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手書生0401
-
2 # 天晴愛睡覺
詩歌歸根到底就是詩人感情的抒發!能引起人們感情共鳴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就值得流傳!不管是開心的情緒還是悲傷的情緒,都值得銘記流傳。
-
3 # 甲殼蟲騎士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寫盡了哀愁,但用情真切,語言明快,繼承了花間派的風格,又獨樹一幟,在晚唐五代時期亡國之後詞獨佔鰲頭,對後世的文壇詩詞有重大影響意義深遠!原因有三如下:
1.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37年出生,在位期間為公元961年至975年,這位皇帝對政治,經濟,國事可謂是一竅不通,但對音律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如果不是出生在皇室,不是生逢亂世,在五代十國後期的話,在太平盛世的話南唐後主李煜肯定是詩詞大家,詞仙,詞聖,或者詞鬼亦不為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2.在五代十國後期,公元955年到958年,後周三次大舉進攻南唐,而南唐一直處於被動防禦,消極對待……國土面積大批淪喪,後周皇帝柴榮御駕親征,南唐皇帝李璟盡喪江北之地,十四州,後又遷都,南唐從此一蹶不振,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在北宋二年(961年)駕崩,因其長子已亡,其六子(初名從嘉,937-978)李煜繼位,復都金陵。此時的南唐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積重難返。經濟上,自淮南戰敗後,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繳納高額。南唐後主李煜上位後,國家已經是積重難返,國內也是黨派之爭,起義不斷,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外部宋朝軍事力量大軍壓境,國破家亡也是朝夕之間,風雨飄搖之際,大廈將傾也是一須臾之間……南唐後主李煜有無治國之才,有沒有過人之處,又沉迷於詩詞歌賦不能自拔……
3.南唐後主李煜主要繼承了唐朝晚期大詩人溫庭鈞,花間派主要風格,擴大了詞的領域,不單單是人間情,還有質樸純真,抒發內心深處感受和情感,對後來的豪放派也是有影響的,詞境優美,有亡國之前,宮廷的男歡女愛之詞,生活富麗堂皇,也有亡國之後,用真情血淚寫出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風格獨特,風格迥異,讓人流連忘返,念念不忘!
總結一下: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南唐後主李煜的情感世界的糾葛,感受一下亡國破家的淒涼悔恨……和自己對人生,世界,對未來生活的影響,才能寫出如此美麗動人傷感的詩詞之作,讓人流連忘返,痛心疾首蹙額,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
4 # 沉睡的天堂
一、亡國之愁
出生於公元937年的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立長不立幼的常規,志在風月、不問政事的李煜應該是登不上皇位的。偏偏天意使然。一個轉彎,李煜的命運就發生了"逆轉"。
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擔心自己繼承的帝位會遭遇"兄終弟繼",殘忍地殺害叔父李景遂後,沒幾個月竟然也跟著去了。李煜前面的幾個哥哥又過早離開了人世。
當南唐中主李璟不得不考慮另立太子時,大臣鍾謨意欲擁立李煜的弟弟李從善為太子,朝議時全然沒有考慮中主的感受,隨心所欲地指責、攻擊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
鍾謨的伎倆讓任性的中主李璟勃然大怒,當即把鍾謨流放饒州,立召22歲的李煜入住東宮,封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兩年後,又立李煜為太子監國。
就在那年(公元961年)的七月,中主李璟悄然病逝。就這樣,沒有想到的皇位毫無懸念地落在24歲的李煜身上。
也許,這就是李煜的命吧。不可能繼位的李煜繼位了,史稱南唐後主。
但不通政治的李煜只管消極守業,一味向北宋納貢稱臣,醉心於風花雪月之中。南唐破亡不過是遲早的事。
公元975年,趙匡胤親率北宋大軍攻破南唐京城金陵,李煜被俘投降。李煜偏安執政15年的南唐就這樣灰飛煙滅。
二、愛好之愁
南唐後主李煜原本是典型的文藝青年,自幼柔弱尚文,兼之在南唐深宮中長大,偏好聲色。
沉醉於文藝的道路上,極有稟賦的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通音曉律。
擅行書,"全錯刀"法,筆力遒勁,如寒松霜竹,又因偏好大寫,筆峰揮灑如意,亦稱"撮襟書"。代表作有《升元帖》等。
工於竹畫,自根至梢鉤勒而成,世稱"鐵鉤鎖"。
精通音律,相傳他與大周后根據失傳的《霓裳羽衣曲》的曲譜追尋,不僅更正有誤的地方,還重訂譜曲,比唐時更清越動聽。代表作有《念家山》、《振金鈴曲》等。
精於鑑賞,收藏於宮中的圖書、畫帖達萬卷以上,其中不乏有鍾繇、王羲之等"大家"的書畫真跡。
只可惜,李煜文藝方面的這些藏品,隨著國破家亡時"賊兵"所放的那一把大火,一切都付之一炬。
這把大火瞬間使李煜的這些愛好"灰飛煙滅",這個"愁"呀,又是怎樣的一個"愁"字了得!
三、家破之愁
大小周後,是李煜深愛的伉儷,只嘆她們生不逢時,結局悽慘,留下悲愴的愛恨傳奇。
當年的大小周後,系南唐重臣司徒周宗之女,均以貌美冠絕天下。大周后,周嗇,名娥皇,不僅貌美,還有才氣。她通曉史書,善音律,尤工琵琶。小周後,周薇,字女英,大周后之妹,容貌美麗、神彩端靜。
大周后19歲時被李煜納為妃,25歲時,冊封為皇后,極受恩寵,夫妻兩人常琴瑟互合。據說,李煜譜曲《念家山》後,大周后旋及起舞彈奏詞調,作《邀醉舞破》呼應。
李煜對大周后用情可謂極深,為她創作了多首記述兒女柔情的詩詞如《書琵琶背》、《梅花二首》、《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玉樓春.曉妝初了明肌雪》、《長相思.一重山》等。
但李煜又迷戀大周后之妹周薇。說李煜用情不專吧,他一生又偏偏只愛大小周後,再沒對其他人動過心。也許,這就是李煜的偏好。
大周后得大病後,李煜一方面朝夕探視,親自嘗藥溫待適宜後方予食之。另一方面,又與周薇卿卿我我,"郎有情、妾有意",打得火熱。
四、千古詞帝之愁
李煜的詞現存世四十多首,他的詞前期明顯受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影響,詞風綺麗柔靡,香豔嫵媚。如他描寫宮庭生活的《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宮廷通宵歌舞的場景描述得聲色豪奢、風情旖旎。
陰差陽錯的是,南唐後主李煜降宋之後的階下囚生活,讓他深切地體會到國破家亡後的淒涼悲哀。他又不會像劉禪那樣"此間樂,不思蜀"懂得自保,心中始終惦念故國,率直地表達出來,兼之宋太宗趙光義又蓄意凌辱他摯愛的小周後,更讓多愁善感的李煜悲從中來,一改"花間"詞風,轉向直悟人生苦難無常,真正用血淚寫下國破家亡後的悽慘之詞,濃烈地表達了哀婉的意境,形成自己獨有的清新婉致的詞風,藝術感染力極強,從而奠定了李煜"千古詞帝"的詞壇地位。
如李煜降宋時,揮筆寫下《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詞直抒胸臆,把南唐時的繁華和南唐亡國後的悔恨都真切地表達出來。
降宋後,李煜在《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這首詞裡,更是情真意切地訴說了自己的不幸,形象地寫出了亡國之君的感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此外,他在《望江南.多少恨》、《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等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裡,含蓄深沉地道盡人生的失意惆悵和夢醒之後的悲痛、離愁。其中的名句如:"車如流水馬如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等等廣為誦讀,流傳至今。
於是,人們記住了"亡國之君"李煜,也記住了他文青的特質,還有他摯愛的大小周後。尤其是李煜後期的詞,無論是傷別傷情,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生動感人,突破前期濃麗雕琢的詞風,一躍而由伶工之詞變為士大夫之詞!
從這些詞裡,字裡行間透著李煜揮之不去的"幾多愁"。愁呀愁,愁白了頭。謹願南唐後主"千古詞帝"李煜的這些"愁",一江春水向“西”流!
-
5 # 醉清風1355
南唐後主李煜,是皇帝裡面詩詞寫的最好的,這點不容置疑。
要說他的詩詞,很多寫的哀愁,到不是,沒有亡國之前,寫的都是奢華,無論是描述舞女跳的金釵溜,還是地毯跟著舞步走,以及和大周后的琴瑟和鳴,都是濃情蜜意。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李煜,浣溪沙
一個好的詞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造化弄人,本來, 李煜並不想當皇帝,可是他的5個哥哥早亡,想當皇帝,卻一個個早死,不想當皇帝的李煜,卻當了皇帝,國家不幸,詞家興。說的就是李煜。
李煜一直嚮往的生活,就在這一首詩裡。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詠春,
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幾人。――李煜
只有在亡國後,李煜的詞裡,多了很多哀愁,無論是――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的無奈,還是對離開故國的不捨,都在淚眼裡。
成為人質被押到汴京,趙匡胤有霸佔了小周後,作為階下囚,李煜此時的詞,多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現實的無奈。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憶江南
之所以李煜的詞,能千古傳頌,是詞寫的能打動人心,且語句優美,人們讀來,就瞭解了這南唐後主的一生。他做皇帝很失敗,但他的詞,很多人喜歡,譜曲傳唱的“春花秋月何時了”相信很多人會唱。
-
6 # 憑海臨風hwj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於961年繼位,尊宋為正統,在宋太祖滅南漢後,改稱“江南國主”,後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於978年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善詞,通音曉律,本應做一個風流倜儻的文人,一個富貴閒人,可他偏偏生在帝王家,而他的性情,註定做不了長久的皇帝。登基沒幾天,他便沉醉於溫柔鄉里,富貴榮華之中,讓他的臣民為他建造華美的宮殿,讓他的子民為他蒐集美麗的寶石,為他打造精美的工藝品,他不理朝政,又自認為有天險阻擋,在宋太祖趙匡胤揮師南下時,他仍然在與他的皇后嬉戲玩樂。最終,他只能率領幾位殘餘臣子出城投降,國破家亡。
李煜投降後,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君主,變成一個被幽禁的囚犯,何其諷刺,種種的落差使他悲憤異常,他只能透過寫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似乎在字裡行間,他還是那個與美人兒嬉戲玩鬧,高高在上的君主,而不是如今這幅頹廢無能,借酒消愁的模樣。
作為君主,李煜昏庸無能,誤國誤民,斷送江山;但作為詞人,他的詞透過景物襯托,心情抒發,寫盡了對往事的懷念,對故國的哀愁,而且意境優美,韻律有致,不少詞句成為千古絕唱,所以他被後人稱頌為“千古詞帝”,詞句傳頌至今。
如下是李煜的幾首代表作,一起欣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些詞讀起來韻律有致,透著一種溫婉蒼涼的美,讓人忍不住想多讀幾遍,直到把它們背下來。被千古傳頌,也在情理之中了。
-
7 # 海上雲煙記
當然是因為寫的好!
要知道,李煜被譽為千古詞帝,這可是實打實的實力。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就盛讚李煜是: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什麼意思?就是說李煜是用自己的血淚在寫詞,其深沉悲慨,可動天地。
按照王國維先生的觀點,詞以境界為最上,而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詞,發哀亡之愁,亡國之恨,切膚之痛,其格高千古,境界奇絕!
細細體會後主之詞,不僅能動一人之情感,更直指整個人類的悲歡,這是他詞的境界,而他又能將這樣的境界結合自己的血淚感情,經過藝術加工,形成鮮明的且帶有強烈審美的詞風,單說讀其詞的藝術價值,就給人極高的審美享受!
所以才廣為後世千古傳頌!
-
8 # 蒼河之鵠
人們之所以代代相傳地吟誦李煜哀傷幽怨的優美詞句,那是因為懷戀,念舊,傷感以及對美好事物的不捨追憶是人類共有的精神情感,而李後主極其精緻華麗的詞句正連綿不斷地勾起後人的相似情感。
藝術的生命往往就在於人們在感受它時總能產生並理解這種情感,而所謂美,也正是超越了這些欣賞物件而抽象出的人類情感和社會意義。
-
9 # 忠山學書
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的一首詞,堪稱絕命詞。它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資訊,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歷歷在目。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瞭“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透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比擬、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
-
10 # 海之音2020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六子,916年繼位,後人稱南唐後主。他的一生經歷了過山車般從天堂到地獄的戲劇性變化,慘痛的人生坎坷使他詞境全開,在五代詞中意境深沉、別樹一幟。後世對他的詞推崇備至,他與北宋柳永、蘇軾、南宋李清照並稱為詞界歷史上的三座高峰。李煜一生寫詞35首,代表作有《虞美人》《相見歡》《臨江仙》《清平樂》《烏夜啼》《憶江南》等,每首皆至情至性,動人心絃,句句傳世,稱“千古詞帝”。一、李煜詞的內容
李煜的詞繼承了花間詞靡麗的傳統,但又透過具體可感的個體形象,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某種意境,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思想上為宋詞人一代開山,給蘇、辛豪放詞奠定了基礎。
以宋破南唐為界,詞的內容分兩大類。降宋前,主要內容為描繪男歡女愛;降宋後,主要抒發亡國之痛。
1.亡國前。寫酒酣歌舞的宮廷生活,偶有真愛抒發。前期有詞20首,或寫宮廷生活和男女情事,一如《浣溪沙》的處處笙歌:“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蕭鼓奏”。二如《菩薩蠻》的與小周後私會情形。王國維稱其“專作情語而絕妙”。
2.亡國後。改抒亡恨離愁。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到“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直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悔恨的淚已幹卻無力抗爭,所以都濃縮在了洗練的詞句中。他埋藏在心底的滾滾愁緒,如奔流春水一發而不可收。據說李煜寫《虞美人》詞後被宋太宗賜毒酒致死。故說後主之詞,為後主半生苦澀的陳說。
二、藝術特色及其成就1.直抒胸臆手法。後期詞中抒深情劇痛,善於概括,造境生動,觸景而出,感慨直髮,別有生面。
2.善於捕捉事物特徵,比喻極為貼切,寫愁形象、具體而生動。
3.擅長白描,語言洗練,朗朗上口,擺脫鏤金刻翠之風,如出水芙蓉般清新明淨。
三、李煜詞的評價清納蘭性德贊李煜:“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雨迷離之至。”王國維則說:“詞至後主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有人說,我國史上如果少了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在意,但是如果少了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
四、李煜詞得以傳誦的原因除了高超的藝術技巧和深切的亡國之悲外,李煜的詞無心中找到了受眾。這些人就是生活失去美好或被壓抑的人。他們讀李煜的詞時,對其遭遇深感同情,字裡行間會受到一種感動,從而產生“此人愁亦己愁”的強烈共鳴。這也是他的詞得以廣泛傳誦的原因之一。
-
11 # 半閒山人
李煜當了皇帝之後,接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同時他無意做皇帝。這一點在以後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夠體現,因為李煜的優柔寡斷,使得他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
他的皇帝路沒有能夠走好,而且走得相當糟糕,儘管如此,但他在詩詞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
在亡國之後,他在汴京大書特書自己的亡國傷感之情,毫不畏懼。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邁思國之感,開創了詞亦可抒情的先河。
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位悲劇詞人的千古流傳。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
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在部分詞裡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煜在詞史上的地位,被千古傳頌,主要有四點:
1、 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在李煜之前,詞以豔情為主,即使寄寓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藝術手法上對後來豪放派詞有影響。
2、 詞境優美,感情純真,因純情而缺少理性節制
南唐亡國後,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淚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3、 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具有較高的概括性
李煜善於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他的生活感受,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透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4、 在風格上有獨創性
花間詞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兼有剛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
半閒認為:李煜無治國之心和治國之能,並且對皇位無所眷戀,他是一個被歷史推上皇位的可憐人。雖有大才,也不免國破身滅的悲劇,可嘆,奈何生在帝王家。
-
12 # 宣墨軒
李煜,南唐的末代皇帝。作為皇上,他不是一位稱職的皇上,政治上毫無建樹,南唐滅亡之後,被宋所俘。而他的詞作獨樹一幟,千古流傳,有“千古詞帝”之稱。成就了宋詞歷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李煜詞一改前人豔情為主,隱而不露的書寫風格,則直抒胸臆,傾吐亡國之恨,情真意切。擺脫了花間派曼聲吟唱之傳統風格,成為可以亢奮高歌,一吐為快的一種新詩體。對後來豪放派詞作的發展,起到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李煜被俘之後,每日以淚洗面,徹悟亡國被囚的悲涼與無奈,用血和淚寫出了家破國亡的淒涼之情,是為自己的不幸身世在疾呼,在吶喊,篇篇詞作是其內心反映的真實寫照,所以真摯感人,也因此流傳甚遠。
其詞作善用白描手法,抒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用貼切的比喻,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感情形象化,雖直抒胸懷,卻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辭,卻又情深意長。形成其酣暢淋漓之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千古流傳。
李煜創作分前後兩段,降宋之前,主要寫宮廷生活的男情女愛,囚禁後,因其亡國的切膚之痛,寫對往事的追憶,是自身感受的直接流露,體現了其詞作的最高成就。也為自己詞壇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千古絕唱“虞美人”即成於此,憑欄遠望,夢中重歸,寫出了對帝王生活的嚮往,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這是一首絕命詩,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透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現實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涼。全詞語言朋淨,明白如話,凝鍊乾脆,優美清新,問起答結,問天問己,無限的愁思貫穿詞作的始末,給以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本詞作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共鳴,也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比喻,把愁思形象地直撥出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給人讀後以心靈上的呼應。借用它來渲瀉自己類似的悲情。“形象大於思想”,因此更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頌。能引起人們感情共鳴的詩作就是好作品,就值得流傳。
李煜治國無能,政治不通,卻藝術才華非凡,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皆為上品。不諳政治的他,卻在詞壇留下了不朽名作,千古流傳,長誦不衰。
-
13 # 耕雲釣月89202987
說那麼多幹什麼,就是寫得好嘛!那些自詡才高八斗的人試試看?有本事你也寫一個?華麗辭藻堆砌了一大堆,讀起來索然無味。
他的詞中,有一種沉鬱雋永的意境,所有讓人難以忘懷的美中,帶著憂鬱的美最讓人怦然心動,久久難忘。如同美人一樣,烽火戲諸侯,就是為了博憂鬱的美人開顏一笑,就是美人那憂鬱的眼神讓君王神魂顛倒。就是那憂鬱的美人讓蓋世英雄也彎下了腰,低下了頭。李煜的詞就是這樣一個憂鬱的美人,美人的憂鬱來自南唐的滅亡,春花還是那個春花,秋月還是那個秋月,但在李煜的心裡,那個南唐的春花秋月已經了了,那雕欄玉砌邊的盈盈笑語已經化作相思淚,東流水……
李煜作為一個皇帝,可能是不稱職的,但是,傷愁莫如李煜詞,瘦金體書自風流!古往今來,有幾個皇帝能被人記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幾百年的王朝轉瞬即逝,浪花淘盡英雄,換了新人。倒是李煜的詞,宋徽宗的瘦金體,是中華文明中兩顆耀眼明珠,萬世流芳,千載誰堪伯仲間?
-
14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李煜的千古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去世,李煜登上皇位,按照禮節大赦天下。用了當時天子大赦和招安的必用道具。
宋太祖聽說了,很不爽,覺得李煜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南唐使節趕緊說:“我們南唐本來就屬於您,那不是金雞,是怪鳥!”宋太祖沒說話,作罷。
南唐後主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詞人。他精書法,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一心想做一個隱士,做皇帝只是個意外,所以他總是覺得做皇帝不如做老百姓好。才子李煜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很大。
李煜降宋後,本來就很悲痛,加上他又是個多愁善感的人,所以這時寫出的作品遠遠超過前期,被稱為“神品”,被後人千古傳誦,知名度極高。
李煜是個悲情帝。宋太祖在滅掉後蜀之後,把目標鎖定為南漢。宋太祖很愛惜生命,於是就讓南唐後主李煜用他的才情給南漢寫勸降書,李煜羞憤難當,但還是照辦了。
此後李煜居然發憤圖強了起來,但堅持了一年,李煜發現宋太祖那兒沒動靜,就繼續遊玩去了,結果幾年後北宋大兵殺了過來,李煜沒有準備,亡了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嚐盡辛酸,最後被宋太宗用藥毒害而死。
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的絕命詞,據說這首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李煜的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含意深沉。後世尊稱他為“詞帝”。
-
15 # 寧淳札記
李煜,千古詞帝,他的詞中透露的就是他的真情實感,他的詞中,有對亡國的無可奈何,有對故國的無限懷念,尤其是他在汴梁寫的那些詞,感情真摯,真的讓人讀了大為感動,也同時有了一起同情心。
-
16 # shenhaidexin
千古傳頌與否,與作品的題材和風格有一定關係,但沒有絕對關係。並不是只有激昂才能千古,哀愁就沒有價值。
作為亡國之君,李煜的詞寫盡哀傷,文風婉約,朗朗上口,從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品質量本身來看,都是不可複製的佳品。
國君想當文學家的有,但要看本人造化。李煜是天生的詞作者。另一個典型例子是曹操。
至於反面教材,乾隆帝非常勤勉,寫詩上萬,其中不乏志得意滿、毫無哀傷之作,但苦於本人資質所限,並無一首能千古傳頌,反倒成了笑談。
-
17 # 民間遺史
凡文學藝術創作,越是悲劇作品越是能讓讀者看客產生情感共鳴。悲劇文學作品往往伴寄託了作者最具“心境”的藝術情感。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言:“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李煜作為南唐的亡國之君,昔日繁盛雲煙,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時流露出了最真摯的情感。
北宋二年,李煜繼位南唐,尊宋為正統,時宋已立,趙氏欲伐南唐。開寶四年十月,趙匡胤滅南唐,李煜被迫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被貶損儀制,撤去臺殿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
故國亡後,李後主寄人籬下。惶惶不可終日,面對著強勢的趙氏,想念故國,潸然淚下,昔日的亭臺樓閣,宮牆宇榭都化作過眼雲煙飄散而去。
李煜的詞,恰如其悲劇的人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憂愁的一筆,堪稱“千古詞帝”就此之後,李煜之詞供後人緬懷故國憂思,感傷時光不再。
恰如一句,“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道盡了“千古詞帝”悲劇的一生!
-
18 # 怪哉書蟲
我們知道李煜被稱為一代詞帝,詞曲的風格,前期輕快、柔靡,多半是寫一寫後宮、記錄或者歌頌一下愛情。後期亡國之後,詞曲開始悽切、哀婉。
但是他的詞能千古傳誦,我覺得跟兩點是離不開的。
個人詞作的魅力後主李煜詞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後期,大概經歷過沉痛的打擊,所以讀起來尤其讓人覺得感染力極強。
如果盡於此,那麼可能李煜的名氣還沒這麼大,但是李煜的詞作影響了一批人,而這一批人是婉約派的代表。
比如:柳永、李清照等
而且李煜的詞作,行文自然流暢、語境優美而又表現力極強。這就很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
自古哀傷的情緒更能感染人另外一點就要從這個情緒來聊了。
大概人總是自私的,因為那歡喜是傾訴者的,與傾聽者無關。
而哀婉的詞句,則尤其的讓傾聽者喜歡,原因大概是:
第一,我也有這樣悲傷的感覺,可惜我不會寫詞,所以我喜歡這一首。
第二,有一點類似明星效應,一代帝王,最後淪為階下囚,這經歷聽起來就及其讓人同情。而若是普通人,即使被關了,也沒有這麼大的觸動感。
第三,同樣遭遇不幸,對比身世,可以找到幾分平衡。
總結李煜的一生,是亡國之君,也是一代詞帝,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
前者提起來難免讓人唏噓,而後者則讓人多了幾分崇拜。
所以,我還是希望提起的時候,我們最好是說一代詞帝李煜。
這樣我們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的此作品上,也能讓我們在文學這一方面,更多學習幾分。
-
19 # 讀懂民國
值得千古傳唱的詩詞一定有他的價值,李煜的詞無疑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第一次讀李煜的詞的時候就想,怎麼會有一個人把哀愁寫得如此纏綿,從此以後愛上後主詞,而他開了婉約詞的先河,可謂後人傳唱的榜樣
回覆列表
一是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豔情為主,即使寄寓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藝術手法上對後來豪放派詞有影響。
二是其詞意境優美,感情純真,因純情而缺少理性節制。南唐亡國後,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淚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三是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於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他的生活感受,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透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四是在風格上具有獨創性。“花間詞”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剛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
儘管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寫盡了哀愁和亡國之恨,但是其詞的藝術魅力也是首屈一指的,況且其詩詞的內容不乏對亡國之恨根源的自我總結,所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這也是其詞流傳後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