與朋友和諧相處我認為有幾點要注意。
1。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到老一生中都會交到許多朋友。
朋友就是志同道合,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人。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朋友的指點和幫助下,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好朋友如手足,如兄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2。交朋友要謹慎。我們要的是真心朋友而不是酒肉朋友,更不是虛心假意的朋友。
3。朋友要經得起考驗。俗話說,陸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的朋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遇到,口是心非,遇事退縮,這不是真的的朋友。
4。與朋友相處要注意。要了解對方的脾氣,有的人不喜歡開玩笑,缺因一句玩笑而鬧僵。有的朋友玩笑過火都會一笑而過。
5。真心對待每個朋友。以真心換真心,只有付出才有回報。
6。遠離有不良嗜好的朋友。如嗜酒如命、打架鬥毆、吸毒、嫖娼等人,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總結。人到中年,知識和閱歷豐富,能夠分清是非真假,該交的朋友交,不該交的堅決不交。患難見真情,交朋友也並非多條朋友多條路,而是一生有幾個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