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驛客
-
2 # 遼海醉仙
《品綠茶(新韻現代詩)》
綠茶,
無論是龍井,碧螋春還是毛尖,
包括安吉白茶或眉潭翠芽,
都以淡淡的豆香味征服天下。
綠茶,是茶詩的主樑,
意境的高塔,
那茶多酚的正能量,
充滿韻律的奇芭。
綠茶,端上桌來,
品一口清新,
品両口驅熱降暑,
品三口呵,汗流臉頰。
綠茶,清明前盛開,
茶香盡染華夏。
我是綠茶主義者,
為品綠茶走遍大中華。
-
3 # 紅孩唉
杜耒《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錢起《與找莒茶宴》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元稹《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徐鉉《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徵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
4 # 我家有小青豆
蘇軾《浣溪沙》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慢慢,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
5 # 菊花與戰刀
山泉煎茶有懷 唐 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予愛茶人。
坐著舀著清涼的泉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端起一碗好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將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讀者可以看到此詩前兩句是一對對仗十分工整的對偶句,“坐酌”與“看煎”的對偶,“泠泠”
與“瑟瑟”的對偶,可見作者在選詞上頗為用心,給人一個非常生動具體的意象,描述的是煮茶的情景!後兩句是作者的抒情,是透過抒發對茶的情感來表達自己對知心人的渴望,強烈的感情中帶著絲絲的哀傷,從而體現作者對遠方知己的極度想念。整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前兩句傳景色之神,後兩句傳心情之神,可謂茶詩中的典範!
-
6 # 東坡有陽光
王園官舍睡起
[宋] 范成大
公退閉合臥,官居如淨坊。
屋角斷虹飲,日西楊柳黃。
客來束我帶,客去書滿床。
睡覺有忙事,煮茶翻續香。
-
7 # 子瑜88
煮茶
唐代: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
8 # 江湖隱士小樂居士
《煮茶》
1 2 3 4 5。
清 茶 用 水 煮。
彎 腰 是 蝦 仁,
書 生 是 白 署。
-
9 # 明月文譚
茶的功效:提神醒腦
無論在現代,還是古代,雅士們都愛飲茶,飲茶不但可以健脾消食,而且還可以除昏寐,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在古代,茶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物品,得來十分不易,文人之間相互饋贈,猶顯得彼此之間情義甚篤。
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
〔唐〕李群玉
客有衡嶽隱,遺餘石廩茶。自雲凌煙露,採掇春山芽。
珪璧相壓疊,積芳莫能加。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
紅爐爨霜枝,越兒斟井華。灘聲起魚眼,滿鼎漂清霞。
凝澄坐曉燈,病眼如蒙紗。一甌拂昏寐,襟鬲開煩拏。
顧渚與方山,誰人留品差?持甌默吟味,搖膝空諮嗟。
注:石廩茶,唐代茶的一種品類。唐代茶常以所產山峰名命名,如李白詩下的玉泉山茶。鼎,茶鼎,用來烹茶的茶具,下供火,上煮水。甌,茶杯。昏寐,即所謂頭腦不清醒昏昏欲睡的狀態。
唐代仙才李群玉有一次收到一位隱士朋友的禮物,那是他朋友清晨冒著煙霧和露水在春天採摘的嫩茶芽。這是上好茶葉,唐代陸羽《茶經》上說,野外山峰摘的茶是上等,這足以想象到李群玉收到這件禮物時是多麼驚喜。它用珪璧壓疊成了團,其芳香依舊如初。
在開始烹茶之前,先把茶團烤乾,然後碾壓成粉末。烹茶用的水是晚上月光下的井水,而月正是水氣之精。月之陰靈潛下,至於井中,方才有了明水之稱。(《禮記·郊特牲》:玄酒明水之尚。)明水是五味之本,釀酒成瓊漿,烹茶用之成仙茗。以此推斷,這首詩烹茶的時間可能在晚上。
等到茶鼎中水沸騰,水泡如魚眼冒出,倒入茶粉攪拌,這時茶水方已沏成。此刻不要急著去飲,要等待茶溫冷卻,茶色澄澈方可飲用。
這首詩從茶的採摘處寫起,詳細寫出了茶的儲存、用水、燒水、沖泡、飲用、功效等多方面內容,給讀者帶來一幅別開生面而又雅緻的文人生活畫卷,讀之後令人心神嚮往之,不可收拾。
茶的功效:解酒在現代社會,常有人為了應酬,通常與桌上諸位喝得酩酊大醉,如此病酒,耐得人生幾何?飲茶有時候也能解酒,有詩為證:
答友人寄新茗
〔唐〕李群玉
滿火芳香碾麴塵,吳甌湘水綠花新。
愧君千里分滋味,寄與春風酒渴人。
如果對茶有了依賴,縱是不為了提神、解酒,也會久久眷戀它的芳馨滋味,每天想著能吃上幾杯。
煎茶
〔唐〕成彥熊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枝三日枝。
以上三首詩,可以看得出唐代人烹茶會先把茶團碾成粉末,然後再煮水沖泡,而且還會認真選擇用水。《茶經》記載:凡用水,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李白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雲:“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說泉水從石乳流過,是最宜用此處慢流的泉水來煎茶。第二首李群玉“吳甌湘水綠花新”則用的是江水。
-
10 # 是Ula吖
出自李清照的詞《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意思是:
取出籠中碧雲茶,碾碎的末兒玉一樣晶瑩,想留住消晨的好夢,咂一口,驚破了一杯碧綠的春景。
好有畫面感。
-
11 # 韋觀World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12 # 歲月點醉
煮茶這樣的詩詞很多,下面做介紹下。
一、《煮茶》
宋代:方岳
瀑近春風溼,松花滿石壇。
不知茶鼎沸,但覺雨聲寒。
山好僧吟久,雲深鶴睡寬。
詩成不須寫,怕有俗人看。
二、《煮茶》
宋代:晏殊
稽山新茗綠如煙,靜挈都藍煮惠泉。
未向人間殺風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三、《九日書懷》
[元] 王冕
玉露霏涼木漸酡,每逢佳節惜年華。
青山疊疊多歸夢,白髮蕭蕭不在家。
觸景漫思千古事,無錢空對一籬花。
相知相見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
四、《玄真觀》
[元] 王冕
青岡直上玄真觀,即是人間小洞天。
花石掩光龍吐氣,芝田散彩玉生煙。
莓苔滿路綴行屐,楊柳夾堤維釣船。
仙客相逢更瀟灑,煮茶燒竹夜談玄。
五、《卜居》
[宋] 高翥
結屋離黃道,開門對白沙。
一莊千古月,三徑四時花。
客至旋沽酒,身閒自煮茶。
相聞蟲鳥外,不復聽喧譁。
六、《醉太平·風爐煮茶》
[宋] 米芾
風爐煮茶。霜刀剖瓜。
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
高梳髻鴉。濃妝臉霞。
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麼。
……
古代人都喜歡喝茶,關於這煮茶的詩句很多!
-
13 # 簡秋習文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中國人飲茶是從鮮葉生吃咀嚼開始的,後來漸漸演變為煮、泡飲。
煮茶的方法是從唐朝時開始由粗放走向精緻的,同時在唐代世界第一部茶藝專著《茶經》也由唐代的陸羽撰寫完成。
陸羽在總結前人飲茶經驗的基礎上,親身體驗,提出了很多煮茶的理論並付諸了實踐。
上面這首《一七令·茶》是當代的元稹創作的“寶塔詩”,描寫了茶的形態、功用以及煮茶的步驟,表達了人們對於茶文化的喜愛。
在唐宋時期,有很多寫煮茶的詩詞,在此分享二首煮茶狀態的詩,大家共賞:
《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皮日休是唐代的文學家,早年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詩與陸龜蒙齊名,被稱為“皮陸”。
這首詩形象地描寫煮茶的過程,兼述茶的功用。
煮茶的時候,要觀其形狀,形態為“連珠”、“蟹目”、“魚鱗”,水沸騰的時候,形成串串水泡,形成了水珠狀蟹眼,同時水沸騰的時候會出現魚鱗樣的水波;
然後要聽其聲,為“松帶雨”,水沸騰的時候的聲音好像風吹動帶著雨水的松林;
茶湯的餑沫又呈現“翠”色。
喝了這種茶之後,即使“千日醉”那樣的酒,也可以解。
《煮茶》唐·陸龜蒙
閒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
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傾餘精爽健,忽似氛埃滅。
不合別觀書,但宜窺玉札。
陸龜蒙,唐代文學家,曾任蘇湖兩郡從事。後隱居,自號江湖散人。
這首《煮茶》是和皮日休的《煮茶》。
看煮松上雪。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這三句是說煮茶時候的狀態,煮沸的茶泛著水波,連同著茶葉粉末一同翻滾。
《試院煎茶》宋代·蘇軾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従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長苦飢,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這首詩從三個方面來敘述“煎茶飲茶”。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這部分是在描寫茶葉碾碎和煎茶水沸時的狀態、聲音。
水煮開了,形成了蟹眼一樣的水泡,發出如風吹松林的聲音,碾茶時茶葉的粉末“白毫”小顆粒紛紛落下,茶甌中像雪一樣的茶湯的“餑沫”在旋轉著,看了使人眼花繚亂。
據會品茶的人說,好茶沏了呈白色,這裡翻“雪乳”,說明他沏的是好茶。
後面講了李約和文彥博的煎茶方法,李約重視“活火發新泉”,而文彥博重視定州的花瓷碗。
最後,蘇軾此時深處貧病之中,所以對於品茗,十分儉樸,每次飲茶量也不多,能一甌就滿足了。
詩詞中,帶“茶”的作品不少,但是對於“煮茶”的狀態、過程描寫的就不是那麼多了,所以就不一一作以展開列舉了。
最後分享一個唐人煮茶的技法:
煮茶法分享:唐人是煎茶法,也稱煮茶法。
他們用沸水將碾成粉末的茶粉煮,一般是“煮之百沸”,將茶湯煮成老糊粘滑的茶漿,而且還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渾而烹之”。
《茶經》裡有對沸騰的過程記錄為三沸:
一沸時“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白居易說“湯添勺水煎魚眼”就指的第一沸;二沸時“緣邊如湧泉連珠”,皮日休說“煎作連珠沸”指的是第二沸;三沸時“騰波鼓浪”。
在煎茶的過程中,會生成一種“湯花”,細膩輕薄的稱之“沫”,厚重綿稠的稱之為“餑”。對於這種“湯花”,劉禹錫寫“ 薤葉照人呈夏簟,松花滿碗試新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施肩吾寫“煎茶水裡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
這種煎茶法,不僅僅是吃茶解渴,更是一種儀式,一種情趣,自然為文人雅士所青睞,他們用詩詞抒寫煎茶的美、雅、趣…
-----END-----
-
14 # 枕月拾星
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汲江煎茶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浣溪沙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雪中偶題
亂飄僧舍茶煙溼,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定風波少日情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惟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明兮鏡秋毫些。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飲汝,寧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塊餘獨處無聊些[6]。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團龍片鳳,煮雲膏些。古人兮既往,嗟餘之樂,樂簞瓢些。好事近春動酒旗風,野店芳醪留客。繫馬水邊幽寺,有梨花如雪。山僧欲看醉魂醒,茗碗泛香白。微記翠苔歸路,嫋一鞭春色。 -
15 # 軫念信箱
《暮雪》
清代:大須
日夕北風緊,寒林噤暮鴉。
是誰談佛法,真個墜天花。
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
禪關堪早閉,應少客停車。
《詠孟端溪山漁隱長卷》
明代:陶振
翦裁蒼雪出淇園,菌蠢龍頭製作偏。
紫筍香浮陽羨雨,玉笙聲沸惠山泉。
肯藏太乙燒丹火,不落天隨釣雪船。
只好巖花苔石上,煮茶供給趙州禪。
《茶中雜詠·煮茶》
唐代: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煮茶》
唐代:陸龜蒙
閒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
傾餘精爽健,忽似氛埃滅。不合別觀書,但宜窺玉札。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唐代:徐鉉
徵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
塞鴻飛去遠連霞。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冬日書懷寄惟真大師》
唐代:李中
自別吾師後,風騷道甚孤。雪霜侵鬢髮,音信隔江湖。
擾擾悲時世,悠悠役夢途。向公期盡節,多病怕傾壺。
賤跡雖慚滯,幽情忍使辜。詩成天外句,棋覆夜中圖。
落壁燈花碎,飄窗雪片粗。煮茶燒慄興,早晚復圍爐。
《與節供奉大德遊京口寺留題》
唐代:齊己
柳岸晴緣十里來,水邊精舍絕塵埃。
煮茶嘗摘興何極,直至殘陽未欲回。
-
16 # 悠悠芳草心
關於茶有這麼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遊玩。有一年春天,他和他的大臣們又去遊玩了。
一路上君臣說說笑笑,賞花賞景很是盡興。
時近中午,人困馬乏,飢渴難耐,於是皇帝下令讓手下的人埋鍋燒水。
眼看著水已經燒開了,正在這時,從旁邊的樹上落下了幾枚碧綠的樹葉,一霎時,水的顏色變成了綠色,這可怎麼辦?
重新燒水,顯然不行。皇帝渴的要命,等不及了。只好硬著頭皮,把水盛給皇帝。
誰知,皇帝一喝,味道香醇,頓時不再感到勞累,呵!好東西啊!
快說,這綠色的水是怎麼回事?
大臣膽戰心驚的把過程講了一遍。誰知,皇帝大笑,快領我去看看那棵樹。
只見那棵樹,矮矮的身姿,一片片的細葉在風中起舞。皇帝大喜,就命人把那棵樹帶回宮去,種在了皇宮裡。
從此,就有了茶。
人們就開始製茶,品茶。
茶的功效很多,能減肥、降壓、提神、保健等。我國還有以茶待客的習俗。關於煮茶的詩很多,我就舉其中一首:
春日訪山人
戴叔倫
遠訪山中客,分泉謾煮茶。
相攜林下坐,共惜鬢邊華。
歸路逢殘雨,沿溪見落花。
侯門童子問,遊樂到誰家。
這首詩就提到了煮茶。詩人去山中訪老友,老友用泉水煮茶待客。兩個人互相攙扶坐在林下,惺惺相惜,都老了。回家的時候遇到將要停的雨,沿溪看到的都是落花。到家了等候在門外的童子問,您又去哪裡遊玩去了?
從這首詩可以看到我國在很早以前就以茶待客了。
-
17 # 鼓樓012
煮茶賦詩幾多愁,落葉成淚霜比憂。有天飛花落幾許,題字換酒醉深秋。
煮茶煮酒煮時光,煮的時光短,煮的嘆息長。
你是我珈藍聽雨的一響梵音,煎雪煮茶的紅塵共鳴。
曾有故友為煮茶,亦有佳人為釀酒。如今舟到人不見,煙雨岸邊誰折柳。
-
18 # 北極君
綠雲青舍,煮茶聽雨。天地萬物,雨露滋潤,居綠雲青舍,看雨搖竹影,只管清閒,不問紅塵。
孤飲天泉,一片相思煮雨,兩眼真義清澈。見青竹如見君,聽雨弦如君述。
獨居青舍,不見繁花似繁華,又見天涯在我家。撫琴乾坤引綠雲,動傾天地淚雨下。
吾看古風,多點紙墨留傳承,一片丹青現大夢。畫給今人看,夢予古人聽。
我賞大雅,一場清風隨雲去,千葉墨竹歸夢來。輕寫三句詩,種墨萬部經。
吾聞大志,三片竹葉繪經綸,千軍萬馬在胸中。只用筆墨平天下,不調天宮一點兵。
姜子龍墨竹作品
回覆列表
《試院煎茶》
宋·蘇軾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
貴從活火發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
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常苦飢,分無玉碗捧峨眉。
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情相隨。
不用撐腸掛腹文字五千卷,
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這首關於煮茶的詩句由一個寒冷的冬夜寫起,鳴風、飛雪,然後才寫到銀瓶,最後才是爐火旁的作者慨然嘆道:未識古人煎水意。偉大的詩人總能將自己的生命與歷史和世界相連。
蘇東坡寫茶卻不限於茶,他聯想到李約為了遠來的朋友親自煎茶,北宋名臣文彥博為了老友而拿出珍藏的茶具,這些都是人情之中、愛茶之人的表現,至溫至厚的點點滴滴。而他作為一個飢寒交迫的詩人,便從知識之中,深刻的意會到自己的生命有孤獨與不孤獨的兩面。
蘇東坡在自身不如意的遭遇中,認知到千古悠悠、不如意者成千上萬;從小處看,他是一個孤獨者,但從大處看,他與無數的孤獨者一同處於歷史洪流中,並非形單影隻。更何況,他還有朋友!往昔,他有相濡以沫的知交,在未來也可能結識心靈上的同伴,他想到朋友間的真情相待,便感到不必自囚於苦悶的監牢。
鳴風飛雪是人世所恆有,失意人恆在,友誼亦恆存,蘇東坡的詩實際上是無數人生命中所必須經歷的時刻。蘇子之詩向來膾炙人口,此其因之一。
詩中貫串時空距離的,不是別的,只是一捧熱茶。熱茶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但它可以消解複雜的痛苦,讓一言難盡的滋味衝入愁腸,化為淡淡馨香。這正是回憶。正是尋常人世,千萬珍重。
從蘇東坡這首關於茶的詩句中,我們亦可感受到煮茶如做人。茶應該恰到好處地掌握火候,人也應該恰如其分地掌握火候。茶的品格,不是十分的強烈,但也不是那麼怯弱;不是十分的濃釅,但也不是那麼無味。人的品格,自然也應該不溫不火,不急不徐,進取而不保守;積極而不躁急。茶是我們的閒暇之趣,更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第一句說,煮茶最好用流動的江水(活水),並用猛火(活火)來煎。唐朝人論煮茶就有所謂“茶須緩火炙,活火烹”的說法,緩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這裡說應當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邊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說,自己提著水桶,帶著水瓢,到江邊釣魚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時候,正當夜晚,天上懸掛著一輪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寫月夜汲水的情景,說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貯藏到瓢裡了,一起提著回來倒在水缸(甕)裡。
第四句說,再用小水杓將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裡。這是煎茶前的準備動作,寫得很細緻、很形象,很有韻味。
第五句寫煎茶:煮開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隨著煎得翻轉的茶腳漂了上來。據會品茶的人說,好茶沏了呈白色,這裡翻“雪乳”,說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開始斟茶。
第六句說,斟茶時,茶水瀉到茶碗裡,颼颼作響,像風吹過鬆林所發出的松濤聲。他在《試院煎茶》詩裡說“颼颼欲作松風聲”,也是用“松風”來形容茶聲。這雖然帶點誇張,卻十分形象、逼真地說明,他在貶所的小屋裡,夜間十分孤獨、寂靜,所以斟茶的聲音也顯得特別響。
第七句寫喝茶,說要搜“枯腸”只限雖三碗恐怕不易做到。這句話是有來歷的。唐代詩人盧仝《謝孟諫議寄新茶》詩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寫詩文思路不靈,常用“枯腸”來比喻。搜尋枯腸,就是冥思苦索。盧仝詩說喝三碗可以治“枯腸”,作者表示懷疑,說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腸”,使文思流暢。看來他的茶量要超過“三碗”,或許喝到盧仝詩中所說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詩中就說,“且盡盧仝七碗茶”。
喝完茶幹什麼?沒事。所以最後一句說,喝完茶,就在這春夜裡,靜坐著挨時光,只聽海南島邊荒城裡傳來那報更(夜間報時)的長短不齊的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