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明志
-
2 # 文聽
首先感謝題主邀大。我把我知道的“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二三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由山東範縣調任濰縣知縣,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而欽差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而向他求字畫。鄭板橋就以鬼畫諷刺,欽差姚耀宗怒而撕畫,鄭板橋見百姓慘像,心力不支,非常憂鬱。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塗嘛!鄭板橋怒言:裝糊塗,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以“拯救萬民,在所不惜”激勵自己,並開官倉賑災。鄭板橋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違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為,顯然是一種痛苦與折磨。聰明人基於良知道德有所為,而要他裝作糊塗而無所為,的確很難。鄭板橋這段感慨“難得糊塗”的題書,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歷程,也是知識分子從政,在專制制度腐敗政權中無法展現宏志的一種抗議之聲。
二、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他又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兩幅字。在“吃虧是福”下加註: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而此處將“難得糊塗”比喻為就是聰明;難得做一次糊塗,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平衡。因為“吃虧是福”既是“難得糊塗”最恰切的詮釋。
-
3 # 小明雜談
一是糊糊塗塗吃飯 。
鄭板橋為官清廉,心繫民生。乾隆十二年,鄭板橋由於開倉濟民的善舉被告發於朝廷,被撤職罷官。離開濰縣時,他僱了三頭小毛驢,一頭馱著簡單的行李,一頭馱著兩夾板書和一個樂器,另一頭由一名隨從騎著在前面引路。老百姓哭著挽留他,他畫了竹和菊與他們道別,並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回到家裡,他在自家的廚房寫了一副對聯,內容是“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副對聯雖直直白白14個字,但卻說出了兩層意思。一是反映了鄭板橋清貧的家境,二也揭示了他對飲食的注重。他吃的是青菜蘿蔔糙米飯,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國傳統的瓦壺。鄭板橋這種粗茶淡飯,不講究,也不挑食,糊糊塗塗吃飯,從而糊糊塗塗地活到了古來稀的年齡。
古代醫家和養生學家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清淡和素食對健康長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新鮮蔬菜、乾果、漿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極高,是延年益壽的可取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控制肉食,多食一些富有營養的清淡食品,如豆油、菜油、青菜、水果、粗糧、豆類、海洋植物等,並能保持大便通暢,健脾益胃。
二是糊糊塗塗性情。
60歲時,鄭板橋為自己寫了一副壽聯:“當今之人,啥叫康寧?袋中有點餘錢,壇中有點剩酒,鍋中有點餘糧,取幾頁陳舊紙張,狂放的吟詩高歌,高興時就像個頑童。如此這樣,就是活過六十還嫌不夠;要想長壽,就得早睡早起,耳無俗生,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平日裡育花養柳隨意穿插,一日情閒勝似兩日,這樣下來,不愁活不過一百歲。”這首詩說出了鄭板橋糊糊塗塗的性格給他帶來樂觀、豁達、求實的態度,使他的心理始終保持著平和、喜悅,充滿著美好寬慰的狀態,這是他長壽的靈丹妙藥。
三是糊糊塗塗對事。
鄭板橋雖然一生坎坷,但為人處事,不為名利,不計得失,言行一致,忠實誠信。他在“難得糊塗”字幅上面有一段文字,內容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其實他所說的“糊塗”是指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修養,勸誡人們胸懷開闊,寬以待人。這種超凡脫俗的心理狀態正是鄭板橋長壽的秘訣。鄭板橋的名言“難得糊塗”,實際上是一種大修煉,大造化,這和古人說的“大智若愚”的思想一致。
四是糊糊塗塗吃虧。
鄭板橋另一條養生字幅是“吃虧是福”。這條字幅包含了深刻哲理,與“難得糊塗”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計得失但求心安,是鄭板橋吃虧是福的核心思想和為人處事的準則。
-
4 # 不一樣的精神
鄭板橋家裡有塊匾寫的是“難得糊塗”,用了隸書、篆書、草書三種字型,不同凡響。
《難得糊塗》
這四個字讀起來容易、理解起來也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在該糊塗的時候糊塗。糊塗和聰明是相對的,人的一生中,都在極力表現聰明,有些人的聰明叫做小聰明,有些人的聰明叫做狡詐,只有少數人的聰明叫做智慧。聰明如此重要,是因為人很多時候都很糊塗,做事糊塗,做人也糊塗。
鄭板橋難得糊塗背後有個有趣的故事,有次,鄭板橋到雲峰山遊玩,晚上的時候住在一個老者家裡,老者自稱糊塗老人,說話間感覺老者很有學問,不像普通人家,兩人聊得很愉快。老者家裡有塊很大的硯石,材質是上等品,不是尋常家能夠擁有的,鄭板橋看了非常喜歡。老者請鄭板橋留下真跡,日後把字跡刻在硯臺下面,以作紀念。鄭板橋是個爽快之人,沒有拒絕,他覺得這位老者不是普通人,題了“難得糊塗”四字,並蓋上自己的印章。鄭板橋也請老者題字,老者也沒客氣,提筆寫了一段話,意思是得到精美的硯石難,得到頑石更難,美石要變成頑石是難上加難,因為頑石被鄉野村夫拾走了,難得在富貴人家見到。老者題完字,蓋上印章,鄭板橋一看果然是退隱的高官,又補填了一行文字,說的意思是糊塗比聰明還要難。後來鄭板橋難得糊塗這個故事傳開了,這四個也被人們廣泛使用。
回覆列表
據說,“難得糊塗”四個字是在山東萊州的雲峰山寫的。有一年鄭板橋專程至此觀鄭文公碑,流連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間茅屋。屋主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塗老人”,出語不俗。他的室中陳列了一塊方桌般大小的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十分歎賞。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於硯背。板橋認為老人必有來歷,便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
因硯臺地,尚有許多空白,板橋說老先生應該寫一段跋語。老人便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寶貴之門也。”他用了一塊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板橋一看大驚,知道老人是一位隱退的官員。有感於糊塗老人的命名,見硯背上還有空隙,便也補寫了一段話:“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字畫小字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