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支撐對方的力,放空自己的實腿,對方自己出去了,所以要求大家平時打拳“一律不許蹬腿”。松,松什麼,把腿的力量都鬆掉,完全是一個空東西。
20
回覆列表
  • 1 # 上善太極

    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一段論述,屬於引進落空、以柔克剛的技法之一。

    在推(打)手、貼身纏鬥中,感覺對方的力在自己身體左邊攻來(或壓來),則放鬆左邊,使其虛空讓他的力進來。如對方的力從右邊攻來,則松空我的身體右邊,讓對方的力進來(壓來)無著落點,對方重心易失。我身體靈活、柔軟,和對方的力不頂、不抗。做到了引進落空,以柔克剛,運用了太極拳的化勁。正如《打手歌》所云:“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不過要達到此境,沒有好的老師指教、長期修練是做不好的。

  • 2 # 太極權

    這句話也出自王宗嶽所撰寫的《太極拳論》,它高度概括了太極拳對虛實的要求。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是指與人交手時,左側的肢體如微感重心過多偏移,就立即把左側肢體放鬆變虛,把勁力隱去;右側如微感重心過多偏移,就立即把右側肢體放鬆變虛,把勁力隱去,使得對手無法確切掌握你的勁力方向,更不好把握你的重心而進攻。因此,凡對手想要得你重心實處,你就相應地變換虛實,使對手感到發勁發到棉花堆卜-一樣而找不到實勁。

  • 3 # 天地一清寧

    《太極拳論》可以說是指導歷代太極拳學者的名篇著作,培養出了不少高人。每個學者隨著階段層次不同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後學者千萬不要斷章取義,也不要執著某個階段的感受,你經歷過了,你懂的!

  • 4 # 1米88的天蠍

    李亦畲先生對此有更深入的解釋:“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用現代語言解釋就是,應敵之時,敵方進攻我的左面,就是威脅到了我的左面,既是“左重”,那麼,我方左邊就順勢變虛(走化),不與對方頂抗,同時我方右邊隨之進攻對方;敵方進攻我的右面,就是威脅到了我的右面,既是“右重”,那麼我方右邊就順勢變虛(走化),左邊隨之進攻對方。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攻防兼備。此虛實可以是大的周身旋轉的虛實調換,也可以是接觸點上微小的虛實變化,總要“因敵變化”才行。

    太極拳技擊的原則是“順勢借力”,也就是應敵之時,不犯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一切要“物來順受,避實擊虛”,以巧取勝。所以,後世太極拳家都明確指出要把自身練成一個整體的“球”。此處的“球”不是指的形體,是內在的勁。如此以來,自身則能達到拳論上所講的“觸之則旋轉自如”。為何要旋轉自如呢?就是為了上述對於“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解釋。否則,左面虛了,右面不能同時還擊,或者還擊之時腰腿的勁傳不上來,那還是自討苦吃。

    參考文獻:歸真拳社

  • 5 # 利民5076

    王宗嶽拳論是文言文,在敘述上都以形象的形式敘述,沒有直接叫你怎做,你沒有功夫與他對接是難以讀懂的。左重則左虛,這個左重指對手從左打我,我左邊就虛腿,雙膊豎在胸前,防護、出擊雙用,重心坐在右腿上,曲膝、坐胯、塌腰、沉肩墜肘,此時周身鼓漲、筋、筋膜繃得緊緊的,只要對手出擊,身體一驚,筋、筋膜一抽縮,雙手就會急速擊出,這叫直勁或寸勁。右重則右杳,杳和虛是一個意思,只是文風,用詞不同,也就是對手從右邊攻擊,就右邊虛勢迎他,其他做法一樣。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作為一般煉習者只是瞭解,用者必須具備豎勁、橫勁,抗打,對手打你,你能不能化勁,能不能雙手反彈出去。否則被對手打倒。

  • 6 # 太極仁拳

    這個問題的提出,反映了提問題的人對太極拳的認識還很不深刻。”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一句話。單獨拿這一句話出來談它的含義是不能深刻理解王宗嶽《太極拳論》的中心思想的。我們只有全面閱讀王宗嶽《太極拳論》全文內容,前後照應地聯絡起來,才能深刻理解王宗嶽《太極拳論》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寫到:”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捨己從人“。”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府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說了這麼多話,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太極拳是順勢而為的拳術。也就是通常說的:太極拳要求在技擊推手時要做到既不要”頂“,也不要”丟“。

  • 7 # 一蓑煙雨任平生TL

    這句話出自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這部拳論被奉為太極拳的核心綱要。楊澄浦,武禹襄等太極名家都對這部《太極拳論》做了註解。

    結合我自身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我認為這句話是指和對方交手接觸過程中,感受到對方力量來勢後的一種處理方式!

    當對方力量向我左側壓來,則我左側變虛化解對方來勢;對方向我右側壓來,我馬上將右側空掉。總之就是一點都不要承對方的力量,讓對方摸不到我的重心!所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要練到這個境界,平時練拳的時候一定要虛實分明。練推手的時候,訓練自己對力量感知的靈敏度,就是所謂的“聽勁”訓練。還要訓練自己“聽”到勁後做出虛實變化的反應速度。這些都是長期練習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理論上容易,身體練明白了才是真的懂了

    傳統武術也有很多精華,只是我們練的太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領導管不住女下屬算沒本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