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扣分
-
2 # 黑夜野玫瑰
美術作品是客觀現實透過畫家頭腦加工的產品。這種加工既有對感性材料進行抽象的概括,從而經過推理、判斷,得出某種概念,同時又有對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進行典型化的提煉和濃縮,從而在可視形象的形式及鮮明的藝術個性中自然地流露出某種判斷和概念的成分。由於畫家個人的思想傾向、性格特質、藝術手法等等方面的差異,在對現實生活的判斷及藝術表現上,必然地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作品中就呈現出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這種差異既是對客觀認識的差異,同時也是主觀表現的差異。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辯證地闡述了物與情、客觀與主觀統一的觀點。精神生產中的主觀因素,也就是藝術作品中的風格。
繪畫藝術活動也是一種勞動生產。這種生產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種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藝術創造的精神生產。繪畫藝術活動是以個別的形式進行的社會活動,個別人的藝術勞動產品也即作品,必然的區別於機械化大工業生產,而會刻有個別勞動的痕跡,這種痕跡也就是作品之間的差別,在藝術世界裡這就是作品風格的差異。藝術創造必然有畫家的個人風格,所以才必然產生這種差異。
元代畫家倪瓚和清代畫家鄭板橋,雖然都酷愛畫竹,卻有著迥異的風格,意趣各具的藝術個性。倪瓚說:“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又在自題《墨君圖》中說:“以中每愛餘畫竹,餘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塗抹久之,他人視以為麻為蘆,僕亦不能強辯為竹,真沒奈觀者何!但不知從中視為何物耳?”倪瓚家資鉅富卻遁跡林園,修道參禪,好潔迂僻,人稱“倪迂”。他的“胸中逸氣”的“自娛”,在其淡泊、荒涼寂寞的畫意中能得到很好的佐證。
鄭板橋卻另有胸懷,他在一畫中題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你東西南北風”。在另一畫中題到:“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在其生意盎然、兀傲清勁的墨竹中,抒發了文人的清高、幽潔的思想情操和關切民間疾苦的遵農精神。
同樣是畫竹,胸襟不同,畫風亦殊異,可見竹中也有風格的。
中國有句俗話:畫如其人。風格就是其人。
風格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指的是畫家整個的藝術面貌。是畫家思想傾向,性格氣質,個人經歷,思維習慣,文化修養,藝術技巧,興趣尚好,生理素質等等方面的一個綜合體。風格又是內容與形式有機的統一。在內容傾向性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風格又主要的表現為性格氣質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創作個性。
藝術創作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思維過程,畫家的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一定只有一個面目。精神世界是豐富的,風格也是多彩多姿的。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風格常常表現為一種複雜的情況:既有著重於傳統手法的學習和借鑑的作品,也可能有大膽探索,別出心裁的作品。既會有創作風格一致的作品,也可能有偶爾為之,不拘一格的作品。藝術風格上出現的五彩斑斕的複雜景象,決定於畫家自我的複雜性。
風格的形成是個長期的探索過程,是畫家努力尋找自我的過程,是畫家對個人的自我認識逐步明朗、強化的過程。畫家在藝術實踐中,除了對於各種藝術流派的兼收幷蓄外,還必須堅持一種藝術的排他性。愈是堅持自己的獨特的創作個性,風格就愈見鮮明。畫家自身的個性在藝術上表現愈是強烈,其藝術風格就愈見鮮明。要使風格鮮明起來,畫家就必須主動的在藝術實踐中尋找自我,認識自我,尋找一種個人所特有的藝術表達方式,尋找一種個人所特有的藝術形式及藝術技巧。
明末清初畫家石濤說:“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明確的主張要有自己的藝術手法。齊白石老先生也主張“要我行我道,下筆要我有我法”。認為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必須追求探索一種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
晚清學者松年在其《頤園畫論》中說:“吾輩處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書畫,必須處處有我。我者何,獨成一家之謂耳。”這就是風格即人的觀點。風格的完成是畫家成熟的標誌,畫家個人的充分流露又是風格成熟的標誌。
從中國畫史來看,對於傳統的繪畫藝術手法的學習和繼承,從來就是有選擇性的。“元四家”對五代董源、巨然畫風的繼承,明代浙派畫家對於南宋畫院傳統的繼承,清“四王”對“元四家”的繼承和摹擬,近代花鳥畫對於“揚州八怪”的繼承等等,說明繼承從來是對某個別畫家或某派別畫家有選擇的繼承。這種繼承的選擇性,除了社會的、歷史的原因之外,畫家個人的心理狀態、性情習慣、審美好惡等都起著很大的作用。選擇之中無不流露出畫家個人的個性色彩。
畫家藝術創造中的風格不僅反映出其繼承及知識結構的傾向,而且與其性格氣質有密切的關係。
唐代學者孫過庭的《書譜》認為,書之道就在於“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繪畫藝術也同樣如此。同處於明代的文人沈周、文徵明、徐渭、八大山人,所處的時代及個人遭遇、思想感情有不少差別,但仍然可看到他們各自的性格氣質在藝術風格上的烙印。
沈周為人和易寬厚、豁達恢閎,其書雄勁蒼倔,其畫蒼潤渾厚,簡勁粗獷,均有長者之風。
文徵明為人嚴禁不苛,樂於談古書、品水石,陶醉於焚香煮茗之中,其畫表現出一種工緻細密、清麗自然、寧靜疏淡的風采。
徐渭的水墨寫意花鳥畫有“亂頭粗眼”之姿,行筆落墨狂放零亂、如急風驟雨、聲淚縱橫,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和藝術魅力。
八大山人身處明末,深感山河家國之痛,哭笑無常、裝聾作啞、時而為僧、時而入道的性格氣質也同樣可以在他枯槎怪禽的藝術形象、淋漓而凝重的筆墨中找到內在的聯絡。
可見,畫家的風格,在一定意義上說,往往反映了畫家性格氣質的主要方面或某一方面。
-
3 # 微塵無極
美麗的外貌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畫的是內心,描的是素養,中國畫、水墨畫,筆墨合一境界來源於生活的點滴積累。有句話說的很好: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境界三個層次,是向實際學習的能力,是知行合一的高度概括,是境界昇華後的藝術思想。
多看書,多實際,勤思考,勤練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4 # 詩夜城主
很多畫國畫的沒有個人風格
是的,就目前的國畫界而言,很多畫國畫的都沒有個人風格,確切的說是畫出來的國畫作品沒有呈現出獨自的畫風,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一百個甚至一千個畫家畫出來的畫幾乎都是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說很多畫國畫的沒有個人風格呢?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並不是說僅是缺乏個人思想,事實上每個畫家都有個人思想,只不過這“個人思想”缺乏國畫藝術認知,對國畫的文化底蘊、寫意色彩領悟不夠透徹,缺乏寫生意識,
國畫“寫生”強調的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視覺效果,“寫生”並不是出去遊山玩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風格,從而做大自然的搬運工;正因為很多畫家做大自然的搬運工,所以筆下的國畫沒有風格、沒有寫意、沒有筆墨文化,
其實,要呈現出國畫作品的風格特色,也並非很難的事情,只是願不願意謙卑的去做。古代之所以有那麼多國畫大師和國畫名作,那是因為他們精通筆墨文化,領悟並實踐“書畫同源”的藝術理念,以精湛的書法筆法描繪國畫,而且對大自然持敬畏態度,就如當代畫家吳冠中所說,對藝術忠誠,必定不會被藝術淘汰。
-
5 # 藝術鑑賞者
沒有個人風格主要是不重視中國畫形式的研究,缺乏自我圖式的解析能力,不重視畫面構成的個性探索,習慣於古人或他人的套路與模式。事實上畫面效果是一門視覺經驗的學問,光講思想是解決不了具體落實思想的途徑的。 (選自"周俊論藝"文字片斷與周俊早期畫作三幅)
-
6 # 使用者1795757863034
主要是缺乏實際的臨物臨境臨景的寫生活動。臨帖,摹帖不肯離帖。只注重了往象處臨,往不象處摹。只是在古人的腳印子原地上踏步走了。結果是象的怎麼也不能超越了師傅,不象的呢?,,,,,太信了古帖,太信了師傅。自佩枷鎖,束縛了手腳和創造的思想。學個差不多了就固步自封,不求進取了。成了掙錢的印刷機。國畫工廠,千篇一律。如出一轍。就如書法,柳顏歐體,誰也越不過,越過也算越不過。因為評委不承認。專家不承認。也只好一代一代去比著葫蘆畫瓢了。象我者死,類我者生。這句話,為了應考,只能統統當了耳旁風了。
-
7 # 藝術狂人2
許多畫國畫的人,其畫作沒有個人的風格,主要是缺乏個性思想
個人粗淺的理解,很贊同這個觀點
對於一個國畫家,或者油畫家而言,決定一個畫家個性化獨特的繪畫創作風格,並不是畫家成熟高超的繪畫技法
一個畫家獨特的繪畫風格,個性化繪畫創作語言,藝術標籤,是畫家的藝術思想,創作理念,生平經歷而逐漸形成的
西方美術史上,中國美術史上,每一個作品載入史冊的畫家,都具備成熟個性化的藝術思想
比如畫家達芬奇的藝術創作思想是,繪畫是自然界一切可見事物的唯一模仿者。
所以,畫家達芬奇的繪畫創作風格,是古典寫實的傳統油畫造型風格
畫家德拉克洛瓦曾說:“再沒有比我在畫幅中所創造的幻想更真實的了,剩下的只不過是泥沙罷了。”
所以畫家德拉克洛瓦的繪畫創作風格,呈現充滿幻想情調的浪漫主義風格
正如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所說,畫家,是用腦子畫畫的,而不是用手畫畫
對於畫家而言,其實人人都可以達到畫匠的水平
畫匠,只需繪畫功底,繪畫技法練就成熟即可
如果肯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練就成熟紮實的寫實造型功底
但是畫家和畫匠的區別在於,畫匠是毫無思想,機械模仿複製畫作的工匠
而畫家,不僅僅繪畫技法成熟卓越,而且在長期的繪畫藝術探索的道路上,經過不斷進步,創新,演變,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創作思想,最終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旁人一眼就能識別的藝術標籤
所以,無論是國畫家,還是油畫家,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思想,是很難形成獨特專屬的繪畫表現風格,只能創作千篇一律的繪畫風格,從而容易淹沒在一大堆沒有藝術特色的畫作中。
回答完畢
-
8 # 松下雲池
風格是一個人長期藝術修煉,自然而然形成的個人心性的情感外化。所以可以說風格即人。如果說沒有個人的風格,只能說他的藝術還沒有到風格階段。非是缺乏個人思想。
拙作一幅!
-
9 # 使用者漢魏畫堂
繪畫要行成個性和風格要有一個很漫長的路程。歷代畫家的作品有明顯個性,思路,風格的也為數不多。
既有思想性又有明顯風格的畫家,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一是要有較高的學識;學問決定思想,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作品風格。二是要有一定的人生經歷;經歷就是生活,從生活中感悟人生,從人生中體驗萬物,從萬物中分辨是非,從是非中認清了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三是談薄名利,心清如水。北未皇帝宋微宗趙佶,把所愛的書畫重於朝權,寧可丟掉皇權,不可丟掉書畫。把書畫比生命更重要。造創出書畫風格除綜合實力以外,還要付出其它方面的犧牲。四是長期堅持臨摹歷代名作;固根是疏通今後繪畫發展的光明大道。沒有較深的繪畫傳統根基,就成不了參天大樹。五是固根求新;借古創新是畫家努力的重要環節。畫家要在學習古人繪畫的基礎上,敢於創,力求新,丟掉古人的柺棍,熔化古人的繪畫精華,貫通自己的繪畫血脈。筆墨緊跟時代,接受現實生活,創作出即有根又有新的繪畫藝術作品。
-
10 # 李禾書畫藝術
我就是一個不願重複別人的畫家,但是藝術創新何其難,不管是筆墨、還是造型,那怕有一點點突破,都會被人說三道四。一句話,突破太不容易了,我堅信“沒有自己靈魂之藝術是可悲的”!
-
11 # 創e派
個人風格的形成離不開藝術家獨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環境、閱歷修養和藝術造詣及藝術追求。正因為如此,藝術在創作過程中,從題材的選擇到主題的提煉,從藝術結構到藝術語言,都能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個性。畫畫不難,但擁有自己獨特思想的藝術創作風格很難。我學了半輩子還在迷茫中……!
回覆列表
你好,其實不只是畫國畫的有這種現象,所有跟藝術有關係的活動(畫畫、唱歌、跳舞、寫作等)都會有一種情況:某人技術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其作品給人的感覺總好像是少了點什麼東西。下面我來以你說的畫國畫為例分析一下這種情況的原因:
自水墨畫誕生以來,歷史上已經湧現了很多國畫名畫家,其作品也有很多後人去臨摹,在學畫畫的後人裡面分兩種:
第一種,經過長期培養練習、臨摹各個大家的名作,熟練掌握了大家作畫的所有技巧,畫畫也是儘量根據前人的方式所作,但其畫出來的話只能是其之前的大畫家的複製品;
第二種,同樣是經過長期培養練習、臨摹各個大家的名作,但在訓練過程中有自己對名畫作法的思考和揣摩,能夠改變前人所不足的地方,再自己創造更好的畫法,這種人所畫的畫才可能會開創新的時代;
上述第一種人一般被稱作匠人,第二種人才可能成為大師。
一個人如果長期學習另一個傑出的人而不加以思考對方有何不足之處,就會完全成為對方的複製品,失去自己的思想,必然也不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雖然技藝熟練得無人能及,但對藝術作品而言,其內在的思想內涵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