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南城有言

    佛經說,人生有七種苦難。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 2 # 美文與悅讀

    一:出生之苦

    出生的痛苦很劇烈,只不過我們還沒有意識,不記得。在封閉無明的環境裡禁錮十個月,誕生時透過窄小的生門,嬌嫩的肉體被機械的撕扯,所以一生下來就忍不住大聲哭苦。

    二:病痛之苦

    人的一生,充滿著諸多坎坷,其中生病就是常見的苦難。每一次生病,摧殘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靈的折磨,每一次遭遇傷害,不僅自己痛苦,也會連累家人受盡苦楚。

    三:分別之苦

    有相遇就會有相別,無論是什麼原因,若是別離了自己的家鄉、父母、妻兒,就會受盡孤獨的苦楚。命終無法相伴到老的,就會將無盡的悲痛留給在世的人,嚐盡相思的煎熬。

    四:衰老之苦

    每個人都會隨著歲月老去,從懵懂的童年到無明的老年。中間曾經睿智光明過,最後都會什麼都不剩,只剩身體病痛的折磨,以及心智的褪去。如果沒有修行改善,身心就容易被衰老的恐懼包圍。

    五:死亡之苦

    每個人有誕生就會有死亡,誰也逃不過。面對死亡,你永遠無法知道它何時到來,前一刻你還在生命的喜悅,後一刻可能閻王爺就來找你了。

    六:求不得之苦

    世事無常,人生並非事事順心,不如意的事情總讓人倍感無奈與煩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與我們無緣的人事物,無論怎麼求也無果。

    七:怨憎之苦

    無論是前世舊債,還是今生新業,都會感召我們可能遇到親朋好友的背板,伴侶子女的背棄,甚至是陌生人的刁難,嚴重困擾糾纏我們,讓我們心懷怨憤,遭受愛恨情仇交加的苦悶。

    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歷經的人七大苦,世間遍地苦難,只有堅持修行,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 3 # 麥田穀語

    因出生家庭、受教育程度、職業愛好不同,所以每個人對苦的定義不同,大多數眼裡的苦可能只有一個:“掙錢苦”,這也許是七苦的本質根因,雖然我的答案看起來有點現實,但畢竟這的確是現實。

    如果非要說七個苦,那就寫七個苦吧。

    1.工作苦

    很多人為了生存,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每天昏昏沉沉,失去激情,縱使夢想萬千,卻依舊要為五斗米而折腰,心裡能不苦嗎?

    2.朋友苦

    發現真正對你好的朋友原來是那麼的屈指可數,常常自己一番真心卻換來別人的背叛和誤解,心裡能不苦嗎?

    3.疾病苦

    平時不注重保養身體,一旦有了疾病之後,又後悔不已,疾病帶來的折磨甩不掉、掙不脫,你說苦嗎?

    4.關係苦

    怕沒朋友會孤獨、怕婆媳關係鬧僵、怕夫妻之間不和睦、怕不受老闆重視…苦嗎?

    5.面子苦

    很多人都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怕別人輕視、總是拉不下臉去做事,總是怕出醜、怕丟人,一直不敢突破自己,常常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苦嗎?

    6.感情苦

    你愛的人,正在愛著別人,你看重的友誼正在遠離你,不論愛情還是友情,你的真心總會遇到冰冷。苦嗎?

    7.沒錢苦

    想送家人一份禮物,看看錢包猶豫一百次,想要的東西,偷偷研究幾年,卻始終買不起,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卻始終掙不到錢,你說苦嗎?

    所謂的人生七苦,每個人定義絕對不一樣,根因還是那句話,窮才會苦。窮才是最大的苦,你必須把這個字解決掉。

  • 4 # 圖裡美

    人生七苦都是哪幾苦?

    佛家說,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離合既迴圈,憂喜迭相攻。佛是想說,眾生本該灑脫而淡然地接受這一切的陰晴圓缺。可惜,我們只是普通人,不是佛。

    話說回來,人活在世,其實每個人都很苦。人生七苦,每一苦每個人都無法逃脫,每個人都必須經歷。

    一、生之苦。

    從一生下來,我們就忍不住大聲哭,分娩時母親痛苦,孩子開始痛哭,是否已經暗示了一生唯苦。生也即是活,活著就的受苦。

    二、老之苦。

    每個人都會隨著歲月老去,不止容顏的蛻變,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下降,心也隨著身體得衰敗而變的異常脆弱。

    三、病之苦。

    我們每個人都會生病,頭疼感冒,肚子痛,都會覺的生病很難受,只有病的時候才能看清人心,才能明白誰是真心對你好的人,健康才是唯一的財富,無論誰病痛,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只有病痛。

    四、死之苦。

    每個人有誕生就會有死亡,誰也逃不了,死亡就像一場突然降臨的災難,一顆呼嘯燃燒的流星隕落在心坎,留下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洞,和如同蛛網一般裂開無法癒合的傷口。

    五、怨憎恨之苦。

    怨和恨是人生最大的敵人,遇到親朋好友刁難,都會嚴重困擾糾纏我們,讓我們心懷怨憤,在愛情裡遭受情仇交加的苦悶。被恨的人不會受傷,恨人的人才會痛苦。

    六、愛別離之苦。

    有時候本可以相守一生,卻因為造化弄人,相遇的人無法相伴到老,終是分開,有相遇就會有分別,無論什麼原因,早晚得分開。親人離世,也只能將悲痛留給在世的人,嚐盡相思的苦。

    七、求不得之苦。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可我們內心的慾望就像一隻螞蟻,無時無刻不啃噬著我們自己,我們總是要求很多,可有時候終是求不得。愛而不得,都很苦。

    既然人生每一苦都無可避免,我們就好好坦然面對。

  • 5 # 大河塗塗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海,回頭是岸。這種觀點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給人的印象太消極了。而且大家似乎是發內心的不認同,因為大家覺得做人還是很有樂趣的,並不覺得人生是苦海。但是,佛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它能有幾億信徒,肯定是有其道理,難道就你聰明,你覺得信佛教的幾億人都是傻瓜?

    首先我要宣告我並不是真正的佛教徒,雖然相信佛教的理論,但我並不實修,要做到太難了。但還是不得不說,佛教說人生是苦海還是有其道理,下面談談我對人生七苦的理解。

    佛說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第一苦:生

    很多人不理解這個苦,因為大家覺得活著挺好,而且很多人還貪生怕死,貪生,就證明大家都希望活著,那怎麼會是苦呢。

    有些人自作聰明,覺得生之苦指的是生孩子,尤其是女性,認為特別合理。這個答案不用說肯定是錯誤的。因為佛說人生的苦,肯定是針對大眾,包括男性和女性。生孩子固然苦,但也只限於女性,對男性毫無影響。

    其實,生之苦,指的是求生存之苦。人為了能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問題。可能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能感同身受了。但是老一輩是有所體會的,我小時候經常聽奶奶說起以前的日子是如何捱餓,米不夠的時候要吃番薯、木薯,這已經算好的了,這是住在山裡的人家才享有的生活,住在村落裡的人家,是沒有多餘的地方給他們種雜糧的。餓肚子的時候真的是要勒緊腰帶的。

    奶奶還說過更為悲慘的事,就是有一年糧食欠收,眼看就要斷糧了,新的糧食還沒到收割的時間。問人借,那是很難的,一方面別人也沒有多少的餘糧,另一方面,有餘糧的人家就算願意借,也是要看人家的,如果覺得你有可能還不起,也不會借給你。這是人之常情,無需責怪。

    那時候奶奶還沒過門,太公當時遠在泰國,當家的是太婆,帶著年幼的爺爺和兩個姑婆,要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最後實在沒辦法,才託付一個從泰國回來探親的鄰居,讓他轉告太公家裡的情況,太公從泰國寄回一百元,從而幫助全家人渡過難關。

    那個時候,一家子人就真的面臨了被餓死的威脅,想想都令人心酸。那些年,每年的農忙結束,太婆都要大病一場,我雖然沒有見過太婆,但也覺得她很可憐,太不容易。

    如果放眼世界,想想那些炮火連天的國家,想想非洲的饑民,雖然已經是21世紀,但人類求生之苦還是遠遠沒有得到解決。

    就算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中國的發達城市,裡面的人同樣還是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只不過不是溫飽的問題,是活得是否體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同樣會感受到活著的苦。

    第二苦:老

    青春是最美好的,無論是身體狀況還精神狀況,都是最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的。但是青春總會逝去。進入中年,人們會感受到身上的肉越來越多,面部的皺紋越來越多,下巴由尖變圓,買的褲子尺碼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人們不敢拍照,如果非要拍照,一定要找角度,最重要的一定要用美顏相機。為了延遲衰老,人們願意掏錢進各種健身房和美容店。

    中年只是外表不如青少年時代好看,但沒有給生活帶來多少麻煩。真正讓人頭疼的還是步入老年。力氣大不如前,上幾層樓都要歇幾回,跑幾步就要氣喘吁吁,輕輕摔一下就要骨折,這些才是讓人感到苦的地方。

    第三苦:病

    健康的人不會知道病痛之苦,一個人沒有健康的概念,說明他是健康的。覺得健康很重要,說明他已經體會過病痛折磨之苦了。

    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味,覺得得到的太少,可以去醫院走走,看看那些坐在輪椅上或者躺在床上斷手斷腳的人,看看那些臉色蒼白兩眼無神的人,看看那些不堪折磨痛苦呻吟的人,相信幸福感會增加不少。

    我認識一個人,平時經常抱怨自己貧窮,很羨慕那些有錢人的生活。有一次他病倒了,而且屬於慢性疾病,折磨得他一點脾氣都沒有。我去看他,他非常誠懇地對我說:“其實窮一點無所謂,只要身體健康就好。真的,吃少點,吃得粗糙一點,住得差一點,都無所謂。”

    他是已經體會到病之苦了。對於病之苦,我也深有體會。生病之時,真是萬念俱灰,什麼榮華富貴在眼裡都是糞土,覺得健康活著就好。

    第四苦:死

    這或者是七苦中人們最不願意接受的,也是最忌諱的話題。在很多場合,都不能隨便說起這個話題。即使那些表面上很講科學的無神論者,也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因為大家會覺得不吉利。這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死亡的畏懼。

    尤其是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更加畏懼死亡,因為他們覺得人就僅此一生,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那是多麼糟糕的事情。人活著固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甚至痛苦,但是相比於死亡,還是寧願活著,因為活著雖然有痛苦,至少也還有快樂,哪怕不多。所以很多人寧願殘疾,寧願活得苟且,都願意留在這個世上。

    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對來說會看開一點,因為這些人相信死後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了,靈魂還是會繼續活下去。所以這些人中,有部分人甚至是用歡喜之心擁抱死亡的。

    第五苦:怨憎會

    要跟討厭的人在一起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有些人討厭一個人,看到他就會情緒激動,或者表面風平浪靜,內心裡波濤湧動,心裡一直想著他,一邊想一邊恨,渾身不自在。這種日子也是非常難熬的。

    現實中有些人憤然辭職,理由就是不喜歡某人。能夠把飯碗都拋棄不要,這就是怨憎會之苦。

    當然還有其他情形,不能一一列舉。

    第六苦:愛別離

    這裡的愛,不僅僅是愛情,也包括親情和友情,還包括一些別的情感,它指的是一種博愛。當然現實中可能發生比例最高的是愛情。

    愛到深處,覺得它如此美好,就容易生痴,就是想永遠擁有它,不想失去它。

    一旦失去了,當然就痛苦萬分了。

    愛情、友情、親情的失去,都可以讓深陷其中的人哭得死去活來。什麼體重暴瘦、傷心欲絕、萬念俱灰,這些都是真切的形容詞,一點都不過分。

    別說人了,就說現代人喜歡養的寵物狗,因為狗只有十多年的命,主人要面對狗的自然老死,也是痛苦不堪,如喪考妣。這一切,都是因為要與愛別離了。

    第七苦:求不得

    這一苦,應該是折磨著差不多所有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都不那麼容易得到。為了得到,想盡一切辦法,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動心動念想得到,這種狀態都不好受的。縱使得到了,又會有新的追求和慾望,陷入新的痛苦中。

    我認識一個農民,以前很窮苦,體力活幹得多,自然很累,溫飽問題也是勉強解決,魚肉方面自然比較稀缺。我記得他當時說過:“如果有一天,我不需要幹活,又有得吃,那就知足了。”

    可是後來他的願望實現了,因為他已經依靠子女贍養,農活也不用幹了。但他並沒有感覺幸福,因為他又開始羨慕其他人兒孫滿堂而且財源滾滾了。

    很多人羨慕那些飛黃騰達的身邊人,認為他們活得肯定很幸福。實際上不一定的,因為那些人不會跟下面的人比,他們的眼睛盯著更上層的社會,覺得自己不算什麼。

    所以說知足常樂是對的,知足了,就是無所求了。

    說得人生如此之苦,難道人生真的沒有美好之事?沒有值得留戀嗎?其實也不是,千萬不要這樣認為,我相信佛祖也不會這樣認為。人生的確存在很多美好的值得留戀的事物,如青春、愛情、友情、親情等等。

    但是有沒有想過佛祖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想到出家,他當時是一個部落的王子,金錢、美貌、權力、地位、青春、該擁有的都擁有,為什麼要拋棄這些東西不要了呢。他當然是認識到人世間美好的東西,但他有一點不同的是,他享受這些美好事物的同時,他意識到這些美好的東西雖然美好,但並不會持久,終將失去。

    青春雖然美好,但人始終會老去,會生病,最終還會死去。跟妻兒共享天倫之樂固然美好,但這些關係也不會持久,始終會有人先走,到時候什麼都會失去。

    所以佛祖才會想搞清楚人世間這些事物的本質是什麼,真相是什麼,是誰決定這一切。他覺得在家是找不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於是離開家,獨自尋找答案去了。

    既然人生不完美,我們該如何做呢?難道大家都不工作了都出家修行去?不可,也不必,修行未必就要出家。只要你想修行,處處都可以修行,而且在生活中修行效果比在深山中修行好得多。因為在家修行,面對的挑戰會更多,受到的考驗更大,含金量就更足。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修行,其實就是修心。無論任何事情,都能平常心對待,情緒平和,得失坦然,榮辱不驚,就是一種可追求的境界。做不到,往往是因為沒有看透,還讓自己沉迷在人生的戲裡,以為戲裡扮演的角色就是自己。能跳出戲外看自己和他人,知道那是一場戲,終會結束(人會死去),自然會恬淡很多。

    但這不是覺悟,不是佛,只是一種較高的人生境界而已。這也不簡單了,因為知易行難,人還是容易入戲。某個時間明白了,但現實中發生一些事情,馬上就忘得精光,該幹嘛還是幹嘛。覺悟是什麼,佛是什麼,我不清楚,不敢胡說。

    這是我對佛教的一些粗淺認識,僅供交流,求大德大神指正。

  • 6 # 彌陀格格之音

    其實佛說人生有八苦,您問的人生七苦有哪幾苦,那就告訴您前面的七種吧。那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七種苦。

    1.生苦:其實每個人被媽媽生下的過程中,都得受極大的痛苦。

    2.老苦:每個人若能長壽,那也就必然要經受老苦,生理機能會隨著年齡增大而衰退,各種老年人的常見病難免或多或少會出現,這就是老苦。

    3.病苦:身體健康最重要!但人的一生中,總會要接受病苦的光顧。

    4.死苦:人有生就會有死,每個人都不會有例外。生命只是長短不同。

    5.愛別離苦:愛你的人或你所愛的人,終究有一天都要分離。生離或死別,不捨也改變不了現實。

    6.怨憎會苦:“不是怨家不聚頭,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象被有意安排在一起”讓人苦惱之極。

    7.求不得苦:心裡求的願望,眼看就要成功實現了,但偏偏是棋差一著,願望落空令人煩惱。

    以上就是人生七苦簡單的解釋。

  • 7 # 瀟然淺語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然而,筆者想說說人生中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另外七種苦。

    諷刺挖苦:人生中難免會遇到諷刺挖苦之人,可能我們某方面做得不夠極致,不夠盡善盡美,才露出了馬腳,讓他人乘虛而入,輕蔑刁難。

    切勿放在心上,強大自己是最好的語言。

    中傷誣陷之苦:一個人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一些人往往會妒忌或看不得別人進取,有意無意地語言傷害,甚至歪曲事實真相誣陷,是一種低俗之人。

    說到嫉妒虛榮,有這樣一則故事:唐代詩仙李白的陵墓榮踞在氣勢雄渾的採石磯頭。然而,卻被過往的、所謂的“詩人”們寫滿了他們的“佳作”。這時,有一位智者也寫了一首七絕:“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 ”從此,再也沒有人在李白陵墓前寫詩了。

    如若遇之,微微一笑,或者含蓄表達,因你的優秀已經不需要直接的言語。

    流言蜚語之苦:有的人喜歡嚼舌頭,誇大其詞,以尋找是非或莫須有的事情,使別人痛苦或不高興為其目的。不要在意,不基於事實的蜚語,始終經不起考驗,終會被揭穿的。

    壯志未酬之苦:有的人喜歡豪言壯語,認為自己的理想遠大,卻沒有付諸實實在在的行動,待到歲月流逝回首時,悔恨虛度了光陰,理想變成了幻想。

    相傳有一位貧窮的讀書人,家裡唯一值點錢的就是一隻陶製的大甕,擔心丟掉,就常常守著它睡覺。有一天晚上,心中突發一個念頭:如果某一天自己富有了,不再貧窮了,就拿出一些錢,用來買地,建造房屋,也蓄養歌女,擁有自己的馬車,就是像其他富貴者一樣。他反覆思量著,越想越高興,竟然忘乎了自己,情不自禁地跳起來,一不留心,踩破了那隻唯一的家產,如夢初醒。

    懷揣理想是件好事,只想不做,就會像踩甕人一樣,空歡喜一場,得不償失,唯有抓住現在、專注現在才是硬道理。

    憂思憂慮之苦:有的人生性多思、多慮,患得患失,可能也會蹉跎了歲月,浪費了年華,可能會一事無成。

    學會放下,讓心情輕鬆,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坎坷境遇之苦:人生都有自己的舞臺,悲劇或者苦難,也是劇情的發展,只是際遇痛苦了點,堅持就可迎來美好的、經得起考驗的結局。

    懷才不遇之苦:是千里馬,終會遇見賞識自己的伯樂,暫時沒有實現抱負,耐心地堅持,努力地探索,定會迎來晨起的朝陽。

    齊白石是當代著名的國畫大師,篆刻家。他出生貧寒,上學不到一年,就輟學回家,15歲小小年齡就去拜師學習木工,卓越的成就,讓他成為了一個幸運的人,遇到了陳師曾和徐悲鴻兩位知音。先因陳師曾的推薦,齊白石的畫在國際上出了名,得到了很多外華人的慕名來買。再後來,徐悲鴻注意到了齊白石的畫,幾對蝦子,生動逼真,躍然紙上,就以院長名義聘齊白石為當時北平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還親自出版了《齊白石畫集》。

    誠然,千里馬都有一技之長,懷才不遇或許是機遇還沒有降臨到自己身上,何不累積資本和經驗,獨闖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人生路漫漫,也是自己親自走出來的,有苦才會有甜,靜下心態,累積本領,做最好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外向的人一定長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