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滬小官
-
2 # 玉箏
我就屬於你說的那種人,離職後便不願和前同事聯絡。
第一、感覺沒啥意思 浪費時間和前同事,大多聊的是前公司的事,能聊到一些八卦或者是吐槽的事,感覺沒啥意思,還浪費時間。有這些閒聊的時間,多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感情不深 沒有再聯絡的必要和前同事基本都是在工作期間的往來,有工作做載體,還有些共同語言。離開工作崗位後,和前同事沒有工作關聯了,少了很多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的交流話題。而且前同事的年齡段各不相同,年長的年輕的都有,所關注的事情各不相同。再說在工作期間建立的感情也不深,又沒有更多相同的關注點,所以也沒有再聯絡的必要。
第三、酸葡萄心理 不想聽到讓自己不開心的訊息但凡離職,一定都有原因。可能是因為薪資低,可能是和領導或者同事相處不愉快,可能是工作壓力過大……
總之,離職後,如果聽到前同事說,漲工資了,或者某某人升職了,或者工作量減少了等等,那些導致你離職的事情都在向好方向轉變,難免會有失落心裡。
-
3 # 木木媽的生活記錄
看到這個標題的第一眼,為啥會不聯絡呢?
我從11年底開始實習,到現在換了四個公司,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姐妹,特別是剛出來實習,很多大姐姐都幫助我。所以離職後,每一個公司都會有那麼幾個朋友一直在聯絡,偶爾語音偶爾電話,聊聊最近的工作生活或是感情,問候下對方。我覺得挺好的呀,沒什麼不可以呀。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壯壯說事
我認為,離職不願再和原同事聯絡很多時候是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沒有找到工作/沒有穩定工作,不好意思與前同事溝通,所以自閉些。
2、原先相處較好的同事,也是怕來電問你工作的事,怕為難了你,所以沒有來電。
3、離職後,大家工作忙,距離遠(難聚一起),那麼共同話題逐步減少,尤其各自又有了新朋友。這是長期疏遠的核心!
-
5 # 媯中夢
這要看人也要分情況,不一定全不聯絡。
一兩個關係好的,還是會聯絡的。
別的人不聯絡,主要是有幾種原因。
一,關係沒那麼好。
除了工作上接觸,生活上根本不聯絡也不會在一起吃飯聚會。
在公司時是同事,可生活中並不是朋友。
二,沒交集了。
僅僅是同事的人,一旦離開公司,那就變成陌生人了。
生活和工作都不會再有交集,甚至也不在一個地方了,所以也就不聯絡了。
三,辭職,就是結束。
辭職,大部分人事關係都結束了。
因為是自己提出辭職的,說明自己不願意再待在這家公司了,也主動脫離了同事們。
實際上,也是沒什麼話和原來的同事說了。
四,辭職,意味著新的開始。
以前的就讓它過去吧,自己也不想再提起了,畢竟是自己主動辭職的。
對自己來說,以前的同事已經翻頁過去了。
綜上幾點,就是不願意再和原來的同事聯絡的原因。
當然,工作上是同事,生活中又是朋友的,依然還是聯絡。
並不會因為離開了公司,兩個人的關係就受影響。
-
6 # 夢南風
辭職後,不願再和原同事聯絡,前提是要先明確你和原同事他們的關係(同事,朋友,合作者還是…)
以下回答的觀點,只限於原同事真只是同事關係(個人觀點):
一.沒有必要一般來說,離職或多或少會牽涉到與同事的關係問題,不是太好或氛圍一般;離職後,你們本身的工作已沒有交接,這時候你再聯絡,容易讓前同事產生你在打探前公司某些機密的誤會。既然已經離職了,就橋歸橋,路歸路,各自安好,不再打擾。
二.表面社交,不值得首先,對於大部分前同事(如果真的有真心以待你的同事除外),其實對你的離職並沒有多大感觸或影響,畢竟,這年頭,誰還沒有辭過幾回職呀。你再主動聯絡,其實意義不大。
其次,就算聯絡,又能說什麼呢?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一種尷尬。沒有共事時可以閒聊話題,都不想費盡心思去想新的話題呀。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很忙,所以如果為了聯絡而聯絡,個人覺得,這種社交很浪費彼此的時間。
最後,你的聯絡,可能在某些玻璃心的前同事看來,是炫耀,引發其不適。為了彼此的心情愉悅來說,就江湖有緣再見吧。
人生匆匆,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過客,不是歸人。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到了,就瀟灑地揮手告別,也挺好。 -
7 # 小魚的方格本
離職以後,可能會和關係好的聯絡,一般關係的就不再聯絡了,人心隔肚皮,不知道對方會跟前領導說什麼,畢竟辭職以後,工作範圍內的一些商業秘密,可能前公司會很介意。所以,能不聯絡,就儘量不再聯絡了。
-
8 # 起早不貪黑的大磊
第一、和同事關係不好。
職場中關係很複雜的,不是簡單的朋友關係,有時候會有利益牽扯,會有一些勾心鬥角,要是因為觸犯一些利益辭職,那肯定不會聯絡。
第二、沒有共同話題。
有時候會因為個人愛好會形成各自的圈子,圈子不同話題就不同,有時候可能同事的圈子不同,呆的不爽就辭職走人了,所以也不會和同事聯絡。
第三、不善於交際。
這種情況比較少,一般要嘛被公司辭退的人,一般和公司產生糾紛的人,肯定希望永遠也不想遇到這家公司的人。
第五,混得不好,害怕同事嘲笑
有時候離開一家公司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優質資源,辭職後反而混得不如從前,這種情況辭職的同事也不會和前同事聯絡找不自在。
第六、撇開以前,重新開始。
每換一次工作,都是一個心環境、新的開始,和以前同事、公司頻繁聯絡可能會出現耽誤自己、給自己新工作帶來不便。
-
9 # 醉清風1355
不是不願意聯絡,是斷了聯絡,圈子不同,慢慢就淡出了,時間久了以後,偶爾遇見,都感覺無話可說!
本人從單位辭職以後,也是和以前的同事斷連了。其實也不是有意識的斷了聯絡,各自的生活圈子不同,沒有交集,就逐漸陌生了。不是不願意聯絡,是確實無話可說。
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在離職半年以後,自己開始自主創業,原同事還在原來的單位,大街上偶遇,除過問還有幾個老員工在職,幾個人離職外,竟然尷尬的不知道說什麼好。我說的話題變成了營業額,和客流量。她還是一成不變的倒班,和車間裡的閒言碎語。聽起來怪怪的,從那以後,在遇見,就打個招呼,各奔東西。
職場,沒有朋友,離職就以為著人走茶涼,沒有人刻意去維護這一段同事友誼,在加上作息時間的不同,不聯絡,也很正常。
經常跳槽的人,應該感觸頗深,在一起上班,看起來相處的都不錯,可當你離開,很快就無法和舊同事溝通,記得看過誰寫的,職場沒有友誼,只有利益,尤其競爭激烈的當下,你不如別人,別人會看不起你,你比別人有能力,別人巴不得你離開。
這就是現實,別把職場朋友太當回事,利益面前,人性暴露無遺,也不糾結一些人的漸行漸遠,我們在這個涼薄的塵世,每一天,都在告別,無論是告別遠去的歲月,還是一些走遠的人,都是生活常態,看開就好。
-
10 # 博白人在廣州2025
對於很多人離職後不願和以前的同事聯絡,個人覺得很正常,畢竟人人都是職場過客,人走茶涼,剩下的只是回憶和吐槽,為了一些過去的事和人而東扯西扯的,感覺是浪費時間。雖然不常聯絡,但還是保留聯絡方式,偶爾交流一下工作,交換一下資料,也是不錯的。
第二家公司的同事,我們同一個組的,工作是比較多相互關聯的,七八年來,雖然大家都離開了那家公司,但從事的工作類似,還是經常聯絡聊工作,聊小孩的。
第四家公司,由於我們整個公司解散的,上司到了新公司經常找我要一些資料,原來的公司被收購後又有部分同事回去,很多資料是我儲存的和編制的,他們經常找我幫忙,收點小費,也是樂意幫忙的,這也是離職聯絡還比較多的了。
因此,個人覺得,離職後聯絡或不聯絡,取決於以下兩方面:
1、有沒有共同或類似的工作,如果有,彼此之間交流可以增進雙方的工作閱歷,共同進步吧。
2、有沒有彼此之間的利益關聯,如果有,經常聯絡也很正常,比如各自有對方需要的東西。像我以前的一個同事,去了一家公司做採購,給我所在的公司是他的客戶,我們彼此之間有些業務往來,大家住得也不遠,就經常聯絡和見面。
-
11 # 職行者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事情,工作都很忙。辭職以後,同事之間的聯絡減少是很正常的!辭職不跟同事聯絡,都有自己心裡想法,不在一個單位工作了,都會有一種比較的心理,是不是混得更好的!可能新工作還不如原來的,那麼更不會去聯絡的,感覺沒有面子!出去了,都會有新的同事朋友。老同事如果關係不是特別好,就基本上不會聯絡了。
同事之間關係,感情並不深,接觸的少了,就不會聯絡了。在一起工作是一種緣分。同事之間的關係只是簡簡單單的,因為工作而認識,聯絡的。沒有私人交情。那麼離開以後就不會聯絡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平常工作生活沒有交集了,聯絡就會少。
現在生活工作都是快節奏。每天加班加點,休息的時間也少。別說是一般的同事,就是交往幾年的朋友都很少有聚在一起的機會。
不跟以前同事再聯絡,也有可能是因為面子的問題。在一個地方工作,一定會有離開的時候。重新尋找一份新的工作。與以前的同事聯絡就會少了。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並不是特別的滿意。再加上個人虛榮心作祟。很多人心裡就不想,也不好意思跟同事去聯絡。談到工作,感覺非常的沒面子。
人與人都是有比攀比的心理。如果你的工作越混越好,你一定會樂於去聯絡。談談人生談談理想,侃侃而談。這就是人的心理作用。
在職場中要學會適當的結交,積累人脈。一個人完全不聯絡自己以前的朋友同事,那也是不行的。這也是一種交際,只顧自己,沒有朋友在職場中更走不遠。
人總有陷入困境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朋友來幫忙。你人緣好,就一定會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這種人緣是靠你平時結交,慢慢建立起來的。
我認為有幾種同事朋友應該經常聯絡。
以前的領導對你有提攜之恩
人不能忘本,不管什麼時候有時間還是要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跟老領導溝通,說不定對你還是有幫助的。 這是一種感情的維繫。
第一是感謝他的栽培之恩。心裡記得,有這個人。
第二感情維護好,一個有能力的領導,就是一種好的人脈資源,說不定以後用得到。多聯絡就能增加感情。
在工作中對你幫助非常大的同事
同事在一起工作,相互幫助,共同努力。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友誼,在工作上是同事,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很好的朋友。那麼這種人就一定要多聯絡。人一生當中,很難有個真正要好的朋友。
隨著你年齡越來越大,你會越來越渴望一個知己好友。跟你暢所欲言吹牛逼。好的,同事在工作上對你有幫助。在生活中有共同的愛好是非常難得的。
以前的同事領導都是你認識的人。你的經歷,你的過往。一個人完全不念舊情,不去聯絡,也是很孤獨的,那是心靈上的空虛。有時間跟以前的朋友多聊聊,說不定會讓你充實很多。
-
12 # S隱身S
很多人辭職後,不願再和同事聯絡,我的看法有如下幾點:
1、人的情緒作怪:“比如你在那家公司呆煩了,好不容易辭職了,解放了,不想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人或事”,在職場上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與同事,領導磨合也是比較多的,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人多事非多,自己做的有不對的地方,領導肯定會給你指證和讓你改正工作上的錯誤,同事各人性格也有差異,心小了事就大了。
2、換個新的環境:“新的環境新的起點,重新定位自己,從頭再來。比如:“再那家公司乾的不好,不順心,我可以總結經驗,讓自己在新的環境,新的平臺乾的更好,沒準下一個明星就是我,不再想起以回到起點,看向自己現在和未來”。
3、人走茶涼觀念:“現在不在原來單位上班,他們是否還記得自己,這是一個未知數,沒有了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接觸,對自己也沒了什麼利益價值,聯絡是多餘,沒必要”。
不管是以上3點中的任何一點,心態不對,對自己後面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不利的,人與人在於溝通,從心靈上的接觸才能互相信任,也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擺正心態,才能使自己人脈更寬廣,一起走的更遠,更長久。
-
13 # 飛天少女豬事丁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因為很多時候,在職場上,能像在讀書時期一樣能交心聊天稱之為朋友的人真的很少,雖然每天見面的時間甚至比家人都多,但根本就沒有感情的付出。
同事之間,都是客客套套地在相處著。如果是有利益關係的,有時候還會互相傷害呢,所以很多時候辭職了就不會再主動聯絡了。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覺得既然離職了,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關係,不再需要維護,而人在這是社會上有太多的身份了,根本無暇再去維護所謂的前同事之間的關係。雖然這樣的話說得很無情,但很多時候卻是事實。
-
14 # 新區青年
現在是個素食社會,人人都在奔波,為個啥,還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住豪宅開名車。你覺得誰還會整天聯絡著以前的同事,你為什麼辭職,因為你對以前的公司沒有任何留戀了。所以你的精力要放在下一站。不是你不想聯絡,是這個社會逼的你要向前看。所以可能多部分人還是不會把時間放在從前過往上。
-
15 # 皮特皮嘮會兒
首先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分別是“辭職”和“同事”。如果把這兩個關鍵點整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躍於紙上”。下面我們分開來看。
辭職—是指辭去職務,指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關係的行為。這裡我為什麼要這麼正式解釋一下“辭職”這個詞,是因為這裡有很關鍵的資訊。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這是自己主觀的行為,通俗的講就是自己不想幹了。 無論什麼理由的修飾,它的本質就是不想幹了,要離開這個環境。
“離開”本質上只有兩個方面,自己和環境。
自己有更主觀的理由,自身需要這麼做。旁人無法干預,自己喜歡就好。環境不適合自己在這裡“生活”。無論是人際交往的環境或公司文化的環境,還是地理的環境,都讓自己感覺到冷漠。就是冷漠。這樣離開的人,我想也不會總是去回憶一下,回憶一下,原本的“生活”。想都不想。
另一點,要說的是同事。
同事—是指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來,看一下這個詞,同一單位。很明確了,之前同樣環境中的人。不想去回憶的,相關聯的人。我們必須清楚同事這個詞和朋友這個詞的本質區別。前者把你們相關聯的是單位,後者把你們相關聯的是生活。辭職後你還願意聯絡的那個人,他的屬性是朋友而你不願意在聯絡的人,請叫他——同事。
最後給大家個忠告,離開就不要再想以前的人和事,也別去“打聽”,把精力多放在現在的人和事上。對待人一定要明確他的屬性,因為朋友可以暢所欲言,同事就只有公事公辦。
(侵圖刪)
-
16 # 小六月的媽媽要努力
關於辭職後不願意再和同事聯絡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回答的:我曾經也是職場一員,離職後自己創業,我發現了我之前在崗位上的時候,同事有事就會找幫忙,當然這可能與我工作有關,我肯定會幫的。部門同事的微信我都有,後面我離職後,我發現是人家把我刪了,而我卻一個沒刪。當時心裡還有點不舒服,後面一想,這或許就是職場殘酷吧,然後就覺得無所謂了。
有的人只是工作上的便利,純粹就是為了和大家搞好關係,工作上可以少一些阻力,離職後說不定哪天遇到問題,想起前同事能幫忙解決,而人家也樂意幫你,這不是挺好的嗎?不用做到人走茶涼的地步也是可以的。
-
17 # 老梁職說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辭職之後,是否和前同事繼續保持聯絡,其實是由是否具有共同的圈層文化和工作生活狀態決定的。具體來說,有這樣幾點:
第一,圈層文化決定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事關係說白了就是基於共同的工作和事件而形成的合作關係。這種關係的紐帶不像親情、愛情那樣具有過多的家族傳承和感情因素,而更多的具有開放式、社會性、多元化的色彩,並因此形成一種特點的群體和團隊文化,這種文化建立的基礎是工作和職場,主導力量是共同的目標和利益。所以,當這個圈層的目標和利益越是凝固和一致,同事關係就越是緊密,相反,就越鬆散。當團隊和圈層中有人離職,就意味著退出了共同的目標追求和利益共同體,不再具有相同的圈層文化,也就失去了繼續交往下去的根基。
第二,生活狀態決定了是否具有私人交往的基礎和必要。同事之間,除了依靠共同的圈層文化維繫之外,不可避免地會有私人交往。所不同的是,當大家處於共同的圈層中時,私人交往既是出於共同或相近的生活狀態而產生的衍生關係,同時也是為了鞏固圈層文化、維護共同利益的實際需要。而一旦辭職,圈層的共同屬性不在,私人交往就僅僅具有個人感情的因素,這種感情的深淺、交往的頻次沒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維繫,成為純粹的個人行為。如果生活狀態相近,還可能繼續有交往,如果雙方差距較大,共同的話題越來越少,那失去聯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三,人性的特點影響著交往的可能性和交往的質量。辭職是考驗同事感情的時候,也是反射人性特點的鏡子。人性中“趨利避害”的特點是必然存在的,不管我們是否對此有所覺察,它都在意識層面上決定著交往的選擇和方式。當辭職之後,雙方失去共同的利益載體,決定交往的就只剩下私人利益,如果辭職之後雙方仍然能產生“有用性”,那交往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相反,當一方失去這種“有用性”,甚至出現可能威脅到對方利益的跡象,那交往就必然會中斷。簡單點說,一個人和我們交往,內在潛意識首先是基於安全感和有用性做出的判斷,和你成為同事和朋友首先是為了讓他們自己有好處或避免傷害。沒有了這一層意義,交往就成為可有可無的關係。
第四,減少和避免與原同事的聯絡也是一種生存智慧。俗話說“人輕不入眾,位卑莫勸人”。辭職之後,過去單位圈子中的地位、等級、資歷關係不復存在,我們的話語權也一併消失,這時候再接收原單位的資訊,甚至對原單位的情況品頭論足,就顯得特別不合時宜,也不足以讓他人信服。這時候,聰明和理智的做法就是退出原單位的各種組織體系和聯絡群,對他人不產生影響,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新的工作,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像我們上面說的那樣,讓自己有價值,讓自己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好處,各種社交關係就會繼續維繫或重新建立起來,這是“臥薪嚐膽”的隱忍,也是奮發圖強的勇氣。一句話:辭職之後,別吹牛,別裝蒜,擼起袖子,幹就完了。
-
18 # 玉犀情緣
能聊的繼續,不能聊的就不要去打擾!畢竟交集少了,共同話語自然減少!知趣的不去打擾別人也是一種修養!
回覆列表
辭職後,不願再和原同事聯絡很多時候是因為兩個原因:
1、辭職後沒有共同語言
在一家公司、一個部門時,大家談的基本都是工作,或者吐槽下公司、領導同事的,離職後如果沒有共同愛好,真的很難說到一塊去。最多討論的也就是以前的那些話題,什麼領導同事不是人,總是喜歡搶功甩鍋,工作忙得都沒什麼休息時間,但抱怨太多對我們的情緒也不好,只會讓我們變得不開心,忽視個人成長。
2、不知在職時是否得罪對方
有時候自己說話口無遮攔的,辦事也可能不周到,即使再懂人情世故,有利益關係,難免在不經意間惹到同事。你覺得你和人家關係好,人家卻不這麼認為,可能等你走後到處說你的壞話。再或者,你就是和有的同事處不好,如果辭職後再參加聚會,遇到不喜歡的人也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