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哎兒
-
2 # 慧光2787
看到喪文化,還以為是治喪之事。不料,卻是說90、00後青年,因於各種壓力,看不到希望,而感到絕望、無助、沮喪和悲觀的心態。
坦白地說,現在的青年,所受的教育是西方文化及價值觀的教育,傳統文化、善惡報應沒人給他們講,面對階層固化,底層屌絲靠讀書、靠努力、靠打拼,根本改變不了悲苦命運的結果,喪文化的產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然,若果是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青年,懂得貧富差別是從善惡業力而來,知道禍福無門,惟人自造,命運由我,不假神佛,便會從修善積德方面下功夫,改變命運,心態斷然不會如此浮躁不安及頹廢的。
鑑此,喪文化是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孿生兄弟。
人有:生老病死四大事,婚姻.遷居.升降級.獲財破財四中事,樂樂喜喜怨怨吵沙的慶.責二小事。構成躲不開繞不過去的重要事。
天大地大死者為大,可見喪佔多重的位置。現實裡喜賀慶的事可不參加,喪事不可不參加,除非有國事任務或企事業要務外,都必須參加的。
真正的大禮與大儀式,全人類都以喪葬為第一體現的。
喜慶事雖也用儀式,但圖熱烈而近做熱鬧,而不莊嚴隆重嚴肅了。僅喪葬莊嚴肅穆嚴瑾隆重的。從而禮儀以喪葬為體現。
喜與喪,本質是我們的人群再聚一起的一個由頭,另一由頭是節日。因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供為祀,兵軍為戎。
真親人千里奔喪,喜慶因太遼遠可不親往。
葬,僅人類會這樣,其它存在體都不這樣。而找配偶及儀式與護仔則很多生物共擁有。可見喪葬具人的共性,並把非人生物嚴格的區分開來。
葬人,源於狩獵時代向馴獸時代的過渡時段,即已認識了消除野獸把人列入食譜內的防範措施。定居後又添抑制食人菌的繁衍方式。因而敵對雙方的人群戰爭,勝敗決定後,勝方將雙方屍身葬掉,就是防食人菌繁衍的體現。這是地球人的共識共為行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喪事最突出的功能則是,自親戚間平時打得頭破血流互視為仇,當有亡故者時,又各棄前嫌聚在一起共操辦喪事了,親仍歸親被提示出來。而喜慶事怨恨重的則不參與的。
人及人群可被同意念聚集起來,可由血緣友緣合在一起,可被喜慶招匯起來,可被儀式整合起來。
而儀式,以喪事為第一。
人不經歷儀式永長不大。
由此可見喪俗多重要了。
守制三年是孝子居墳旁三年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