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白色葡萄
-
2 # 宦官
慈禧做的禍國殃民之事大都在甲午戰爭之後,特別是利用,愚蠢地向世界列強宣戰,招致八國聯軍進北京。僅此一事便將慈禧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除去甲午戰爭到辛丑條約這一段昏聵迷糊期,在軍國大事上,慈禧一直比較清醒冷靜,沒有犯太大的錯誤。
如果慈禧在甲午戰爭之前就死去,後世對她的評價會和現在大相徑庭;或許,還會有人在甲午慘敗後感嘆,若有太后在,豈能有如此慘敗?
蓋棺定論!慈禧不是什麼善人、好人,如果是善人、好人,她和兒子就是肅順等人的傀儡,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慈禧更不是雄才大略、目光遠大的政治家,如果這樣,晚清就會改革維新、富國強兵,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
慈禧就是一個嗜權如命的自私的小女人。但不可否認,她是一個玩弄權力遊戲的高手,是識人、用人的高手,並有著強過許多男人的果斷。
眾多官員不斷參劾,慈禧一句“三十年之內不準參劾左宗棠”,顯示出她識人、用人方面的智慧和氣魄。
在她手下,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發揮了自己的才幹,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袁世凱在她面前戰戰兢兢,不敢造次。
崇禎皇帝若是有慈禧識人、用人的本事,讓、袁崇煥、盧象昇、洪承疇、孫傳庭等人發揮出自己的才幹,大明朝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又怎會落得煤山上吊的下場?
大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看似一大堆男人在前面叱吒風雲。其實,後面有兩個女人決定了大清朝兩百多年的命運走勢,一個是孝莊太后,另一個就是慈禧太后。
這兩個女人命運何其相似!她們都是年紀輕輕守寡,先是辛辛苦苦輔佐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好不容易熬到兒子成年親政,可又都棄她們而去。沒辦法,只得再從頭培養一個小皇帝。
所不同的是,培養出了千古一帝康熙,清朝走向頂峰;慈禧培養了可憐皇帝的光緒,清朝走向滅亡。
接班人的質量決定了王朝的命運,也決定了兩個女人在歷史上的名聲。
年輕的康熙在三藩之亂初期也犯下大錯,但他迅速調整過來,最終平定三藩。年輕的光緒在甲午戰爭中錯誤不斷,沒有調整,一錯到底。
與孝莊相比,慈禧是失敗的,兒子皇帝和她不親,外甥皇帝和她也不親;不僅如此,接班人的執政能力也沒有培養出來,這與她強勢的性格有關,更與她貪戀權力有關。
平心而論,光緒還是一個想有所作為的好皇帝,比明朝那些混蛋皇帝強多了。
慈禧沒有把光緒這塊璞玉雕琢好,作為母親和女人是失敗的;在家國一體的專制王朝,兒子培養失敗,也意味著國家前途的失敗。
-
3 # 寧靜致遠PAN
君主專制,是封建社會特有的制度,權力是人們爭相追逐的物件。不單是男人,女人也是如此。呂后知道了權力的魔力,所以她權傾朝野。武則天知道權力的好處,所以她建立了大周。慈禧知道權力至上,她選擇了垂簾聽政。要說三人之中,慈禧才是爭議最大的。晚年的慈禧到底毒不毒,有多毒?
皇位,可以說是古代最有魔力的一樣東西,讓人們趨之若鶩。你可能人父、、人婦、人子,但當你掌控王位時,你是孤獨的。眾所周知,慈禧是封建王朝為數不多的統治和反對派婦女之一。她的一生基本上是奢靡的,虛榮心讓她知道了金錢的好處,她從一開始就在不斷地揮霍金錢。而權勢則是金錢的基礎,所以她選擇垂簾聽政。割地賠款
慈禧的腐敗,自不必多說,每次過壽大清基本都會割地賠款。非但如此,為了花錢,她挪用軍費開支,導致清朝軍隊的正常生活都滿足不了。大清在她的實際統治下,哪裡還有不亡的道理?然而這只是她的其中一面,她還做過更多讓人憤恨,惡毒不堪的事情。據說她在臨死的前一天,還在和貼身太監“鬼混”,其行為當真是有損顏面。
-
4 # 淆暖讀書
剛好今天看了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裡面有提到過關於慈禧的幾件小事:在光緒年間,慈禧的脾氣更加喜怒無常,光是太監也不知杖斃了多少。有一個陪她下棋的太監,不過說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隻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就叫人把這個太監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慈禧很愛惜自己的頭髮,給她梳頭的某太監有一次在篦子上找到一根頭髮,不由得心裡發慌,想悄悄把這根頭髮藏起來,不料被慈禧從鏡子裡看到了,問他幹什麼,他越是心慌越回答不上來,這也惹惱了慈禧,一聲令下,這位太監也是立斃杖下。掌嘴、打屁股,這幾乎是家常便飯。伺候過慈禧的太監都說過,除了李蓮英之外,誰輪著在老佛爺的跟前站班,誰就提心吊膽。慈禧年歲漸老,有了顏面肌抽搐的毛病,她最不願意人家看見。有個太監大概是多瞧了一眼,她立刻問:“你瞧什麼?”太監沒答上來,就捱了幾十大板。別的太監知道了,站班時老是不敢抬頭,她又火了:“你低頭幹什麼?”這太監無法回答,於是也捱了幾十大板。還有一回,慈禧問一個太監天氣怎麼樣,這個鄉音未變的太監說:“今兒個天氣生冷生冷的。”慈禧對這個“生冷生冷”聽著不順耳,也叫人給這太監一頓板子。
小事往往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特別是對待身邊人的態度,且不說慈禧在國事上如何,單看她草菅人命,視人命為糞土,也可看出她是心狠毒辣之人。
-
5 # 飛魚CX
慈禧太后,掌天下之權於手半個世紀。畢竟是一婦人,眼光有限。自身奢侈之風盛行。誤國誤民。若光緒能親政可能結局又不一樣。洋務運動的進行,使清朝國力略有上升。甲午海戰,導致之前的付出化為烏有!不過思想的解放嚴重觸犯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所以站在慈禧個人立場來看。他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與利益!不過對於國家,對於民族確實有罪。功過自有大家來評,一點愚見!
-
6 # 真夢如煙
慈禧太后毒不毒?慈禧太后的人品,不能一言以蔽之,要從她的一生過往說功過。自古後宮多爭鬥,都是你死我活,血淋淋的,一個弱女子在皇后太后嬪妃群裡討生活,都是硬槓槓的主兒,幾句閒言都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能從強手林立中走出來談何容易,沒有點兒狠勁兒和手段是走不到後來的。慈禧絕不是一個愚蠢的人,一個透過政變登上政治頂峰的女人,哪會是頭腦遲鈍的蠢人?慈禧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幹練,心狠手辣,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她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作為一個女人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在她47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目光短淺、不諳世事、思想保守、頑冥不化,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慈禧的一生:(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後經幾度更迭歸政垂簾,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壞的一面:她的個人人格,她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慈禧太后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心狠手辣。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之後誅殺顧命八大臣,從他們手中奪得政權。為了維繫其獨裁權力,對於政敵剪除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對外腐敗無能、卑躬屈膝、割地賠款,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對內橫徵暴斂、高壓無道,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在甲午之後,亡國危機迫在眉睫的情形下,居然為了個人的權勢,發動政變,廢掉變法,幾乎喪失了滿清統治的最後的機會和合法性。她死之後,選了一個少不經事的第二代醇親王載灃,清朝的辛亥年的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慈禧一手造成的。
好的一面:慈禧太后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清廷的絕對權威。總結慈禧執政四十八年中,對於政務掌握相當嚴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勉力維繫並且牢牢掌控著中央集權帝國的局面,中國因得免於陷入割據亂局。慈禧太后家人除襲“承恩公”一虛爵外,並無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對當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歪風,慈禧於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為應對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援下,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這是唯一好的一面。
由於在其統治期間,中國內憂外患不斷,加上中國的歷史傳統對於女性執政的偏見,過去對慈禧皇太后的評價幾乎是完全負面的。近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從歷史條件侷限的觀點,對慈禧當政提出較為公平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綜上所述,我覺得對慈禧太后公正看法,既不能只看她剷除異己,誤國誤民。還要看到她維持滿清半個世紀的穩定,發展“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是從好壞兩方面的評判才是科學的方法,不能以一句“毒不毒”全蓋之。
回覆列表
不應該用毒不毒來形容慈禧,慈禧在晚年的時候一直說自己沒有臉面見愛新覺羅祖先,時代已經發展到了落後的國家就只能受到欺辱,慈禧也是無力迴天,只能盡心竭力的變革,可是留給她的時間太少了。只留下她的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