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如果要問大家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軍師,估計大家都會把票投給諸葛孔明。不過對於這個排名,筆者是不贊同的。且不說諸葛亮能否跟安兩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比,就連與他同時代的郭嘉,諸葛亮也幾乎不是後者的對手。

    提起郭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對他的印象不是那麼深,其實他才是三國第一軍師。郭嘉之所以沒有諸葛亮那麼有名,一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死了,二是因為後世的《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話得太厲害了。

    對於郭嘉和諸葛亮這兩個同時代的人物,曾有這麼一句話形容得恰到好處——“郭嘉不死,諸葛不出!”歷史就是這樣充滿詭異的巧合。史書記載郭嘉死於公元207年,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是在公元207年。

    郭嘉雖然死得早,但他對歷史的貢獻卻並不比諸葛亮少。大家都知道,魏蜀吳三國真正的贏家應該是曹操,而曹操之所以能在三國中最先鼎立而出首歸功者應該就是郭嘉。

    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說明。三國前期曹操之所以能成為北方共主和一場戰役密不可分,那就是官渡之戰。在此戰前,曹操只是北方的一個小軍閥,其勢力和實力遠遠不如割據一方的袁紹大。

    在官渡大戰前,曹操手底下的謀士幾乎一多半都不看好曹操,他們也力勸曹操三思而行。而唯獨郭嘉支援曹操,併為其分析了曹操必勝的十個點和袁紹必敗的十個點。吃了郭嘉的這劑定心丸後,曹操果然旗開得勝。袁紹的七十萬大軍被曹操的十萬大軍打敗,北方基本盡收於曹操的囊中。

    但不幸的是,就在曹操打完官渡之戰沒幾年,郭嘉就因病而死了。郭嘉於207年去世後,曹操就和孫權、劉備展開了一場影響三國格局的大戰——赤壁之戰。

    關於赤壁之戰的過程筆者就不做贅述了,總之曹操大敗之後曾痛哭流涕說了一句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此後人根據曹操的這句話推斷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鬼才郭嘉之死,才會三國鼎立”!

  • 2 # 學之源教育

    謀略上諸葛亮更勝一籌,謀術上郭嘉更勝一籌。諸葛亮屬於戰略派謀劃大師,他的隆中對很牛逼,外和東吳,內休政務,擇機而發,天下大定。隆中對的總體戰略是對的,但是並沒有執行好。在外和東吳這一條上出現了關鍵性的敗筆,外和東吳這一條沒有得到劉備、關羽、張飛的絕對支援,這也諸葛亮說服能力不如謀聖張良的表現之一。作為一個頂級謀士,首先要具備要讓主公對你言聽計從的能力,周文王對姜子牙言聽計從,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但是劉關張對諸葛亮卻不是。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比不上郭嘉,因為曹操對郭嘉也是言聽計從的。沒有這個能力,諸葛亮的隆中對再怎麼美好,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最終,東吳聯合曹魏對鼎盛時的蜀漢造成了致命的打擊,關羽大意失荊州而亡、張飛被部下斬殺、劉備夷陵之戰慘敗而亡…這一幕幕雖說不是諸葛亮直接造成,但是跟諸葛亮缺乏說服力和影響力不無關係。想當年,劉邦曾多次做出錯誤的決定,但都能被張良的三寸舌輕鬆化解掉。張良阻封這個典故曾敲著筷反駁教育劉邦,只教育得劉邦反口吐食連連稱是,從帝王師的這個角度對諸葛亮進行能力分析,諸葛亮的確不如郭嘉,更比不上張良

  • 3 # 商界詩人高曉君

    我認為:郭嘉的謀略更強。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有一句話足以說明這一點:

    奉孝不死,臥龍不出。

    《三國演義》裡有一大遺憾:就是“鬼才”郭嘉沒能和“臥龍”諸葛亮同時出場、面對面交鋒,真不知兩人要是在一起鬥法的話到底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剛出場的時候,正是郭嘉剛去世的時候,而諸葛亮一出場,就完成了他人生最出彩的處子秀——赤壁之戰(三國“三大戰役”之一),此戰也成為三國的分水嶺。

    這時,有人想到了郭嘉,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還能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嗎?說實話,還真難說。

    於是,有人便總結了一句經典的語錄,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就是說:如果郭嘉還在的話,或許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郭嘉之所以比諸葛亮謀略更強,主要有兩點:

    第一、郭嘉的才能

    郭嘉這個人為曹操的事業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基礎,在諸葛亮還沒有出山的時候,郭嘉就已經有了鬼才的稱號。主要是因為他的計謀實在是非常的陰險毒辣,而且非常具有針對性。為曹操統一為國勢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郭嘉這個人可能是因為天妒英才吧,所以身體非常的柔弱,在出徵的路上病死了。如果郭嘉健在的話,我個人覺得三國的歷史都有可能會被他改寫。

    第二、郭嘉的計謀

    我個人覺得諸葛亮如果與郭嘉相比的話,諸葛亮的計謀可能並沒有郭嘉那麼的牛。因為郭嘉這個人並不在乎世俗的看法,所以他的計謀是不會考慮別人的眼光的,有的時候甚至非常的陰險,這是被諸葛亮所不齒的。但是俗話說得好,小人總是沾光。所以雖然郭嘉的計謀陰險,但是他總能取到好的效果。有的時候道德可能是對於謀士的一種束縛,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說謀事不應該考慮太多的仁義道德。我覺得郭嘉就做得很好。所以在當時郭嘉的謀略是沒有人可以比得過的。不愧為“三國第一謀士”!

  • 4 # 誰是姚明改革的絆腳石

    《十勝十敗論》vs《隆中對》

    在著書立說方面,郭嘉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是《十勝十敗論》,有些人說從這篇文章上就能看出郭嘉比諸葛亮強,因為郭嘉說曹操能贏,曹操就真的打敗袁紹了。

    但諸葛亮的《隆中對》則幫助劉備從一個三流小軍閥,一直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當然,三國時,許多人都做了類似的戰略規劃。比如,魯肅、甘寧和周瑜,但他們的構思,始終是構思;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整整十二年後,完全實現了——公元219年,劉備平了漢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遷都…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提出了曹操的十個勝點: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

    總結起來就是:曹公就是好啊就是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把曹操吹得都有點不好意思: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然而真正到了官渡大戰的決戰時刻,郭嘉幹嘛了呢?《三國志》四個字:從破袁紹。跟著曹操一起打敗了袁紹。

    這就沒了?沒了。

    相比之下,曹操的另一位大牛——荀彧,在對袁紹集團的預判上顯然要精確很多: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逄紀果而自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後來果然袁紹集團的幾個重要謀士開始互相撕逼,審配抓了許攸家人,導致許攸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田豐公然頂撞袁紹,被下了大獄,官渡之戰後被賜死;顏良文丑也是一戰授首。

    官渡之戰中,荀攸、賈詡等人都獻出了重要計策,而郭嘉,就四個字:從破袁紹。

    再來看《隆中對》,文中指出了敵人的戰略優勢(曹操實力強大,還有天子法統),指出了可以團結的力量(孫吳),指出了可以佔領的地區(劉璋闇弱,劉表守不住荊州),指出了本方的戰略優勢(民心所向,仁德),指出瞭如何具體實現佔率目標(聯吳抗曹,待天下有變,兩路出擊,平定北方)。

    對比來看,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更像是NBA比賽前的更衣室訓話,高喊一些諸如“合理投籃”、“相信隊友”、“全力以赴”、“we can do it!”的話激勵士氣,至於具體比賽怎麼打,他沒說。

    諸葛亮的《隆中對》則是球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規劃書,怎麼經營球隊,怎麼挑選新秀,怎麼買賣球星,怎麼維持收支平衡,幾年之內進季後賽,幾年內進西部決賽,幾年內拿總冠軍。

    而且,《隆中對》沒實現嗎?劉備照著諸葛亮的戰略走,果真三分天下,雖然因為當家球星職業生涯提前報廢(關羽、劉備之敗)導致蜀漢失去了問鼎總冠軍的機會,但諸葛亮的規劃,讓他們從一支半業餘球隊變成了NBA豪門,也是不爭的事實。

    郭嘉27歲投奔曹操,38歲去世,在曹操手下一直擔任軍師祭酒一職,軍師祭酒到底算是什麼官職,一直都有爭議,但往大了說,就算是參謀長,沒有實權的那種。

    巧合的是,諸葛亮也是27歲輔佐劉備,他38歲的時候在劉備集團是什麼地位呢?

    官至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外出的時候,諸葛亮負責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說,劉備不在,諸葛亮就是成都扛把子。

    歷史評價

    肯定會有郭嘉的粉絲反駁,諸葛亮在劉備那兒地位高,是因為劉備集團人才少,不像曹丞相這兒人才濟濟,弱隊的核心球員到了豪門球隊,可能也只能打替補。

    那咱再看看歷史評價,《三國志》裡只有兩位臣子單獨列傳,一個是陸遜,另一個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傳排在《蜀書》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譜,也就是說,除了皇親國戚,就是諸葛亮,高於關張趙馬黃等人。

    而郭嘉的列傳排在《魏書》第十四,和他並列的是程昱、董昭、劉曄、蔣濟等,在郭嘉前面的人有:

    陳壽在給諸葛亮寫了萬字大傳之後的評價我以前貼過,這次就不說了。

    講個故事:陳壽評價諸葛亮時除了誇獎之外,也批評了一下他,說他在奇謀妙策方面不怎麼擅長,到後世唐朝修《晉書》的時候,史官覺得陳壽這句批評太扯淡,於是不知道從哪找的資料說陳壽他爹當年是諸葛的部將,被諸葛亮責罰過,所以陳壽懷恨在心,在寫史書時故意抹黑諸葛亮。

    這足以看出在史官眼中諸葛亮的地位,而且歷代的政治、軍事界名人,從死敵司馬懿到東晉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對諸葛亮讚不絕口的,唐代軍事家李靖更是稱諸葛亮是“三國唯一名將”。

    當然了,古人對郭嘉的評價也不低,只是說起他的時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賈詡、荀攸等人一起說。

    古人心中誰的地位更高,誰更厲害,不用我說了,當然了你也可以說古人都被《三國演義》洗腦了。

    諸葛亮的主要才能體現在法律制定、稅賦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執行、財政預算這些至關重要卻又乏味無聊的東西,是沒法在小說中表現,否則羅貫中把《三國演義》寫得跟新聞聯播一樣,大家也就看不下去。

    而對外作戰也是這樣,調兵遣將、兵種配合與制衡、後勤保障這些細緻的東西老百姓不愛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兩方主將大戰三百回合,“沙場苦鬥貔貅將,旗下閒觀草木兵”。

    不幸的是,這些沒法引人入勝的能力,恰好是諸葛亮最擅長的領域。

  • 5 # 開心3

    關於諸葛亮和郭嘉誰更計高一籌的看法,許多人都發表了意見。當然,想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話題是非常難的,以下為大家列舉一些在《三國演義》中提到的諸葛亮和郭嘉:

    一、出場。

    兩個人亮相的時候都作了一篇文章,或者說是做了一個預言。

    郭嘉做的是曹操與袁紹對戰的十勝十敗之說,而諸葛做的是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就文章來說,不可否認的是諸葛的看法更加的高遠,但是,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說在後來曹操與袁紹的作戰中應驗了,曹操打敗了袁紹,統一了中原。而諸葛的隆中對則沒有兌現,諸葛亮的預言是劉備將會佔據荊、益二州,但是,劉備最終還是隻能得到益州,而荊州則被東吳奪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的預言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郭嘉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二、作風和戰略思想

    看論壇上很多人說郭嘉很風流,這個本人沒讀過什麼史書,不是很清楚,既然大家都說郭嘉的作風有些異於常人,那麼我們在這裡就暫且這樣認為吧!大家都知道,英雄多少是有一點傲氣的,因為他們傲得起,他們有傲的資本,在這裡,我相信郭嘉和諸葛都有這個所謂的“傲的資本”。

    但是,很明顯的是,諸葛的行事作風還是不如郭嘉,諸葛從不輕易冒險,為人謹慎,這也就是當年諸葛的“空城計”之所以能嚇退司馬懿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解釋了諸葛當年為什麼不用魏延直取長安的計策。

    而郭嘉則不同,他做事夠險,夠絕,往往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郭嘉卻不當一回事。當初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眾人皆勸曹操乘勝追擊,乘二袁軍心未定,一舉平定遼東。而郭嘉卻不以為然,他卻主張班師許都,讓二袁自相殘殺,果然,歷史實現了郭嘉的英明預見,不到半年,袁尚派人來說願意臣服於曹操,共同討伐袁譚。第二次北伐曹操根本沒有耗費多大的兵力,就輕鬆的統一了北方。最不可思議的是,郭嘉死後留下的一條計策竟然讓曹操完完全全的成為了中原的霸主。同樣,諸葛死後也留有一條計策,但是,諸葛的計策斬了魏延一人,而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這也許是受當時蜀國的兵力強弱的影響吧,總之,郭嘉的行事作風往往以險為出發點,出奇制勝。而諸葛則行軍謹慎,步步為營。從軍事角度來看,諸葛的做法固然可取,而郭嘉的做法卻更能起到料敵決勝的作用。

    三、輔佐能力。

    先說郭嘉吧,郭嘉是在曹操剛起義的時候就跟隨他了,換句話說,郭嘉跟隨曹操的時候也正是曹操最弱的時候,手下的將領也不多。然而,面對陳宮,賈詡,李儒這樣強勁的對手,郭嘉展現出來的只有四個字——未嘗敗績。從而將曹操從一個起義家帶到了丞相的位置,這大概也是郭嘉生平最大的貢獻了吧。

    再看看諸葛,他跟隨劉備的時候曹操已經統一北方,而劉備只是寄居人下的一城之主而已,比曹操剛起義的時候還要窮困潦倒,惟一比曹操多的就是“人心”。而諸葛正是利用了劉備的這個優勢,先是勸劉備奪他同宗劉表的基業,說實話,這確實是一條好的計策,而且從當時劉備的聲望程度來看,就算他真的奪了劉表的基業也不會有多少人說他的閒話的,但是劉備猶豫了,最終未能奪得荊州全境。然後,諸葛又叫劉備奪他同宗劉璋的基業,劉備還是不肯,諸葛知道如果強逼劉備奪了劉璋的基業,即使成功,自己在劉備心中的形象也不會那麼高了,所以諸葛這次派了風雛——龐統跟劉備一起入川(或者說是征戰)。但是龐統在中途死了,我不知道諸葛是否算準了他會死,但是,無論如何,諸葛這回算撿到便宜了,既不是自己逼劉備自相殘殺,那麼就算他略施小計讓劉備奪得益州,也不會有損他的形象的,反而還可以實現他當年隆中對裡面的內容,讓眾人對他更加敬佩。從這點看來,諸葛和郭嘉同樣都是輔佐各自的主子奪得了一大片土地,其能力似乎不分上下。

    但是,大家請注意,劉表和劉璋都是劉備同宗,對劉備又都存有好感,所以對他沒怎麼堤防,以諸葛的智商,想要拿下那是輕而易舉的了。可郭嘉就不同了,他面對的是中原的眾多謀士,出征的時候既要制定克敵計略,又要堤防他人偷襲後防,時刻不能鬆懈,而且面對的都一等一的聰明人。他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做出的事竟然跟諸葛的一模一樣。這不解釋了郭嘉與諸葛的高低了嗎?

  • 6 # 荊棘皇冠1983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郭嘉的謀略孰強孰弱的問題,個人認為郭嘉要強於諸葛亮,有“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說法,郭嘉擅長於用兵和計謀,有“鬼才”之稱,諸葛亮擅長行政理政和謀略,放在一起還是郭嘉略顯強一些。

    我們一起來看看郭嘉在《三國演義》裡的表現,分享一下給朋友們參考,個人淺見請見諒!

    曹魏集團首席智囊。

    郭嘉由潛龍在淵到飛龍在天,有兩次選擇輔佐物件,一是21歲出山效力中原當時四世三公根基的霸主袁紹,但袁紹性格過於易猜忌,眼光不夠的寡斷猶豫,不被重用,復又隱居山林6年時間,後經好友荀彧推薦進入曹操集團,曹操的猜疑和智力非常高,但曹操對郭嘉非常認同,專門為其設立“軍師祭酒”的職位,經常帶著詢計定略,曹操的智力和能力就襯托出郭嘉的不一樣,為當時曹魏勢力智囊團第一人。

    看人看事極準,算無一策。

    郭嘉計謀和看人極準,對劉備的判斷有仁德和能力,建議曹操儘早除掉,但曹操沒有聽從,“衣帶詔”出來立馬判斷劉備要跑,等曹操派人去時劉備已經跑了,曹操後悔不已;幫助曹操統一北方勢力,憑藉計算得出袁家會內亂,從而坐收漁人之利一舉平定北方的勢力;判斷孫策的過剛易折,喜歡身先士勇而易遭暗殺,孫策在一次狩獵中被仇敵許貢的食客所暗殺,驗證了郭嘉的判斷等等,可以看出郭嘉看人看事極準,算無一策。

    奇謀善短,屢建大功。

    從197年曹操討張秀新敗提出“十勝十敗”之說,獲得曹操完全信任和確立智囊團首席位置,為曹操出謀劃策勝呂布、官渡之戰勝袁紹、平袁紹後裔混亂、徵少數民族勢力烏丸等等,幫助曹操穩定內部掃除北方其他勢力,為曹操平定北方貢獻了很多謀略計策,是曹操成為三國勢力最強的大腦。

    天嫉英才,過於早逝。

    郭嘉在徵烏丸途中病逝,當時只有37歲,正是曹操勢力巔峰,對一統天下時機成熟的時候,過早死於病中,對於這種超強人才過早能量耗盡,遭天妒忌而亡,是曹操非常大的損失,往往超強英才都極易過早衰亡,從側面可以體現出於諸葛亮的差距。

    史書上稱他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諸葛亮歷史評價是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所以謀略方面雙方對比郭嘉略勝一籌。

  • 7 # 凱哥說故事

    在《三國演義》裡還需要比麼?你郭嘉有多少戰績:

    詐死破呂,水淹下邳,十勝十敗,預言孫策。計破袁譚,遺定遼東。

    我大諸葛呢?簡直是演義裡的BUG啊,郭嘉跟諸葛比,找虐呢?

    三分決策,火燒博望,火燒新野,水淹白河。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巧借東風。計奪南郡,智辭魯肅,錦囊結姻,三氣周瑜。計捉張任,智取漢中,巧布八陣,安平五路。巧渡瀘水,識詐擒孟,計敗巨獸,火燒藤甲。智取三郡,計收姜維,雪破羌兵,空城退敵。劫寨破曹,鬥陣司馬,計斬王雙,智襲陳倉。隴上妝神,伏射張郃,木牛流馬,遺斬魏延。

    至於正史,郭嘉和諸葛不是一個量級,一位是策士,一位是全才,更沒有可比性——諸葛在能力上是和曹操一型別的人物,你會拿郭嘉和曹操比較麼?

  • 8 # 軫念信箱

    大家應該都知道《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暗藏尊劉貶操之意,演義中塑造的諸葛亮更是算無遺策,未嘗敗績,而且還會呼風喚雨,簡直和神仙一樣,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郭嘉和諸葛亮相比,究竟誰更強呢?

    諸葛亮

    諸葛亮軍事上的主要貢獻是,攻佔二川(東川和西川);六出祁山戰司馬懿;平定南蠻。內政上,他制定蜀國法律,發展農桑,制整修都江堰造福蜀漢人民等等,可以看出諸葛亮更擅長內政,而非在戰場上出謀劃策。

    郭嘉

    而郭嘉軍事上的主要貢獻是,水淹下邳,擊敗呂布;用計破袁譚;死前遺計定了遼東。郭嘉擅長什麼?簡單八個字概括:上兵伐謀,攻心為上。縱觀郭嘉的軍事生涯,除了他那高瞻遠矚、眼界寬闊的戰略規劃,他還有個別人不及的特長:擅長心理學,曾提出十勝十敗論,為曹操打了一劑強心劑。

    毛主席

    毛主席曾這樣說: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其能力得到毛主席認可,可見其能力是多麼強悍。而毛主席評價諸葛亮卻是: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能不敗。

    看完這些,大家心裡應該清楚了,誰在謀略上更勝一籌。

  • 9 # 天晴愛睡覺

    兩人屬於不同型別,無法控制變數,不好比較;

    諸葛亮排程各方,屬於劉備的後勤排程官,雖然幫劉備出謀劃策,但是也是有自己的主見和主張的;類似曹營的荀彧

    而郭嘉則是個完全的謀士,是曹操的智囊副腦,很少有自己的主張,加入曹操陣營後一直和曹操一塊,很少獨立應對一方。類似劉備的法正!

    整體而言,郭嘉類似陳平,多陰謀;諸葛亮則偏向於張良和蕭何,多陽謀;

    綜合能力,諸葛亮更強;真正要就計謀精巧程度,郭嘉更勝一籌!

  • 10 # 俇攘

    謀略分為謀和略,得分開說。

    謀自然是郭嘉厲害,畢竟郭嘉奇計百出,作為軍師,絕對是一流的,兩軍陣前,屢有破敵之計謀,連死後都留有遺計。而反觀諸葛亮,用兵以謹慎出名,不敢用奇謀,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先追求大勝,卻先追求全身而退。

    略的話,自然是諸葛亮更厲害,畢竟隆中對,三分天下,將形勢分析得十分透徹,也給劉備制定了唯一可行方略,彷彿站在上帝視角。後期為蜀國求存,採用以攻為守的國策,也是很正確的。相反郭嘉就沒有太多顯現出這些能力。

  • 11 # 笑笑君影視號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發現袁紹雖然效仿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在三國演義電視劇就可以看出,謀士很多卻不會用,更拿不定主意,感覺誰說的都對,導致謀士之間相互勾心鬥角,後來郭嘉一看袁紹這人光有身價,卻沒啥出息,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

    郭嘉一直賦閒了六年。後轉投曹操,也是密談幾天幾夜。(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相互感覺很不錯。曹老闆懂得用人用謀,很有遠見,也很重用郭嘉,然後就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三國演義中雖然只說道,郭嘉的,論十勝十敗,沒有過多的計謀,但是郭嘉死後,曹操赤壁戰敗痛苦郭嘉活著怎麼可能會敗,就可以看出郭嘉的重要性,以及謀略,不然怎麼稱得上,鬼才,稱號

    咱們在說說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有臥龍之稱,話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得天下,聽上去,比鬼才還厲害,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實諸葛亮,挺有爭議的,有人說他謀略才能並不強,火燒赤壁。劉備根本就沒有參加,六出祁山,次次失敗,最後大將都沒有了,人員跟不上了,但也不能全怪諸葛亮,畢竟。劉禪,阿斗是曹操的兒子,不然怎麼叫阿斗。曹阿滿,,阿斗。不過蜀漢能三分天下,眼光是有見解的,

    好了咱們就說說,電視劇三國演義諸葛亮吧,老三國演義,主演蜀漢,所以劉備,這邊人演的比較全面,新三國,演的魏國曹操這邊集團軍。

    從諸葛出山,開了掛一樣,火燒博望坡,借東風,打荊州,進軍四川,那計謀,一扔一大堆,,其實蜀漢,真正謀士,是法正,法正死了,是最可惜的,諸葛的政治能力大於軍事,軍事大於謀略,,所以三分天下,是政治眼光。謀略,拿下四川后,靠的是法正,六出祁山,多半都是馬謖幫忙這是演義裡面,魏延說走小路,諸葛看完能不懂嗎,只是他不敢,一方面怕魏延不聽話,其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說的,他也想,但是沒有把握。又沒有信任的大將,所以說道這裡諸葛亮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識人,

    但是忠武侯,諸葛亮,還是值得尊敬的。,論他倆我會投誰一票我會選諸葛亮,

    論眼光,可以和郭嘉打平

    論軍事,郭嘉可能差點,畢竟郭嘉出場就是謀士角色。而諸葛亮什麼都會

    論謀略,個人覺得,郭嘉比諸葛亮厲害,一個謀士,一個政治家,軍事家,

    好了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2 # 才哥很詭異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無疑是扼謀略最強的一個,因為得臥龍鳳雛者可得臥龍鳳雛一人者可得天下。但是在真正的三國志裡面,郭嘉冥想明顯比諸葛亮要強很多。

  • 13 # 使用者8679577649112

    當然是郭嘉,郭奉孝了!為曹公三計定遼東,沒有失誤!諸葛用兵,失,空,斬 ,華容道,荊州之失,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九伐中原,失敗而歸!都是諸葛孔明用兵不當所引起!和郭嘉比,小巫見大巫!個人觀點不足為憑。

  • 14 # 宣染歷史

    老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在三國史上,有不少的謀臣能士,如果非得要在這二人中比出個高下,那就得對這二人進行了解和對比,畢竟歷史上他們可從沒交手過,所以只能根據二人性格,本事以及史書資料來判定了,下面詳細解說下二人。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號稱“鬼才”。

    郭嘉 曹操

    對於郭嘉的師傅,史書並未詳細記載,反倒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郭嘉是戲志才的徒弟,戲志才死後,把他推薦給曹操。

    戲志才

    還有一種說法是,郭嘉的師傅是華佗,只因郭嘉犯錯,便被華佗趕出師門,不管是哪一種,郭嘉的才華都是不容置疑的。

    華佗

    郭嘉二十歲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當時知道他的人並不多。

    直到公元196年,曹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後荀彧為其推薦郭嘉,曹操見後欣喜若狂,郭嘉也不負所托,幫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定遼東。

    一生所獻計策不計其數,從未出錯,並著有《十勝十敗論》,只可惜英年早逝。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

    諸葛孔明

    和郭嘉不同,諸葛亮的師傅是司馬徽,也就是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在三國時期,論發現人才方面,就無人能及。諸葛亮能夠跟著這樣一位大能的師傅學習,所以他的本領也不可先看。

    水鏡先生

    劉備三顧茅廬親諸葛亮出山後,也是為劉備出謀劃策了一生,幫助劉備奪取荊益和建立蜀國,安定南中,又六出祁山,出征北伐,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其一生並不是都能決策正確,任用馬謖,街亭丟失,收服姜維,可卻並未發揮出餘熱,甚至魏延最後謀反。

    劉備

    總結

    郭嘉雖然英年早逝,但其一生未曾敗策,而且郭嘉出山時,諸葛亮才11歲,還談不上什麼謀士。

    諸葛亮雖然名聲在外,但看其一生,總讓人有種可惜了的感覺,並且在謀略上因為心境與郭嘉不同,所以會有所顧忌。

  • 15 # 夏有涼風61

    三國演義中郭嘉與諸葛亮誰的謀略強?

    諸葛亮的謀略留傳千年,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且被列入了“武廟”,是智慧的化身。

    就後人一說謀略,就不由自主拿諸葛亮來比喻,如什麼賽諸葛,小諸葛、孔明在世等,至於“郭嘉”則沒聽說過誰自比過。

    諸葛亮的謀略不僅僅是《三國演義》吹捧出來的,就史料記載在五胡南北朝時期的,王猛、崔浩都自比過諸葛亮,到了唐代,諸葛亮被列入武廟,可見諸葛亮在歷代到深入人心。

    至於說“郭嘉”是我們現代人有些人比較推崇,這主要是現代有些名人推崇郭嘉的一種跟風效應。對郭嘉的推崇就好比歷史長河中偶爾泛起的一點小的浪花。

    在《三國演義》裡,郭嘉就不夠資格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畢竟郭嘉的謀略少了點,咱也不能憑空想象不是?

  • 16 # 少顏翁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比較謹慎,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正是由於他這種謹慎深入司馬懿心中,所以諸葛亮在無奈之下導演了空城計,讓司馬懿感覺到諸葛亮平時用兵謹慎,不可能敞開城門,懷疑其中必定有詐!在慌忙之中退兵,

    諸葛亮在北伐曹魏的時候,蜀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願帶五千精兵從此路直導魏都,卻被諸葛亮斷然拒絕,這足以說明諸葛亮生性謹慎,不敢冒險的性格。

    郭嘉善於出奇致勝,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曹操與袁紹的對戰中,打破常規的思考,屢出奇策,幫助曹操化險為夷。如果用兵家的奇正,來代表兩者,那麼諸葛亮,就是正的代名詞,郭嘉是奇的擁有者!

  • 17 # 常長話古今

    三國演義中郭嘉與諸葛亮誰的謀略強

    郭嘉與諸葛亮兩人都是三國時期的軍事奇才,單就雙方軍事謀略能力確實難分伯仲,但綜合政治、軍事、內政、外交及最後功績、成效來說,諸葛亮確實要勝一籌。

    郭嘉(170-207),潁川今河南人,於三十八歲病死曹操營中。郭嘉早年投身袁紹部下,後跟隨曹操,是輔佐曹操平定中原的重要人物。他的最大的成就就是輔佐曹操對抗袁紹,征戰東吳,幫助曹操統一了北部中國。

    郭嘉用的謀略,最重要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喜歡出奇招、險招、狠招。曹操對戰呂布,郭嘉獻計不撤軍,連續再戰,直至得勝;曹操征戰袁譚袁尚,在連續贏的情況下,郭嘉卻主張撤軍,坐等其內亂。結果證明,郭嘉的獻計都是正確的,烏丸之戰更顯出郭嘉的軍事天分。可惜他體弱多病,英年早逝。

    諸葛亮比郭嘉小12歲。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38歲的郭嘉去世這一年,劉備從隆中請出了諸葛亮,自此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一生輔佐劉備,從兩千兵士起家,神機妙算,出奇制勝,敗少勝多。並善用外交,縱橫連結,取得赤壁勝利,後又收服南方少數民族。最終擁有川蜀大片肥沃的土地,幫助劉備實現了三國鼎立。

    在劉備臨死之際,還囑託諸葛亮說,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無能,就讓諸葛亮掌握朝政,一統天下。諸葛亮殫精竭慮,治國理政,一心輔佐劉禪。

    郭嘉和諸葛亮二人都深得自己主公信任、厚愛。

    曹操歷史上被稱為梟雄,膽識過人,雄才韜略,劉備以德聞名,忠厚待人。劉備得到諸葛亮時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臨終前,還託孤於諸葛亮。

    曹操得到郭嘉以後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當郭嘉去世後,曹操悲痛萬分,多次追憶郭嘉,每每痛哭流涕,聲淚俱下。

    可以說,郭嘉和諸葛亮,一個是天生奇士,一個是曠世良才,論綜合才能諸葛亮確實要勝一籌。但對於後人來說,誰的謀略高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各自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和作用。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忠心耿耿、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斷被後人所稱頌。

  • 18 # 朱元刀

    當然是諸葛亮。

    幾乎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郭嘉非常強,甚至超過了諸葛亮,而事實上,諸葛亮比郭嘉高了遠遠不止一個檔次,郭嘉被嚴重高估了,而諸葛亮被嚴重低估了。

    第一,從官職上看。

    郭嘉在曹魏陣營中的角色是什麼?最高是軍師祭酒。

    曹操陣營之中,有非常多的謀士。荀彧、程昱、戲志才、荀攸、許攸、郭嘉、賈詡等等,郭嘉在曹魏陣營中的作用,在於出計謀。

    而在軍事祭酒這個官職下,有哪些人呢?董昭、薛洪、侯董蒙、王粲、傅巽、王選、袁渙、王朗、張承、任藩、杜襲。

    可見,軍師祭酒不是一個非常高的官職,郭嘉也不算曹操的第一謀士。

    《三國志》記載:“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可見,在正史之中,曹操的第一謀士是荀攸和賈詡,出謀劃策,無一遺策,並不是郭嘉。

    而諸葛亮是什麼職位呢?丞相。

    諸葛亮在蜀國,是僅次於皇帝的官職,位高權重,掌握軍事大權,政治大權。

    說白了,諸葛亮在蜀國,相當於總理級別的人物;而郭嘉,只不過有為曹操出謀劃策的權力而已。

    第二,從謀略上看。

    郭嘉出的計策,理論,最巔峰的,就是《十勝十敗論》

    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原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這個《十勝十敗》論,看得出來,是給曹操吃的定心丸。意識說,曹老闆不要怕,袁紹並不可怕,你有你的長處,袁紹有他的短處,你可以以少勝多,沒問題。

    這個《十勝十敗論》,是分析,是解構,但並不是規劃藍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還相差甚遠。

    而諸葛亮的《隆中對》,不僅給劉備規劃了一條可行性非常高的戰略路線,並且劉備能靠這個計劃實施,而且成功了。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那時,諸葛亮27歲。

    那時,劉備46歲,一事無成,甚至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

    在劉備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諸葛亮為劉備規劃出了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這是非常厲害的。

    而劉備僅僅用了14年的時間,就按照諸葛亮制定的方針攻下荊州、益州稱帝,成為一方霸主。

    27歲的諸葛亮,用自己卓越的預見性和戰略意識,如同預言家一般造就了《隆中對》,而《隆中對》也促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就這一點而言,《隆中對》遠勝於《十戰十勝論》。

    第三,從軍功成就上看。郭嘉的成就,在於能準確為曹操判斷。

    比如勸曹操打袁紹、打呂布、離間袁氏兄弟和突襲烏桓。

    而諸葛亮的成就,遠遠在於郭嘉之上了。當然,我們拋開《三國演義》,只談《三國志》中的記載。

    首先,諸葛亮謀劃了《隆中對》,勸劉備聯吳抗曹,三分天下;先佔領荊州,再攻打益州——拿下這兩個地方,可以兵分兩路攻擊曹操,又可以守住天險。

    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參與入川,下成都,攻劉璋於巴郡,定巴東、巴郡、江陽、犍為,得城約十七座,又攻廣漢,拔德陽,下成都戰役,諸葛亮和劉備攻打劉璋,定廣漢、蜀郡,得城約二十四座。

    劉備死後,諸葛亮位居丞相,先是征服雲南孟獲,後又六出祁山,軍功顯著,蜀國的人口相當於魏國的十分之一,但諸葛亮卻斬王雙、殺張郃,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

    除了大意失街亭,正面交鋒均無敗績。

    在治理國家方面,諸葛亮賞罰分明,事必躬親,並且平衡了蜀國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利益,蜀國上下,無人不服。

    在治軍方面,諸葛亮善於研究軍事陣型,發明了八陣圖。在軍事理論著作上,《南征》 、《北出》、 《兵要》、《傳運》 、《軍令》、《便易十六策》這些著作都流傳千古,三國裡無人能及。

    在發明方面,八卦陣、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世人津津樂道的發明,都是歷史可考,並非《三國演義》杜撰。

    在著作方面,諸葛亮兩篇《出師表》名震天下,“常使英雄淚滿襟”,《隆中對》和《出師表》都是現在中小學生必背的課文——請問郭嘉有麼?

    第四,諸葛亮和郭嘉基本無可比性。

    郭嘉之所以在現在有那麼多人覺得牛,是郭嘉總是能給曹操正確的建議。

    如果郭嘉活過了赤壁之戰,也一定會對曹操說,此戰必敗,不可枉然前進。所以曹操才在戰敗之後哭郭嘉。

    而諸葛亮是出色的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逆天改命,直接改寫歷史的人物。

    在東晉,諸葛亮被加封為【武興王】。

    在唐朝,諸葛亮與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並列,封為【武廟十哲】

    在宋朝,諸葛亮被列為忠臣在廟堂上祭祀。

    司馬炎、李靖、杜牧、杜甫、蘇軾、努爾哈赤、康熙、乾隆等人都對諸葛亮有較高的評價。

    這是郭嘉再活三百年都達不到的高度。

    所以,《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話了,反而讓人低估了諸葛亮的實力。

    而《三國演義》記載的郭嘉總能給曹操出色的判斷和建議,讓大家嚴重高估了郭嘉的實力。

    所以說三國第一謀士永遠是諸葛亮,跟郭嘉基本毫無可比性,無論是軍功,戰績,謀略,著作,發明,後世的影響,諸葛亮遠遠碾壓郭嘉!

  • 19 # 梅花歡喜酷寒

    當然是郭嘉了,其為曹魏強大起來,滅掉各路軍閥 ,統一北方,結束動亂立下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而諸葛亮前期未有保荊州的錦囊妙計,止劉備伐吳之良策,後窮兵黷武,耗費資源 蜀國滅亡時只有百萬人口,10萬兵丁,4萬官員。這樣的官兵結構哪能不亡。

  • 20 # 高釣馬

    首先說,回答問題不能跑題。

    三國演義中,在我印象裡好像郭嘉亮點不是很多,除了官渡之戰提出十勝十敗論,再就是遺計定遼東了。

    在曹阿瞞賬下,郭奉孝的才能和謀略以及重要性,似乎都不及荀文若和賈文和。

    赤壁之戰後,曹操哭奉孝,其實是曹操情緒上的一種宣洩罷了,他還獨號泣典韋過呢。

    而孔明亮點有多少?初出茅廬便博望火攻,白河用水,孤身入吳,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荊州,定益州,驚走陸遜,罵死王朗,等等等等,經典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所以,在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之智無人可及,乃當時第一人也,郭嘉恐不能與其相提並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接多年蟹爪蓮用磁盆是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