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坤看點

    我是阿坤,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問題

    在二戰中有很多經典的突圍戰役,其中德國成功突破敵人包圍的戰役也有很多,比如說以下兩個就是非常有名的突圍戰。

    1.德米揚斯克包圍戰,這場戰役發生在莫斯科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之間也就是1942年的春天。這場戰役的敵對雙方兵力懸殊雖然最後蘇聯獲得了勝利,但也讓德軍成功的突圍出去了。讓我們來一起看看:

    蘇軍方面:包括了西北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一共4個集團軍約23萬多人。坦克和裝甲車約300多輛,火炮1000多門。

    德軍方面:包括了一個集團軍和一個摩托化師和兩個叢集一共大約12萬多人。

    四個月的時間德軍用40輛坦克兌掉了蘇軍的160多輛坦克,希特勒的黨衛軍全部投入戰爭,而其中的骷髏師這這次的戰役中文損失大半,也打出了骷髏師的威名。從此以後骷髏師就成了蘇軍口裡的噩夢。

    大體的戰役情況就是蘇軍在德米揚斯克地區用大約23萬人包圍了12萬德軍,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包圍戰。而這次的結果就是蘇軍減員約9萬人,傷15萬多人。德軍減員6000多人,傷2.3萬人左右。所以這場戰役以德軍成功突圍而告終,這場戰役表現出了德軍的兇悍和頑強的作風,也看出了蘇軍在圍殲上有些很多的不足。這場戰役有近10萬枚盾章發給此次戰役的參與者,也是黨衛軍揚名的一戰。

    2.切爾卡瑟口袋戰,這場戰役發生在1944年1月。

    蘇軍方面: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和蘇近衛集團一共約15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大約570門。

    德軍方面:包括維京師在內的7萬多人和南方集團軍群的精銳裝甲部隊援軍。

    這場戰役中由胡伯的第3裝甲軍成功突破蘇軍的防線抵達列斯揚卡,距離被圍困的德軍只有不足一萬米。對面德軍瘋狂的突圍和援助,蘇軍在千鈞一髮之際使近衛5集團軍及時趕到,在這裡彼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成功的阻止了德軍的援救。

    德軍在以後的幾天內嘗試了幾次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南方集團軍電告被圍部隊自行突圍,沒有救援的部隊了。最終德軍決定5萬多人於2月16日晚上突圍,放棄了數千傷員和所有淄重,以維京師為箭頭向列斯揚卡方向突圍。蘇軍在突圍方面設了5道防線,前三道防線並未有太多的阻礙,德軍以為成功時蘇軍衝進了德軍的部隊。最後德軍活著突出重圍的大約不足34000人,其中維京師瓦羅尼恩旅2000人僅存活632人,旅長陣亡。突圍的5萬多人有近2萬人死在了突圍的路上,但也成功的突破了蘇軍的包圍避免了全軍覆沒。

    以上兩次突圍戰我個人認為是德軍非常經典的突圍戰,也證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哀兵必勝。兩次都是蘇軍佔盡有利方面以大優勢圍殲,但德軍在必死的危機中突出重圍,讓蘇軍兩次都沒有盡全功。

  • 2 # 浮沉的歷史

    二戰期間,德軍成功突圍的戰例實際上是有很多的,但是大部分人只知道德軍的那次突圍失敗戰例——斯大林格勒戰役。正所謂一醜毀所有,這使得對於德軍突圍成功的戰役,我們瞭解的並不多。

    接下來我就來談談德軍在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突圍作戰——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俗稱為胡貝口袋戰役)。

    1944年初的烏克蘭戰場,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處境急劇惡化,早在1943年底,蘇聯紅軍就已經在發動新的攻勢了。到了1月28號,德軍有6個師的部隊被圍困在科爾松地區,此戰也是德軍一次成功的突圍作戰,6萬多被圍困的部隊突圍出來了3萬人。

    在科爾松之戰結束不久,蘇聯紅軍進行的一個更大規模的攻勢就來臨了,這次的目標直指——強大的第1裝甲集團軍。朱可夫指揮第1烏克蘭方面軍的6個步兵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科涅夫指揮第5個步兵集團軍和3個坦克集團軍於3月4號聯合發動攻勢。

    蘇聯紅軍先是擊潰了勢單力孤的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隸屬於第1裝甲集團軍的第59步兵軍被殲滅,到了3月28日,胡貝的第1裝甲集團軍全部被蘇聯紅軍合圍。

    被圍困在卡緬涅茨波多耳斯基地區的德軍有第1裝甲集團軍包括第3、第24和第36裝甲軍,共有6個裝甲師、1個裝甲護衛師、1個炮兵師和10個步兵師,接近20萬人。此時在烏克蘭的其他德軍部隊自身難保,根本無力解救胡貝的第1裝甲集團軍,即便如此,為了幫助胡貝突圍,希特勒還是從法國調來了由2個黨衛軍裝甲師組成的1個黨衛軍裝甲軍。

    如果此次德軍被蘇聯紅軍全殲,將會再次重演一遍斯大林格勒戰役,但是第1裝甲集團軍的胡貝將軍絕不允許悲劇重演。此時的蘇聯紅軍由於過於深入德軍後方,處境不是很好,建立的包圍圈也並不牢固。

    胡貝把第1裝甲集團軍改編成3個軍級戰鬥群,將包圍圈內的德軍進行了重組。1944年3月27日,胡貝命令先頭部隊開始向西突圍,其餘各部緊隨其後,整個部隊經過約150英里的行軍,終於在4月9日突出了重圍,避免了第二個斯大林格勒的出現。

  • 3 # 匹諾曹jun

    自1942年夏天以來,南線一直是蘇德戰場上的焦點,雙方最大最強的主力集團在這裡展開著激烈廝殺,1944年初,蘇聯兩個方面軍對德軍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夾擊之勢。為掌握主動權,蘇軍不顧冬春泥濘地形,決心拔出這枚鋼釘。

    契爾卡瑟戰場德軍陣地

    1月28日,以蘇聯近衛第五坦克集團軍為首的精銳部隊完成了對突出部德軍的合圍,史稱“切爾卡瑟鋼鐵口袋”,德軍兩個軍近6萬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裝甲師是著名黨衛軍“維京師”。

    卡涅夫突出部寬130千米,面積大約10000平方千米,蘇軍計劃以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從該突出部北面,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從南面實施向心突擊,合圍德軍。為此蘇軍集結總兵力約15萬人,對兩登陸場間卡涅夫突出部德軍形成合擊之勢,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動的權利,蘇軍決心拔除這個突出部。

    從軍事上講,德軍應該放棄這個突出部,拉平戰線較為有利,但希特勒卻不答應那麼做,他認為這個突出部在蘇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之間打入了一個楔子,甚至還幻想以此為跳板對蘇軍發起反擊,由於其固執己見,曼施坦因只能下令德軍不得後撤,務必死守切爾卡瑟突出部。

    時值冬春,雨雪不斷,道路泥濘不堪,不適合大部隊作戰

    可蘇聯人卻偏偏選定這個時候進攻,在他們看來,惡劣的氣候恰恰是攻擊突然性的保證。蘇軍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對這時的德國統帥部來說,固守東線是最重要的任務,面對卡涅夫的危險形勢,無論是陸軍參謀部還是在南翼作戰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都有所認識,但一方面由於希特勒堅持保住這個突出部,另一方面德國人也沒料到蘇聯人會在解凍季節動手,因此德軍幾乎沒有採取防禦措施。

    當希特勒得知德軍被圍時,他認為這是奇恥大辱,他嚴令切爾卡瑟的德軍固守待援,同時命令曼施坦因組織精銳裝甲部隊解圍

    殲滅圍困切爾卡瑟的蘇軍,解圍的任務交給胡貝中將的第三裝甲軍團下屬的第1、16、17裝甲師和武裝黨衛軍“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德國元帥曼施坦因決心集結兵力,在解圍的同時重創蘇軍,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時手中握有的實力。

    自2月10日至2月15日,10餘萬德軍與更多的蘇軍殊死血戰,解圍的德軍部隊連續突擊,但在各個方面均佔有優勢的蘇軍面前損失慘重,再也不能繼續前進,只能靠被圍德軍自己的的力量突圍了(為了拯救被困的同胞,“希特勒警衛旗隊”師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當該師奉命休整時,全師只剩下3輛坦克和4門突擊炮)。

    包圍圈內外的德軍僅距離不到10千米,但是這最後幾千米的路程,對突圍業已精疲力竭的德國軍人而言,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無奈地電告被圍部隊:救援部隊力量已經耗盡,你部只能自行突圍。

    契爾卡瑟戰場前進中的蘇軍

    風雪交加、連夜血戰中的德軍心情異常沉重,心情極為沮喪的被圍德軍最高指揮官施特黙爾曼將軍最後決定把突圍的時間定於16日晚上,因為那時地面冰凍,比較有利於行軍,同時晚上能見度極差,有利於德軍隱蔽自己的行動。當晚,下起了暴風雪,能見度僅10~20米,被困德軍丟棄了所有火炮、輜重,含淚放棄了2000餘名重傷員。施特黙爾曼將軍佈置好突圍步驟後,平靜地對部屬說:“我將與後衛部隊一起,兄弟們,包圍圈外見”。

    包圍圈內德軍以SS“維京”師為先頭,在坦克掩護下企圖悄悄突圍

    但很快被蘇軍發現,在照明彈照射下,蘇軍坦克和夜航轟炸機向德軍縱隊猛烈開火,暴風雪之夜突起腥風血雨。德軍車輛在炮火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大批計程車兵和戰馬被蘇軍坦克碾成肉餅,緊隨其後的蘇軍騎兵又衝上來對德軍猛砍猛殺,

    甚至連投降德軍舉起的雙手也被劈掉。當倖存德軍密密麻麻地擁到蘇軍陣地前,又被機槍成排掃倒。

    被圍德軍在2月17日中午衝到格尼洛伊提基河邊,友軍就在彼岸——但是沒有橋,也沒有船。在放棄了所有重灌備後,德軍自發組織起來,維持秩序,3.5萬人在淺水區成功渡河。

    儘管德軍後衛部隊殊死抵抗,傍晚時蘇軍最後一次封閉了包圍圈,讓德軍高層感到安慰的是,這場戰役沒有成為第二個斯大林格勒,被圍的近6萬德軍官兵中,最後有4萬人脫險。戰鬥結束了,沿著德軍突圍的路徑,德國人屍橫遍野。

    蘇軍統帥科涅夫大將來到戰場,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驚。他在戰後回憶敘述道:“我在戰爭中見過數不清的血腥場面,但很少見過在如此小的區域裡有那麼多德國人屍體。”

    蘇軍科涅夫元帥

    蘇軍打掃戰場時,在戰況最激烈的高地上發現了被圍德軍最高指揮官施特黙爾曼將軍的屍體,手裡緊緊握著一支步槍,他的制服血跡斑斑,他的身旁,橫七豎八躺著維京師後衛營——擔任阻擊任務的這支小部隊,以全部陣亡的代價,換來了大量被圍德軍的生還。

    施特黙爾曼將軍的勇敢贏得了對手的尊敬,蘇軍科涅夫元帥下令以全副軍禮安葬了這位從容倒在後衛陣地上的德國將軍。

    SS維京師簡介

    德國黨衛軍第5“維京”(Viking)師組建於1940年12月,其基本構成是一個主要以被佔國家志願兵組成的“德國”團。

    " Viking",原意是“來自峽灣的人”。維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於公元800年——1066年之間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

    維京人所居住的北歐地區,終年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冬天嚴寒難耐,生存環境極為殘酷。可供耕種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數一些地區,資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納維亞本土的居民為了生存,無時無刻都要與大自然搏鬥,因此他們一方面易怒難訓,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蠻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們養成了勤勞儉樸、生命力強等優良傳統。由於缺乏資源,他們懂得怎樣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資源,決不輕易浪費,日後維京人的擴張無論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還是向未知世界進發尋找新的居住地,他們即使在極為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這應該歸功於他們這種文化和傳統。

    維京人是強悍的戰士,因為他們人數較少,於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

    在戰鬥中他們又表現的異乎尋常的狂熱,他們的攻擊常分成兩節:先在遠距離上投擲長矛、發射火箭,然後用劍和戰斧做近距離的了斷。 在海上相遇時,海盜遵守古老的傳統,一聲不吭的將船系一起。在船頭搭上跳板,然後依次上場單挑,每個走上跳板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命運:或者將對方統統殺光,或者自己戰死,由後面的同伴替自己復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轉身跳進海里,沒有人會追殺逃兵,但放棄戰鬥資格的人與死者無異,從此連家人都會忽視他的存在。

  • 4 # 歷史扒糞機

    突圍這種作戰行為在戰爭中比比皆是,二戰德軍當然不可避免。以最為極端的四面被圍,憑一己之力自我解救的德軍較大突圍行動在東線有四次:一,1943年1月“火花”行動中德第26軍突圍。二,1943年2月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德第2集團軍的突圍。三,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德第24裝甲軍的突圍。四,1945年4-5月柏林戰役德第9集團軍的突圍。

    1943年1月12日蘇列寧格勒、沃爾霍夫方面軍發動代號“火花”的攻勢,18日中午蘇軍合圍位於拉多加湖畔利普卡—施呂瑟爾堡地域的德第26軍第227、96步兵師和第61步兵師、第5山地師各一部。18-19日夜,被圍德軍在第61步兵師師長許納爾中將率領下全軍8000餘人突圍而出。

    43年1月24日蘇沃羅涅日、布良斯克方面軍發動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28日蘇軍攻佔卡斯托爾諾耶,合圍德第7、13軍和匈牙利第3軍9個師計10萬餘人。2月2日德軍開始向西突圍,到17日在集團軍司令魏斯上將帶領下近7萬人在奧博揚突破包圍。

    1945年1月12日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首先發動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14日德第24裝甲軍被合圍于波蘭凱爾采地域,15日在軍長內林上將指揮下,其4個師大部逃脫蘇軍打擊。

    1945年4月16日蘇白俄羅斯第一、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發動柏林戰役,4月24日德第9集團軍15萬餘人被圍於柏林東南的法蘭克福—古本地域。5月1日第9集團軍司令布塞上將率殘兵2.5-3萬突圍而出。

    德軍被圍在內外合擊下突圍成功的更不乏其例,像1942年1月德軍解圍困在蘇希尼奇的第216步兵師、44年2月的切爾卡瑟突圍戰和4月的“胡貝包圍圈”第1裝甲集團軍的突圍行動等,小規模的團、營、連級突圍行動更舉不勝舉。

  • 5 # 哈薩克歷史觀察員

    1944年7月18日卡昂,聖洛一帶的防線被盟軍攻破,諾曼底戰役盟軍取得全面勝利,隨後美軍發動眼鏡蛇行動,開始向法國北部挺進。1944年7月25日當天盟軍出動1500架飛機開始對德軍在聖洛一線的守軍發起紅轟炸,在盟軍猛烈的轟炸下,當天德國第二黨衛裝甲師,死傷近千人不得不放棄防線而向後撤退。

    當時前線戰況如下,德軍第7集團軍和第5集團軍由於卡昂聖洛一帶的失守,隨即向法國的北部撤退並在法萊斯地區【特蘭,阿爾讓唐)、(維穆捷)、(尚布瓦)四個城市據守。當時在西線的的德軍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當時德軍的當面之敵是盟軍第12集團軍群和第21集團軍群,第12集團群軍是美軍為主,而第21集團軍群是英國和加拿大人組成的,英國第21集團群軍從卡昂一線進攻,美軍度12集團軍群從聖洛一線進攻,向法國北部和西部挺進,盟軍當時計劃 用2個集團軍群在法萊斯地區完成合圍消滅德國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

    當時盟軍的兵力已經在西線超過百萬而在西線的德軍只有25萬人左右,第7集團軍,3個海防師,3個步兵師,2個傘兵師和一個只有24輛坦克的第21裝甲師。第5裝甲集團軍的主力部隊有,第一黨衛軍裝甲師,第10黨衛軍裝甲師,第116裝甲師,第130教導裝甲師,第2黨衛軍裝甲師殘部,第12黨衛軍裝甲師殘部,第2國防軍裝甲師第,第九黨衛軍裝甲師。當時德軍差不多還剩下1000輛坦克。有人會說德軍的陣容不是很強大嗎? 怎麼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盟軍保守估計6000輛坦克。

    1944年8月盟軍向法萊斯分兩路進攻,第116裝甲師在啊爾讓唐一帶被盟軍圍困,撤退下來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第2裝甲師,和第21裝甲,剛好來到抵達該城外圍集結地,在諾曼底戰役前期,第12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曾經期待的援軍如今在“啊爾讓唐城中被盟軍圍困,昔日等待解圍部隊如今變成援軍了。第21裝甲師一名坦克連長在作戰日記中寫道:“這支116裝甲師本該在6月底跟我們並肩作戰並幫住我們解圍,然而到了今天卻得讓我們去解救。” 當時圍攻啊爾讓唐一帶美軍部隊是巴頓率領的第3集團軍的2個裝甲師,剛才是2打1局面,現在成了4打2。

    就在第21裝甲師的師長弗希丁格,還猶豫打還是不打的時候,希特勒居然撤下隆美爾將軍擔任B集團軍的指揮官,換上一個無濟於事的將領“克盧格”,然後親自下令讓德軍發起第二次全線反擊,這一舉動讓主張撤退的隆美爾徹底失望了,隆美爾當時盡全力想保住裝自己的嫡系部隊第7集團軍和其它德國的精銳力量,畢竟當時的第7集團軍的大多數部下都跟他在北非吃過苦,打過硬戰的。在1944年8月幾乎整個西線的部隊都是希特勒在插手指揮的,他不承認失敗還是一心想著反擊並制定了“列日計劃”又名盧提西行動”計劃,這個計劃當時被西線大多數指揮官痛罵是自殺計劃。

    結果在21裝甲師和第2裝甲師在解圍了“啊爾讓唐”城的美軍攻勢後,立足還不穩,此時黨衛軍 第2裝甲師,和第12黨衛軍裝甲師已經對盟軍展開反擊行動,結果導致第2黨衛軍裝甲師陷入苦戰一名黨衛軍參謀在二戰結束後的回憶錄寫道:“我們於8月10號對盟軍展開軍事反擊行動,當天我們,冒著敵人戰機轟炸,和盟軍精確的火力打擊,結果我們損失慘重卻收效甚微。”藉著黨衛軍都去衝鋒的節骨眼,第21裝甲師和116裝甲師隨即在“啊爾讓唐城”周圍建立穩固防線,當時只有黨衛軍裝甲師遵循的希特勒的反擊計劃。

    恩斯特·巴克曼在當天的戰鬥回憶錄中寫道:“當天的作戰我們完全被動的,我駕駛的豹式坦克小心在森林中穿行躲避的敵軍的攻擊,在森林中遭遇大量的美軍還擊的步兵,車體的機槍一刻不停掃射,我的坦克主炮一直在尋找敵人的炮位,我旁邊一輛4號坦克已經擊毀了,當天我擊毀2輛M5型自行76.2毫米L50反坦克車。”當時恩斯特·巴克曼在回憶錄中寫道的美軍步兵部隊是美國的90步兵師。

    1944年8月18日,盟軍在法萊斯口袋包圍已經全部形成,而唯獨,“啊爾讓唐城”地區2公里的區域空缺還掌握德軍手裡,法國部隊由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法國第二裝甲師本來可以封鎖該地區卻懷疑德軍有埋伏因為他覺得了一切太順利了儘管盟軍統帥部下了2道命令,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卻沒有及時填補了一個空缺結果有10萬德軍士兵從這個缺口突圍出去,大約15萬德軍被盟軍抄了後路,在這場包圍行動結束後盟軍卻沒有公佈陣亡盟軍的相關資料,只向外界宣稱殲滅德軍15萬人。根據相關人士推斷盟軍這次進攻包圍作戰本身出現很多紕漏,按照盟軍原計劃指揮有序的話百萬盟軍完全可以在法萊特地區殲滅德軍第7集團軍和第5坦克集團。德軍突圍出去的10萬人很快在下次反擊戰役給予盟軍顏色那就是著名”阿登戰役”!

  • 6 # 歷史雜談驛站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不禁想起德米揚斯克突圍戰,因為一支德軍部隊讓這次突圍戰顯得非常耀眼,這支德國部隊就是:黨衛軍骷髏師,我以前也寫過很多關於骷髏師以及這次突圍戰役的文章。今天我們就再來重溫一下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突圍戰役和這支“死亡之師”。

    二戰時,如果要問能讓蘇聯紅軍都談之色變的德國部隊,那麼非“骷髏師”莫屬。而真正讓這支德軍部隊一戰成名的,無疑就是德米揚斯克突圍戰,當時150萬蘇聯紅軍包圍了德軍骷髏師在內約12萬德軍部隊,但是最後他們卻成功全身而退,這不得不說下骷髏師在場戰役中舉足輕重的表現。

    1942年春,蘇軍利用龐大的戰略縱深,在進行了幾輪轟炸後,用人海戰術困住了德軍。德軍第六集團軍突圍了多次也沒能成功,只好在伏爾加河左岸等待戰機。這個時候,蘇聯紅軍開始了總反攻行動,50萬軍隊、300輛坦克以及幾百門火炮,組成包圍圈壓縮德軍。

    骷髏師的首任師長西奧多·艾克就是個強硬兇殘的納粹分子,他被奉為骷髏師的“老爹”,西奧多·艾克對部下說:“在戰場上的每一刻,都要冷酷無情的對待我們的敵人,不要辜負我們的骷髏徽章。”他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句話的含金量。

    在這場著名的慘烈突圍戰役中,骷髏師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該師成員彷彿個個被洗腦一樣,都表現出“魚死網破”的戰鬥士氣。他們跳入到蘇軍的陣地中,和蘇軍計程車兵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而蘇軍此時也殺紅了眼,有些蘇軍士兵直接怒吼著抱著德軍士兵,把頭磕向坦克裝甲。

    蘇德雙方士兵都好像豁出了性命一樣,而骷髏師計程車兵更加瘋狂,他們身上直接綁著炸藥包,和蘇軍同歸於盡,有的骷髏師士兵甚至還用自己的身體去抵擋T-34的履帶,阻止蘇軍坦克的前進,也有不少的骷髏師士兵手腕被炸斷,乾脆直接用牙撕咬蘇軍士兵,戰後很多骷髏師成員一嘴的牙根本就沒剩幾個。

    骷髏師在這場突圍戰中起到了中間支柱的作用,當然骷髏師自己也傷亡慘重,全師傷亡大半。也是這場突圍戰讓黨衛軍骷髏師名聲大振,這一役之後希特勒下令給骷髏師全員授“德米揚斯克戰役紀念臂章”!

    蘇軍在之後碰到骷髏師時,除非有5倍的兵力,而且還有空軍支援,他們才有勇氣和骷髏師交鋒。據和骷髏師交過手的蘇軍士兵回憶,黨衛軍骷髏師在戰場上作戰的手段一貫殘忍,甚至發生過當著蘇軍的面火燒戰俘的事。

    他們不管對面蘇軍攻勢有多猛,這支部隊計程車兵卻從來沒有怯戰過,即使明知勝利無望,但沒有得到撤退命令也絕不會後退半步。

    而這場德軍突圍戰役足足持續了四個月,因為骷髏師的傑出強悍表現,最後以德軍達到撤退目標而告終,這場戰役中骷髏師的表現連對手蘇聯人都很震驚,但也無疑骷髏師已經成為蘇聯人決心報復的物件!

    作為一支被蘇聯深刻銘記和痛恨的德軍部隊,骷髏師的結局是很悲慘的:他們戰後歷經千辛萬苦向西線盟軍投降,但蘇聯人卻沒有放過他們,最後美軍將骷髏師戰俘全部移交蘇聯人,骷髏師成員因此大多數都被秘密處決,也足以證明蘇聯人對這支部隊的忌憚!

  • 7 # 轉世輪迴追夢人

    有的,西西里之戰,十萬義大利軍掩護德軍撤回義大利本土,解除了意軍武裝,在阿爾卑斯山建立防線,一直堅持到戰爭結束之後。

  • 8 # 科羅廖夫

    大家都知道蘇德戰場上,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成功圍殲德軍第六集團軍,堪稱整個戰爭的轉折點,令蘇德戰爭乃至二戰的局勢開始扭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蘇軍本來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完成對一個比第六集團軍更有價值的德軍集團的圍殲,如果成功,那麼東線德軍在1944年春季恐怕就會發生廣泛的崩潰,二戰的結束也許還會快三個月。然而,兩位德軍名將,尤其是德國第一名將曼施坦因的作戰,令蘇軍失去了這個機會。

    1944年3月,蘇軍繼續迫使德國南方集團軍後撤,當時德軍和蘇軍剛剛打完切爾卡瑟口袋戰役,德軍的兩個軍損失慘重,而蘇軍挾勝利之餘威,繼續追擊南線德軍。由於希特勒固執地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寸土地,因而德軍第一裝甲集團軍固守的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區域有前出的危險。

    而蘇軍方面,科涅夫和朱可夫兩位統帥,計劃進行一個兩翼鉗形攻擊,合作割裂第一裝甲集團軍。雖然時任第一裝甲集團軍指揮官胡貝,以及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曼施坦因都預料到這個危險,但受制於希特勒的不許後撤命令,二人只得無奈地坐視蘇軍調動兵力。而從兵力看,蘇軍兩大集團軍調動9個軍,總兵力高達200萬。對抗的不過是第一裝甲集團軍的20萬人。

    3月5日開始到3月24日,科涅夫和朱可夫的烏克蘭第一和第二方面軍聯手發起攻擊,由於兵力佔有,很快第一裝甲集團軍和側翼的第四裝甲集團軍以及第八集團軍的聯絡被割裂,第一裝甲集團軍這個大魚被蘇軍收入網中。當時,朱可夫和科涅夫都覺得勝券在握,覺得兩大方面軍殲滅這一個集團軍問題已經不大。然而,德軍方面早有準備,雖然胡貝不能撤軍,但他預先判斷了蘇軍攻勢,在包圍圈形成前囤積了燃料、彈藥和補給,預先將非必要人員撤出,做好了突圍準備。

    突圍自然要有方向,第一裝甲集團軍突圍的方向是德軍統帥曼施坦因制定的。當時德國人有兩個選擇,一是向南越過德涅斯特河進入羅馬尼亞,或是直接向西衝擊,打破蘇軍圍堵會和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由於向南壓力較小,蘇軍認為德軍會向南衝擊,胡貝也是如此準備。但曼施坦因堅決認為向南會使得這個軍團被困在羅馬尼亞山地,後期同樣安全難保,此外為出其不意,應該向西擊破蘇軍包圍圈。最終,曼施坦因的計劃被採納,第一裝甲軍團開始了一系列戰術行動。

    如果說曼施坦因的戰略才華高超,那麼胡貝的戰術指揮也毫不遜色。在突圍前,胡貝虛晃一槍,部隊向南的調動顯示出向南運動的跡象,當朱可夫的部隊大批向南運動後,整個軍團立即向西攻擊。而在整個攻擊過程中,第一裝甲集團軍的部隊銜接得很穩,沒有出現部隊脫節,整個包圍圈就像是在滾動一樣,不停向西運動。由於德軍部隊紀律嚴明且戰力旺盛,德軍的傷亡不大,反而是令措手不及零星追擊的蘇軍傷亡更多。

    最終,德軍部隊完成了突圍作戰,蘇軍本來可以消滅德國南方集團軍骨幹的第一裝甲集團軍,但在曼施坦因的戰略指導與胡貝的卓越戰術指揮下,德軍完成了這次虎口脫險,直到今天,德軍的這次突圍,仍然被認為是部隊在被圍時如何突圍的經典戰例。

  • 9 # 島主說事

    二戰德軍有沒有什麼成功的突圍案例?細細想來,二戰東線戰場,德軍兩次成功從蘇軍的包圍圈中突圍,都與蘇軍的指揮失誤有關,一次是1943年2月份的勒熱夫-瑟喬夫卡突圍戰鬥,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從蘇軍包圍圈中安全撤離,一次是1944年4月份,胡貝指揮第1裝甲集團軍從蘇軍包圍中突圍成功。

    首先,莫德爾從勒熱夫戰場安全撤離,是德軍戰略上的大轉移。

    1941年9月底,德軍發動莫斯科戰役以後,颱風行動遭到朱可夫頑強阻擊並獲得成功。但是,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雖然被打破了,但德軍的損失並不大,70個師的德軍退守到莫斯科西面勒熱夫-瑟喬夫卡和維亞濟馬一線,這既是德軍連線中線和北線的通道和補給線,也是繼續進攻莫斯科的橋頭堡,對此,蘇軍和斯大林格外重視,用了近一年多的時間與德軍展開了拉鋸戰,最終迫使莫德爾於1943年3月份退出了戰場。

    那麼,莫德爾在這場戰役中獲得了“防禦大師”的稱號,朱可夫卻因“火星行動”飽受質疑,其中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後,勒熱夫戰場起到了牽制作戰的關鍵作用。勒熱夫戰役前後打了13個月,期間光大的戰役就打了4次,小的戰役無數,蘇軍的損失甚至要超過斯大林格勒戰役。但這場戰役對蘇軍來說,卻是值得紀念的重要作戰,因為此戰,阻止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南下增援,對蘇軍圍殲第6集團軍和阻止曼施坦因救援保盧斯是有非常大制約的。

    另一方面,莫德爾從勒熱夫安全撤離,既出乎蘇軍的意料,也是德軍戰略轉移的重大部署。雖然莫德爾在“火星行動”中打贏了蘇軍,但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戰場主動權完全倒向了蘇軍一方,如果莫德爾繼續固守在勒熱夫,就有可能陷於和保盧斯第6集團軍一樣的困境,加上曼施坦因指揮南線作戰以後,德軍統帥部把希望都寄託在南線打一場殲滅戰上,莫德爾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推動下,突然以隱蔽的方式從蘇軍眼皮底下撤了出來。

    應該說,莫德爾在勒熱夫戰場的安全撤出,完全是蘇軍意料之外的事,等蘇軍發現時,德軍已經離開陣地幾十公里了。這裡面有莫德爾計劃周密和指揮有方的原因,德軍不僅採取了通訊靜默和高超的欺騙戰術,還上下同心確保了萬無一失,這是莫德爾贏得“防禦大師”的能力體現;但也反應了蘇軍太重視莫斯科的重要性了,認為德軍下一步的進攻重點還是莫斯科,所以沒有重視在莫德爾撤退的路線上部署重兵。

    其次,德軍從胡貝口袋陣突圍成功,完全是蘇軍錯判戰場形勢造成的。

    1944年3到4月份,對於德軍東線戰場來講,真是雪上加霜危機四伏,蘇軍在接連獲得多場反擊作戰的勝利以後,在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地區將曼施坦因指揮的兩個裝甲集團軍團團包圍,大有一舉殲滅的勢頭,這場包圍戰使曼施坦因遭受到空前的壓力,甚至以辭職威脅,要求希特勒同意他向西南突圍的觀點。

    但是,這場被稱為胡貝口袋陣的戰役,最終卻因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胡貝的出色指揮,而載入史冊。原因是蘇軍有烏克蘭第一和第二兩個方面軍近百萬兵力,而德軍僅有20萬人,指揮這場作戰的蘇軍指揮官還是朱可夫和科涅夫,他們都是東線戰場最出色的指揮員。

    可以說,這場戰役,是曼施坦因與朱可夫在戰場上面對面較量的典型戰役,卻都因這場戰役讓他倆發揮失常,曼施坦因在德軍突圍前被解除職務,朱可夫也因德軍成功突圍而飽受質疑。

    實際上,德軍突圍成功還是要感謝曼施坦因對朱可夫的瞭解,他選擇從西南方向突圍,就是太瞭解蘇軍的想法,最終又在胡貝的聲東擊西戰術中,讓蘇軍錯判了方向,加上天氣突然下大雪,掩蓋了德軍的撤退路線,也算是上天幫了胡貝一把。

    但分析德軍在勒熱夫和胡貝包圍圈的成功突圍,後面都有科涅夫指揮失誤和與朱可夫協調不暢的原因。雖然說“火星行動”是由朱可夫一手製訂並親自指揮的,但在前線負責作戰的是科涅夫,是他沒有認真按計劃展開圍堵,讓莫德爾輕鬆撤退有路。而在胡貝撤退路線上,科涅夫也將重點放在了南線,從而放鬆了西南方向的堵截。

    從上面分析看出,德軍在東線作戰兩次轉危為安,其中有指揮有方的原因,但也有蘇軍判斷失誤的原因。一方面,蘇軍習慣了防禦作戰,反而對德軍不進而退有些不習慣。另一方面,莫德爾和胡貝都是在德軍最危急的關鍵時刻鋌而走險,也是需要智慧和膽量的。兩次突圍作戰蘇軍都佔優勢,卻都讓德軍突圍成功,難怪會成為二戰的最經典戰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身心的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