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無窮大

    中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始於戰國,成於秦漢,取代了西周的奴隸制貴族政治一直延續到清,成 為中國歷史的一個特點。其基本特徵是國家把一切政治權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統率的各級官僚機構手上。其演化過程是從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後的三省六部制,總 的趨勢是日益強化,日益僵化,也顯現了迴圈往復式的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和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中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演變與發展的特點:

    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其內容既有較明顯的繼承性與共性,也有和時代特徵相關的特殊性。

    ②封建君主專制政體的強化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演變過程也始終矛盾交織: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和鬥爭;地方和中央關係的博弈(皇權加強意味著地方割據勢力削弱,反之就膨脹);政治行政手段和不同程度思想文化專制措施的結合。

    ④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影響十分深遠:在封建社會前期的秦漢至隋唐時期,其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與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文化發展等積極作用是主要的。而在封建社會後期的北宋至明清時期,其消極作用則逐漸增大,尤其是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其危害尤為嚴重。

  • 2 # 吉山客

    古代的中央集權制是分階段的。

    周朝的時候,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建設封地,尊周天子為天子,分封而建之,這個歷史階段是可以叫封建社會的。

    到了漢朝,文帝削藩,武帝頒佈推恩令,實際上取消了分封制,皇帝中央集權統制,宰相分權治理,所以從漢武帝起就只能叫中央集權制了。

    之後隋文帝建三省六部制,皇帝宰相模式一直用到明朝,有時皇權強勢,有時臣權強勢。到了明朝,狠人朱元璋直接廢除了宰相制,權力空前集中,到了朱厚熜才算又正式分權內閣。

    此後到了清朝,滿清繼續沿用內閣制而改叫軍機處,可是本質已經變了,皇帝成了主子,大臣成了奴才,軍機處實際也就是皇帝的秘書辦公室,也就談不上什麼分權了,最終才成了天下權力盡歸皇帝一人。

  • 3 # 迷史小書童

    中國的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同時也是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過程,總的來說中央集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大權集中到中央,地方權利受到限制,二是中央權利集中到皇帝,宰相權利受到限制。總之就是社會統治越來越專制,天下大事完全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最開始的西周時期是實行的分封制,周天子把王室成員,開國元勳和前朝貴族分到各地去封土建國,成立諸侯國,一起拱衛周王室。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不斷衰敗,失去了對各個諸侯國的控制,諸侯國基本上是獨立王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相互攻伐,一直混戰到秦國一統六國,使中國第一次實現了大一統,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但是秦朝二世而亡。此後一千年裡,地方權利一直尾大不掉,西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唐朝中後期的藩政割據都是由地方發生叛亂,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的損失。直到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才徹底杜絕了地方割據,使中國永遠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你看現在中國省界的劃分,有的犬牙相錯,這是因為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是不是很佩服老祖宗的聰明智慧)。

    在封建社會前期,皇帝只是國家元首,而丞相是政府首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合稱宰相)可以坐而論道,九卿(中央行政部門的主要長官)作而成務,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皇帝權利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可以獨斷乾坤,就必須奪相權。其實皇權和相勸就是一個不斷的拔河比賽。漢武帝時期成立內朝,內朝根據皇帝的旨意制定各項制度,讓外朝去執行。隋唐時期創立了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加強皇權,宋朝時期擴充官員數量,進一步分化相勸。明清時期皇權獨裁達到頂峰,廢除了宰相制,國家官員成了皇帝的提線木偶,最終天下權利盡歸皇帝一人。

    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尤其是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空前加強,已經嚴重束縛了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中國開始走下坡路了,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

  • 4 # 快樂的囉嗦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主要有四大特徵:

    1、皇權至上。君主專制制度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權凌駕於一切之上,整個朝廷的運轉都是在為維護皇權,鞏固皇室統治服務。

    2、帝位世襲。皇帝在即將死亡或退位時,一般由其指定繼承人,而繼承人則一定是與皇帝有血緣關係的血親,或是子嗣,或是兄弟,或是遠親,即由家族世襲繼承,絕不會出現外姓繼承者,除非改朝換代。

    3、官員任免由皇帝決定。整個政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吏的任免理論上講均由皇帝一言決定(當然皇帝精力有限,所以僅是理論上),即使僅憑個人好惡而不甚合理也依然具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4、思想上宣揚君權神授。自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歷代君主均宣揚君權神授,自稱上天之子,以增強君主地位的合法性,既增加了神秘感,又增加了對民眾的震懾作用。

  • 5 # 若非非—文史追夢人

    這是高考一個很重要的考點哦。

    在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經常和專制主義結合在一起來說的。

    這種制度,在戰國時期出現,秦朝正式確立,隋唐時期繁榮,宋元進一步發展,明清達到頂峰。

    但是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其實分屬於不同的領域。

    專制主義更側重的是做決策方式。皇帝一人做決策,剛開始還有丞相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權。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皇帝開始高度集權,實行絕對的專制統治。

    而中央集權,側重於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地方權利過大的時候,容易引起地方割據,不利於國家的完整與統一。於是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中央一直試圖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如果兩者進行比較,相對而言專制主義弊端比較大。

    但中央集權我覺得對國家政治統一,領土完整,全國政令統一,是比較有利的。

    尤其今年疫情期間,我國政府強大的管控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這樣迅速的行動能力,和中央對地方強有力的控制有關,真的做到了令行禁止。

    這也涉及到對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的認識,一定要客觀分析,不能盲目跟風。幾千年的經驗和智慧,不能夠一竿子全部打翻!

  • 6 # 少顏翁

    首先值得說明的是,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封建制正式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

    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由中央王朝給宗室成員,王族,及功臣分封領地。最初的封建主是由君主分封的,封建主有義務保衛君主,君主也有義務保護自己的封臣。

    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就是採用了封建制度,大量的周王室成員被分封到各地,成為諸侯國。建立屬於自己的軍隊。

    封建制度通常以封建地主階級佔有土地,剝削農奴,剩餘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其中最基本的剝削形式是封建地租,農民耕種封建地主的土地,而農民耕種所得的絕大部分所得,被封建地主剝奪。在封建制度下,社會基本的階層是封建主和農民(或者農奴)階層。

    歷史上的中央集權制度正式開始於公元前221年,始建於秦朝,在戰國時期,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也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 其中法家的思想走上了社會變革舞臺的前沿。

    秦國藉助法家思想的,首先進行變法。先於其他六國完成了社會性質的變革,並沿用此制度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度。取代了周朝維持800多年的封建制度,並將郡縣制度付諸實踐推至全國,使中國從秦朝開始進入了帝王時代。將中央集權制度同封建制度拉開了距離!

    根據《皇朝文獻通考•封建考》總結性的論斷,列爵為封,分土曰建。秦代的李斯與王綰關於郡縣—封建孰優孰劣之辯,以及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論》再到明清之際的王夫之的封建利弊之議,都無不闡釋這一看法。

  • 7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這段歷史時期,被稱為春秋時期,此時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而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

    此時的中央集權最明顯的表示就是廢除異姓諸侯王、削弱同姓諸侯王,推行郡縣制,直接掌管地方官員的任命,將權力逐漸從地方回收到中央,不過因為察舉制的存在,因此中央集權實際上還是較為虛弱,尤其到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橫行,中央集權形同虛設。

    到東西兩晉南北朝時期,建立了九品中正制,表面上將管理選拔權力收回,但實際上依然是中央向地方的妥協,此時的中央集權依然非常有限。

    到隋唐時期,科舉制度開始推廣,正式設立三省六部,將官員選拔從地方收歸中央,不過由於地方節度使制度的存在,尤其到後期地方節度使的崛起,中央集權再次衰微。

    到了宋朝,趙匡胤將中央集權加強到了一個當時前所未有的高度,先是杯酒釋兵權,之後又實行“更戍法”,使得兵不識將、將不掌兵,後又將官吏權力分發,明明一個官員能做的事情分給多個官員來做,中央集權加強了,冗官冗兵冗稅現象也來了。

    明清更甚,八股取士、廢宰相設內閣、設立特務機構、大興文字獄,尤其清朝可以說是歷史的大倒退。

  • 8 # 小哲醬醬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朝代更迭,政權移轉之例不勝列舉,且極為頻繁。

    由宦官、權臣、將軍竊取的,如兩漢、曹魏、唐朝;由農民起義推翻的,如秦朝、元朝;由外患蕩平的,如兩宋、明朝等。

    各朝各代的統治者為了鞏固中央政府,一直在削弱相權、削弱地方力量,加強中央權利,此制度體系一直在的秦後的王朝延續完善。

    中央集權概念

    此種制度職權集中於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統一決策,和現在的“民主制度”不一樣,前者是由一個人或幾個人組成並決策發號施令,而且其帝位是家族終身所有世襲制;後者大家都知道,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由人民當家做主。

    中央集權建立

    此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一絲萌芽,在秦始皇時期正式建立。此法的建立實施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至此奠定了中國2000年的基本政治體系。

    毛主席寫給郭沫若的詩《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更是有“百代都行秦政法”的崇高評價。

    公元前221年始皇統一六國後,建於東周分封諸侯的教訓,開始著手建立並補全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秦始皇為了鞏固權利帝位除了施行中央集權制度還實施了其它制度,可以細分為三個方面,政治方面: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郡縣制等,經濟貿易方面: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文化方面:統一文字。

    上面這些制度也就不和大家細說了。

    提示:

    中央集權制度的落實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國早在戰國時期便已經有了中央集權制度的萌芽,也就是在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期間重用商鞅兩次變法,秦國愈變強大,而商鞅的法家思想則為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基礎。

    名人解讀: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號稱“商君”。

    特徵

    ①中央集權制度可分為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兩方面,兩者相結合,權利高度集中,和外國的封建主義制度有著明顯的區別,這是它的特徵之一

    ②皇權至高無上,地方政府無條件接受中央政府詔令,無條件服從皇帝命令

    綜上使得皇權愈來愈高高在上,百姓愈來愈卑不足道,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制度改進的總趨勢。

    發展歷程

    秦朝就不多說了上面已經說道的明瞭了。

    西漢:基本繼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是在中央集權這方面又倒退回了周朝的制度,真的是讓人看不懂。

    西漢初期施行了“郡國並行制”,分封“同性王”共9個,這嚴重削弱了皇權,造成後來諸侯並起,群雄爭霸的混亂之景,直到漢武帝時期才解決了諸侯問題。

    實行刺史制,加強中央對地方管理;察舉制,加強對人才的考核錄用;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中央集權得到了鞏固。

    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權,權利分散到三省六部;“科舉制”改善了人才選取制度,擴大了人才輸入範圍。

    中央集權獲得完善。

    宋朝:三分相權,軍權分給樞密院,行政權分給中書門下省;財政大權分給三司。嚴重削弱軍權,將軍不如文臣士大夫,宋太祖趙匡胤立碑有言“不得殺文人士大夫及言事者”。

    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元朝: 設一省制度,中書省,總領百官,權利有點大;地方實行“行省制”,這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發展。

    明清明朝廢除相權,權利分封六部,分別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治理全國政事;設立東西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監察百官。

    清朝則主要是建立“軍機處”,皇帝親自挑選親信當選軍機大臣,由軍機大臣記錄傳達皇帝旨意。

    中央集權制度達到空前的壯大。

    中央集權制度解決了分裂,實現了國家統一,有助於社會發展,符合歷史趨勢,但是它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讓人膽戰心驚的。

    權利的交接不平穩,社會容易發生動亂;地方權利不足,上層的官員貪汙腐敗,導致底層百姓難以過活;皇帝個人的不穩定性,若是皇帝賢明那還好,反之社會動亂是免不了的。

    中央集權制度優劣亦有之,好的可以繼承發揮,不好的要去除。

    題外話: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利有弊,謹慎選擇,不要被利益迷住了雙眼,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一生中,什麼是對什麼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