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聽雨落2085
-
2 # 梅清幽
《琵琶行》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白居易當時剛被貶到江州內心悲苦,又聽聞琵琶女的樂音和遭遇,感覺人生起伏不定,與琵琶女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共鳴。白居易用最真實的情感寫成《琵琶行》,只有真情實感讀起來才能讓人感動。
白居易是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他倡導新樂府運動,詩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易懂。著名的代表詩作有《琵琶行》、《賣炭翁》、《長恨歌》等,都是表達了對底層人民的關心和同情。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所作,透過描寫琵琶女彈奏的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展現了琵琶女內心起伏不定的思潮,進一步展示出她生活的不幸。琵琶女的命運,激勵出詩人感慨自己仕途的沉浮,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同病相憐的感嘆。詩人在這首詩中著重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會制度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被損害、被侮辱的伶人、樂伎的悲慘命運。
詩人透過描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再感懷自己被貶的悲苦命運,感嘆人生無常、起伏不定,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真情流露也最能感動人。
-
3 # 喜歡亂逛的懶妹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寫於元和十年,白老先生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白居易出宮兩年,本來也沒啥感覺,聽到了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引起共鳴,這時候才感受到了自己已被貶為江州司馬,相當於發配了。因此心有慼慼焉,做起詩詞來,寫的都是自己的心酸故事,故而委婉動人。
最著名的詩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最淒涼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文為心聲最動人。 -
4 # 徐文樞
《琵琶行》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寫的一首長詩,這首詩所以動人,主要有兩點:
一、對琵琶演奏的描寫生動傳神
二、寫出了對相同命運的感嘆
對琵琶演奏的描寫生動傳神
琵琶是一種彈撥樂器,演奏技術非常複雜,不是行家裡手很難精準作出傳神的描寫,尤其是用詩的形式描寫,難度更大。而白居易恰恰做到了,他對琵琶女的精彩描寫,從神情到技巧都精準到位,古今無人可及,更別說超越了。
彈琵琶之前,首先要調準音,詩中的“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描寫的就是琵琶女的調音動作及產生的藝術效果。
琵琶演奏的最高藝術境界,不是技巧的掌握和熟練,而是對樂曲了理解和呈現,這一點,白居易堪稱是行家,“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他從琵琶女的演奏中,聽懂了這種情緒表達。“掩抑”二字特別傳神,琵琶女雖然有意掩藏和抑制自己的情思,但白居易還是聽出來了。
接下來,白居易對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藝有大段的描寫: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
這一段的描寫,把琵琶演奏中的攏、撚、抹、挑等技術全部做了展現,不同的技術所產生的不同音響效果更是傳神。琵琶的大弦較粗,音色很粗,白居易把這種聲音形容為急雨,這種比喻十分貼切。小弦較細,發出的聲音尖而細,白居易形容這種聲音象是人在說悄悄話,非常形象傳神。大小弦交替彈時,恰如大珠小珠落在玉盤裡,那種清脆的音響格外動聽。
現代音樂,對音符演奏也講究顆粒性,意為每個音符的處理都要乾淨利索,不能拖泥帶水。這種理論,顯然是受了白居易一詩的影響。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對樂曲高潮的描寫,象是銀瓶破打破,水漿噴流而出,又象裡鐵騎突出,刀槍相擊發出的音響。讓無形的聽覺藝術有了形象的參照物,變得更加形象感人。對琵琶的收式描寫,更是美妙絕倫,用撥子同時彈響四根弦,產生如同撕開絲綢般的聲音,讓人產生無盡的藝術聯想。
寫出了對相同命運的感嘆琵琶女的演奏,令白居易驚歎不已,又聽了琵琶女對命運的訴說,白居易的心再次被打動。
“我聞琵琶己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聽過琵琶女的演奏,已令白居易嘆息不已;又聽了她對自己身世的訴說,更加重了這種感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油然而生。想到自己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雖然有所不同,但卻都屬於淪落天涯的人這一點卻是相同的。這一人生感悟,叫白居易怎不動情。
寫這首詩時,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已有兩年時間。這兩年中,對於自己的遭貶,他還沒太往心裡去。他在這首詩的詩前小序裡寫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聽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的訴說之後,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這才揭開了他遭貶的內心傷疤,難怪在詩的結尾,白居易會寫下“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句子。
由聽琵琶女的琵琶演奏開始,對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藝發出由衷的讚歎;再到聽過琵琶女對身世的訴說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融藝術感染力與情感產生共鳴為一體的《琵琶行》,是唐詩中的經典作品,讀後,自然會令人感動不已。
回覆列表
《琵琶行》之所以動人,可能是因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得含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的現實;也或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那份感同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