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女兒從出生就和我一起一直待在農村孃家,今年開春準備帶回城市讀書,因為疫情就在家裡讀了這學期小班,現在跟她說,下個月得回小家那邊讀書了,她一直不肯,說她就想和我一直待在我孃家這邊,說這有她的好朋友,可孃家這邊教育和工作環境比小家那邊真的差很多,當時會回來,是覺得在這裡,有爸媽幫我帶著孩子。我們夫妻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容易接受點呢
10
回覆列表
  • 1 # 水到渠成花開富貴

    廖麗娜從懷孕兩個月開始,就與肚子裡的孩子說話,這就是廖麗娜式的胎教,她沒有聽什麼胎教音樂,她就是每天摸著肚子,感覺是摸著孩子的頭,對孩子說她每天的所見所聞,心路歷程,事無鉅細,就像對多年的老朋友訴說衷腸。

    後來她的丈夫也加入這個模式,她丈夫每天出門工作前,會摸著廖麗娜的肚子,就像摸著孩子的頭,對孩子說:“孩子,爸爸要去上班了,你要乖乖的,聽媽媽的話!”,她丈夫晚上回家來,也會摸著廖麗娜的肚子,對孩子說:“孩子,爸爸下班了,你今天有沒有乖乖的聽媽媽的話?今天爸爸遇到一個事……”

    瓜熟蒂落,廖麗娜的孩子出生後兩個小時,就醒了,廖麗娜因為是剖腹產,還在昏睡中,孩子扯著嗓子哭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怎麼哄,孩子都止不住哭泣。廖麗娜的丈夫之前守了兩天一夜,見孩子平安出生,就回家洗個澡,當他回到醫院,在病房門口聽到孩子哭泣時,他說:“孩子,爸爸來了,別怕!”,孩子就停止了哭泣。

    廖麗娜生孩子時,那個醫院病床緊張,她住的是三個產婦的病房,一到晚上,旁邊兩床的孩子就夜嚎狼,哭鬧不休,吵得他們的大人們也不得睡,忙乎一夜。廖麗娜的孩子當時聽到旁邊的孩子們的苦鬧聲,也嘴巴扁了,剛想哭,廖麗娜就摟著孩子說:“那兩個小朋友不乖,大晚上不睡覺,我們寶寶最乖,我們睡覺!”,孩子就不扁嘴,不哭了,與廖麗娜睡覺。

    廖麗娜在家帶孩子時,如果她忙著做家務,就會對孩子說:“媽媽要去做家務了,媽媽放廣播給你聽啊!”,然後,廖麗娜就把廣播開到很小聲,放給孩子聽,她就去忙家務,忙一會家務又來看一眼孩子……

    廖麗娜每次要準備給孩子換個環境,接觸新的人,都會提前三個月以上,每天對孩子說幾遍,比如:“媽媽要上班,沒有時間白天帶你,所以要送你去幼兒園,那裡有好多小朋友和你玩,還有好吃的,等媽媽下班,傍晚的時候,就會去接你回家。”,廖麗娜也經常帶孩子去那個幼兒園的圍牆邊,看裡面的小朋友做遊戲,廖麗娜告訴孩子:“這就是你以後要上的幼兒園,你看那些小朋友玩得多開心啊!比你一個小朋友在家玩得開心多吧?”,孩子就很期待上幼兒園的樣子。孩子是一歲九個月去上幼兒園的,不哭不鬧,高高興興地去,高高興興地回。

    有一次,孩子的外婆要帶孩子去外地親戚家住幾個月,當時,孩子兩歲,廖麗娜提前兩個月,每天都對孩子說好幾遍:“孩子,你準備要跟外婆去外地親戚家玩,你要記得,不管去哪裡,不管外婆有沒有拉你的手,你都要拉緊外婆的衣服,跟緊外婆,不要走丟了,外面會有壞人騙小孩、搶小孩去賣,那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如果碰到那樣的情況,要跑去找警察叔叔,找保安叔叔,跑去人多的地方,大聲喊“你被壞人搶了,你要告訴大家,你家在哪個城市,你爸爸媽媽的名字和電話……”。後來,外婆帶孩子從外地回來,外婆對廖麗娜說:“大家都說,你這孩子丟不了,不管去哪,都拉著我的衣服,跟我寸步不離!”。

    孩子一天天長大,從會走路開始,廖麗娜就沒抱過孩子走路,都是讓孩子自己走;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是自己背自己的書包不管那書包多重;高中住宿學校,每週往返學校與家裡一次,都是孩子自己坐公交車來回,如果生病了,孩子自己去學校附近的醫院看,或者自己平時與體育老師關係好,請老師開車送他回家;廖麗娜經常帶孩子去旅遊,從找火車、飛機、座位等,都是孩子去做,孩子把媽媽安排好……

    從初中開始,孩子就很明確他將來要走的路,併為之奮鬥,高考,孩子跟著學校大巴車去考,考試完,估分,填志願等,都是孩子自己做,最後,孩子就讀的大學,就讀的專業,都是孩子自己填的第一志願。

    廖麗娜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就是陪到小學五年級,然後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廖麗娜就全身心赴在工作上,努力了五年,升到管理層。

    廖麗娜全身心赴在工作上後,孩子放假回家,就是自己去菜市場買菜,自己做飯。在學校住校時,孩子自己洗衣服、床上用品等。

    孩子小的時候,廖麗娜陪著孩子看慈善的動畫片(這是廖麗娜去慈善組織找來的,沒見市面上有賣過),看國學講座等,帶著孩子去做善事、去做義工,晚上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廖麗娜也多是講慈善的故事,孩子非常善良地長大。

    從去年香港的事,到今年的疫情,可以看出來,孩子非常愛國,愛人民。孩子從小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得到很多老師、教練、隊友的愛護……

    老人們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上美好,那就是一幅美好的畫;你在上面塗鴉醜惡,那就如你所願。”

    教育,不光是學校的事,不光是老師的事,家庭教育、父母家人的教育也至關重要,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2 # 80後老爸Pony

    更多好吃的?城裡有。更多好玩的?城裡有。更多新奇的?城裡有。

    你可能並不知道,你的孩子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以適應新環境。真的,孩子的適應力比大人強多了。而你,親愛的家長,可能你並不瞭解你的孩子,他只是出於對陌生環境的恐懼而產生了退縮的心理,僅此而已。。

    拋開教育質量這一塊來說,外面的世界孩子更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長他的見識。現在你可以妥協,可孩子讀小學,上初中高上甚至大學後,總歸有一天要面臨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早點讓他適應,他會更有自信。

  • 3 # 親子成長手冊

    孩子新更換一個新的環境,都是會有一定的情緒的,如果沒有對於原來地方的一點點的留念的話,那麼就說明孩子在這個地方也是生活的不開心的,對於自己熟悉的地方的人或者是物,對於陪伴孩子成長的小夥伴們的不捨,對於未來的未知和恐懼,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題主所要做的就是肯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但是要和孩子一起嘗試暢想一下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用小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告訴孩子那裡會有什麼,越具體越好,這樣孩子就會對未來有一種憧憬,對於未來的憧憬就會慢慢的讓她戰勝自己的恐懼,會願意嘗試改變,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在新的環境中,協助他們找到新的朋友,這個需要一定的過程,有的孩子會快一點,有的孩子會慢一些。

    因為為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孩子還是在縣城比較好,既然覺得要帶孩子都,那麼就好壞的和原來的地方做好告白,和這裡的一草一木,和這裡的人和事。但是離開不代表著不聯絡,現在用交通和通訊都比較方便,有時間還是可以回去的。

    在新的環境中給孩子適應的時間,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要積極主動的和孩子一起探索新場所的新的東西,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陪孩子一起看的《頭腦特工隊》,裡面的小主人公也是和爸爸媽媽搬到了新的地方,因為爸爸媽媽的忽視,自己曾經有一段時間很是無助,都忘了悲傷,還好最後自己找到了友誼,找到了價值和快樂。所以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或者是看看動畫片,給孩子一個過度的心情,不然的話對孩子會有影響。

  • 4 # 樂學感統

    儘早讓你的孩子知道她要換一個新環境的訊息,孩子越早知道這個訊息,她的適應能力也將越好。

    現階段來說,你要向他們解釋你們換環境的原因。和他們憧憬新環境的好,比如想怎樣裝扮新房子、需要怎樣一張新床、想上一個怎樣的學校等。

    一:有條件提前帶孩子認識新房子

    如果地方不是太遠,提前帶上孩子到新房子看看。如果地方很遠,提前給孩子看看新房子的照片,給他們講新環境的故事。如果可能的話,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房間,自己選擇房間牆壁的顏色,甚至讓他們自己構思牆上的繪畫。

    二:提前探索周邊環境

    在去之前,帶孩子到新環境的周圍去轉轉,看看新的鄰居,看看新的學校。如果因為距離太遠沒法成行的話,也可以上網去了解一下,給他們看看新環境的圖片。最後陪著孩子去學校和教室參觀一下,如果可以的話,在孩子入學之前,就帶孩子去見一下新的老師或者校長,這樣孩子在入學第一天就不會有陌生感。提前準備孩子入學的物品,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第一次進新學校還是有點不自在,趁著開學之前,多帶孩子去新學校幾次,從而消除她的緊張和陌生感。

    三:關於孩子物品

    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裝飾準備放置他們物品的箱子,這樣他們的百寶箱就很好辨認了。如果路程比較遠(超過一小時車程),事先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包,放入一些她喜歡的玩具和書籍,供她路上消遣。到達目的地之前,父母要第一時間將孩子的箱子搬入他們的臥室,孩子們可以很興奮地拆卸自己的寶箱了。

    四:告別和問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街上擺殘棋的,就算你是象棋高手,你敢去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