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粵百味
-
2 # 邢子瓊攝影
基礎的轉場技巧:
疊化:疊化效果是最常用的一種影片轉場效果,就是從上一個鏡頭漸漸疊化淡入下一個鏡頭。
淡入和淡出:淡入和淡出效果是從疊化演變而來,淡入就是從黑場慢慢疊化出畫面,淡出則是從畫面慢慢疊化淡出到黑場,這兩種效果大多應用在開篇和結尾處。
白化:白化常常需要伴隨著劇情中的亮光、閃光燈、霧氣等元素之後使用,透過畫面中的強光擴散至整個畫面再慢慢帶入下一畫面,白化通常用來表現劇情的閃回、回憶,死亡等過程。
黑屏:黑屏就是畫面直接切至黑場,它區別於疊化和其他轉場效果,沒有淡入和淡出過程。
正確的使用好影片轉場效果,可以讓你的影片過渡平滑而不顯得突兀。
電腦版可以使用PR 手機端可以使用剪映APP
-
3 # 一一一情己
剪輯轉場技巧有1、 轉場淡入淡出在常見的轉場效果就是淡入淡出,溶接到黑色畫面或從黑色畫面溶接出來。 2、疊化把一個鏡頭疊加到另一個鏡頭上。這個手法很具蒙太奇意象,可以表現時間流逝。3、跳躍剪接跳躍剪接是突然打破前場情緒的鏡頭,最明顯的例子是從噩夢中驚醒。 4、圓形劃像圓形劃像類似相機光圈形狀的效果把畫面劃入劃出。 5、隱形轉場利用陰影隱藏剪輯造成同一鏡頭的假象。 6、聲音滯後聲音滯後是基於音效剪輯的轉場方式,是把前一個鏡頭的聲音留到下一個鏡頭。 7、匹配剪輯 8、離切 跳切9、交叉剪輯 匹配剪輯 10、匹配剪輯 交叉剪輯 11、加入快速衰老的效果。
-
4 # 帶你去看風景線
轉場方式沒有固定的模板,使用全景、遠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種拍攝景別的轉換也可以達到轉場的目的,李子柒的作品是很不錯的範例。
-
5 # 小哥愛攝影
1.兩極鏡頭轉場
上下鏡頭的景別是兩個極端,含有強調的意味,比如遠景——特寫,特寫——遠景,對比強烈,節奏感增強。
比如 ,紀錄片常看到的,捕魚人的鏡頭銜接整個湖面的場景;一個冰雕的特寫銜接整個雪景;熱騰騰的飯菜銜接熱熱鬧鬧的街景。
2.特寫轉場
也叫“細節轉場”,不論前一組鏡頭最後的景別是什麼,後一組鏡頭都從特寫開始。
3.同景別轉場
上鏡頭結尾的鏡頭和下鏡頭開始的鏡頭景別相同,比如,全景-全景;特寫-特寫。
這幾種主要是利用鏡頭景別去銜接,要求對不同景別的含義要深入瞭解,之前寫過相關文章,就不做重複介紹了。
4.相似形狀轉場
比如,上鏡頭是小孩往空中扔書包,下鏡頭銜接一個接住同事給你扔過來的揹包,場景就很順暢的從學校轉換到工作的地方,也交代了你已長大成人的過程。
比如,前一個鏡頭在教室裡將磁帶塞進錄影機,畫面內有一臺電視機;下一個鏡頭從電視機的影像拉開,已在家裡;
又如,上一個鏡頭是在果園裡果農採摘蘋果,下一個鏡頭挑選蘋果特寫,但是,畫面已變成了嘈雜的超市。
5.相似聲音轉場
6.相似運動轉場
7.動作相似轉場
8.同一環境轉場 構圖一致
9.同一運動方向轉場
10.同一顏色轉場
11.視線一致轉場
12.角度一致轉場
13.線索一致轉場
14.布光和色彩一致轉場
具體就不一一舉例了,大家可以在“拉片”的時候好好留意一下。
這裡說一下,個人不建議欣賞影視劇的時候去想太多這些理論,好好欣賞作品就行。想學習和掌握這些技巧,還是抽出單獨的時間,把影視片下載好,拖到剪輯軟體裡面一幀幀的觀看,也就是常說的“拉片”,個人不喜歡把工作和生活混到一起。
這幾種其實都是利用相同、相似主體來轉場,也就是上下鏡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體形象,或者,其中物體形狀相近、位置重合、在運動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等等,以此來達到視覺連續、轉場順暢的目的。
事物之間眾多的相似性關聯,巧妙運用上下鏡頭的相似關聯,減少視覺變動元素,符合人們逐步感知事物的規律,場面轉換自如。
15.空鏡頭轉場
指一些以刻畫人物情緒,心態為目的,只有景物,沒有人物的鏡頭。空鏡頭轉場具有一種明顯的間隔效果。
邏輯因素轉場
前後鏡頭具有因果,呼應,並列,遞進,轉折等邏輯關係,這樣的轉場合理自然,有理有據,在電視片、廣告片中運用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6.遞進鏡頭轉場
17.累積鏡頭轉場
18.關聯鏡頭轉場
19.聯想想象轉場
聲音轉場
20.聲音邏輯關係轉場
利用解說詞或者人物同期聲內容邏輯的相關性進行轉場。
比如,小學生在教室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下一個場景接農民伯伯在稻田裡插秧,就很自然的把教室和勞動場景聯絡起來。
21.聲音先入或者聲音延後
聲音先入是指下一個場景的聲音出現在上一個場景結尾部分,聲音一直延續到下一個場景。
聲音延後就是上一個場景的聲音一直延伸到下一個場景的開頭部分。
22.遮擋鏡頭轉場
畫面中的主體物透過運動遮擋住鏡頭,讓觀眾不能分辨物體的性質和形狀等,等主體物漸漸遠離之後,自然地完成場景的轉換,有明顯的運動感,也能讓觀眾更加感受到流暢的敘事。
23.銀幕方向匹配轉場 出畫入畫相匹配
主體物在前一個鏡頭的最後走出畫面,在下一個鏡頭的開始走入畫面,完成場景切換。
24.引導線轉場
有點類似於我們找寶藏看的藏寶圖指示,一個個指示引導到最終的藏寶地。《盜墓筆記》裡就經常用這種轉場方式。
這些無技巧轉場方式,大家可以去看幾個片子《丹麥交響曲》、《新加坡透視》、《馬戲之王》,在片子裡找對應的鏡頭,看看具體應用。
-
6 # 開課貓
剪輯的八種轉場?也不知道從哪裡定義的8種。一般來說,轉場分為前期的轉場和後期的轉場。前期轉場一般是透過拍攝時候利用遮擋物、以及鏡頭的移動進行前後鏡頭的銜接,包括甩鏡頭轉場、推拉轉場、水平位移轉場等,一般前期轉場在拍攝之前就需要構思好前後畫面的銜接。
另外一種就是後期轉場,利用剪輯軟體的轉場效果進行轉場。一般這一類的有非常多的方式,包括疊化、推拉、溶解、扇形、百葉窗等等,方式非常多,如果用後期轉場,建議可以增加一點音效,可以讓轉場的效果更加逼真。
回覆列表
轉場分為:技巧轉場與無技巧轉場
一、無技巧轉場
無技巧轉場是用鏡頭自然過渡來連線上下兩段內容的,主要適用於蒙太奇鏡頭段落之間的轉換和鏡頭之間的轉換。與情節段落轉換時強調的心理的隔斷性不同,無技巧轉換強調的是視覺的連續性。並不是任何兩個鏡頭之間都可應用無技巧轉場方法,運用無技巧轉場方法需要注意尋找合理的轉換因素和適當的造型因素。
無技巧轉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兩極鏡頭轉場
前一個鏡頭的景別與後一個鏡頭的景別恰恰是兩個極端。前一個特寫,後一個是全景或遠景;前一個是全,遠景,後一個是特寫。
特-遠 特-全 全-特 遠-特
效果:強調對比。
2. 同景別轉場
前一個場景結尾的鏡頭與後一個場景開頭的鏡頭景別相同。
全-全 特-特
效果:觀眾注意力集中,場面過度銜接緊湊。
3. 特寫轉場
無論前一組鏡頭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什麼,後一組鏡頭都是從特寫開始。
其特點是,對區域性進行突出強調和放大,展現一種平時在生活中用肉眼看不到的景別。我們稱之為"萬能鏡頭","視覺的重音"。
4. 聲音轉場
用音樂,音響,解說詞,對白等和畫面的配合實現轉場。
5. 空鏡頭轉場
空鏡頭是指一些以刻畫人物情緒,心態為目的的,只有景物,沒有人物的鏡頭。空鏡頭轉場具有一種明顯的間隔效果。
作用是渲染氣氛,刻畫心理,有明顯的間離感。另外也為了敘事的需要,表現時間,地點,季節變化等。
6. 封擋鏡頭轉場
封擋是指畫面上的運動主體在運動過程中擋死了鏡頭,使得觀眾無法從鏡頭中辨別出被攝物體物件的性質,形狀和質地等物理效能。
7. 相似體轉場
(1)非同一個但同一類
(2)非同一類但有造型上的相似性
如飛機和海豚,汽車和甲殼蟲。影片《007》片頭、《放牛班的春天》《瘋狂的石頭》都有相似體轉場。
8. 地點轉場
滿足場景的轉換。比較適合新聞類節目。根據敘事的需要,不顧及前後兩幅畫之間是否具有連貫因素而直接切換(使用硬切)。
9. 運動鏡頭轉場
攝影機不動,主體運動。攝像機運動,主體不動。或者兩者均為運動。
作用:轉場真實,流暢,可以連續展示一個又一個空間的場景,是紀實紀錄片創作的有力武器。
10. 同一主體轉場
前後兩個場景用同一物體來銜接,上下鏡頭有一種承接關係
11. 出畫入畫
前一個場景的最後一個鏡頭走出畫面,後一個場景的第一個鏡頭主體走入畫面。
12. 主觀鏡頭轉場
前一個鏡頭是人物去看,後一個鏡頭是人或物所看到的場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主觀性。此轉場要慎用。
13. 邏輯因素轉場
前後鏡頭具有因果,呼應,並列,遞進,轉折等邏輯關係,這樣的轉場合理自然,有理有據,在電視片,廣告片中運用較多。
二、技巧轉場 (9種)
1. 淡入淡出
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後一個鏡頭的畫面逐漸隱去直至黑場,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個鏡頭的畫面逐漸顯現直至正常的亮度,實際編輯時,應根據電視片的情節、情緒、節奏的要求來決定。有些影片中淡出與淡入之間還有一段黑場,給人一種間歇感。
2. 緩淡 --減慢
強調抒情,思索,回憶等情緒,可以放慢漸隱速度或新增黑場。
3. 閃白 --加快
掩蓋鏡頭剪輯點的作用。增加視覺跳動。
在影片製作剪輯時,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幀疊化,而是在原素材上調高中間調和亮度做一個簡單的動畫,然後再疊化,這樣畫面的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後整個畫面才顯白。感覺就像光學變化,不單調,而且最好保持即使在最白的時候也隱約有東西可見,也就是說不採用純白的單色。同理閃黑也可以先讓暗部湧出來,這點靠後期調色可以輕易做到。
4. 劃像 (二維)
掃換也稱劃像,可分為劃出與劃入。前一畫面從某一方向退出熒屏稱為劃出,下一個畫面從 某一方向進入熒屏稱為劃入。根據畫面進、出熒屏的方向不同,可分為橫劃、豎劃、對角線劃等。劃像一般用於兩個內容意義差別較大的段落轉換時。
5. 翻轉 (三維)
畫面以螢幕中線為軸轉動,前一段落為正面畫面消失,而背面畫面轉到正面開始另一畫面。翻轉用於對比性或對照型較強的兩個段落。
6. 定格
將畫面運動主體突然變為靜止狀態
作用:
(1)強調某一主體的形象,細節
(2)可以製造懸念表達主觀感受
(3)強調視覺衝擊力,一班用於片尾或較大段落結尾
7. 疊化
疊化指前一個鏡頭的畫面與後一個鏡頭的畫面相疊加,前一個鏡頭的畫面逐漸隱去,後一個鏡頭的畫面逐漸顯現的過程。在電視編輯中,疊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一是用於時間的轉換,表示時間的消逝;二是用於空間的轉換,表示空間已發生變化;三是用疊化表現夢境、 想像、回憶等插敘、回敘場合。
前一個鏡頭逐漸模糊到消失,後一個鏡頭逐漸清晰,直到完全顯現。兩個鏡頭在化入化出的過程中有幾秒的重疊。有柔和舒緩的表現效果。鏡頭質量不佳時,可藉助緩疊來沖淡鏡頭缺陷。
8. 多畫屏分割
效果:產生空間並列對比的藝術效果,透過多畫屏分割的有機運用來對列,深化內涵。
9. 運用空鏡頭
運用空鏡頭轉場的方式在影視作品中可以經常的看到,特別是早一些的電影中,當某一位英雄人物壯烈犧牲之後,經常接轉蒼松翠柏、高山大海等空鏡頭,主要是為了讓觀眾在情緒發展到高潮之後能夠回味作品的情節和意境。
這就是兩大類的影片轉場技巧,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