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山菩提樹
-
2 # 李善親
對的!楊秀清的戰略是對的、且北伐也是相當有必要、但是孤軍深入、沒有後勤補給和支援、北伐的失敗是註定的。
楊秀清算是太平軍中有較高戰略眼光的人,但是他野心勃勃、多方欄權、排除異見、樹立自己威信、李開芳和林鳳祥都是西王蕭朝貴的嫡系、因此他派出這兩位、勝利固然好、犧牲無所謂。這個時候清軍大軍圍攻天京、派軍北伐也好減輕天京壓力。
-
3 # 國史觀
就太平天國當時的情況來說,北伐是個正確的決策,可是讓李開芳 ,林鳳祥率兩萬多人北伐卻是個敗筆。
楊秀清只看到了太平軍攻打各地時的勢如破竹,卻沒有想到北方是清朝的統治中心,北京靠近東北,來自東北的馬隊隨時可以入關增援,何況還有蒙古各部的支援,以兩萬人獨抗十萬以上的清軍, 風險太大。
按照太平天國的起事來看,他們可以仿照朱元璋的統一路線來走,兩者都是自南方起事,同樣定都於南京,太平天國若是集中全力西征,而不是分兵進行北伐,那樣的話曾國藩可能來不及組織湘軍,即便組成了湘軍,可是根本沒有時間訓練 ,名將輩出的太平軍絕對可以攻下南方。
到了那個時候再集中全力進行北伐,與清朝進行決戰,贏面會大得多,彼時,江南財賦重地盡為太平軍所得,即便清朝有心組建軍隊阻擊,也無財力以繼續了。
-
4 # 老宋故事說
楊秀清雖然後期不怎麼樣,但此人眼光絕對毒辣。
一支李開芳林鳳祥的北伐軍,直接調動了清朝最精銳的軍隊對其圍追截堵,也帶動了沿路天地會、捻軍等起義,耗費了清朝大量精力,為太平天國西征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雖然李開芳林鳳祥的北伐軍最後失敗了,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洪秀全引導的內部廝殺造成的,讓太平天國從此元氣大傷。
在太平天國後期,又有一支賴某某率領的軍隊北伐,可惜這個時候,清朝已經醒悟過來了,逮著太平天國一頓猛揍,等到天京被破,這支太平軍也沒有覆滅,當聽到國破的訊息後,便迅速瓦解失敗了。
-
5 # 江湖小曉生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楊秀清妄圖憑藉兩萬人的北伐力量,就想徹底擊敗清朝政府,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在南方尚未完全落入太平天國之手前,楊秀清就忙著讓林鳳祥和李開芳領著兩萬人前去北伐,結果導致北伐徹底失敗,而南方也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所以我認為,從戰略角度上來說,急忙著北伐是一種錯誤的試探,試探的代價就是兩萬北伐軍全軍覆沒,李開芳和林鳳祥兩位大將雙雙斃命。
01五虎上將,一次北伐就斃命了兩位。三國蜀漢有五虎上將之說,其實太平天國前期也是有五虎上將的,他們分別是李開芳,林鳳祥,胡以晃,黃文金和羅大綱。
這五個人的地位僅次於前期所封的幾個王,是太平天國的骨幹力量。這次北伐的三位主帥當中,就有兩位是五虎上將的成員,他們分別是林鳳祥和李開芳。在楊秀清的戰略部署下,太平天國成功拿下了南京城,改南京為天京,在這裡建國。此後楊秀清安排林鳳祥、李開芳和吉文元帶領兩萬多人從浦口出發北伐。北伐軍是太平天國的精銳部隊,從安徽到河南,直奔直隸,最後止步於天津靜海。期間吉文元戰死,李開芳與林鳳祥分兵兩路。林鳳祥在前線抵擋,李開芳則前去接應援軍。哪曾想援軍還沒到前線就被清軍給擊潰了。此後李開芳和林鳳祥的兩支軍隊就沒有再會合過。
本來人馬就不多,他們還分兵兩路。李開芳退入高唐州以後,雖多次擊敗清軍,卻無法挽回敗局。他派人請林鳳祥前來會合,打算一起南歸的時候,林鳳祥大軍已經全軍覆沒,林鳳祥本人也被清軍抓獲。
失去南方援軍和林鳳祥大軍的李開芳,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他只能想辦法突圍,結果清軍主帥僧格林沁已經帶領大軍前來。
令總兵花裡雅遜布屯延津防河,雙祿守彰德為後繼,而賊酋林鳳祥、李開芳已自汜水渡河,陷溫縣,犯懷慶。訥爾經額檄總兵董佔元赴援,自駐臨洺關,請增調盛京、吉林步騎。詔授訥爾經額為欽差大臣,節制河南、北諸軍。---《清史稿》
李開芳在詐降失敗後,也被僧格林沁給抓獲,三位主帥全部在北伐途中遇難,其中兩位還是五虎上將,可見這次北伐的損失有多大。
02南方尚未平息,忙著北伐不是什麼好兆頭。太平天國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強大,他們並沒有佔據整個長江以南的地區。在湖南遭遇到左宗棠的抵擋後,太平軍是改變了行軍路線,才會直奔南京而去。
僧格林沁圍林鳳祥、李開芳於連鎮,久未下,命勝保回軍會剿。開芳突出,分股竄山東,勝保親率輕騎追之,賊陷高唐踞守,圍之數月不能克。迭詔詰責,褫職逮京治罪,遣戍新疆。直隸、山東賊既平,予藍翎侍衛,充伊犁領隊大臣。---《清史稿》
其實湖南他們就沒啃下來,此後到了南京建都後,敵人居然能在他們的都城旁建立起兩座軍事大營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這也是千古奇聞。
當時太平軍勉強控制的範圍只有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湖北東部以及浙江大部分地區。因為這些地方是清朝的賦稅中地,才會顯得很棘手。
對於湖南,其實太平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那麼問題就來了,只佔據了一個東南沿海,太平軍哪來的膽子就敢北伐呢?當年朱元璋在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以後,這才想到了北伐。在這些對手還在的時候,朱元璋完全不敢想,甚至稱王都不敢。為什麼?因為身邊的對手,永遠比遠處的對手要可怕的多。太平軍佔據的南京看似固若金湯,實際上也是危機四伏。這個時候楊秀清不想著佔領長江以南的所有地區,卻想著要先北伐,這本身就是戰略上的一個錯誤。
他應該先部署大軍滅了湖南的曾國藩和左宗棠,再考慮北伐的事情。畢竟北伐需要準備的事情太多,物資、糧草、兵馬器械、車船等等都需要準備好。
03孤軍深入,物資供給完全不夠。在這次北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幾個具體的細節,立刻就能明白這次的北伐到底有多麼的荒唐。
細節一:林鳳祥大軍打下商丘後,沒船渡過黃河。林鳳祥一路北上,從安徽直奔河南,打下了河南重鎮商丘以後,擊敗了清軍5000多守軍,繳獲的器械更是不計其數。
眼看著就要渡過黃河了,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北伐軍忘記準備船隻了!上萬人馬,在黃河南岸一路朝著西邊走著,一直到了鞏義以後,這才渡過了黃河。
期間耽誤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這也給了清軍足夠的時間調集人馬,前來鎮壓太平軍的主力部隊。既然想要北伐,為什麼不準備船隻?難道不想打過黃河嗎?
細節二:林鳳祥大軍在天津受阻後,楊秀清才想著調集援軍支援。北伐軍主力只有兩萬多人,想要消滅清朝大軍談何容易?楊秀奇在部署這次北伐的時候,當然要考慮什麼時候派遣多人馬合適。
可是從現實狀況來看,楊秀清在派遣援軍方面顯得十分被動,甚至有點賭博的成分在裡面。他似乎認為這兩萬多人馬就是碰碰運氣的,贏了他們就可以直接滅了清朝,輸了他們也只是輸了兩萬人馬罷了。
所以當林鳳祥的人馬直奔天津而來的時候,在這裡遭到了清軍強烈的阻擊。得知這個訊息以後,隔了整整4個月的時間,楊秀清這邊才派遣了7500名援軍北上支援。
這是幹嘛?玩呢啊?林鳳祥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援軍。最後只能從天津撤軍。也正是這一撤軍的行動,讓他徹底輸了。
細節三:林鳳祥困守連鎮,沒吃沒喝。撤軍以後,林鳳祥和李開芳就兵分兩路了。林鳳祥在連鎮繼續支撐著,而李開芳則帶著一部分人南下高唐州去尋找援軍的下落。
結果好了,林鳳祥到了高唐州才發現,原來只有7500人的援軍,而且還被清軍給擊潰了。此後林鳳祥就一直呆在連鎮,沒吃的沒喝的,物資供應完全跟不上他們的行軍步伐。
結果林鳳祥的大軍,就是在這種狀況之下,堅守了足足9個月。我很難想象,這9個月楊秀清和洪秀全在搞什麼鬼,難道他們已經徹底放棄了北伐軍?顯然是這樣的。
總結:這次北伐,是楊秀清的一場豪賭。從後期楊秀清對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的支援態度來看,楊秀清對這次北伐並沒有抱有太大的信心。
我甚至覺得這就是一場豪賭,拿兩萬人的性命,賭能否滅亡清朝。如果北伐軍能夠一路北上滅了清政府,那楊秀清可就賺大發了。
但是這種機率實在是太小了,在物資供應不上,援軍遲遲不到的情況下,北伐軍被清軍圍追堵截,根本就不堪重負。
最終北伐軍全軍覆沒,我認為楊秀清或許也不會很傷心。因為他只是覺得這一場賭博失敗了而已,證明了兩萬多人孤軍深入的確不適合北伐。
參考資料:《清史稿》
-
6 # 使用者2255343000779
洪楊從廣西到南京,帶領一群膽大妄為的信徒流串作案,活一天快活一天,根本無孤軍之說。他們的北伐那是大頭領派遣小頭領分頭去搶劫,林李被擒對洪楊來說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
7 # 視野淺談
在清朝太平天國,洪秀全的領導下的太平軍,需要對讀者一個軍事編制的一個說明!
洪秀全領導的軍事組織(太平軍)!
在金田起義發動軍事鬥爭初期,太平軍的軍制還很簡單。
設軍長、副軍長、先鋒長以及所屬百長、營長等官職!後來在永安進行了新的整編!
王、候、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等十三級官階制度!五人為伍,伍長管衝鋒、破敵、制勝、奏捷四伍辛,均為戰兵。
五伍為兩,兩司馬管剛強、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伍長,兩司馬均兼任剛強伍長,勇敢伍長兼任副兩司馬,計25人!
四兩為卒,卒長兼聖教員,管東、西、南、北這四個兩司馬,再配以1名專職聖教副教員,1名副卒長,1名書使,計104人。
五卒為旅,旅帥兼聖教教司,管1、2、3、4、5這五個卒長,再以1名專職聖教副教司,1名協理(職同副旅帥),2名書理,計525人。
五旅為師,師帥兼聖教教師,管前營、後營、右營、左營、中營五旅帥,再配以專職聖教副教師,1名協理(職同師帥)1名師尉,1名書理,計2630人。
五師為軍,軍帥兼聖教教長,管前營、後營、左營、中營五師帥,再配以1名專職聖教副教長,2名協理(職同副軍帥),3名軍尉,3名書理,計13160人。
軍帥之以上,有監軍、總制、將軍、指揮、檢點、丞相、軍師,對應聖教職位只設立教監、主教,統歸聖教教主節制。
女營一軍,沒有師旅編制,軍下直接設卒,一軍按編制轄25個卒長。女營一軍官卒共計三千六百二十五人。
太平軍的軍事編制已經說明了,太平軍的戰鬥實力,並不是小說中誇大到強大的地步!
太平天國的高層鬥爭,削弱了太平軍的基層戰鬥力發揮。軍隊中的宗教色彩過於濃烈,宗教信仰的精神制約著,軍事指揮官的軍事戰鬥部署。太軍軍將領的指揮功能的縮小,使其戰鬥力快速下降。太平天國上層腐敗無能,洪秀全後宮佳麗三千人,下層軍士連溫飽都不能滿足,軍心不穩!
太平天國的政治教育非常的混亂,在施政中不大力發展民生,在南方地域中農業產值低下,手工業發展緩慢。只靠宗教信仰口號,只在初期有跟隨者。中、後期,太平天國將領多有被幾大王殺害,幾王的權利之爭終於,讓太平天國戰鬥力喪失了!
太平天國的施政手段與現代阿富汗塔利班非常相似,以宗教手段控制民眾的思想,工業和經濟發展受限!李開芳和林鳳祥帶領的兩萬軍隊,其真正戰鬥人員只有一萬五千人,而且後勤無法保證供給。其以戰養戰的戰術動作,完全破壞了當初預定的戰略任務!在曾國藩的湘軍層層圍堵中,二萬多人全軍覆沒!
太平天國的覆沒有著太多的高層政治鬥爭,軍隊沒現代化建設發展的目標。農業生產和工商業的遲緩發展,讓民眾不在有擁護之心,其失敗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
8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楊秀清讓李開芳、林鳳祥孤軍北伐,其實是最大的戰略錯誤,為什麼這麼說?
1、太平天國周邊並不安全
太平天國剛剛定都南京,清軍就尾隨而來。3月31日,欽差大臣向榮在南京東郊紮下“江南大營”,所轄兵勇總數達到32615人;4月16日,欽差大臣琦善在江北的揚州城外紮下“江北大營”,對太平天國的都城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
此外,在外圍,太平天國沒能攻破桂林、長沙等重鎮,最後奪得的地盤僅限江淮流域,雖說是清朝最重要的稅賦重地,但別忘了當時列強在此地也有很大的勢力。
1853年4月27日,英國戰艦赫爾墨斯號到達江寧,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鹹爵士與北王韋昌輝及翼王石達開會面,密迪樂為翻譯。英國對太平天國表達了對太平天國及清朝中立的態度。年底,法國駐華公使布林布隆訪問天京。
英法兩國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訪問太平天國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太平天國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那麼他們同樣會派兵進攻太平天國。
當務之急,應當加強天京防禦,擊破清軍兩大營的威脅、保障地盤才是。
2、對形勢判斷失誤
太平軍偏師北伐,目標直指京師。為了保衛京師,清政府就必須調集周邊兵馬對北伐軍圍追堵截,如此一來就帶動了周邊清軍的調動,為周邊農民起義軍的崛起創造了條件,也為太平天國西征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更能夠減輕天京周邊的壓力。
不過北伐軍只有區區2萬人,雖說清一色都是廣西出來的“老廣西”,可清軍就算再不堪,那太平軍不也沒拿下桂林、沒有打下長沙,京師作為一國重地,防禦必然更加嚴密,想靠這2萬人就想攻下京師未免有些兒戲。
而且他們一路攻城略地之後只劫掠不佔領,一心瞄準北京打,完全就是一支孤師,即便只有2萬人,部隊騰挪躲閃迅速,但終究還是步兵,很容易就被困住。
後援部隊、物資供應更是完全沒跟上,致使2萬北伐軍白白犧牲。
而清朝集結的包圍京師的重兵,最後都壓到了天京附近。
太平軍貿然北伐絕對是最大的失誤之一
-
9 # 沉睡的天堂
太平軍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楊秀清就命李開芳、林鳳祥兩位年輕將領率軍北伐,東王楊秀清對李開芳、林鳳祥兩人道:“速急統兵前進,務宜身先士卒,格外放膽靈便,趕緊行事。”天王洪秀全也給北伐軍下令:“師行間道,疾趨燕都,毋貪攻城。”
從洪秀全、楊秀清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北伐軍的最終目的是要直逼燕京,推翻清朝統治者,並且,北伐軍的戰術要靈活多變、要快速行軍。
的確,北伐軍從揚州出發以後,並沒有貪圖攻佔城池,而是經安徽、河南等地,直接打到天津,使得清朝朝廷大為震動。咸豐帝在朝堂之上甚至對群臣說:“明代之行見矣。”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朕可能會像明朝的崇禎皇帝那樣,要找棵歪脖子樹吊死了。
就連當時的英國駐上海領事也說道:“清朝滅亡是分分鐘的事情了。”這一路上,北伐軍並不佔領城池僅僅是劫掠,但是,當一路上節節勝利的太平軍駐紮在靜海、獨流的時候,北伐軍陷入了清軍的重重包圍,善於流動作戰的太平軍,在陣地戰中並不是清軍的對手,最後,李開芳、林鳳祥領導的北伐軍還是失敗了,林、李二人也受盡凌遲而死。
那麼,李開芳、林鳳祥帶領的北伐軍為什麼會失敗呢?小冷覺得有以下原因:
一、在北伐的路上,沒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縱觀林李二人的北伐,他們僅僅是在河南,山西殲滅了數千名清軍,在其他地方並沒有和清軍主力作戰,同時,面臨勝保部幾千人,他們並沒有擊中主力將其殲滅,最後造成了大患。
二、沒有發動沿路農民群眾,未能壯大自己的隊伍。當北伐軍到達天津的時候,部隊人數仍然是兩萬多人,要知道,當初太平軍從金田北上挺近湖南的時候,可是積極的揭露清朝的罪惡,積極發動農民群眾的,也因此太平軍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北伐軍只注重軍事方面的勝利,而忽略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三、孤軍深入,援軍未能及時趕到。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楊秀清等人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低估了清朝的實力,他們覺得兩萬多人足以推翻清朝朝廷了,也因此,北伐軍出發以後,他們未能及時的派遣援軍。
四、進入直隸以後,北伐軍選擇了錯誤的進軍路線,當北伐軍攻打趙州的時候,咸豐帝下令:“保定為京津屏障,至關重要。”在河間一路,易州一路,東路河間天津一帶,都有重兵把守。偏偏北伐軍選擇了從東線進軍而沒有從西線進軍,因為西線為山區地帶,更能發揮太平軍將士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由於北伐軍多廣西、浙江人,他們的平原作戰經驗是不如清軍將士的。
總之,北伐軍的失敗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也有人說楊秀清之所以讓林鳳祥、李開芳二人帶領區區兩萬人北伐,是想要藉機除掉他們二人,因為楊秀清深知兩萬人是不可能推翻清政府的,除掉他們兩人,楊秀清就可以更好的篡奪天王之位。
小冷覺得這就是無稽之談,此時的楊秀清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他讓林李二人北伐,的確是楊秀清的戰略失誤,但楊秀清絕沒有想過要借北伐除掉林李二人。
-
10 # 56755722088
我個人認為,楊秀清只讓李開芳,林鳳祥只帶少量兵力北伐,導致最後失敗,從中可以看出,其實楊秀清根本不會善於用兵打仗,我認為,如果要北伐,只留少量兵力守衛鞏固後方足夠了,而前線就要集中80萬以上強大的機動兵力,楊秀清要親自上陣,統率指揮各路人馬,分東南西北四路大軍同時進行北伐,太平軍以強大的兵力壓倒一切清軍,不給對方以喘息機會,以排山倒海,勢如破竹,秋風掃落葉,順利的攻入北京城,肅清一切殘餘清軍,奪取政權,統一全國。
-
11 # 文舀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隨即展開北伐和西征。楊秀清對北伐制定方針是師行間道,疾趨燕都。毋貪攻城奪地費糜時日。這樣北伐基本上失敗了,孤軍深入,援軍不繼。遠離後方,一味進攻只能置進攻於死地。好在北伐同時展開西征,北方清軍不能南下,西征軍收復安徽,江西,湖北大部,擴大天國區域,有利於堅持長期的鬥爭。
-
12 # 谷力半淖
無論是洪秀全還是楊秀清格局就那麼大,頂多就是一群山大王水平,洪楊都沒有滅清取而代之的雄心壯志,這次北伐其實就是做做樣子。如果,太平天國不是忙著定都天京,而是全力北伐,毫無準備、軍備腐爛的清王朝只有滅亡的份兒了,正是定都南京給了清王朝喘息的機會,使清王朝能夠組織起鎮壓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使太平天國和清王朝進入軍事相持階段。這次北伐其實是太平天國錯失了一次消滅清王朝,一統天下的機會。
-
13 # 寧牛蒙畝
他和洪在金陵縱情享樂、醉生夢死,卻派李、林帶區區2萬兵馬北伐,無疑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做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他不可能不曾想過下場是什麼,但是,他還是派了……所以,有人一針見血的指出:太平天國的垮臺說千道萬一句話:錯在癸酉!
-
14 # 漩渦鳴人yy
楊秀清做的沒錯!可以說除了這個選擇以外,對於當時的太平軍來講,沒有任何的選擇可以將自己的戰鬥的成果發揮到最大!
我們做一個設想,如果楊秀清讓這兩萬老廣西待在當時的南京一直伴隨著太平天國作戰去討伐當時在南京的兩大營,那你覺得清政府做的第一選擇是什麼?是眼睜睜看著梁大銀覆滅嗎?不會,他們會立刻派援軍過來,元軍的數量有多少將直接決定著南京城究竟歸誰所有!
你這兩萬多的北伐軍套牢在了南京城,存人失地存地失人這個道理就很顯然擺著出來!
你可以打,但是這兩大營,迎接的是什麼樣的增援?是來自於整個中國北方,再加上南方以小部分地區源源不斷的增援過來!尤其是北方的八旗兵,這是當時清政府的主力軍,但萬一這隻主力軍隊駐紮勁的兩大銀,你想拿下南京城,你的南京想要有安定的日子,根本不可能!
或者我們可以重新設想下你的軍隊在走一條老路回老家他老家那地方,你為什麼逃出來?很簡單,後面追兵一大堆了!你回過頭迎著你自家的追兵直接撞上去,那你是找死呢?還是找死呢?
所以這一隻北方的軍隊太過於重要了,甭管他到底是不是派,甭管他到底要你多少斤了,這支軍隊就一個字,拖!這支軍隊派過去它就不是打勝仗的,他就是過去吸引敵方注意力的,趁著八旗兵還沒有徹底集結起來,資源,當時南京的兩大贏的時候,把八旗兵的活動空間直接壓縮到北方,北京城附近!讓你無法增援的程序,讓我攻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獲得一定的時間!那你們就算是全陣亡了,也值得了,這兩萬多老廣西又怎麼了?打這種戰爭能他媽派個新兵蛋子過去嗎?
所以說這一步棋走得是真的好,東莞當時他到底派這支軍隊上去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這一步棋走出去了,那就為接下來的生存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否則對於接下來的太平軍來講就是死路一條!別覺得不服氣,你自己可以就著這條戰略設想,你設想一下,不派這兩個人上去,你派他們去哪?能幹什麼又能做什麼,接下來死的會不會特別的慘烈?他有可能達到後來太平天國的那種成就,根本就不可能!
-
15 # 回憶裡中人
我以為,這個戰略是對的。但是執行起來出了問題和偏差!
北伐的目的是什麼,其實最重要的目的不應該是攻下北京,而是牽制住清軍主力的目光,防止北方清軍集結起來進攻南京。所以北伐軍一開始勢如破竹般的橫掃江淮和山東河南後,就應該停止北上的步伐。聯合河南和安徽兩地的流民起義和捻軍起義,攪起一場規模更加龐大的農民大起義。當時中原地帶的反清鬥爭已經如火如荼了,各地方爆發起義和民變比比皆是。如果可以聚攏在一起,那股力量絕對是不可小覷的。
這並非難事,以太平軍正規軍的威望,拉攏各地的流民武裝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這既能為南京提供北方的屏障,使得太平軍主力可以心無旁騖的對付江南江北大營。又可以在廣大的華北平原開展運動戰和消耗戰,徹底攪亂清政府統治的核心區域。還可以截斷大運河的航運,使得清政府完全失去對江南地區的控制。
如此一來,滿清的大勢恐怕就真的危險了。若是林鳳祥、李開芳可以以太平軍的名義整合捻軍起義部眾,並且發動河南山東的百姓加入太平軍。我想無論是勝保、還是僧格林沁都很難在短時間內依靠腐化嚴重的綠營和蒙古八旗戰勝北伐軍!
但是楊秀清對這支北伐軍的指示是:直奔北京,不要貪圖攻取沿途城池。
沒有後勤補給和資源供應的北伐軍不佔領根據地進行修整,一心一意的向北京而去,可是一場北方的寒冬就給兩萬北伐軍將士們瞬間當頭一棒。被咸豐任命為統帥的僧格林沁開始和北伐軍打起了消耗戰,不和太平軍硬碰硬。結果就是太平軍愈發疲憊和虛弱,最後被僧格林沁團團包圍在了山東北部地區。彈盡糧絕的北伐軍最後走上了末路!
可惜了那兩萬跟隨洪秀全、楊秀清從廣西出發,一路跋山涉水轉戰數千裡的太平軍將士們。他們無論是戰術上還是精神上,都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精銳之師。他們心中為了追尋起義軍領袖給他們承諾的“小天堂”,為了心中勾勒的那個大同而完美的世界,無畏的向面前這個舊世界舉起自己的拳頭。不砸碎這個妖孽橫行的世界,誓不罷休!
-
16 # 在天勿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到之處請指教。
關於太平天國,我好有一比:“要飯的打劫了金庫卻在青樓流連忘返”!其實太平天國是有機會推翻清朝的,但是機關永遠在錯過。我就全面的分析一下太平天國為什麼會失敗,就可以看出它北伐的動機與失敗是必然的。
楊秀清讓李開芳、林鳳祥率2萬人北伐,肯定不是一時頭腦發熱,這兩萬人皆是從金田起義起的百戰老兵,廣西兵的老底子,戰鬥力絕對一流!楊秀清想複製一次太平天國的運動史,從廣西到永安到長沙到武昌,再到定都金陵,這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如火如荼的征程!那時不管如何艱辛困苦,太平軍總能化險為夷,遇難呈祥。所以太平天國北伐是有準備有組織的一次理想化的戰略妄動,賭徒心理,越是暴發戶越喜歡劍走偏鋒,以小博大。
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其根子在永安封王時已形成,過早的封王已成為清廷的心腹大患,而攻下武昌後,對北進與東征的選擇則註定了太平天國的最後命運,說白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層不過是一群小富即安、沒有戰略眼光與頭腦的泥腿子而已!說一句揭底子的話,既然起義造反,就是要讓天下愈亂愈好,好混水摸魚!太平軍佔領武昌後沒有乘勢北伐,攻佔中原腹心,其實已經犯了戰略失誤之一。迅速搶佔中原開封洛陽等地,西封潼關,東出商丘截斷漕運命脈,阻斷南北交通,是為上策!順江而下金陵,得江南財賦之地,不失為二策!但是老鼠掉進了米缸,什麼後果不言而喻!但是它不比朱元璋,前面有紅巾軍、陳友諒之流替他頂著,可以高築牆,廣積糧,徐徐圖之!唯一的選擇就是北伐!打破以一隅敵天下的困局!
怎麼北伐?歷史上有例子,喜歡走捷徑的無一例外的都是出揚州奔安徽卻河南,這條路好走,但是別人也容易設防。歷代都試過,無一例外都是憑欄處空悲切!還有一條路是順運河直上走水路攻山東,這條路可以水路並舉把南方人的水軍發揮到極至,以水為路,不懼北方騎兵的碾壓。兩個人玩過,南北朝劉裕,明朝朱元璋,都是先取山東,斷京師左膀,旋攻河南,阻其外援,再取山西高地則河北坐困!但是,楊秀清派軍北伐偏偏要走必敗之路,投機取巧:“師行間道,疾驅燕都,無貪攻城奪地”,一路轉戰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直隸數省,步兵被僧格的蒙古馬隊圍攻於華北平原,豈有不敗之理?如果興十萬之師,水陸並進,天下未可知也!其實,楊秀清成了李自成的劉宗敏!笑話已,不是爭天下的氣慨。
-
1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林鳳祥、李開芳北伐失敗。很多人認為,這是太平天國巨大的戰略失誤。因為這次失敗,太平天國白白地折損了兩名重要的將領,並且讓太平天國失去了戰略空間,清軍因此能夠很從容地圍攻天京城一個點,最終導致整個太平天國的失敗。
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作為總指揮官的楊秀清一系列失誤之一。如果他不派李開芳和林鳳祥貿然北伐,只是在南方活動。等到南方政權穩固以後,再北伐與清政府決戰,這樣的話,太平天國最終未必會輸。
那麼,這些說法究竟對不對呢?究竟楊秀清派林鳳祥和李開芳北伐是不是錯誤的決策呢?
(太平軍北伐)
我認為,楊秀清派林鳳祥、李開芳北伐,並沒有錯。為什麼說並沒有錯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拿古代的各種軍事行動進行分析。透過分析,我們會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也就是古代所有最終獲得天下,實現大統一的政權,都要想辦法奪取中原地區。只有奪取了中原地區以後,才能以此為根據地,最終奪取全國政權。而所有那些沒有奪取中原地區的政權,無論政權中心在巴蜀地區,還是在江南地區,或者是在百越地區及漠北地區,最終都不能奪取政權。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奪天下,最終是以魏國為班底的西晉政權取得了勝利。五代末年,無論是後蜀還是南唐、南漢,都不能取勝,最終佔據中原地區的,以後周為班底的北宋政權,取得了勝利。
那麼,為什麼只有佔據了中原地區的政權,才能最終奪得天下,建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呢?
這是因為中原地區歷來就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百姓的心目中,只有佔據了中原地區的政權,才是正統的政權。當年清朝在關外的時候,他們還只能算遊牧民族,還只能算夷人。但是,一旦他們打進中原地區,並且把都城遷到北京以後,百姓對他們才算是一種認可。蒙古原先也是生活在漠北地區,後來忽必烈把都城遷到燕京(北京)以後,所建立的元朝,才算是正統政權。這一點,已經在整個中國人的心中,形成了這種文化積澱。
(清軍入關,圖取其意)
同時,中原地區還是經濟中心。雖然說,巴蜀地區和江南地區是產糧地區,但是,其物產的厚度,依然趕不上中原地區。更為重要的是,中原地區因為在長久的時間內,都是政治中心,因而交通非常發達。交通發達,運輸能力就強,物資很容易就運輸到戰場上。
還有一點,作為腹地的中原地區,有非常開闊的戰略縱深。在排兵佈陣,戰略安排上,都有很大的空間。就算打不贏了,四面八方都是路,到處都可以去,也不會被敵人整體消滅。
而巴蜀地區和江南地區,空間就很小。巴蜀地區在盆地裡,敵人當然不容易衝進來,但是敵軍一旦衝進來,就形成甕中捉鱉的態勢。江南地區地勢非常平坦,一馬平川。敵軍衝進來,也是橫衝直撞。當年南宋在江南建立偏安的小朝廷,金國打過來的時候,南宋君臣沒地方逃,只能往海上跑。
從這裡可以看出,楊秀清派林鳳祥和李開芳北伐,其實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只有打到中原去,把中原給佔據了,太平天國才有獲勝的空間。如果不這樣做,太平天國的戰略縱深非常有限,很難打勝仗。
(楊秀清劇照)
既然楊秀清的安排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為什麼這個戰略安排最終卻失敗了呢?
我認為,這個不能怪楊秀清,要怪,也只能怪林鳳祥和李開芳的打法不對。
林鳳祥和李開芳在整個北伐中,犯了三個錯誤。
一是隻打城市沒建立根據地。林鳳祥和李開芳最好的做法,是在中原腹地,找一塊連綿起伏的高山作為根據地。就像李自成做過的那樣,後來的紅軍也是採用這樣的辦法。當然了,打城市也可以。但是打下城市以後,就要想辦法守住。只有守住了城市,才會有根據地。而林鳳祥和李開芳是打下一處,就丟掉一處,最後什麼也沒有,自己成了孤軍深入。
二是輕率冒進而不是穩紮穩打。早期清軍很慌亂,加上清朝軍隊很腐朽,因此林鳳祥、李開芳打得很順,一下就打到了天津,直逼北京。這種順溜,只是在清軍慌亂的情況下才有效。一旦清軍反應過來,北伐軍就無法抵擋了。
三是林鳳祥和李開芳沒有發動群眾。由於清政府對太平天國的妖魔化,整個北方老百姓,見到太平軍,如見牛鬼蛇神。他們都不支援北伐軍。這樣,北伐軍如何站穩腳跟呢?
總之,北伐的總體戰略是沒錯的。錯在於沒有具體的實施細節,因而才造成最終的全軍覆滅的悲劇。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清史稿》)
-
18 # 虎在遠山
楊秀清安排李、林等率軍北伐打破清軍江北封鎖沒錯,但企圖無後方孤軍突前打下北京,戰略目標要求過高。這和我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異曲同工,差別是劉鄧雖然沒站住腳,還損兵過半,但最終沒有被敵人消滅。
楊秀清要明智一點,應該讓李開芳、林鳳翔、吉文元他們步步為營,分別在大別山、嵩山、泰山一帶開闢根據地,聯絡捻軍在中原與清軍周旋,伺機向山西、山東、直隸發展,破壞清軍後方安定。
同樣的,劉鄧大軍如果不南下大別山,而是立足中原與江淮廣大地區,與陳粟、陳謝部隊配合機動作戰,則有後方依託,重武器也不會在黃泛區丟掉,實際上能更好地完成作戰任務。
李開芳、林鳳翔、吉文元部下身經百戰,是太平軍起家精銳之一。有這兩萬人當種子,發動群眾穩妥經營,可以擴大到一二十萬人馬,對全國戰局都有影響輻射力!
劉鄧走出大別山後,只剩下六萬多殘兵敗將,無炮缺彈。但自從有了發展空間,很快就透過運動戰在兄弟部隊配合下開啟局面。到淮海戰役時,中原野戰軍擴大到15萬之眾,不僅攻克了徐州敵軍後撤的咽喉宿縣,連黃維兵團這樣的勁敵也被他們包圍在雙堆集動彈不得。
李開芳和林鳳關翔如果不狗熊掰包穀,把打下的城池都隨後放棄,佔領一地,鞏固一地,招兵買馬積極發展。等將來力量壯大了,再看準機會打北京天津,還是有可能勝利的。
不過,據說李、林兩個是蕭朝貴的嫡系,蕭在打長沙掛了以後,兩人表面上以幼西王為主,實際傾向於洪秀全。
楊從排除異己的角度,就不能讓他們留在天京或者周邊地區,免得到時突然反水。但李、林是起義元老,手握重兵,又不能直接動手殺掉。所以楊打發二人偏師北伐,不論羊入虎口,還是借刀殺人,都是他能接受的結果。
這麼看,北伐軍的失敗,是太平天國高層權力鬥爭的必然結果。可憐三員虎將、2萬兩廣老兵骨幹,就這樣稀裡糊塗當了犧牲品!
回覆列表
楊秀清讓林鳳祥李開芳北伐本身的戰略意義和價值是正確的,因為洪秀全貪圖享受,太平天國許多領導層被一時勝利衝昏頭腦,沒能制定出全面的戰略進攻佈局,,只開了一路北伐軍,讓兩萬人的隊伍孤軍深入,被層層包圍消耗,最終導致北伐大軍全軍覆沒,如果當時開三路大軍,讓石達開帶一路從西線進攻,楊秀清自帶主力從中線進攻,估計中國的歷史會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