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讀齋主
-
2 # 錦繡之州話古玩
看了一位藏友發的照片,僅直觀分析並根據文獻資料佐證,認為你說的應該是高古瓷之類“古瓷”會產生這種物理化學現象,外觀類似照片上結霜或冒鹼。
高古瓷使用的釉質基本上都是低溫高鉛釉(琉璃釉),這種釉質長期在與外界的不良環境接觸後,很容易氧化分解釉胎粉化,並與含鹼、酸、無機鹽類的水泥巴空氣發生反應,容易生成無機鹽類物質,至於詳細的種類要透過化學分析資料來佐證,空口無憑不科學,這種現象在景德鎮元、明、清瓷器上很少發現。
-
3 # 羅羅漫像
冒鹼故名思意就是從瓷器釉層裡面往外冒出白色結晶斑,有的衝破了釉面有的在釉表下層,它呈現出有深有淺的層次,在薄釉之處多見,如胎釉結合處,開片紋周邊,這其實是古瓷長年在土層被土層的鹼酸變化所影響,逐漸形成的像雪花丶像結晶體的一種老化現象。
古瓷的冒鹼現象要區分瓷釉本身的白色成份和人為在外部做假的物質變化。
這種冒鹼現象透過區域性和微觀顯微觀察,可以用50~100倍放大鏡進行鑑別。
瓷器出窯前經過鍛燒不存在次生結晶問題,現代某些結晶釉作品是特殊配方所致,與次生結晶是兩回事。次生結晶是礦物晶體析出的再生現象,古瓷因年代久遠,釉內礦物質長期受地心引力及氧化作用,本以碾碎打破的分子結構重新組合並向其固有結構形態演化,部分礦物粒子由薄弱部位析出表面形成獨立結晶體,多為白鹽狀或霜雪狀;這是一緩慢的演化過程,最少數百年才能出現此現象,年代越久,這種次生結晶特徵可辨率越高。宋元古瓷多有出現明顯次生結晶體者,五代唐代古瓷此特徵更明顯。當然,釉面結晶亦有土壤中的礦物質因年久沉積親和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