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小太拾
沒有玄武門之變,即使李世民當了皇帝,也算不上完美,因為其開創了皇帝作為一個偽君子的代表。
讀過貞觀政要的幾乎都可以看的出來,李世民太過虛偽了,各種問政之事皆是表裡不一,對魏徵等名臣幾乎都是敷衍了事,沒有任何實際措施去行動。
不過隋朝雖然滅亡了,留下來的家底確實太厚了,就連糧食都是吃到了武則天時期,還有富餘的。
相反其子高宗李治卻是一個辦實事的好皇帝,把太宗時期挖的坑全部給補上了。
-
3 # 元豐說事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就不會死,李世民還是秦王,那麼成為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的是太子李建成,而不是秦王李世民。所以這個問題的因果邏輯有問題,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不會成為皇帝,更別提完美一說。
站在人倫角度來看,李世民不是位好兄弟,也不是李淵的好兒子,最後挑選繼承人來看,也不是稱職的父親。但站在百姓和官員角度來看,他是個好皇帝,甚至是千古一帝。
他打下了大唐大半江山,解決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問題,還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保境安民,人稱“天可汗”。
強有力的軍事實力、政治手腕、愛民如子和極具個人魅力的外交手段。讓唐朝從支離破碎的王朝,迅速崛起成世界性的帝國。
-
4 # 耳東話春秋
李世民登上皇位後,勵精圖治,使大唐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符號。江湖百姓安居樂業,歌舞昇平;廟堂賢臣劇集,共譜輝煌。對內文化融合,消除矛盾;對外恩威並施,德服四海。但李世民皇位來的並不光彩,古代帝王立儲君大都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我們都知道,唐朝的江山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的,但最終他卻要做兄長的臣子,他們的矛盾就註定要產生了。
現在有兩種說法,一說太子仁愛,心無城府,才被李世民趁機政變殺死。第二種是建成嫉恨世民功勞,拉攏其部屬,由此二人矛盾產生。後來高祖為緩和他們的關係,命他們打獵,李建成給李世民的馬做了手腳,差點害死李世民。後來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又宴請李世民,在其酒中下了毒,多虧李神通察覺將李世民揹走,才躲過一劫。後來李世民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聯合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一同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將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殺死,後逼迫李淵退位,才有了這個千古明君。當然也有說法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進攻設法殺掉李世民,李世民被迫先下手為強。從玄武門之變秦王軍隊遠少於太子和齊王軍隊,以及戰場被動的局面來看,這次政變確實比較倉促。
當然無論怎麼說,殺死兄弟,逼迫軟禁父親,對太子和齊王家眷趕盡殺絕,都在彰示著這位君主的冷血,也必將是以標榜仁義君王的李世民一個黑點。
或許是因為他知道皇位得來不正,所以才有了貞觀之治的救贖吧。當然作為帝王的李世民也算不上完美,他在立儲的問題上就做的很不合格,李承乾政變,李恪被冤殺都和他培養繼承人的失敗有直接關係。李世民後期也和前面帝王一樣,貪圖享樂,追求長生,李世民最終死在天竺僧人的不老長生藥上。這個英明的君主最後竟然以如此荒唐的方式落幕,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
5 # 戰利88
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不會當皇帝,就是李建成當皇帝了,沒有後來的大唐盛世,貞觀之治,李世民說不定就被除掉了,怎麼跟皇帝扯上關係了
-
6 # 葉子溫度
不一定,玄武門事變在某一角度來說是唐太宗一生的黑點,因為他殺兄弒弟,迫使李淵將皇位傳給他。但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就沒有後來的唐太宗,只有一個秦王李世民!
至於完美的皇帝,我認為即便沒有玄武門事變,唐太宗也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他也有很多瑕疵,比如,他也曾追求長生不老;出征高句麗,鎩羽而歸。
就如同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一樣,完美的皇帝是不存在的。唐太宗勤政愛民,實現“貞觀之治”,可以說唐太宗不是位完美的皇帝,但他是位優秀的好皇帝!
-
7 # 歷史奇聞趣事
不管有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不能說是完美的皇帝。但玄武門之變確實是李世民一生中的一個黑點。
在我看來李世民還有一個重要的汙點,那就是開了改歷史的頭。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李世民想修改自己玄武門之變的原因。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開了這個頭所以歷史才把他寫這麼好。真實的他什麼樣子還真不一定。
再說,完美的標準是什麼?
作為君王他足夠勤政嗎?足夠愛民嗎?人民的生活夠幸福嗎?
作為丈夫他愛自己的妻子嗎?專一嗎?體貼嗎?
作為父親教育子女夠用心嗎?
……
完美因為不存在而獨顯珍貴
-
8 # 葉飄刀
不是
就算李世民正常得位,而且後邊的事情不變,李世民也不能算是一個完美的皇帝。
李世民和魏徵的關係,一直算是君臣關係的典範。一個敢說話,一個能聽意見。
但你知道,魏徵死後,李世民做了什麼嗎?
只憑這個,就不算完美。
-
9 # 愛妮品歷史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弒弟逼父退位,雖然事後他難免會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雖然這並沒有什麼用,後世的史學家們肯定會調查出來的),但是卻並沒有影響他在後世中的高大形象,甚至可以說並沒有影響他在大唐百姓心中的形象。緣何?是因為李世民的政治工作實在到位,所謂大唐盛世自貞觀起。
東瀛西域南夷北戎莫不以親近唐朝為豪,唐人之名自此始也。政治開明,百姓富足,國境安定,科技發展,不一而足。拿魏徵太宗水船之論而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華之水在於百姓,能讓百姓安樂富足自然就得到支援,哪裡會因某事當政而影響形象呢。同在唐朝的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武曌不僅僅充分拿到了皇位(參見 武則天傳奇)甚至還改了朝代(大周),但是她任用賢相,關心百姓,大力發展經濟,沿用貞觀舊事。大唐李隆基開元盛世必有其力。
和大唐貞觀之治足以相稱的大明永樂盛世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樣的來路不正的皇位,一樣的篡改史書,一樣的賢臣明君,一樣的拓土開疆,一樣的百姓富足。至於朱棣趕走了事實上並不怎麼樣的侄子朱允炆,誰會去管?天下的百姓不會管哪個朝代,皇帝姓李還是姓朱,朝代叫唐還是叫明,他們只是希望少一些戰爭,少一些壓迫,多一些讓自己和家人生存下去的希望,這就足夠了。
一個人的形象並不僅僅是一起事件就能夠抹黑的,比如說現在明明都知道李世民是造反起家,但是世人給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為什麼?因為他做出了足夠的奉獻,不管他做的錯事有多少,但是人們會永遠記得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大唐,最有權勢的男人被尊為天可汗,他執政的區間被稱為貞觀之治。瑕不掩瑜,所以它的負面評價較少。而另一個造反起家的皇帝明永樂,很明顯它的知名度和褒獎率就沒有前者高了,只是因為後者做得不夠多,不夠好。
首先要理解一下李世民當時的情況。幾乎是不反就得死。太子上位後不可能留一個有大才的兄弟的。皇位的齷齪每個皇帝都有,政治可以理解為利益交換,當利益交換不能使人滿意的時候,就該使用暴力機器了。而且李世民時期的文治武功真的強,所謂開元盛世只不過是貞觀之治的延續,畢竟人也就活那麼幾年,李世民沒撐到盛世到來。當人的功績夠大時,那些所謂的汙點就不重要了,瑕不掩瑜。
李世民文有貞觀之治,武能克定四方,評價這樣一個皇帝真沒人會死盯著這個事不放,感覺古人比今人在這點上看的開的多,部分今人死盯著這個汙點恨不得把李世民全部塗黑,而大多數古人看到的是明君光輝下也有不足,畢竟人無完人。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治國上李世民本身就是個明君,而且是少有的能文能武又有開國功績的大一統朝代的皇帝,這點沒有任何疑義。在他之前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就劉邦、劉秀,在他之後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朱元璋,但是劉邦、朱元璋有誅殺功臣之過(尤以朱元璋為甚);劉秀文治有餘而武功不足。其次是所謂唐羨三宗,玄宗、憲宗皆是晚節不保,如此一比較自然更顯得李世民的可貴。
李唐政權每有危難君臣上下皆以太宗為號召以求朝野之間同聲共氣;而李世民對諫臣的優容,至少面子上做到了幾乎完美的地步也成為後世計程車大夫規勸獨裁君主的一個理想範本再次是對宋代以前對君主的道德要求並不嚴格,宋代以後由於儒學的轉向,一方面開始把忠君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一方面在這種""天理""的要求下士大夫開始對君主的方方面面,從治國到私生活都開始關注起來,而宋代以後文化大體上處在較為寬鬆的氣氛(不討論遼金元清),見聞筆記、私人修史的風氣逐漸擴散,君主私事往往為朝野所知,而朝野間對君主私事的風聞訛傳又往往互相影響,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
-
10 # 龍神影滿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那麼李世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皇帝。所以說: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成為皇帝。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能是秦王。其實世間沒有完美事情,有的只是當我們遇到問題時的取捨而已。
-
11 # 文人鬼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當不上皇帝,何談成為完美的皇帝?
完成為完美的皇帝,首先要成為皇帝,然後再追求完美!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滅掉他的太子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後迫使唐高祖李淵退位,自己才當上了皇帝。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壓根當不了皇帝。按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李建成才是皇位繼承人。
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所以更沒有完美的皇帝。所謂完美不過是自己的看法,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古代皇帝中已經是難得的明君了,若是都按照李世民的標準,估計古代沒幾個皇帝是合格的。
古代有幾個皇帝能像李世民那樣能文能武,有幾個皇帝能有那麼多的賢臣與能成,有幾個皇帝能有開放的民族政策,能有幾個皇帝開創了盛世?又有幾個皇帝這些條件都同時具備了?
數數古代的皇帝,真的沒幾個,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已經算是很完美的皇帝了。
古代皇帝親兄弟奪權,那只是內部矛盾,就像後宮爭鬥一樣。沒有一定的手段坐不穩龍椅,優柔寡斷成不了大事。多少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後大殺功臣,相比於這些,李世民的殺戮算是少的了。
古代是“殺一人者誅,殺百萬人者侯”,“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如果真要追求極致的完美,或許唐太宗李世民只需要篡改史書就可以了。所謂“瑕不掩瑜”,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並不阻礙他的英明,至少說明李世民是個人而不是沒有缺點的神!
-
12 # 磁帶放音機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揭開了盛唐的序幕。慘烈的奪嫡之爭,釀成李淵家族骨肉相殘,一奶同胞的兄弟殘酷廝殺,雖然,李世民贏得最後勝利,但是千古以來,李世民受到抨擊。這是他一生的黑暗一頁。
然而,中國人應當慶幸李世民奪嫡成功,奪取爭權,他開創的“貞觀之治”,標明史冊,開疆拓土,贏得海內外的尊重,全國版圖和人口數,開創新紀錄,成為盛世的典範,換了李建成,李元吉他們的政績都不可能超越李世民。
帝王沒有完美的,李世民在中國帝王中,應當屬於佼佼者。
-
13 # 詞話茶館
首先你這個問題就有問題。第一認知問題,人無完人,不管有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不可能是個完美皇帝;第二邏輯問題,沒有玄武門之變怎麼會有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不能說他完不完美,只能說他是一代明君,雄才偉略,文治武功,他把唐王朝帶入極盛顛峰。唐王朝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一手締造的。你想不到,20歲出頭得李世民有多出彩。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地方勢力紛紛佔地為王。實力強大的太原留守李淵也漸漸顯露崢嶸。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第二年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為唐,唐王朝自此建立。此時天下遠未太平,李淵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逐一擊敗割據的群雄,統一全國。李淵不便御駕親征,皇太子李建成也要留守京城協助處理朝政。這樣一來,率軍南北征戰,領導指揮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的重擔,自然就落到20歲的秦王李世民的肩上。
618年,李世民掛帥出征先將矛頭指向了西邊盤踞甘肅青海一帶的薛舉和薛仁杲,奪取隴西。同時留守太原的李元吉遭到劉武周的襲擊,李元吉不敵逃回長安。李世民平定隴西后,隨即揮師東渡黃河,進入山西討伐劉武周。一舉消滅了劉武周的勢力,收復所有山西失地。620年,李世民出潼關揮師東進,開始逐鹿中原。李世民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出其左右。他對洛陽王世充圍而不打(王世充也不敢貿然出兵),而是著手剪除其羽翼。洛陽外圍數十個州縣悉數落入唐軍手裡。然後開始攻打洛陽,剪除王世充,接著蕩平竇建德。李世民不僅帶兵打仗運籌帷幄,而且個人武力值也是相當爆表。多次被敵軍圍困,李世民跟他的部下一路廝殺,趟出一條血路,突出重圍,並且於亂軍之中開弓射殺敵軍將領。李世民曾為探清敵軍縱深只帶身邊數十騎深入敵軍內部,為了誘敵深入李世民以己為誘餌帶著三人誘敵進入包圍圈,一舉殲滅。
這個過程充分顯示了李世民個人的膽略和指揮才華。他在幾個兄弟中得以獨領風騷,取得了顯赫的威望和權力。當然,也為幾年後的玄武門喋血之變埋下了伏筆。而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兩個政治集團鬥爭的結果,上下幾千年哪個鬥爭沒有傷亡?之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是有目共睹的不是。李世民的胸襟膽略和才能不是李建成李元吉可比的!
-
14 # 大樹底下好觀影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隴西集團唐朝的第2位皇帝的話,無論從文治武功各個方面,他都是作為非常好的一個皇帝。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殺死隱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隨後逼退自己的父親李淵成為了太上皇。後市對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害自己的大哥以及弟弟,歷史上對其評價頗有微詞。 歷史上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對外開拓疆土,嗯,而且在當時獲得了天可汗的稱號。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為後世唐朝100多年的盛世打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在我看來小武門之變的話,只是他獲取政權的一種手段,而不能完全掩蓋他所給歷史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後想引用偉人的沁園春雪,最後幾句西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其中引用的詩句看得出,後世人對於唐太宗的歷史功績,是給予極大的讚揚的。但是向問題中提出來的玄武門之變。只能算作他人生的一個獲取皇位之路上的不正當手段,但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相當大的也是和史料記載,唐太宗對於史學家以及史料記載的有相關的更改傳聞。唐太宗在歷史上確實文治武功各方面都不錯,如果說真正的完美皇帝,他還是遠遠達不到的。
-
15 # 魔方歷史觀
沒有玄武門之變的話,先不說李世民能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皇帝,他都不一定能夠成為皇帝。
可以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登上皇帝之位的一個重要操作,透過本次操作,李世民幹掉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這樣之後,李世民將此事結果告訴了李淵,擺在李淵面前最合適的選擇,也就是一個了,那就是安排李世民為儲君,讓他繼承皇位,成為大唐新皇。
如果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按照正常情況發展,李淵之後,就是李建成繼位為帝,而李世民還是個親王,而且還很可能被李建成給打壓或者直接處理掉,畢竟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個陣營的明爭暗鬥就不少,如果一方得勢,那麼另一方被打壓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並且李世民成為了皇帝,那麼他的形象確實會更完美一些。玄武門之變雖然是李世民勝利,但是也因此讓李世民的形象有了瑕疵,畢竟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兄弟,並且在事後把兄弟的家人也給處理掉了。
所以這一點也是李世民的一個心結,後世對這一點也是頗多議論。可是,還是那句話,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成功上位,若是沒有這次操作,那麼他能不能成為皇帝還是未知,相比於皇帝之位,他形象上的不完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
16 # 徐記文史茶館
中國古代皇權之爭往往是生死之爭,失敗者一般活不了。李建成李元吉同時也在琢磨李世民,只不過沒有李世民本事大智慧高。這是中國古代政治的缺陷,沒有落後者體面退場的機制。
-
17 # 北涼縣令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
我們一起假設一下,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也不會死,N年之後李建成繼位(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李淵還能多活幾年),按照當時李世民跟李建成哥倆水火不容的局勢看來,李建成要是登基,別說李世民是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了,我看有沒有一具完美的屍體都說不好說。
那麼李世民在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有沒有機會當上皇帝呢?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1、李淵的心腹重臣裴寂一向支援太子李建成,從劉文靜之死就能看出來裴寂的在李淵心裡的地位。
2、太子李建成身邊還有一個魏徵以及東宮集團。
3、李淵開始動手或預設李建成架空秦王李世民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秦王府眾人如坐針氈,所以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
18 # 大老斯
有沒有都一樣吧。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人這才是真理吧。皇帝也是人吧。他最多算是你心目中完美的皇帝吧。無聊的問題
-
19 # 煮茶論古今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要從以下兩方面看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可能當不了皇帝眾所周知,因為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死,李淵退位,才有了李世民登基稱帝,而後有了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的開始為開元盛世的出現,打下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所以奠定了唐朝兩百多年的百年基業。
李世民成為大唐皇帝以後,他利用道家思想去治國,在朝廷當中,他重用賢臣,廣開言路,並大力的打擊國家貪汙腐敗行為,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採取休養生息,奉行節約,不輕易發動戰爭的國策來慢慢恢復國力。
不但如此,李世民還大力支援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大力完善國家科舉制度,對於少數民族,李世民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就這樣,在李世民成為大唐帝國皇帝的23年裡,大唐帝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偉人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也會有其它之變翻看歷史,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爭鬥手足相殘,甚至弒父殺兄的事情比比皆是,幾乎每個朝代都有。
秦始皇之死,胡亥大開殺戒,曹丕和曹植的七步成詩殺一人等等相信不少朋友都能娓娓道來,皇位之爭,使親情變成了魔鬼。
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接替李淵繼位的必然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功高蓋主,大權在握,繼位的李建成能夠容忍這為傑出的弟弟和政敵?
李建成會如鯁在喉,想辦法除掉以保自己的皇位,而李世民可能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做出選擇,最終就可能會導致XX之變的發生。
-
20 # 呆萌望古鏡
玄武門之變不能簡單算作李世民的汙點,這個事件有其複雜的歷史背景,不能單從一方面來評價。人無完人,就算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不是完美的皇帝,他還是有一部分不足之處。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根源是皇位繼承的矛盾,製造這一矛盾的並非李世民,而是李淵。李淵在立太子時,就註定了悲劇。從江山社稷的長遠利益出發,李淵應該立綜合能力最優秀的李世民為太子,並做通其他兒子的思想工作。這樣才會平穩交接權力。而李淵按老習俗立李建成為太子,雖然貌似合理,但當時的江山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此時,最不適合採用舊風俗立太子,要是按舊風俗,他們老李家還是隋朝的臣子。所以說,立太子出了錯誤,李世民只是糾正了這個錯誤。
就算李世民不出手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順利登基,會放過李世民嗎?他們之間儘早會發生一場內鬥。假如不是以玄武門之變的方式進行,就是像明朝朱棣與朱允文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會死更多的人。這是皇權領域的叢林法則:皇權會落入最有能力的人之手,如果老皇上順應這種潮流,會一順百順,如果老皇上故意背離這個潮流,勢必會發生流血事件,最終還是落入有能力的人之手。因此說,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的汙點,只不過真相過於殘酷,大多數人從同情弱者、同情死者的角度出發,指責李世民太狠毒,而忽略造成這一慘劇的背後主導者和皇權叢林法則。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其實李世民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晚年有些驕傲自大,徵高句麗的時機選擇上出現失誤,沒有利用高句麗發生政變時征討,而是選擇其強勢時征討,雖然有一定成果,但未完成戰略目標。當然這在其一生文治武功的貞觀長治中,不是主流,其主流是一位明君和能君。
回覆列表
如果唐朝沒有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一位優秀厲害、就更不會有弒兄屠弟,和逼父退位兩大汙點罪過的完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