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沐心語

    請看我寫的文章《不適合做宰相的司馬光在《清平樂》裡為什麼針對徽柔公主和懷吉?》

    有很詳細的闡述

  • 2 # 梧桐非木

    司馬光喜嚴肅的綱常倫理,推進封建家長制,在後來越來越嚴苛的倫理道德束縛氛圍,自然受到推崇。近代後批評司馬光的聲音才漸起。司馬光也還算不差,沒黑子黑得那麼禍國,也沒吹子吹得那麼發光。掌權為相之後,問題比較大,連涑水門下走狗都嫌他過於專橫,蘇軾也罵他以前罵韓琦專橫。

    司馬光其實也是力主變法的,他對北宋的弊端看得很深,理解上很正確。但問題出在:他主張徐徐變法,不要一下子太過火。當時年輕氣盛的皇帝自然不喜歡這種做法。他自己不願意當變法的領頭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他的建議再正確又如何?

    司馬光個人品德無可挑剔,王安石的變法雖有問題,但不無可取之處,司馬光一上臺就盡廢新法,試想難道什麼都不做,只是恪守祖制就能興盛國家?宋朝到了神宗時期,說需要改革是一點沒錯。形勢一直在變,法度卻全然不變,這樣的情況能維持多久?早在仁宗年間范仲淹就主持過慶曆新政,可見那時就有需要革新的地方。而司馬光卻只是一味反對改革,還將新黨全部貶黜,加劇了黨爭。他盡廢新法不能不說是走了另一個極端,連之前反對王安石的範純仁也不認可。

    “司馬光為政,將盡改熙寧、元豐法度。純仁謂光:“去其太甚者可也。””但司馬光根本沒聽進去。他反對新法不能不說是帶有個人情緒的,這從一件早已定論的案子還要“復申前議改焉”就能看得出來,司馬光不是對事不對人,而是又對事又對人,凡新黨支援的,他都要反對,已然偏離了為國為民的宗旨,不像蘇軾、範純仁等人是為國著想,怎麼有利怎麼來,有問題才反對。

    至於割地給西夏,那完全是不應該的,西夏小國反覆無常,毫無信用可言,簽訂和議都不能約束他們,更不能指望他們會自己收手,要保得邊境安寧,只有攻滅西夏一條路可走。熙河開邊的成果已經顯著,司馬光卻要割讓土地,還主張盡數退回熙豐時所佔的城、寨、州、軍,結果連舊黨內部的一致認同都得不到。 到了宋哲宗紹聖初,“御史周秩首論光誣謗先帝,盡廢其法。章惇、蔡卞請發冢斫棺,帝不許,乃令奪贈諡,僕所立碑。而惇言不已,追貶清遠軍節度副使,又貶崖州司戶參軍。徽宗立,復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復降正議大夫,京撰《奸黨碑》,令郡國皆刻石。長安石工安民當鐫字,辭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馬相公者,海內稱其正直,今謂之奸邪,民不忍刻也。”府官怒,欲加罪,泣曰:“被役不敢辭,乞免鐫安民二字於石末,恐得罪於後世。”聞者愧之。”這段記載顯示,司馬光死後,新黨重新被啟用,甚至要將司馬光開棺戮屍,雖然沒有被允許,但是還是推倒了立的石碑,追奪所贈諡號,還幾次追貶官職。

    但他在民間的名聲卻不錯,這一來是因為他個人品德確實好,而且廢了新法以後,一些新法勞民的地方也被廢除,使得人民感謝他;二來之前很多人也提過,個人傳記有美化的地方,寇準傳就被很多人認為有美化。而且古代修史大多不認同王安石改革,甚至有認為他是奸臣的,認為他導致了北宋滅亡的,把責任全推到王安石變法上,如此一來反對他的司馬光就成了偉光正,這種看法顯然是不客觀的。

    從現在的角度看,王安石有意改革弊政、富國強兵,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執行中出現了偏差,雖然如此,還是取得了開疆拓土、充盈國庫的不少成就,將之全面否定肯定是不合適的。而司馬光的盡廢新法,一味守舊的舉措在現在看來則是不思進取的表現,畢竟問題不會自己解決,祖宗之法也不是萬能藥。雖然建國初期可以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但當時的北宋也顯然不處於這一時期。 總的來說,司馬光個人品德非常好,在文學上也有撰寫《資治通鑑》的成就,可惜執政之國上不能做到相容幷包,將變法的成果保留下來,只去糟粕,消弭新舊兩黨的紛爭,反而盡廢新法、盡貶新黨,為後來更激烈的黨爭埋下了禍患。

  • 3 # JASONWORLD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在熱播,隨著劇情發展終於演到了原著中趙徽柔和梁懷吉的劇情,而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趙徽柔和梁懷吉的事情曝光後,反對最為激烈的就是朝堂的那些士大夫們,其中司馬光更是其中的翹楚,彈劾的帖子一封又一封的往宋仁宗案桌上遞,真的有種不把趙徽柔和梁懷吉整死誓不罷休的樣子。看到這一幕,我心想,這還是那曾經那個聰明冷靜砸缸的少年嗎?後來,我就去查了查司馬光的人生履歷,發現我們可能是對“7歲砸缸救人”的少年有了很厚的濾鏡,所以一時才無法接受榆木腦袋的成年版司馬光。那麼,真實的司馬光是怎麼樣的呢?

    7歲砸缸救人、12歲斬巨蟒

    如果說司馬光七歲砸缸救人的壯舉是一個孩童聰明機靈的佐證,那麼司馬光12歲斬殺巨蟒又是什麼呢?說的是,司馬光大概12歲的時候,和他父親司馬池從開封前往四川,中途他們父子二人在棧道上遇見了一隻巨蟒。這事兒要是擱在一般的孩子上面,那肯定嚇得哇哇大叫,可是司馬光不是一般人,他冷靜異常,手裡拿著鋒利的劍,抓住機會一劍刺入了巨蟒的尾部,然後將巨蟒推下了棧道。

    堅持己見,15年心志不改

    說道堅持己見,心志不改,怕是沒有人能比得上司馬光了。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在文學歷史上有很高的成就和地位,但是這部《資治通鑑》是怎麼來的呢?話說當時宋神宗繼位,因為年輕氣盛所以想要幹出一番事業,於是就籠絡了王安石,準備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記載的“王安石變法”。但是,司馬光不同意,他認為王安石的主張太冒進,一旦頒佈施行對社會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他投了反對票。但是宋神宗卻覺得王安石的主張非常好,所以宋神宗就想要司馬光配合一起來完成這個壯舉,哪知道司馬光居然自動請求離開京城,下放到地方做官,其實這也差不多就是“貶謫”了,而這一貶謫就是十幾年,也是這十幾年間,司馬光才完成了《資治通鑑》的編撰。

    登州少女阿雲案

    “登州少女阿雲案”在北宋算得上第一奇案。說的是宋神宗的時候,登州有個13歲的少女叫做阿雲,阿雲的父母因病過世了,便和其叔叔生活在一起。哪知道阿雲的叔叔極為貪財,居然因為一筆銀子,把還在守孝期的阿雲嫁給了一個老光棍。阿雲根本不願意嫁給老光棍,但是阿雲反抗不了叔叔,所以阿雲決定殺了老光棍。但是阿雲並沒有得手,只是砍傷了老光棍的一根手指,最後被老光棍以“謀殺親夫”的罪名告到了官府。當時這個案子鬧得很大,不知怎麼就傳到了宋神宗的耳朵裡,宋神宗就讓王安石和司馬光評判。這邊,司馬光認為阿雲犯了死罪,應該執以死刑;而王安石則認為,阿雲尚在孝期,和老光棍的婚約無效,所以謀殺親夫罪不成立。兩人僵持不下,於是宋神宗下旨,免了阿雲的死刑,後來恰逢朝廷大赦天下,便把阿雲放回了家中另行嫁人生子。這件事兒本來就這麼過去了,哪知道等到宋神宗去世後,宋哲宗繼位,宋哲宗上位後就讓司馬光當了丞相。萬萬沒想到的是,司馬光當上丞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謀殺親夫罪殺了阿雲。由此,不得不佩服司馬光的執著了。

    不納妾、不呷妓

    北宋的時候,官員的俸祿都很高,所以當官的生活比較寬裕,比如《清平樂》中范仲淹就曾說過,他只是一個五品官,一年的俸祿就有三十萬錢。既然經濟寬裕了,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豐富其精神世界。北宋的文人都喜歡吟詩湖賞景,所以納妾呷妓儼然是一種風氣,在文人騷客中頗為盛行。但是,司馬光卻是另類。司馬光和夫人成婚三十年,都沒有生孩子。按說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偏偏司馬光對妻子一心一意,不僅沒有休妻,連妾都沒有納,甚至連妻子帶回家中的女子都視而不見,到了最後,還是直接是過繼了兄長的兒子。

    從編修《資治通鑑》、“登州少女阿雲案”以及“不休妻不納妾”這三件事來看,可以得出司馬光是一個非常執著且堅持自我的人,一旦認定的事情,即使過了十幾年都不會改變。所以在瞭解了司馬光生平的幾件事情後,會發現司馬光是一個特別有原則的一個人,他自己擁有一套完整的個人準則體系,在為人處世時都是以自己的準則出發,說白了就是“對事不對人”,所以司馬光不會因為懷吉只是一個內侍而對視他的命為草荐,同樣的也不會因為徽柔是一國公主而對她“法外開恩”。在司馬光看來,徽柔已經嫁給了駙馬李瑋,已經是李家婦,與李瑋發生爭吵屬於李家事,無論因為什麼事情都不能成為徽柔夜叩宮門的理由。所以,徽柔既然違背了祖制,司馬光定然是第一個彈劾的。所以,這麼想,司馬光或許也只是不近人情,倒還算不上反派。所以,這件事你們怎麼看呢?

  • 4 # 歪歪鍋鍋Tt

    《清平樂》司馬光讓人吐槽最多的地方,也是最讓人瞧不起的地方,不是他揪住錯誤不放,揪住錯誤不放棄其量是缺少人情味,但並未違反原則,而是他以正義之名卻行不太正義之事,這就有違原則了。

    在趙微柔和駙馬的悲慘家事中,司馬光在奏疏中避重就輕,指出了趙徽柔的錯誤,卻並不敢指出致使趙徽柔犯錯的真正“罪魁禍首”。

    這裡面真正犯了錯的人就是趙徽柔,是她不懂得隱忍情感,不懂得尊敬婆婆,將一手好牌打到稀爛,最終也只能和梁懷吉遙相望卻不能長相守。如果她不任性妄為,如果她能隱忍情感,和懷吉克己守禮,還能相望相守,也或許能平淡卻內心幸福地度過一生。

    如果誰還要為趙徽柔的錯誤負責,那就是官家趙禎了,畢竟趙徽柔是他的女兒,婚姻之事,也是趙禎給定下來的。

    但司馬光卻不敢得罪公主和官家,不敢讓趙徽柔和趙禎為錯誤負責,而是選擇讓什麼背景也沒有的小小內侍梁懷吉背鍋,要官家賜死梁懷吉來平息眾怒。他打著正義的旗號,行的卻並非正義之事,這也是最讓人瞧不起的。

  • 5 # 世界全史羅銳

    在《清平樂》的後半部分,司馬光上線了,劇中的司馬光給人一種古板固執不解風情的樣子,不過在歷史上的司馬光,寫起情調的故事卻絲毫不含糊,因此廣大網友開始吐槽編劇立下的人設過於討厭,同時這部劇的結局堪稱“魔改”。

    以往對於司馬光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司馬光砸缸”的典故中,而在《清平樂》中,編劇將一個“活的”司馬光搬上熒屏,讓觀眾更加直觀的認識這位寫下了《資治通鑑》的大才子,劇中的司馬光看不慣宦官有文化,其實也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必然情況。

    不同的時代取向便不同,本分而已,司馬光一生只有一個妻子,拒絕納妾,他把自己的日子過成了苛刻古板,把徽柔和懷吉也套入了古板的模子。

    起初《清平樂》中司馬光在剛剛步入仕途為官的時候,幫助過樑懷吉,當時懷吉被人設計陷害,打碎了官家賞賜給司馬光的琉璃盞,而司馬光表示“玉爵弗揮,典禮雖聞於往記;彩雲易散,過差宜恕於斯人”,幸虧司馬光大度不追究,這才免去了梁懷吉的罪責。

    作為一個文人士子而言,司馬光的成就無疑是極高的,在做人方面,他剛直不阿,不貪戀錢財,但是作為身居高位的尚書左僕射和門下侍郎而言,他就顯得有些不太合格,司馬光代表的是保守勢力,所以在各個方面都顯得比較守舊。

    因此在“懷柔CP”的感情浮出水面,司馬光也開啟了瘋狂進諫模式,他帶頭在大殿上碎首進諫,想要置梁懷吉於死地,還要讓宋仁宗追究公主夜扣宮門的過錯,這也引起了大批懷柔CP粉絲的反感。

    廣大網友紛紛吐槽:“小時候的司馬光可愛又有智慧,現在只被氣的想拿缸砸他的頭”、“真的生氣,司馬光就是個老古董,他要是今天還活著知道後世對他的評論,他會不會去公安局舉報我”、“結局太虐了,我可憐的微柔”、“司馬光沒救了,真的,不管官家怎麼說,他都要殺了懷吉……說管教之過在於官家,惑主之過在於懷吉,當誅”、“任敏演技炸裂,司馬光怎麼沒有小時候溺死在缸裡”......

  • 6 # 風又飄飄6

    《清平樂》中司馬光的形象和歷史記載基本吻合。司馬光小時候是標標準準別人家的孩子,七歲那年臨危不亂砸缸救友。他聰明好學,日之不夠,繼之以夜,由此原創了一個“夜以繼日”的成語。這也為他以後編撰《資治通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司馬光成年後也是別人家的丈夫,妻子張氏久婚不育,瞞著他給他納妾,他卻把那個女子趕了出來。司馬光活成了一個道德標杆,量自己,也量別人。《清平樂》中的死諫給官家趙禎出了一個大難題,他一門心思要求官家心愛的公主徽柔活成天朝婦女的道德模範,而忽略了人性。我們不評價誰是誰非,只用一句老話結束本次評論。年輕人犯的錯誤,上帝都會原諒。司馬光不原諒懷吉和徽柔。一個不懂得懷柔的男人,甚是無趣。

  • 7 # 續寫明雪

    電視劇《清平樂》已經播完了,關於如何評價劇中的司馬光這個問題,說一說自己的一點看法。

    司馬光在劇中剛出現的時候,是官家賞賜他物件的時候,而懷吉被張娘子(後來的貴妃)懷恨並陷害,讓懷吉拿一個已經毀壞的東西去給司馬光,雖然不是懷吉打碎的,因為沒有檢視,是有錯的。司馬光原諒梁懷吉,併為他求情,證明司馬光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然而,在後來對於懷吉和徽柔的事上,卻一再的彈劾梁懷吉,非要置他於死地,讓人不解,他為什麼這麼做。

    做為諫臣,勸諫官家監督百官,是他的份內事,特別是私生活方面,要求女人不露體,要求人人自律。特別是官家一家的行為,是整個朝廷的榜樣,容不得一點瑕疵。

    對於司馬光等人的勸諫,不論好與不好,官家都會酌情處理,並告訴他們其中的不足。司馬光在徽柔和懷吉的事情上,在當時的年代,確實是影響不好,讓人不能接受,但在情感方面,卻顯得無情了,和官家愛民如子的心意是相背的。

    任何人做事都不可能沒有錯處十全十美,不能只看到錯的,忽視了好的。司馬光的貢獻還是很大的,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史書文獻供人學習和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雷擊之下,人還能存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