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世界小芒
-
2 # 戰利88
打個比方
德國戰鬥力是10
日本戰鬥力是5
義大利戰鬥力負一
哪裡有義大利的戰役?北非戰場 連個土著人都打不贏,10萬義大利軍被2萬英軍打的跑 唉!
-
3 # 快樂的囉嗦
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軸心國集團的老大。二戰中,德國敢發動戰爭,除了自身實力強大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德國有一群同進同退的小夥伴,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就是日本和義大利,他們分別是軸心國集團的老二和老三。不過相比德國,日本和義大利就有些坑了,一個誰都敢打,另一個卻是誰都打不過。德國的戰敗,日本和義大利負有很大的責任。
作為德國期望值最高的盟友,日本是德國的重點拉攏物件。日本是二戰時期的世界第五大強國,不僅擁有一定的工業實力,還擁有一支非常強大的軍隊,特別是海軍,世界排名前三,和美國甚至不相上下。德國拉攏日本一方面是為了讓日本牽制美國,另一方面是希望利用日本來對付蘇聯。但沒有想到,兩件事日本都沒有辦成。雖然日本牽制了美國,但卻把德國拉下了水,為德國增添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導致了軸心國集團的團滅。當德國人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不知作何感想。而對於蘇聯,日本不僅沒有配合德國夾擊蘇聯,而且對美國援助蘇聯睜隻眼閉一隻眼,讓美國的援助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蘇聯。日本不僅沒給德國幫什麼忙,反而給德國添了不少的亂。
義大利比日本也強不到哪去。雖然義大利實力也不算弱,和德國走的也非常近,是德國有力的夥伴。但義大利人不喜歡打仗,不管是民眾還是軍隊對戰爭都不感興趣,所以整個二戰中義大利一直沒有進入戰爭狀態,只有墨索里尼等一小撮人瞎忙活,軍隊更是在前線出工不出力,不僅沒取得像樣的戰果,反而給德國添了不少的麻煩。不是義大利跑去打希臘被反殺,德國不會推遲進攻蘇聯的時間,德國也不會趕上蘇聯的寒冬,錯過了幹掉蘇聯的有利時機。在北非和地中海,義大利軍隊打的同樣一團糟,被英國人按在地上摩擦。如果不是德國人及時救場,估計早就被英國人收拾了。義大利不僅沒幫上德國多大的忙,反而要讓德國人經常給他們擦屁股。
對於這兩個豬隊友,德國人是一點辦法沒有。德國在中路一路超神,直接推到塔下,眼看就要勝利。結果回頭一看,義大利在下路狂送,日本在上路不好好推塔,跑到野區去浪,A了大龍,不僅裝備沒爆出來,反而被反殺,還連累了德國和義大利,導致了團滅。如果德國知道是這個結局,也許打死也不會和兩個坑貨結盟,一個誰都敢打,一個誰都打不過,把德國坑慘了。
-
4 # 康康閱歷史
一說到二戰的豬隊友,大家應該想到的就是二戰在德國後面耍寶的義大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身為德國的小弟,卻處處將德國往火坑裡帶,雖說德國在二戰時能戰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擁有義大利這個豬隊友是他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只要打重要戰役帶著他,就一定出問題!就比如接下來要說的戰役!
第一個: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蘇聯戰場的時候,義大利的主要任務是進攻斯大林格勒,輔助德國的正面戰場!但可笑的是在不到一天的時間義大利的20萬大軍就全線潰敗了,直接導致了處在正面戰場的德軍側翼全部展現給了敵軍,最後使德軍100萬的軍隊被蘇軍全殲!你說面對這種情況德軍生不生氣!但是這是當時自己選的隊友含淚也要帶著他將戰爭打完!
第二個:阿拉曼戰役
在歐洲戰場時面對蘇聯和英國,德軍就已經非常的吃力了,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就從不要求義大利能幫自己多大的忙,只要不給自己添亂就是萬幸!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身為豬隊友的義大利毅然決然的替德國開闢了第三戰場——北非戰場!於是德國便陷入了三線作戰的窘境,無法自拔!而義大利卻在德國後面鼓足勁的喊加油和耍寶!
也不知道當時希特勒怎麼想的,帶上了義大利這個國家打天下!
-
5 # 時間創作者
1941年,馬塔潘角海戰
軸心國為了奪取地中海制海權,決定對英國海上運輸線實施攔截。由於德國空軍謊報戰果說擊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導致義大利錯誤地認為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只有1艘戰列艦。更糟糕的是,在行動中,原本說好要提供支援的德國空軍並沒有及時趕到,導致義大利艦隊遭到有海空優勢的皇家海軍的毀滅性打擊,英軍損失甚微。
事後德軍表示,有那麼大兵力兵器優勢,地中海海戰都打不贏,義大利海軍真是廢物。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1941年,基輔戰役
在7月中旬德軍進逼第聶伯河沿線之後,基輔的丟失已經是時間問題。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轉向南翼,證明德軍打算在基輔又一次發動鉗形攻勢,合圍並殲滅蘇軍西南方面軍。為此最高統帥部做出了放棄基輔向東撤退的決定。
此時最高統帥部裡突然出現了一種聲音,即應該在布良斯克方向(也就是南下的古德里安裝甲叢集的左翼側)實施進攻,摧毀古德里安叢集讓德軍無法實現合圍,然後再殲滅基輔以南孤軍深入的克萊斯特裝甲叢集,把小敗變成大勝。斯大林對這事兒沒有底,徵詢各位將軍的意見。此時葉廖緬科站了出來:
“我一定能粉碎古德里安那個流氓!”
於是,8月下旬布良斯克方面軍組建,西南方面軍停止撤退。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古德里安裝甲叢集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南下並和克萊斯特裝甲叢集會師,西南方面軍被合圍,方面軍司令員、政委都陣亡,5個集團軍被殲滅,45-60萬人被俘,小敗變成大敗。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進攻”基本沒有取得進展,或者說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努力。
事後葉廖緬科(在回憶錄中)表示:在基輔戰役期間,布良斯克方面軍很好地完成了防禦任務。
1941年,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會戰已經失敗,軸心國遠征軍忙著撤退,德國非洲軍此時“徵用”了義大利部隊的燃料跑了路,然後把義大利軍隊拋棄在了沙漠裡。結局是導致伴隨德國非洲軍進攻的義大利部隊(大概8個師;非洲軍只有3個師)幾乎被完全殲滅。
事後德軍表示,北非戰局之逆轉,純屬義大利軍是豬隊友,不就是打了場敗仗麼,你丫就都投降了,可恥。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階段(天王星行動):
德B集團軍群在斯大林格勒兩翼的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遭到蘇軍優勢兵力鉗擊,在絕望中堅守的羅軍突然發現自己身後擔任預備隊的德軍(似乎是來自德第4裝甲集團軍)率先跑路,結果羅軍兩個集團軍基本被殲滅,蘇軍以鉗形攻勢包圍了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團軍。
事後德軍表示,斯大林格勒的慘敗,純屬因為羅馬尼亞軍太廢物被鉗擊得手,要是換成德軍肯定不會結局如此(當然了,前提是德國還真能湊出2個集團軍的兵力)。
順便一提,在蘇軍主攻方向右翼正面的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匈牙利第2集團軍也遭遇了差不多的情況。德軍似乎很擅長(只)避免自己被合圍
-
6 # 馬布斯
1941年,馬塔潘角海戰軸心國為了奪取地中海制海權,決定對英國海上運輸線實施攔截。
由於德國空軍謊報戰果說擊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導致義大利錯誤地認為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只有1艘戰列艦。更糟糕的是,在行動中,原本說好要提供支援的德國空軍並沒有及時趕到,導致義大利艦隊遭到有海空優勢的皇家海軍的毀滅性打擊,英軍損失甚微。
事後德軍表示,有那麼大兵力兵器優勢,地中海海戰都打不贏,義大利海軍真是廢物。
1941年,基輔戰役在7月中旬德軍進逼第聶伯河沿線之後,基輔的丟失已經是時間問題。的裝甲叢集轉向南翼,證明德軍打算在基輔又一次發動鉗形攻勢,合圍並殲滅蘇軍西南方面軍。
為此最高統帥部做出了放棄基輔向東撤退的決定。此時最高統帥部裡突然出現了一種聲音,即應該在布良斯克方向(也就是南下的古德里安裝甲叢集的左翼側)實施進攻,摧毀古德里安叢集讓德軍無法實現合圍,然後再殲滅基輔以南孤軍深入的克裝甲叢集,把小敗變成大勝。
斯大林對這事兒沒有底,徵詢各位將軍的意見。此時葉廖緬科站了出來:“我一定能粉碎古德里安那個流氓!”於是,8月下旬布良斯克方面軍組建,西南方面軍停止撤退。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古德里安裝甲叢集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南下並和克萊斯特裝甲叢集會師,西南方面軍被合圍,方面軍司令員、政委都陣亡,5個集團軍被殲滅,45-60萬人被俘,小敗變成大敗。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進攻”基本沒有取得進展,或者說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努力。
事後葉廖緬科(在回憶錄中)表示:在基輔戰役期間,布良斯克方面軍很好地完成了防禦任務。1941年,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會戰已經失敗,軸心國遠征軍忙著撤退,德國非洲軍此時“徵用”了義大利部隊的燃料跑了路,然後把義大利軍隊拋棄在了沙漠裡。結局是導致伴隨德國非洲軍進攻的義大利部隊(大概8個師;非洲軍只有3個師)幾乎被完全殲滅。
事後德軍表示,北非戰局之逆轉,純屬義大利軍是豬隊友,不就是打了場敗仗麼,你丫就都投降了,可恥。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階段(天王星行動):德B集團軍群在斯大林格勒兩翼的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遭到蘇軍優勢兵力鉗擊,在絕望中堅守的羅軍突然發現自己身後擔任預備隊的德軍(似乎是來自德第4裝甲集團軍)率先跑路,結果羅軍兩個集團軍基本被殲滅,蘇軍以鉗形攻勢包圍了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團軍。
事後德軍表示,斯大林格勒的慘敗,純屬因為羅馬尼亞軍太廢物被鉗擊得手,要是換成德軍肯定不會結局如此(當然了,前提是德國還真能湊出2個集團軍的兵力)。順便一提,在蘇軍主攻方向右翼正面的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匈牙利第2集團軍也遭遇了差不多的情況。德軍似乎很擅長(只)避免自己被合圍
-
7 # 洛塵曦晨
北非戰役
德國可以說被義大利坑慘了,義大利最高戰績是他們的防空部隊把自己的元帥給打下來了,讓義大利運輸物資,還老是被英國給在半道上攔截
-
8 # 諸葛亮的臭皮匠
德國和日本都沒有想到二戰能迅速發展到那麼大。德國無意跟美國開戰,其實德國最想征服的是歐洲大陸,最擔心的是布林什維克。所以征服了歐洲大陸,開戰兩年後就完成了,後來德國是想跟英國、美國結盟共同消滅布林什維克。
後面的計劃那就另當別論了,其實這一步是有希望達成,即使不達成也不會對德國產生關鍵性威脅,只可惜希特勒是個極度自我的人。
當然這跟開戰之初取得的巨大勝利有關係,且自尊心極強的人,當時他表達了這一態度後,遭到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甚至人身攻擊,當時首相還不是丘吉爾。希特勒惱羞成怒才對英國開戰,希特勒認為西線戰場可以透過空襲英國來避免大規模陸面作戰,從而避免重蹈一戰時候的雙線作戰。再加上還有個義大利扣守地中海及隆美爾在北非取得的巨大勝利,更加堅定了希特勒西線安全。至少一定時間內安全的想法,從而果斷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發動大規模對蘇戰爭,三個中央叢集兵分三路踏上了這個廣袤寒冷的蘇聯土地,但從戰爭層面說,此時的德國還是勝利在望的。
但是讓希特勒最為擔心的事情不久發生了,並且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開始說說日本吧,日本為了搶佔太平洋的權益,實施了轟炸珍珠港的計劃,這一計劃被希特勒稱之為無法理解的蠢豬行為。真的是豬隊友,美國這個戰爭販終於參戰了,從而徹底改變了整個戰局。最重要的是改變了德國的戰局,諾曼底登陸成功,日本中途島海戰慘敗。整個二戰開始向著盟軍方向有利。
-
9 # 史海聽雷
豬隊友一詞最早來自團隊合作遊戲。指像豬一樣蠢的隊友。如今我們把總拖隊伍後腿、習慣於坑隊友、賣隊友的人稱為豬隊友。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然而,殘酷事實往往是:神隊友不常有,而豬隊友常有。豬樣隊友不僅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甚至還出現在戰爭中。這種隊友的出現,不僅不利於自己部隊的作戰,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戰役失敗,隊友死亡。而在二戰時期,有關豬隊友的戰役很多。
一、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慘敗,完全受英軍這個豬隊友所賜。從同古會戰到仁安羌解圍,到最後敗走野人山,付出了慘重代價。
早在1942年初英軍就有放棄緬甸的打算,他給駐緬甸英軍下達了放棄緬甸退入印度的命令,但是這道命令被英軍上下給藏得嚴嚴實實。丘吉爾寧願把緬甸丟著日軍也不願意中國軍隊“賴在緬甸不走”。
相對於日軍,他們更害怕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打敗了日軍,那時就請神容易送神難。因此,英軍害怕遠征軍打勝仗(怕中國待著不走),也害怕日軍打勝仗(這樣沒人替英軍擋槍)。於是,在仰光堆積如山的軍用物資被英國拱手讓與日軍也不給中國人,在中國軍隊還沒有駐防前,就放火燒掉了所有房屋。
在殖民地作威作福享受慣了的英軍,早已失去了軍人的榮譽,面對窮兇極惡的日軍,一路潰敗而去,他們唯一的指望就是遠征軍能夠擋住自己身後的日軍,讓自己能夠多生出兩條腿來,好儘快逃離這個戰場。如中國遠征軍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救出7000多的英軍。但英國一次次背信棄義,英軍靠著中國遠征軍戰士的鮮血,完成了撤回印度的戰略目的。
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歷時半年,轉戰1500多公里,損兵折將,不僅未能完成作戰任務,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敵完全切斷,日軍入侵雲南境內。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第93師副師長鬍義賓、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壯烈殉國,大批士兵的鮮血灑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嘆息。
戰後據盟軍統計,本次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共計10萬3千人,陣亡6萬1千,而其中5萬餘人死於野人山。可以說,中國遠征軍本次入緬作戰不是敗給了日軍,而是敗給了盟軍指揮,敗給了友軍,敗給了野人山。
二、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1939年,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取向,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作戰計劃。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計劃,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
"北上"吃了敗仗後,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就掉頭策劃"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偷襲珍珠港不僅對日本而且對軸心國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因為曾經一戰德國的失敗與美國的介入有著很大的關聯,這點在德國人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二戰初期,希特勒是剋制的,他限制德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的接觸,也限制在報紙上發表一些刺激美國的言論。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
當時深陷蘇德戰場的德軍,本來指望日軍能從蘇聯遠東進攻,東西夾擊蘇聯。根據《德意日三國條約》、《德意日聯合作戰協定》以及《補充作戰條款》第五條:“德國對蘇聯宣戰半年內日本必須配合從滿蒙地區(即中國東北和蒙古)出兵進攻蘇聯遠東地區 。”其時,蘇德戰爭爆發已近半年,蘇聯紅軍已被消滅300多萬人,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紅軍己處在危急狀態,蘇聯黨政機關和工廠已經開始從莫斯科遷移到遠東烏拉爾山一帶。
由於確切情報得知日本在遠東地區認定的主要對手是美國而不是蘇聯,所以蘇聯方面朱可夫元帥得以從容從遠東地區調集大量部隊鞏固首都莫斯科的防禦。結果日軍不僅沒有幫上忙,反而使近20萬遠東精銳蘇軍參加完蘇聯紅場閱兵以後,直接開赴前線,從而喪失了日德東西合進、消滅蘇聯的戰略良機。即使日軍不進攻蘇聯,而保持一種戰略威懾,也能大大減輕德軍壓力。
直接後果是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戰略性失敗!納粹德國企圖快速征服蘇聯的計劃破產,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其遭到無法彌補的物質損失,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徹底破產。
三、西班牙作為合作國組建藍色師團參加對蘇作戰
西班牙人內戰的時候,德意兩國曾給予佛朗哥一方很大的支援。但是,二戰全面打響後,佛朗哥卻選擇讓自己置身事外,讓西班牙保持中立。
後來看到德軍節節勝利,佛朗哥想從中撈取部分戰利品,發一筆戰爭財。就這樣,既不作為二戰軸心國,又不屬僕從國的西班牙以一個特殊的身份參戰,那就是“合作國”。
佛朗哥從西班牙士兵中精挑細選,擇出一支一萬八千人的精銳部隊。後來透過輪換,一共有約47000名西班牙軍人參戰。這支軍團中計程車兵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而且,他們都懷揣著對蘇聯的憎惡,也都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狂熱分子。由於他們身著藍色的戎裝,所以,也被稱作“藍色師團”。
後來弗朗哥眼見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局是江河日下,為了儘快從這攤泥淖中脫身,也不想再把藍色師當作賠葬品,於是便下令藍色師回國。而西班牙在這個風口浪尖中重新宣佈中立。
四、最大的豬隊友義大利
早在德國跟義大利簽訂《鋼鐵條約》時,德國國防軍中就存在反對與義大利結盟的聲音。德國國防軍對於意軍戰鬥力到底是何水準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當希特勒詢問該條約利弊時,他們曾經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就相當於我軍增加10個師的力量;如果義大利加入對方,我們用20個師就能搞定它;但如果義大利要加入我方,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它。”
後來戰事的發展證明了德國將軍們的先見之明,但他們顯然低估了義大利人拖後腿的能力,義大利在二戰中對於德國的牽制,怎麼看都不止50個師。
1940年,在對法國的戰爭中,義大利先是以“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為由,拒絕參戰,在德國已經快攻佔巴黎時,想趁機撈一把的墨索里尼又急忙發動了法國戰役,結果是他精心拼湊的攻擊部隊反而被本已放棄希望的法軍打得潰不成軍,把戰火燒到了義大利境內。幸虧不到半個月後,法國就向德國投降了,否則法軍最終會在哪兒停下腳步還得看心情。
這次失敗的趁火打劫讓墨索里尼感到很跌份兒,一心要撈回面子的他決定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戰爭奇蹟”,於是不顧德國警告,對巴爾幹小國希臘宣戰。當時義大利投入的總兵力有8萬人之多,飛機坦克俱全,而希臘則只有3萬守軍,自大的墨索里尼宣稱,這並非戰爭而只是一場“軍事散步”。
希臘戰役歷時半年,結果很悲催,連續兩次進攻都以慘敗告終,希臘軍隊甚至一度佔領了意軍用以作為攻擊跳板的阿爾巴尼亞。沒法收場的義大利人不得不去找德國,於是本已做好對蘇攻擊準備的德軍不得不掉轉槍口南下,用了近四個月時間吞併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巴爾幹半島,此舉直接導致了德國對蘇作戰計劃的推遲,原本計劃在秋季之前結束的對蘇攻擊,因此被拖入了俄羅斯漫長而嚴酷的寒冬。
義大利給盟友添的最大一個麻煩在北非。由於海軍不行,德國地中海地區的計劃本來只是防禦。一心想建立自己“新羅馬帝國”的墨索里尼卻偏要染指英國在北非的殖民地,整個北非戰役的後果當然可想而知,數量遠多於英軍的意軍卻被英軍打得一潰千里。於是德國不得不在西拒英國、東攻蘇聯的背景下,開闢了北非戰場,陷入了比一戰中更為噩夢的“三線作戰”狀態,北非也因此成了軸心國最早戰敗的戰場。
整個二戰中,義大利往往出工不出力,甚至還時不時在戰場上夢遊,完全讓人感受不到當年羅馬人的影子。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北非意軍總司令巴爾博元帥的座機竟被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
義大利好像沒什麼存在感,這個國家倒貢獻了二戰當中大部分的笑料,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給充滿血腥與殺戮的二戰添加了不少的喜劇色彩,也使盟軍才能這麼快去取得最後的勝利。
1943年7月24日,面對國內危機日益加重,德國又在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二戰局勢逆轉,越發對法西斯軸心國不利。義大利法西斯最高委員會立即宣佈恢復君主立憲,把軍隊指揮權交給國王,並且逮捕了墨索里尼,畫風轉變之快令德國老大哥傻眼。到了1943年10月13日,義大利正式宣佈退出軸心國,轉投同盟國陣營,搖身一變成了反抗法西斯的盟軍。
五、德國也不是堅定的盟軍
1941年3月,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根據德國方面的要求,決定摧毀英國在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線,奪取地中海制海權,決定對英國海上運輸線實施攔截。由於德國空軍謊報戰果說擊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導致義大利錯誤地認為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只有1艘戰列艦。這樣一來義大利方面自然會認為自己肯定會佔據上風。
因為英國當時的戰列艦大多都是一戰時期的舊式戰艦,而義大利的戰列艦都是新式戰艦,更何況當時德軍的空軍已經進駐地中海附近了,在理論上他們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海面控制權,但真實的情況遠比他們想象的更加複雜。
英國方面實際上出動了1艘航母,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雖然裝備陳舊,但是卻有航母的支援。而原本說好要提供支援的德國空軍並沒有及時趕到,導致義大利艦隊遭到有海空優勢的皇家海軍的毀滅性打擊。戰後統計顯示,義大利方面損失海軍2300多人,3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而英國人僅僅損失了一架飛機。
戰後德軍表示,有那麼大兵力兵器優勢,地中海海戰都打不贏,義大利海軍真是廢物。
1942年11月4日,阿拉曼戰役進入尾聲,軸心國遠征軍忙著撤退,德國非洲軍此時“徵用”了義大利部隊的燃料跑了路,然後把義大利軍隊拋棄在了沙漠裡。這一天,意軍的阿利埃特裝甲師,裡特瑞奧裝甲師和特利摩托化師全軍覆沒。最終結局是導致伴隨德國非洲軍進攻的義大利部隊(大概8個師;非洲軍只有3個師)幾乎被完全殲滅。
1942年11月,德軍整個南線都有崩潰的危險,德國B集團軍群在斯大林格勒兩翼的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遭到蘇軍優勢兵力鉗擊,在絕望中堅守的羅軍突然發現自己身後擔任預備隊的德軍率先跑路,結果羅軍兩個集團軍基本被殲滅,蘇軍以鉗形攻勢包圍了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團軍。事後德軍表示,斯大林格勒的慘敗,純屬因為羅馬尼亞軍太廢物被鉗擊得手,要是換成德軍肯定不會結局如此。
-
10 # 北車侃遊戲
戰爭是很殘酷的,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會失去性命。作戰講究的是戰術,是團隊協作能力,即便你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是團戰中,你的隊友不給力,跟不上你的步伐,很有可能你會因此喪命,人們常說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就是這個意思。而英國步兵喬治·米歇爾就是這麼倒黴,好不容易躲開敵人的炮火攻擊,卻因隊友沒跟上而犧牲,只能感嘆一句:怪他太優秀!
這件事是發生在義大利戰場,當時的情況有點特殊,喬治·米歇爾所在的部隊負責夜襲,他們要藉助夜色掩護摸到德軍陣地下方,藉助山體掩護隱蔽身形,但是一旦被敵方的哨兵或者機槍手發現,將會是必死無疑。這是一場以生命為代價的襲擊,喬治憑藉其出色的“蛇皮”走位躲開敵軍子彈,以一人之力摧毀數個敵軍碉堡,最終戰死,被授予英國戰士最高榮譽—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如今這枚勳章陳列在英國倫敦的蘇格蘭軍團博物館裡。
當時喬治所在的突擊班負責迂迴包抄德軍機槍陣地,喬治是一名迫擊炮手,但是排長在下達完命令之後就英勇犧牲了,一時間群龍無首,喬治當機立斷,一人拿著刺刀步槍就衝上了德軍陣地,迅速制服德軍的機槍手和其副射手。隨後,在他們的進攻路上又出現一處機槍掩體,他憑藉S形走位迅速竄到掩體旁,在這一過程中,德軍的子彈一發都未打中他,也是令人詫異,這一次6名德軍死亡,12名被俘。
隨後一個德軍機槍班發現情況不對,準備開搶射擊突擊班,喬治發現之後,用一枚手雷搞定他們。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之後,雖然距離目的地已經不遠,但是突擊班的彈藥也用得差不多了,德軍見此情況,選擇用火力壓制英軍進攻。當時喬治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因此他拿著一把帶刺刀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在夜色的完美掩護下衝入德軍戰壕,英勇殺敵,最終德軍舉手投降。
但是變故就發生在一瞬間,一名德軍見他只有孤身一人,就悄悄撿起地上的步槍,對準喬治的腦袋,一槍爆頭,他最終倒在了這場戰鬥中。雖然他沒能再次站起來,但是他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的鎮定自若,一次次憑藉走位救戰友于危難之際,首當其衝英勇殺敵,當真是勇猛無雙。可惜他卻因隊友未跟上而犧牲,實在是讓人唏噓!
-
11 # 貓叔說史事
看了下各位大佬的回答,發現大家說的都是歐洲戰場的,我來說兩個不一樣的,來看看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鬧的那些笑話。釜底抽薪沒抽成
話說在諾門坎戰役裡啊,日軍被蘇軍打的落花流水,先是想去偷蘇軍後路,沒想到被蘇軍給堵了個正著,日軍被死死的堵在了河邊,這支偷襲小隊的隊長一看這不行啊,再打下去都折在這了,趕緊向關東軍司令部求援吧,司令部的那些傢伙一定不會放棄我們的!關東軍司令部果然沒有放棄他們,派來了一支人數多達32人的小隊前來增援,無奈的日軍被蘇軍圍著胖揍了一晚上,最後這支被派去偷襲的隊伍減員百分之六十三,徹底的喪失了作戰能力。
上圖為準備偷襲的日軍。
重炮聯隊是蘇聯人的臥底嗎?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日軍見釜底抽薪失敗了,就調了兩支重炮聯隊上去協同步兵和蘇軍硬剛,嚴陣以待的蘇軍看到令他們吃驚的一幕,只見日本人氣勢洶洶地喊著板材!亞基給給就朝著他們衝過來了,此時日軍的重炮也發出了他們的咆哮,日軍和蘇軍都懵了,這時候開的哪門子炮?還沒等日軍反應過來就都被自己陣營的重炮給炸上了天。這起誤傷的主要原因是步兵和炮兵的進攻時間不同步,雙方沒有對過表,炮兵的表比步兵的要慢,所以才會有步兵都衝上去了炮兵才開火。對於被自己的重炮炸死的那些日本人來說,這可真是飛來的橫禍啊。不過這些死去的日本兵也可以瞑目了,因為這兩支重炮聯隊在被蘇軍發現陣地後仗著射程的優勢都給點掉了。僥倖沒被點掉的炮兵在步兵的強烈要求下也不敢開火了,因為它們一開火蘇軍就以幾倍與日軍的火力炸回來。炮兵是日軍在這場戰役裡的第一個豬隊友。
上圖為日軍重炮。
空軍全是馬鹿!日軍在蘇軍給被誤傷的日軍報完仇後想道,重炮不行,那飛機總行吧?蹲在戰壕裡的日軍悠閒的抬頭看著日軍航空兵的飛機哼哼呀呀的從天邊飛了過來,但是日軍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還沒飛到蘇軍陣地就開始扔炸彈了呀?對,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日軍航空兵成功的炸了正在衝鋒的日軍地面部隊。
上圖為日軍戰鬥機。
不建立戰果誓不罷休的731部隊接下來正主來了,日本步兵從上到下都在破口大罵炮兵和航空兵全是馬鹿(八嘎)!苦戰不下的日軍把偷偷的把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調了過來,打算往河裡投毒來使蘇軍爆發瘟疫,但是蘇軍早就透過可靠的情報渠道得知了日軍的這一目的,蘇軍備好了水質檢測的物品和一應藥品,而且在戰前他們就不喝河水,喝的都是從專門的水管裡流出來的水。而日軍怕國際社會得知他們使用生化武器後譴責他們,所以所有的基層官兵都不知道這支部隊被調來了,也不知道河水已經被投入了20多公斤的炭疽鼠疫霍亂等烈性病毒,還是一如平常的飲用河裡的水,結果關東軍司令部沒等來蘇軍爆發瘟疫的訊息,倒是自己這邊先爆發了瘟疫,部隊成建制的失去戰鬥力,最終有2000多名日軍死在了731部隊製造的瘟疫之中。
大阪商販師團日軍的這些特殊兵種都指不上,那就要增援吧,關東軍大本營好死不死的派了大阪師團去增援,誰知道這支師團在接到開拔的命令後,軍營裡的傷號簡直比被731部隊毒害了的日軍還要多,要麼是拉肚子的,要麼是腳崴了,反正就是竭盡所能地不上戰場,全都要求留守,後來被氣瘋了的聯隊長親自在醫務室坐鎮,這才把這幫士兵拉上了前往諾門坎的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在路上這幫“傷兵”又竭盡所能的拖延時間,不斷地有人掉隊,等他們先頭部隊趕到諾門坎的時候仗都打完了,他們積極的參與到了給日軍第二十三師團收屍的工作中。
上圖為蘇軍繳獲的戰利品。
-
12 # 三維地圖說歷史
豬隊友,最早是團隊合作遊戲用詞。“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由於豬隊友導致的失敗戰役,我盤點了以下幾個:日本突襲珍珠港、義大利北非戰役、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法國戰役。
下面詳細說一下每場戰役,提一提讓盟友愛恨相加的隊友。
先說日本和義大利是因為他倆都是德國的“好盟友”。
1、日本突襲珍珠港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軸心國三國軍事同盟形成。
有資料說,當年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時,作為盟友的希特勒氣的大罵:愚蠢至極!真不該把美國早早拖進戰爭!這導致德國也多了一個強敵,尤其是當德國和蘇聯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
儘管希特勒清楚,由於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美國參戰是早晚的事,但是美國越晚介入戰爭對軸心國越有利。日本這樣一來無疑是給自己和隊友都早早挖了一個大坑,戰局變數陡增。
2、義大利北非戰役
1942年在北非阿拉曼戰役中,義大利軍隊20多萬人進攻3萬多英軍,沒多久卻被英軍反攻潰逃,當英國首相丘吉爾問英軍司令奧金萊克抓了多少義大利俘虜時,奧金萊克得意洋洋地說:“數不清啊,大概有5英畝的軍官,200畝計程車兵。”可見義大利軍隊戰鬥力的不堪。
丘吉爾也曾譏諷義大利:“真是萬幸,義大利成了德國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二戰中,義大利確實給德國拖了後腿。德意簽訂《鋼鐵條約》時,德軍的將領說:“如果義大利中立,相當於我軍增加了10個師的力量;如果義大利加入敵方,我們用20個師就可解決它;現在義大利加入我方,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它。”
1940年10月28日開始,義大利8萬大軍進攻希臘3萬部隊,卻被希臘人打的人仰馬翻。1941年3月,義大利不得不向德國求援。
義大利在北非開戰,也讓德國不得不加入北非戰場,陷入三線作戰。
後來,墨索里尼被國內反對派抓起來了,希特勒又派傘兵去救他。
為了維持住義大利防線,希特勒不得不分兵幫助義大利防守。
“豬隊友專業戶”的頭銜非義大利莫屬。
3、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英軍只顧一件事:逃跑!趕緊逃跑!英軍也沒提供答應好的空中掩護,中國遠征軍孤軍奮戰,側翼暴露給日軍,最後敗走野人山,損失慘重。
中英兩國於1941年12月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本來是計劃10萬中國遠征軍和駐防緬甸的3萬英軍一起抗擊日軍。
結果,英軍這個豬隊友根本無心和日本打,著實坑了中國軍隊一把。
4、法國戰役
作為世界第二大陸軍強國的法國,堅守了不到40天就全部淪陷,這讓盟友英國措手不及。由此誕生了一個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法國投降前攻佔巴黎”
法國投降後,西線戰場英國孤軍奮戰,抗戰形勢更加艱難。
另一方面,德國繳獲了大量的法軍飛機坦克等重灌備,轟炸機也以法國為基地轟炸英國,讓英國雪上加霜。
話又說回來,風水輪流轉,英國這個豬隊友也沒想到有一天,也會被豬隊友坑的頭破血流吧?
總之一句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豬隊友出師不力坑盟友,最終受牽連的還是自己。
不信你看,西遊記多看幾遍,也能悟出真理。
-
13 # 小太拾
義大利在利比亞班加西被英國打敗了,德國趕過來支援義大利,結果打著打著,德國軍隊發現看不到義大利友軍了,原來義大利軍隊覺得打不下班加西,先行溜了,德軍統帥隆美爾氣憤不已,自己帶領德軍強行拿下了班加西。
希臘戰場也是,義大利首先挑事,想出兵去佔領希臘,結果被希臘軍隊打的大敗,只得求德軍支援,德軍立刻就趕來支援了,但是義大利見到英國軍隊來支援希臘後,馬上又撤軍了,使得德軍在希臘戰場同時面對英國和希臘軍隊,進退兩難,最後德軍還是依靠自己強大的指揮作戰能力和經驗,打敗了英國和希臘聯軍。
這兩場戰役下來,希特勒被義大利氣的鬍子都白了。
-
14 # 歷史新檔案
1941年,馬塔潘角海戰
軸心國為了奪取地中海制海權,決定對英國海上運輸線實施攔截。由於德國空軍謊報戰果說擊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導致義大利錯誤地認為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只有1艘戰列艦。更糟糕的是,在行動中,原本說好要提供支援的德國空軍並沒有及時趕到,導致義大利艦隊遭到有海空優勢的皇家海軍的毀滅性打擊,英軍損失甚微。
事後德軍表示,有那麼大兵力兵器優勢,地中海海戰都打不贏,義大利海軍真是廢物。
墨索里尼攻打埃及。於是連續幾個月,把大批具有現代化裝備的兵員和物資向埃及邊境集結,準備到秋天增加到40萬人,一舉殲滅英軍在非洲的主力。一場爭奪埃及和北非的規模巨大的角逐就要開始了。
但是,在非洲的意軍統帥卻按兵不動,這個法西斯老將見英軍不戰自退,疑心其中有詐,恐怕是個陷阱,所以耐心觀望,尋找機會。就在意軍躊躇不前時,英軍卻按照丘吉爾首相的指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指南針”戰役的準備工作。
1940年12月9日,英軍裝甲部隊(約4.6萬人,275輛坦克),發起“指南針”行動,透過沙漠地區從義大利軍隊(總兵力40萬,600輛坦克)側後發起反擊,在一陣猛烈的炮火攻擊下,僅幾分鐘意軍的25輛坦克就陷入癱瘓狀態。
戰鬥持續了一整天,一舉攻克西迪巴拉尼要塞,北非意軍隊迅速崩潰。英軍不僅將意軍全部趕出埃及,還將戰線向西推進上千公里,俘獲意軍13萬人、坦克400輛、大炮1300門,英軍僅陣亡494人。到晚上10點,英軍向指揮部報告:俘虜太多,已無法清點。被俘的意軍官兵黑壓壓地佔了約有二百多英畝的一大片地方。
為了救援義大利,德國不得不推遲一個月進行“巴巴羅薩計劃”,派遣部隊救援。
二戰時義大利總是打敗仗,拖後腿,其在戰場上的呆萌表現遠遠不止這一起。其實,德國對義大利的參戰是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這種心態反映的就是德國軍事愛好者給予義大利的評語的一個笑話——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的話,就相當於我軍增加10個師的力量。如果義大利與法西斯作對的話,就相當於我軍增加20個師的力量,但義大利要加入軸心國,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他!!
在二戰中,義大利軍隊雖然是納粹的盟友,但更多是來負責為血腥的戰場增添幾分笑料的,義大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巨大貢獻,實在是不能被世界人民遺忘。
回覆列表
1941年,馬塔潘角海戰
軸心國為了奪取地中海制海權,決定對英國海上運輸線實施攔截。由於德國空軍謊報戰果說擊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導致義大利錯誤地認為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只有1艘戰列艦。更糟糕的是,在行動中,原本說好要提供支援的德國空軍並沒有及時趕到,導致義大利艦隊遭到有海空優勢的皇家海軍的毀滅性打擊,英軍損失甚微。
事後德軍表示,有那麼大兵力兵器優勢,地中海海戰都打不贏,義大利海軍真是廢物。
1941年,基輔戰役
在7月中旬德軍進逼第聶伯河沿線之後,基輔的丟失已經是時間問題。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轉向南翼,證明德軍打算在基輔又一次發動鉗形攻勢,合圍並殲滅蘇軍西南方面軍。為此最高統帥部做出了放棄基輔向東撤退的決定。
此時最高統帥部裡突然出現了一種聲音,即應該在布良斯克方向(也就是南下的古德里安裝甲叢集的左翼側)實施進攻,摧毀古德里安叢集讓德軍無法實現合圍,然後再殲滅基輔以南孤軍深入的克萊斯特裝甲叢集,把小敗變成大勝。斯大林對這事兒沒有底,徵詢各位將軍的意見。此時葉廖緬科站了出來:
“我一定能粉碎古德里安那個流氓!”
於是,8月下旬布良斯克方面軍組建,西南方面軍停止撤退。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古德里安裝甲叢集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南下並和克萊斯特裝甲叢集會師,西南方面軍被合圍,方面軍司令員、政委都陣亡,5個集團軍被殲滅,45-60萬人被俘,小敗變成大敗。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進攻”基本沒有取得進展,或者說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努力。
事後葉廖緬科(在回憶錄中)表示:在基輔戰役期間,布良斯克方面軍很好地完成了防禦任務。
1941年,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會戰已經失敗,軸心國遠征軍忙著撤退,德國非洲軍此時“徵用”了義大利部隊的燃料跑了路,然後把義大利軍隊拋棄在了沙漠裡。結局是導致伴隨德國非洲軍進攻的義大利部隊(大概8個師;非洲軍只有3個師)幾乎被完全殲滅。
事後德軍表示,北非戰局之逆轉,純屬義大利軍是豬隊友,不就是打了場敗仗麼,你丫就都投降了,可恥。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階段(天王星行動):
德B集團軍群在斯大林格勒兩翼的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遭到蘇軍優勢兵力鉗擊,在絕望中堅守的羅軍突然發現自己身後擔任預備隊的德軍(似乎是來自德第4裝甲集團軍)率先跑路,結果羅軍兩個集團軍基本被殲滅,蘇軍以鉗形攻勢包圍了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團軍。
事後德軍表示,斯大林格勒的慘敗,純屬因為羅馬尼亞軍太廢物被鉗擊得手,要是換成德軍肯定不會結局如此(當然了,前提是德國還真能湊出2個集團軍的兵力)。
順便一提,在蘇軍主攻方向右翼正面的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匈牙利第2集團軍也遭遇了差不多的情況。德軍似乎很擅長(只)避免自己被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