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染餘生
-
2 # 正是紅都有事時
人,是要經世的,這是一個客觀實在。人是一個社會的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我們鼓勵每個人積極入世、無數個體的人攜手建立自己美好的家園,每個人在經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經世中獲得創業的快樂。唯如此,我們的人類家園才會更美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才會更豐滿、更健全!我們不鼓勵逃避現實的極端唯心的僧侶主義者。我們不鼓勵自欺欺人的青燈黃卷生活。
我們堅持入世、鼓勵經世。那麼我們就必須在我們的少年、青年時代做好入世的準備,鍛鍊積累經世的技能和品質。在我們的少年、青年時代,我們的國家給我們安排了優厚的學習環境,給我們提供了便利的學習條件,就是要讓我們努力刻苦地學習入世之能、經世之才,以保證人才的新老交替和國家建設的後繼有人!因此我們在年青時代一定要刻苦學習、刻苦磨練,以積“入世之能”!為公,奉獻國家;為私,成就人生!
一旦入世,一旦進入不同的工作崗位,我們儲備的入世之能就開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我們的知識儲備就開始接受實踐的檢驗,我們的知識與品質就開始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就開始製造與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經風雨、見世面,我們從溫室裡走出來、從院子裡走出來開始接受實踐的磨練與考驗。這裡不存在預演、不存在彩排,每一步都是不可逆的人生經歷!這裡有知識與人才的競爭、這裡有突如其來的考驗與挑戰、這是有毅力與堅持的較量!這裡有成功與掌聲,更有失敗與冷遇!“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經過長時期的鍛打與考驗,各類人才、真正的人才,出類拔萃的人才便顯現出來。經過風雨洗禮,他們變得格外成熟、格外堅強、格外豐滿,接下來自然是厚積薄發、人生開掛!
在人生的創業與打拼中,我們收穫了財富與成功、經驗與榮耀,但最終我們收穫的是“悟”。當我們經歷了人生的巔峰與起伏,到了“老年簪花不自羞”的時候,自然規律要求我們從工作、家庭一線退下來,這時候我們開始回顧與思考,開始寧靜與反悟,我們開始以入世之身行出世之思!一切都經歷了,一切都看開了,一切都看淡了!“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億萬愚公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沉淪。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
3 # 月下西樓1108
“少年積入世之能,中年發經世之才,老年收出世之性”,您怎麼看?首先,這句話說得很對,它高度地概括了一個人人生的三個階段該怎麼做。
(一)少年積入世之能。
入世,本意是指步入社會,投身於社會實現個人的價值。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提倡入世的。一個年輕人,譬如朝陽正冉冉升起,精力充沛,記憶力強,又無俗事幹擾,正是求學問道的好時候。只有少時勤奮努力,多歷練,積累經驗,才能夠成長為有用之材。
(二)中年發經世之才
人到中年,已經人生閱歷和經驗十分豐富了,大部分人都具有一定的才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像先賢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樣,積極地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事,貢獻自己的才幹,勇於挑起重擔,發光發熱,推動社會各方面的改善和進步!
(三)老年收出世之性。
出世,按照道家學派老莊的思想主張,就是對外界的的世俗之事不再關注。我個人理解這裡的收出世之性是指人到了晚年,年齡大了,見多識廣又日暮途遠,反而更加尊重生命,尊重科學和客觀規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順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態對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態做事。這樣把一切看淡了,反而會更好!
綜上所述,一個人好好地把握生命中每一個階段 ,就一定會擁有精彩的人生。
-
4 # 千嶺之松
我理解的“少年積入世之能,中年發經世之才,老年收出世之性”這段話的意思是:
少年積入世之能的意思是:少年時,面對的是一個浩瀚無垠的未知世界,要勤奮學習,積累將來進入社會為社會服務的知識和能力。積:學習、積累;入:進入;世:社會;能:能力,本領。
中年發經世之才的意思是:人到中年,正是思想成熟、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年齡階段,已經成為家庭的頂樑柱和社會的中堅力量,要在建設社會、管理社會上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發:發揮;經:建設、管理;才:才華能力。
老年收出世之性的意思是:人到了老年,已經風歷雨,見識了各種世態炎涼和人情泠暖,不要再鋒芒畢露,不要再咄咄逼人,不要再斤斤計較。要學會老莊之道,無為而為,淡泊寧靜,要有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凡事寬厚待人。收:收斂;出世,進入社會;性:心性,性格。
總起來的意思是:一個人在少年時要勤奮學習,積累將來進入社會的知識和才能,在中年時要承受重任,積極發揮建設社會服務社會的才能,在老年時,要學會中庸之道,胸懷寬廣,淡泊寧靜,收斂起以往參與社會事務時鋒芒畢露的心性。
-
5 # 毓秀閣
感謝提問!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涉及到每個人在不同年齡段的具體定位。
首先,少年時期是一個最好的鋪墊時期,它屬於入世前的準備時期,許多未來可能或者必須用到的知識、道理、能力,基本上都依靠少年時期去積累掌握。在這一階段裡,儘管人們的閱歷還不夠充分,思想還不夠成熟,但他們卻能靠著長期的積累,為以後的人生經歷和更多生活哲學立基。當然,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少年時期進行學習往往更偏向於一些初級的思想啟蒙、簡易淺顯的理論知識等等,更多有實際意義與價值的道理、能力需要藉助中年時期的具體實踐操作方能印證運用。
其次,中年時期,一方面屬於一個在少年時期較多積累當中展現、證實自己能力價值的過程,這種過程與實際是緊密結合的;另一方面,又為老年時期的逐漸收斂提供人生經驗運用的過渡期。因此,中年時期是處在人生中間位置的關鍵階段,這時候要“經世致用”,在繼續積累更多知識能力的同時,把以前或現在經歷過、面臨過的事情做出對應的總結判斷,從自身實際經驗和外部環境變化當中找尋自適點,也就是說,中年人應該要有較為成熟獨立的思想意識,這期間既要能展現自我能力,又能活出精彩,活得有價值有智慧。
最後,老年時期與前兩個時期的“外放”相比,明顯就是一個需要“收內”的時期,很多生活矛盾基本上已經在前兩個時期關注留意過了,自己的許多能力智慧也透過這些實際條件或渠道基本得到印證、發揮出來了。所以,在老年階段,人們就需要對這些個生活經歷、人生道理進行反思觀照,也就是斂性。
從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即便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要做、要想的事,但這仍然能幫助人們實現更精確的自我定位;什麼時候需要展露外放,什麼時候需要斂性反思,每個人應該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判斷,對個人成長成熟的具體方向要有所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達成理想目標。
回覆列表
首先說一點,用一句古人的話,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無論少年,中年,老年,前提必須你得有積攢,只有有足夠的家庭積攢才能讓你有底氣去積入世之能,才能有中年老年之說,若無家庭的積攢,其他一切都是空談。成功的路上有很多失敗的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