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莫問青衫

    首先,齊桓公的成敗雖是與管仲有很大的關係,但也絕非是全部。畢竟,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嘛”,事關成敗,自然也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原因。

    先說一下齊桓公的失敗與管仲之間的關係。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也是當時最出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正是在管仲的幫助下,齊國逐漸走向強盛,不僅國內經濟飛速增長,軍事力量也是水漲船高。齊桓公也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可以說管仲對於齊桓公來說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而管仲的離去,也讓齊桓公下場慘烈,最後竟是被活活餓死。誰能想到一代霸主會以如此唏噓的方式收場。那麼為什麼會說齊桓公的失敗,管仲要負一定責任呢?

    管仲在位之時,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甚至不需要齊桓公多操心。但是其在位期間沒有為齊桓公選拔好有用的人才,以至於齊桓公受豎刁、易牙和衛公子這三個小人的蠱惑,最終不理朝政,導致大權旁落,最終一代霸主竟然被活活餓死。管仲身為相國,豈能不負一定責任?但是管仲死之前曾勸告過齊桓公不可任用豎刁、易牙和衛公子這三奸臣小人,而齊桓公自己沒有聽信管仲的意見,導致最後的悲慘結局,這顯然是齊桓公自身的問題。所以說齊桓公的失敗與管仲有很大的關係,但也有齊桓公自身的原因。

    其次,再說一下齊桓公的成功與管仲的聯絡。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能夠成功,不得不說管仲出力很大,是大功臣,但是難道齊桓公就一無是處嗎?答案顯然不是,正是因為他不計前嫌任用管仲,要知道,管仲本來是跟他有一箭之仇的,但是齊桓公放下一切恩怨後,全面信任管仲,最終得以留下桓公管仲之間的君臣美談。若無齊桓公的開明大度,又豈能有管仲身為仇人而被任命為一國宰相的機會呢?所以,我認為,齊桓公能夠成功自然也不全是管仲的功勞,也是他本身作為一位英明的帝王該得的。

    由上總結可得出:齊桓公的成敗與管仲有很大的關係,但也不能說全是因為管仲。

  • 2 # 蟻史為諫

    如果將齊桓公的成敗都歸功於管仲;那麼劉備的成功是不是應該歸功於諸葛亮,劉禪的失敗是不是也應該歸功於諸葛亮?劉邦的成功又應該歸功於誰?是蕭何、張良還是韓信?

    一個人能夠成功有很多因素,熟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不可否認管仲對於齊桓公有很大幫助,但我們並不能將所有功勞都歸於他卻忽略了齊桓公本身的作用。

    齊桓公能夠成功我們可以稍微總結一下。

    一,大肚能容。

    齊桓公是一個大肚能容的領袖,他擁有廣闊的胸襟。在競爭王位的之前管仲是他敵人的助手,並且彎弓搭箭差點殺了齊桓公。

    在躲過這一劫之後,齊桓公雖然心中有恨,為了大業依然重用管仲。

    他為管仲提供了一個平臺,一個能夠發揮其作用的平臺。從此在管仲主導下,齊國不斷髮展最終成為春秋首霸(霸權替代了王權)

    二,重用人才之心。

    在重用人才上古往今來的明君似乎都具備這個品質。

    唐太宗重用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人。

    劉邦重用張良、蕭何、曹參、韓信等人。

    劉備重用諸葛亮,勾踐重用文種、范蠡。

    重點:但凡能做出一番事業的人都注重重用人才。不管哪個時代,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實際上都是人才的競爭。

    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信原來是項羽的保鏢,到了劉邦那裡卻成了大將軍;從此為劉邦奪取了山東之地的趙、燕、齊。

    樂毅在魏國、趙國都沒有得到重用,卻被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的事蹟吸引成為了燕國大將。

    諸葛亮只是一個種地的卻被劉備任命為軍師將軍。

    管仲本應該是階下囚,如果當時齊桓公殺了他;那麼歷史上也就沒有了他的傳奇,但是齊桓公或許依然能夠稱霸。

    千里馬的實力不容忽視,伯樂卻更加重要。

  • 3 # 未濟

    齊桓公成是因為管仲,敗是怪他自己,不聽管仲的話,任用小人。齊桓公管仲因為高考作文可是又火了一把,而齊桓公真的是甩手掌櫃,光是任用管仲這一美名就流傳千古,而自己是相當輕鬆地當君主。管仲去世,齊桓公更是昏庸。有人說沒有齊桓公,也沒管仲啥事。但是齊桓公在任用管仲後可是當了四十年的甩手掌櫃。

    不聽管仲之言,齊桓公接連戰敗

    長勺之戰就是我們課本上學過的《曹劌論戰》。齊國一開始打敗了魯國。齊桓公以為魯國好欺負,反正能打贏,不聽管仲的勸告,非要再打,管仲認為此時齊國內部還不穩,何況這次師出無名,但是齊桓公任性啊。結果鮑叔牙率領的齊軍被打敗了。這還沒算完,鮑叔牙為了雪恥,很快又聯合宋國再次攻打魯國,結果魯國突襲宋軍,宋軍敗退,鮑叔牙也只好帶兵回去了。兩次戰敗,讓齊桓公和鮑叔牙都挺沒面子。但是齊桓公不死心啊,很快,齊桓公又要伐宋,管仲不同意。但是齊桓公還是打了,結果又戰敗了。論國力,齊國強於魯國和宋國,但是就是接連戰敗。齊桓公倍受打擊,從此之後,老老實實聽管仲的話,當起甩手掌櫃。

    管仲著實大才

    管仲為齊國謀劃,助齊國稱霸,他簡直是太有謀略了。管仲修內政,甚至搞起了旅遊業。他的財富之戰,不用動一兵一卒,就能削弱鄰國實力。管仲打仗必然是師出有名,聯合諸侯,出兵必勝。管仲之才,實在少有。鮑叔牙就說,管仲輔佐哪國,哪國就稱霸,要麼殺,要麼重用。這樣的大才,誰捨得殺?沒有管仲,齊國想崛起不知道要多等多少年。就齊桓公那兩把刷子,真不是那塊料。

    不聽管仲遺言,任用小人

    要說齊桓公有識人之明吧,也就是任用了管仲,這還是靠鮑叔牙的極力舉薦。管仲臨終前還叮囑齊桓公,易牙等三人不可親近,結果齊桓公不聽。都這麼大歲數了,又叛逆,又不聽話。管仲能害你嗎?齊桓公晚年重用此三人,結果他們參與諸子奪位的內鬥中,齊國內亂,齊桓公去世後六十七天才被收殮,是何等的悽慘。關鍵是齊國也衰落了,對得起管仲的經營嗎?

    齊桓公重用管仲使得齊國成就霸業,可是晚年他不聽管仲遺言,又重用小人,使得齊國內亂,霸業衰落,這能賴管仲嗎?可以說齊桓公的成功真的全靠管仲。失敗全是因為自己。齊桓公的功勞就在於任用了管仲,每一次他不聽管仲的話,就失敗。除了說齊桓公大度容人,真的不知道有啥能誇他的。

  • 4 # 雜錦盒

    齊恆公姜小白的成敗管仲不能全纜,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姜小白成功的原因

    姜小白能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管仲,對齊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使得齊國綜合國力上升,齊國對外的一些戰爭也是管仲帶兵去打,而取得勝利。表面上看是管仲帶領齊國走上巔峰。可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

    改革是一項傷筋動骨的事情,改得好脫胎換骨,改得不好整個國家會被玩垮。所幸管仲有這樣的才能。但是光管仲一個人改革有用嗎?當然還要齊恆公姜小白的支援。

    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宋神宗雖然全力支援王安石的變法,但是王安石的變法觸碰到某些人的利益,然後在宋神宗面前打個小報告,變法的法令就沒執行下去。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使明朝國庫充實起來,可張居正一死,一條鞭法就被廢除。

    管仲在改革的時候,姜小白基本不管,全部交給管仲去弄,自己負責把那些反對的聲音壓力來,才有管仲的成功改革。

    只有姜小白給管仲充分的信任,才會有後面的成功。這就是明君賢臣的典範。齊恆公的成功是他自己選對了人才,是他自己的成功

    姜小白的失敗

    管仲在臨死前,跟姜小白說過,要遠離開方、易牙、豎刁這幾個人,最好可以把這幾個人殺掉。因為這幾個人都是小人。

    可是姜小白沒有聽,只是最後釀成自己的慘禍,釀成齊國的慘禍。

    很多人說姜小白是咎由自取,不聽管仲的話,可是這三人在姜小白身邊很多年了,已經習慣他們了。

    宋代蘇詢有個《管仲論》裡面說姜小白問管仲什麼人可以接替相位的時候,應該推薦一個人才出來,只要有人接替了他的相位,就有人管著這三個人,就不會釀成後面的大禍。

  • 5 # 紫公山人

    最近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都因為高考作文題考了他們比較忙,在各個地方都出現了討論他們三的事蹟。樓主問齊桓公霸業都是因為管仲麼?答案:是也不是

    怎麼說?齊桓公的確是因為用了管仲而稱霸諸侯,這一點沒有問題;但是同時,齊桓公自己也是有野心,有能力,願意聽管仲意見。齊國說到底是齊桓公的齊國,他決定著齊國的走向。我們有時候也因為有能力的臣子太過耀眼,而忽略了起用他們的君主。

    齊桓公的名字叫小白,他的即位是很意外的事情。他的哥哥是齊襄公,名叫諸兒。齊襄公有一件非常出名的事情,就是和自己妹妹文姜搞亂倫戀情。而文姜又嫁給了魯桓公,是魯國的夫人。有一年,魯桓公和他夫人來齊國訪問,結果兄妹兩個舊情復燃,被魯桓公知道了。齊襄公就派出一個力士彭生殺了魯桓公,之後又殺了彭生給魯國交代。當時齊國國力開始強盛,魯國也就不敢進一步追究。但齊襄公治理國家不當,導致臣子背叛。連稱、管至父等人聯合襄公的對頭公孫無知(也是襄公的堂弟)謀反,公孫無知弒襄公而自立為君。

    (齊襄公影視劇形象)

    齊國這個亂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公子小白,就一個逃到了魯國,一個逃到了莒國。公子糾有召忽、管仲輔佐,公子小白有鮑叔牙輔佐。

    公孫無知當上國君沒多久就被華人以弒君罪名殺了。那麼,齊國國君的位置就空出來了,誰來當呢?候選人當然就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了。

    公子小白以前和齊國大夫國氏、高氏關係不錯,所以,國、高偷偷告訴小白,讓他抓緊回國。這個時候,自然是誰先進入齊國,誰就作國君。大位一定,另外一個候選人的性命也就不保了。

    小白雖然先知情,但公子糾也有優勢,他母親是魯人。魯國也想插手齊國立國君一事,就派出了軍隊護送公子糾回國。同時,又讓管仲帶兵去攔截公子小白,管仲很猛,上去就是射一箭,小白應聲而倒。管仲自以為大功告成,回去報喜。魯國的護送軍隊就不著急趕路了,慢悠悠地走,結果到了齊國一看,小白已經先到一步,被立為齊國國君了。

    原來管仲只是射中了小白腰間的帶鉤,小白裝死瞞過了管仲。現在,已經是齊桓公的小白髮兵與魯國護送軍隊作戰,魯國兵敗。齊桓公給魯國捎信,說,公子糾是我兄弟,不忍心自己動手,你們魯國幫忙殺一下吧。召忽、管仲是我仇人,請把他們送過來讓我剁成肉醬。不這樣做的話,我就要圍攻魯國了。

    (古代男子腰間帶鉤)

    魯人沒辦法,殺了公子糾,召忽為主死節,自殺了。於是,只有管仲一個人被裝上魯國的囚車送到了齊國。齊桓公本來的確是想殺了管仲,但是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他告訴齊桓公,要想成就霸業,非管仲不可。於是齊桓公不計前嫌,厚禮以待,任為大夫。可以看到,齊桓公很清楚自己要幹什麼,他的目標就是成就齊國霸業,只要能幫他實現這個目標,就是自己原來的敵人也可以重用。

    齊桓公五年,和魯國發生戰爭。在柯地會盟時候,魯國的曹沫劫持齊桓公,要求歸還齊國侵佔魯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之後,想反悔,管仲認為不可棄信於天下諸侯。於是齊國還真的就把之前多次奪得的土地還給了魯國。齊國這個做法在諸侯間傳遍,信譽度蹭蹭的往上漲。

    七年,諸侯和桓公在甄地會盟,齊國開始成為霸主。

    二十三年,齊桓公幫助燕國伐山戎。燕國國君燕莊公為了表達感激,一直送桓公入了齊國國境。這就違背了禮制,因為,除了送天子,諸侯之間相送的話不應該出國境。齊桓公就說,我不能安心接受這種對燕國的無禮。於是把燕莊公所走到的土地劃給了燕國,讓燕國好好治理國家,重新朝貢周天子。可見齊桓公還是以周禮規範諸侯。

    二十八年,幫助衛國平定狄亂。

    三十年,透過伐蔡,進一步伐楚。最後和楚國達成盟約,楚國重新進貢周王室。

    三十五年,葵丘之盟。齊國“尊王攘夷”的效果已經出現,周天子派出使者賜齊桓公祭祀過文王、武王的胙肉、特製的專用弓箭以及天子的車馬,還說不用拜了。桓公準備答應,管仲反對,這樣做的話,還是尊王麼?於是,齊桓公下拜,接受賞賜。

    齊桓公的霸主願望實現了,得到了周天子最高規格的待遇,他心滿意足,同時也彷彿失去了目標。之後,越發驕傲自滿起來。他要封禪泰山,管仲一再勸諫也不聽。

    四十一年,管仲卒。臨死前要桓公遠離易牙、開方、豎刁三個人。齊桓公沒有聽,反而重用三人。國政開始混亂。

    四十三年,齊桓公病重,他的五個兒子各自拉幫結派,爭奪國君之位。易牙三個人也忙著參與立新國君的事情,宮內大亂。齊桓公死在床上,屍體兩個多月無人收殮,長出的屍蟲都爬到了窗戶外面。就這樣,一代霸主齊桓公結束了他輝煌又屈辱的一生。

  • 6 # 都是當代史

    管仲,固然是齊桓公稱霸的重要原因,但是說成敗都是因為管仲,顯然誇大了管仲的作用,齊桓公的成敗有著多方面因素,他的失敗也是寵幸小人易牙等。

    齊桓公成功的起點,是在公子糾之前成為齊國君主

    高考作文中的管仲、鮑叔、齊桓公的故事,大概管鮑之交、知人善任、胸懷天下、不計前嫌等幾個方面都說明了原因。縱觀齊桓公,先公子糾一步到齊國成為君主,吃貨屬性重用廚子易牙導致悲慘餓死,可以看出,如果齊桓公不是成為齊國君主,早就被當成君主的公子糾幹掉了。

    齊國內亂,他們的哥哥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掉篡位。公孫無知坐穩王位還不到一年,又被雍林人幹掉。齊國無君,一片混亂,華人擁護齊僖公的直系後代回來繼承王位,這樣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有機會,誰先到齊國爭得先機便可成王。

    小白聽說後,便秘密從莒國回來。魯國發兵幫助公子糾回來即位,管仲帶著一隊騎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看見公子小白後,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見勢不妙,立即倒地裝死,進而迷惑了管仲。

    管仲認為小白已死,回去給公子糾報告,於是他們回齊就沒有了緊迫感,不緊不慢閒庭信步地回來,走了六日方抵達。小白卻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先公子糾好幾日到達齊國被立為君主。

    齊桓公捷足先登即位後,馬上下令殺死公子糾。公子糾腿邁得慢了些,晚到齊國導致爭奪失利,不僅失去了王位,還失去了生命,真是教訓慘痛。

    任用管仲,齊國綜合國力增強稱霸

    公子小白在與公子糾爭奪國君的位置時獲得成功,成為齊國國君。此後不計前嫌,在鮑叔牙的建議下,重用管仲,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齊國各方面迅猛發展,國力蒸蒸日上。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鉅著——《管子》。他主張法治,全國上下無論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依法辦事,重視發展經濟,認為國家的安定與否,人民的守法與否,與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主張尊重民意,以“順民心為本”。

    他在內政、軍事、經濟和外交方面的變法改革,不僅使齊國大治,也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由於他卓越的歷史功績,被稱為“春秋第一相”。

    可以看出,正是因為任用了管仲,齊桓公才一匡天下,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成功,管仲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管仲死後,桓公親近小人導致失敗下場悲慘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首相管仲臨終時,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並分別提及易牙、開方、豎刀三人。

    管仲以此三人做事不近人情,不能重用。管仲死後,剛開始桓公聽從管仲的遺言,把易牙、豎刁、開方三個小人貶斥。然而隨著日益年老,飲食無味,加之國事衰微,整天愁眉苦臉長吁短嘆。

    易牙,因為齊桓公沒吃過嬰兒人肉,便殺了自己三歲的親兒子烹飪進貢。虎毒還不食子呢,這傢伙簡直毫無底線,生生一變態。管仲早就看透了,臨死之時便再三告誡桓公。然而桓公因為吃飯沒味道,把管仲的告誡拋之腦後。

    他的寵妾長衛姬,早已與易牙等小人勾結串通。長衛姬來來回回勸慰幾次,桓公見臺階鋪的差不多了。就嘴上說不要,身體很成熟,出爾反爾,又召回了三人。

    易牙回來後,使出渾身解數,又煎又熬,又燔又炙,做成美味給齊桓公吃。所烹飲食無不恰適桓公口味。桓公心情舒暢,面色也漸紅潤,他便無比信任易牙。

    後來齊桓公病危,號稱能驅鬼降災的常之巫給他醫治。一出宮門,常之巫便召集易牙、豎刁、開方等幾個小人密謀,假傳旨意,說齊桓公病了,壽命將盡,在此期間不接見任何人,只能向易牙幾人傳達。他們把齊桓公居住的宮門堵死,新建高牆圍起來,不允許任何人進去。就這樣,桓公好幾日得不到飲食,只能活活餓死

    任用管仲,離不開鮑叔牙的舉薦和桓公自己的胸懷天下,這是桓公成功的因素;親小人,遠賢臣,這是桓公失敗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

    (明)馮夢龍著.:《東周列國志》

    唐品主編:《左傳全集》

    秦俊著:《春秋五霸 齊桓公》

    餘耀華著:《管仲 他為霸業而生》

  • 7 # 實話石說666

    個人感覺齊桓公的成功是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體現。而當時的齊桓公英明的眼光讓管仲實施各種改革,這些改革正是解放了生產力,從而使得齊國國力增強,也達到了稱霸的條件,所以說齊桓公的成敗的真正因素是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的體現,而管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已。

    一,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一位英明決策者。本身博學,識人,如伯樂一樣啟用了管仲這匹千里馬,也為自己的稱霸找到了職業經理人。與其說齊桓公的成功是管仲管理國家成功的體現,不如說是齊桓公這個齊國Quattroporte的善於用人。

    二,管仲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相(當然,不一定正確,但足以證明歷史對管仲的認可度是如此的之高了),不是沒有道理的,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尤其是管仲的“尊王攘夷”的策略。對內尊王,重新樹立周天子的威望(當然,表面是樹立周天子的威望,實際是利用周天子的旗號達到自己稱霸的目的,出師有名嘛)。

    對外攘夷,聯合諸侯,一致對外,也就是對付南方的楚國和北方的少數民族。其實也是會盟的一種手段。這樣方顯齊桓公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當上諸侯盟主,也達到了齊桓公稱霸的目的了。

    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由於齊桓公和管仲的雙劍合璧,使得齊國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生產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使得齊國國力強盛,達到了稱霸的所有條件。從而率先成為五霸之首。

  • 8 # 小楊的隨筆鋪

    齊桓公能夠成就霸業,管仲功不可沒,但離不開齊國曆代君主的積累,離不開“桓管五傑”等大批人才的輔助。

    齊桓公霸業終結,與不聽管仲之言寵幸奸佞有關,主要原因卻是齊國後繼無人、人才匱乏。

    可見霸業成敗,關鍵在人才。

    姜太公封齊,為齊國的強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朝建立之時,周武王分封天下,把姜太公分封在營丘(今山東臨淄),國號齊。營丘是薄姑之民的故地,薄姑是商朝所封的諸侯,周滅商後,蒲姑協助商紂王之子武庚發動“三監之亂”,企圖復辟商朝,被周成王所滅。薄姑抗周勢力不小,周武王讓姜太公在這裡鎮撫薄姑之民,同時還授予他征伐違抗王室的侯伯的權力。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qiǎng)至而輻湊。”

    1.大力發展工商業,增強國力。齊國土地貧瘠,糧食產量少,百姓窮困,人口稀少。齊國經營農業很困難,但姜太公經過一番調查發現齊國有豐富的魚鹽資源和較好的手工業傳統,於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工商業,讓商賈通商、工匠製作器物、婦女紡織。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齊國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升。

    2.不拘一格招納人才,選賢任能。在用人方面,姜太公採取“尊賢尚功”的方針,尊重人才,重用賢士。

    齊僖(xī)公使齊國成為“春秋三小霸”之一

    自姜太公以來,齊國王位幾經更迭,倒也國泰民安。齊僖公在位期間,多次主持多國會盟,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

    齊僖公去世後,長子繼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荒淫無道、昏庸無能,與其異母妹文姜亂倫,自恃齊國強大,對外窮兵黷武、四處征討,對內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齊國大夫連稱斬殺於寢宮之內。

    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襄公死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爭位。他們得知齊國無君,便想搶先回國繼承王位。當時,公子小白在莒(jǔ)國,公子糾在魯國。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在途中用箭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詐死。在公子糾慶賀的時候,公子小白已經提前回到齊國,登上王位,這就是齊桓公。

    齊國傳到齊桓公時,已經是富甲一方的東方大國。齊桓公繼位後,鮑叔牙舉薦了管仲,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並尊稱其為“仲父”。管仲向齊桓公舉薦了5個人,被後世稱為“桓管五傑”,他們是甯戚,王子成父,賓須無,隰朋,東郭牙。甯戚主管糧草,可是甯戚一死,管仲便說齊國霸業要衰了;王子成父掌管齊國的軍隊,王子成父能讓齊國士兵勇猛善戰,可是王子成父一死,齊國軍力迅速衰退;賓須無掌管齊國的刑法,他能讓齊桓公稱霸時穩定齊國,讓齊桓公無後顧之憂,可是賓須無一死,齊國迅速奸佞橫行;隰朋主管齊國的外交,他能讓齊桓公稱霸時無須擔心各國諸侯的討伐,並能得到大批諸侯的支援,可是隰朋一死,各國諸侯便紛紛認為齊國即將大亂,於是就沒有人再對齊國有信心了。在等這些人才相繼去世之後,齊國堅如磐石的稱霸基礎就迅速動搖了,再到齊孝公即位,就無人能像“桓管五傑”一樣,能高明的發揮齊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了,因此齊國的衰敗重點是後繼無人、人才匱乏。主要原因就是齊桓公晚年寵信奸佞,沒有妥善的安排好身後事。

    管仲建議齊桓公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百姓生產耕種。在軍事上,寓兵於農;在政治上,尊王攘夷;在戶籍管理上,編戶齊民。在管仲的治理下,齊國國富民強。後來,經過多年的戰場殺伐和政治上的縱橫捭闔,召陵之盟後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晚年,在管仲去世後,不聽管仲遺言,任用易牙、豎刁、開方、常之巫等小人。齊桓公病重,他的五個兒子結黨奪權,於是齊國不再成為天下霸主,楚國趁機崛起。齊桓公死後悽清。

  • 9 # 談史方青

    今年高考題涉及到了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所以這一段時間,他三人的故事比較熱。

    有很多問題也被大家提了上來,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當時的各國盟主。能成就齊桓公,管仲的功不可沒。但是說到敗,應該是齊桓公錯用了奸佞小人。最後害了國家和自己。

    在齊桓公和管仲組團兒之前,齊桓公還是公子小白的時候。鮑叔牙,輔佐姜小白,而管仲是輔佐的公子糾。而且為了爭奪皇位的時候,管仲還射了一箭,但江小白,巧妙地躲過了。所以在江小白繼位後,曾想殺了管仲。但是鮑叔牙力薦,最後,齊桓公委託重任於管仲,拜為相。

    管仲的才能是相當不一般,治理國家相當有一套辦法。自從齊桓公,鮑叔牙,管仲組團,他的一系列富強國家成就霸業的計劃,就開始逐漸出爐了。國家的地理優勢,漁業商業的發展。還重視民生補貼貧民,調解社會矛盾。這都是他一系列的辦法。

    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管仲也不主張動用軍事,有很多時候是用商戰的方式。來打壓其他國家。他的戰略方針也很有特點。往往是蠶食小國,結交大國,出師有名。

    齊桓公2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趕跑了山戎,燕莊公於是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的境內。齊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送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給周朝納貢,周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齊桓公和各諸侯國在葵丘會盟時,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援自己繼位。便派人賜給他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說明周襄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重用了管仲是他用對了人,但不等於他沒有缺點。他本人好色好玩。有時候非常有出格的事情。所以他晚年聽信奸佞小人易牙、豎刀等擺佈。他忘了管仲臨死之前對他的告誡,導致國內大亂。五個皇子互爭王位,最後他被活活餓死在宮廷內。

    齊桓公能成就霸業,管仲功不可沒,但是他最後失敗(因為是管仲去世了),他重用和縱容壞人,才造成了最後的結果。所以一個人遇人不淑,這才是害人害己。

    總之齊桓公一生也很輝煌,曾與鮑叔牙,管仲等大智大賢的人抱團,也與大奸大惡之徒為伍,才成了一個不一樣的霸王!

  • 10 # 樗丘閒居客

    成也齊桓,敗也齊桓,怨不得別人。

    齊桓公,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君。姓呂名小白,公元前685年繼位,在位四十三年。齊桓公是一位有遠大志向的君主,他心胸開闊,求賢若渴,一上任就任命與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為相。

    管仲也沒有辜負齊桓公。他輔助齊桓公對內推行改革,富國強兵;對外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九次會盟諸侯,宣傳齊國的主張,調解各國的事務,攻伐不聽話的國家。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相。

    齊桓公到了晚年,尤其是管仲去世以後,信任易牙、豎刁、開方等小人。齊桓公的結局是被上述三個小人困在王宮裡餓死,死後六十七天無人收屍。而此時他的五個兒子正在為爭奪王位打的不可開交。

    一、縱觀齊桓公的一生,他的成功離不開管仲,但他的成功主要還是得益於本身高人一籌的氣質和素質。如果沒有他的識才、愛才、惜才、容才、用才,有十個管仲也可能會被殺掉或棄之不用。他的成功主要在於:

    1、機警過人搶得王位,搶到了成功的本錢。

    公元前685年,齊國殺死了篡位的公孫無知,王位出現空缺。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只有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此時倆人都流亡在國外,聽說訊息後都趕緊回國搶奪王位。

    小白在半路上被公子糾的手下管仲截殺,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代鉤。小白才智敏捷,裝著被射死,騙過管仲躲過一劫。公子糾和管仲以為小白已死便不著急趕路,而小白則快馬加鞭搶先回到齊國當上了國君。

    當上了國君,才能有以後的一切,這是成功的開始。

    2、志向遠大,慧眼識珠,喜得千里馬。

    齊桓公的成功在於慧眼識珠,他曾與管仲促膝長談三天三夜。透過長談,齊桓公認定管仲是自己所要的人才,能夠幫助自己實現理想,完成爭霸大業。正是有了伯樂,才使得管仲這匹千里馬有了用武之地,大顯身手,青史留名。

    3、胸襟開闊,氣度非凡。

    齊桓公的成功還在於他有寬闊的胸襟。面對要置自己於死地的刺客管仲,齊桓公為了完成自己的霸業,不僅不殺之,反而任命為國相,倆人聯手共創輝煌四十年。有了非凡的氣度,才能實現超人的夢想。

    4、用人不疑,信任有加。

    齊桓公對自己以前的政敵絕對信任,放手使用,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份信任也是經過磨合,被實踐證明確實值得擁有,倆人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二、齊桓公的失敗也是怨自己。

    導致齊桓公悲慘結局的原因是選好了接班人卻不培養,不把權力慢慢過渡給接班人,而是把接班人託付給宋國的國君,自己大權在握並寵信小人,使得他有病之後能被小人圍困,去世以後沒人管。

    這都是齊桓公自己做的決定,而且管仲告訴齊桓公要遠離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小人,但齊桓公不聽。

    而且在接班人問題上犯暈是帝王們,尤其是明君們常乾的事。比如:

    1、康熙大帝。

    康熙少年成名,扳倒權臣鰲拜,雄才大略,把風雨飄搖的大清,變成堅如磐石,開啟了康乾盛世。但晚年在立接班人上猶豫不決,立太子又廢太子,恢復太子,再廢太子,最後是九子奪嫡,兄弟相爭,骨肉相殘。

    2、孫權。

    孫權也是少年英雄,十八歲時從哥哥孫策手中接過東吳的江山,赤壁之戰大破八十三萬曹軍,曾被曹操讚譽為“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晚年也是很昏庸的,立孫和為太子,但又廢了孫和,並把與孫和爭奪太子位的孫霸給殺了。立了孫亮為太子,孫亮十歲登基,十六歲被權臣孫琳廢為會稽王,十八歲自殺。

    3、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把趙國變成了戰國時期的強國。但在立接班人的問題也是一錯再錯。先是立長子為太子,又廢了長子立第二個兒子為太子,並退位當主父,讓二兒子當了國王。後又覺得長子可憐,想把趙國一分為二,一個兒子一半。結果兩個兒子打了起來,長子被殺,趙武靈王自己也被二兒子的手下圍困在沙丘餓死。

    所以帝王們犯暈是他們自己的事,和別人無關。齊桓公倒黴更賴不上管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人繼續教育都有哪幾種形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