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瑪無所不能
-
2 # 公正永生
謝邀。怎麼看待教師家長群的問題,我認為家長教師群,是為了解學生系列讓孩子更好地成長,那麼教師和家長就應該正確面對這個群,不要把這個群當成法庭。想叫孩子不斷進步,一定要尊重孩子,講究方法對他們瞭解和勾通。孩子都有自尊需要多表揚少批評,把家長群當成出氣筒,那就所得其反。老師和家長和睦相處,為了學生一個共同目標更好地學習,才是這個群的真正的目的。
-
3 # 陳小俠的劍
教師家長群的初心是為了促進教師與家長合作進而提升學生成績,在教學任務繁重的背景下,確實幫助老師解決了很多問題,讓老師能有更多精力專注於教學。但是,教師家長群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1、部分教學任務轉移給家長,徒增家長負擔;2、一些教師群實際上成為個別老師的馬屁群、個人表演群;3、教師家長群導致家長“內卷”壓力增大,這部分壓力甚至轉移到學生身上。
一、教學任務轉移。一些本應該由老師批改的作業,透過教師群統一轉移致由家長批改,家長感怒不敢言。因為批改作業並不需要專業的教學素養,只需要參照答案批改就行,然後老師可以將節省下來的時間更好地準備教案,這是“為學生好”。
二、教師群演變成“馬屁群”,“個人表演群”。得益於中華優秀的傳統思維,尊師重道的文化深深烙印在我們每個人心裡。同時,為了讓自己孩子更多地得到老師的照顧,一些家長會千方百計地討好老師,對老師的每句話都能全方位讚揚,甚至帶頭呼籲其他家長遵從老師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於是乎,一些教師群變成了馬屁群。把在公司在社會上那一套搬到教師家長群中,會逆向地增長一些老師的權力感、威嚴感,心理素質不過關的老師,可能會由此膨脹,甚至將家長群納為自己的個人表演群。
三、教師群絕對會導致家長的“內卷”壓力增大。在以前沒有家長群的時候,家長只會在每次家長會和期末成績通知的時候焦慮,而現在,有了家長群,每次小考、大考、平時學生表現,老師都會在群裡公示,這在客觀上進一步導致了家長的焦慮心情。這種焦慮心情一部分會轉移給學生,另一部分會加劇家長之間對“老師”這一資源的競爭,而老師是唯一的,過度競爭,只會導致無意義的內卷消耗。
家長群的存在是教育發展的自然選擇,它客觀上是提升了教育的效率,我們不能因為它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弊端,就一棍子打死不允許家長群的存在。應該要做的是,想辦法消除這些問題,比如每個家長群都新增一位類似紀檢角色的監管者、比如要求家長群的所有聊天記錄每週都需要記錄並報備教育局等等。
-
4 # 心同步
老師家長群是很有價值的,對於老師,學生,家長都方便。老師留作業下通知等不用一對一浪費時間,家長有空看看群,不耽誤時間,並且可以發揚學生的優點,鼓勵正能量,相互啟發,互相鼓勵,家長方便了解學校的事兒,瞭解孩子的情況,學習的進展,協助孩子學習督促孩子完成作業。今年發現家長群進了壞人,她是在透過騙取小學生的信任進群的,進群頭像暱稱都換成老師的,然後發班級收費通知,當老師發現並阻止時,已有家長打款了,後來報警了,由此希望守好家長群的大門。讓老師,家長,學生利用好這個平臺,使學生進步更快。
我所在的家長老師群,家長有素質,老師有責任感;並不是網上所說所寫的那些極端,時代變了,有些現象我們還是要理解,絕大多數人的素質素養都在提高,老師有老師的難處,家長有家長的無奈,相互理解,多溝通,事情都好辦!個人並不提倡因為個別事或者個別人的某些作為透過網路將事情擴大化!於事無補!
說一個事情,前些年提倡的快樂教育,某市某區試行了好些年,應了某些人的要求,結果呢!網上搜吧,還不知能不能搜到?
好些人羨慕的燈塔國,一條街的培訓機構就和我們國家的飯館一樣多,說明什麼?自己思考吧!
絕大多數老師是負責任有擔當的,不要被一些片面和少之又少的報道帶偏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有什麼就說些什麼吧!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培訓班英語老師,帶幾個班,就有幾個班級群。班級群裡每天都有影片打卡。班級群裡的家長有兩類,一類非常配合老師工作,每天堅持打卡,老師的任何點評都會關注,有出錯的地方及時糾正。一類因為各種各樣原因幾乎不打卡。這就是在同一個班級,輔導同樣內容,他們的成績也不同。
至於家長群裡的訊息,學校是這樣安排的,每週上課前發上課通知,預防忘記或者弄錯上課時間。上完課發上課內容和作業,同時附帶打卡影片範本。之後就是學生打卡,老師點評。而老師也是透過一週的作業點評,來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內容掌握情況。而每一次的點評,一定還有附帶鼓勵的話。同時校區不允許老師群裡公開指定道姓批評學生,但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鼓勵和表揚堅持打卡的,默寫單詞全對的等等。用正向激勵的方法來鼓勵學生學習和打卡。
科學的方法很重要,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也很重要。老師是衷心的希望家長都學會當父母,不是一味批評指責,也不是時刻盯著孩子,逼迫孩子學習,而是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