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以來,美國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變遷,迅速從一個鄉村社會變成一個城市社會。1890年代是美國曆史的分水嶺,前面是農村美國,後面是現代美國,這期間,美國開展了近20年的進步運動。這和中國1978年至今的40年改革開放經歷非常相似,只不過比中國早了100多年。
美國進步運動的主體是中產階級。美國的中產階級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中小企業主和農場主,他們又被稱為舊中產階級;二是隨著工業化程序中壯大的、有強烈職業情感和社會責任心的知識分子階層。包括教師、新聞記者、律師、科技人員、企業管理層和政府公務員,被稱為新中產階級;三是有一定技能和知識的各種熟練技術工人。
中產階級特別是新中產階級,是一個日益壯大的階級,是一支舉足輕重的社會革新力量。
中產階級成為進步運動的主體,不僅是因為他們人數的壯大和對社會的影響力的提高,還因為他們社會地位的下降,隨著大公司壟斷階層的異軍突起,中產階級成為被壓榨和盤剝的物件,他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下降,使他們對專橫的權貴們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岀於社會責任感,他們對政治腐敗和工業化帶來的反社會、反人性現象予以揭露和批判,逐漸走上反抗道路。
同時,壟斷制度使得工農大眾成為了受害者,他們要求伸張社會正義、公平分配社會財富,當時被稱為“大騷動”年代。這時候工人運動不斷髮生。1886年,美國熟練技術工人成立勞工聯合會,會員在1900年有54萬人,到1904年,迅速發展到167萬人,美國勞工聯合會,也就是美國的“工會”,自成立至今一直在美國政治中扮演重要作用。
西奧多·羅斯福
壟斷組織對農民也存在剝削,這主要體現在農民的貨物被鐵路壟斷公司勒索高價運費,中西部農民對此強烈不滿。隨後,兩個最大的農民組織,全國農民聯盟和美國平等協會也領導農民投入反壟斷的改革運動,捍衛農民權益。
同時,美國婦女也行動起來,她們主要是爭取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
美國的知識界也積極行為起來,他們不僅是反腐的先鋒,還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為政府改革獻言獻策,從而在制度上防止腐敗的產生。比如1885-1910年成立的美國經濟學會,學員主要由大專院校的經濟學教師組成,目前會員為18000人,另有4500家圖書館,成員半數為各學術機構,其餘為工商企業和各級政府機構和其他非營利組織,至今仍然對國家和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901年,年僅42歲的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他是二戰中著名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叔叔,史稱老羅斯福。他的改革理念是調整財產與公共福利的關係,重新把公共福利置於個人財產即發展之上,他認為這是重建社會和諧的主旨。
在兩屆任期中,老羅斯福著手控制大企業的“過度權力”,加強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管控能力。對鐵路、食品、藥品、金融等企業進行監管,聯邦政府起訴並拆分了摩根和洛克菲勒集團的北方證券公司。
扒糞運動
1906年,他促使國會通過了《赫本法案》,授權州際貿易委員會設定鐵路運費上限,同時禁止鐵路公司為關聯公司免費運輸貨物。同年,國會透過《食品和藥物純淨法案》和《肉類產品監督法案》,對養畜和肉類加工企業進行稽查並強制衛生標準,避免小型屠宰場的不合格衛生標準的產品進入市場。國會還通過了一些旨在保護勞工權益的法律。
老羅斯福還支援當時新聞界的“扒糞運動”,為改革提供了巨大的輿論支援。這次改革最重要的是,使政府在經濟生活中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使美國人逐漸接受一個積極政府的理念,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也要發揮作用。
1908年,塔夫脫當選美國總統,他繼續推行老羅斯福政策。聯邦政府起訴了大批壟斷企業,並擴大政府管制鐵路公司的權力,第一將電話與電報公司納入政府管制。此外,塔夫脫將更
多的土地納入聯邦森林保護體系,美國有很多國家森林公園,比如“黃石國家森林公園”。
1913年,威爾遜當選總統,他在沿襲羅斯福反壟斷改革的同時,還積極推行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將進步運動推向高潮,1913年,開徵個人所得稅,建立美國的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銀行,即美聯儲。推動選舉制度的改革,包括無記名投票制,保證選民的投票自由;用選民投票直選製取代黨魁對候選人提名權的控制;改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舉的舊制,實行選民直選參議員;賦予婦女選舉權。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
大財團進行政治操縱的主要手段是政治捐款,為了整治腐敗,美國政府透過立法,加強對競選經費的管理。許多州先後制定了反腐敗法及限制公司的政治性捐款,管理競選經費開支和院外活動的措施。
1882年,馬薩諸塞州制定了《反腐敗行為法》,要求各政黨將其關於競選收支公開並存檔;
1907年,國會通過了限制籌資的《謝爾曼法案》,禁止公司和全國性銀行向競選人提供捐款;
1925年,國會又通過了《聯邦反腐敗貪汙實踐法》,該法對國會競選花費進行了限制,比如參議員選舉費用最高限額為2.5萬美元,眾議員為5000美元,而且規定競選中所有的花費都應公開,對公司捐款進行了限制。
這些法律限制了大公司對地方政府的政治影響,削弱了大財團對政治的控制,減少了腐敗行為的發生。
美國的進步運動,使得聯邦政府的權力得到加強,總統對國家經濟和政治權力也得到了加強,美國人也從地方社群公民轉變成國家公民。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二次運動可以解決的。1920年代的經濟繁榮暫時掩蓋了各種問題,而到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以及胡佛總統的保守主義,不僅未能化解危機,反而加重了危機。這再一次改變了美國人對政府職能的認識。
1932年,老羅斯福的侄子富蘭克林·羅斯福上臺,開始推行“新政”。“新政”是進步運動的延續,它與進步運動是一脈相承的。“新政”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減少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並且政府開始在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社會福利方面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
美國的進步運動給我們有那些啟示呢?
一、自由市場的支持者所宣稱的那種能夠自我調節、達到均衡的市場機制是不存在的。那種將市場原則作為至高無上的組織社會生活並支配自然資源的思想和政策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市場機制。我們需要建立市場機制,因為,我們需要市場機制來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繁榮。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市場機制內在的不確定性,必須認識到市場機制與經濟增長可能導致的社會代價和環境代價。所以,市場必須伴隨著管制。
二、自由市場機制總會導致收入分配的差距,這種差距是難以避免的。在一定限度內,是可以承受的,也是需要的。否則,一個社會將缺乏足夠的激勵去鼓勵人們去創造財富。
但是,社會對於社會不平等的承受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發巨大的社會矛盾,導致社會危機,最終導致社會分裂和衝突。而且,個人自由必須有一定的經濟自由作為基礎,否則就沒有真正的自由,也沒有真正的民主。
美國的城市
民主必須包括一個社會的緯度,必須包括一定的社會公正。在個人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應該實現一種平衡,不能完全偏向任何一端。聯絡歐洲一些福利國家在最近這些年形成的巨大的福利赤字及其對公民勞動供給行為的負面影響,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福利國家建設的過程中,不能過度地強化社會責任。在建立適度的社會福利體系的同時,國家也許更需要在教育和醫療領域承擔基本的責任,以創造一個最低限度的機會公平,使得自由競爭有一個基本公平的起跑線。
三、隨著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工業資本主義逐步發展,財富的集中是難免的,如何對待財富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對於任何社會來說,要想實現長久的繁榮富裕,都需要一種支援人們不斷地創造財富的政治制度,這種政治制度將為持久的繁榮富裕提供某種政治基礎。
為此,需要約束國家的掠奪性行為,需要從制度上防止某一群人運用暴力(包括政治手段)去剝奪他人的財富。同時,也需要消除各種極端的仇富心理。我們不要仇視財富,財富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的。
美國華爾街
但是,我們需要建立各種制度,一是確保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合法地獲得財富;二是要防止已經致富的人尤其是那些大財富的擁有者利用他們已經掌握的財富去阻礙其他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致富;三是要防止大財富的擁有者利用他們已經掌握的巨大財富去控制和操縱國家權力。在一個由大公司和小政府組成的民主社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的。總而言之,我們既需要約束國家的掠奪之手,也需要約束市場和企業的貪婪。
四、需要審慎地解讀美國進步運動開始出現的國家主義。從這一時期開始,政府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職能,擁有越來越大的權力。西奧多·羅斯福更是明確地提出了“新國家主義”,後來福蘭克林·羅斯福則在“新政”期間大刀闊斧地加強聯邦政府的職能,甚至在社會責任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但是,這不能解讀成進步運動的改革相信國家越強越好。在謹防自由市場和工業資本主義體制下出現的大企業的同時,也需要謹防權力巨大的國家。一個美好的社會不僅需要在社會和市場之間建立一種均衡,防止市場壓制和剝削社會,也需要在市場和國家之間建立一種均衡。實際上,進步時代實行的各種加強國家監管市場和企業的改革措施,並不僅僅是為了加強國家的權力,而是要重新實現一種國家與市場之間的均衡。
自由女神像
在18世紀和19世紀50年代以前,儘管美國政府是一個有限政府,但是,由於當時的經濟結構主要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在市場領域不可能形成任何可以挑戰和壓過國家權力的力量。所以,儘管這一時期的政府是有限政府,國家和市場之間的力量基本是均衡的。但是,19世紀以來,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逐漸出現大企業的財富超過國家,並開始挑戰國家的權力。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進步時代的改革者開始加強國家的權力與能力,對大企業和經濟、市場進行監管。這實際上是要重新建立一種力量的均衡。
總而言之,進步運動的改革似乎反映出,在重構國家治理結構的過程中儘量追求平衡的思想,它包括:一是在個人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平衡;二是在政府權威與私人商業權力之間平衡;三是在公共倫理責任和不受限制的個人主義倫理之間平衡。
美國的進步運動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改變了美國人的觀念,認識到了積極自由的重要性,讓美國人從殖民陰影中走了出來,消除了對政府的戒備和恐懼,這也為“羅斯福新政”、約翰遜“偉大國家建設”,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國家治理結構和美國社會。如果沒有這些改革,我們不可能看到今天這個繁榮、強大、對公民負責的美國,世界上也不會出現所謂的“美國文明”。
1850年以來,美國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變遷,迅速從一個鄉村社會變成一個城市社會。1890年代是美國曆史的分水嶺,前面是農村美國,後面是現代美國,這期間,美國開展了近20年的進步運動。這和中國1978年至今的40年改革開放經歷非常相似,只不過比中國早了100多年。
美國進步運動的主體是中產階級。美國的中產階級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中小企業主和農場主,他們又被稱為舊中產階級;二是隨著工業化程序中壯大的、有強烈職業情感和社會責任心的知識分子階層。包括教師、新聞記者、律師、科技人員、企業管理層和政府公務員,被稱為新中產階級;三是有一定技能和知識的各種熟練技術工人。
中產階級特別是新中產階級,是一個日益壯大的階級,是一支舉足輕重的社會革新力量。
中產階級成為進步運動的主體,不僅是因為他們人數的壯大和對社會的影響力的提高,還因為他們社會地位的下降,隨著大公司壟斷階層的異軍突起,中產階級成為被壓榨和盤剝的物件,他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下降,使他們對專橫的權貴們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岀於社會責任感,他們對政治腐敗和工業化帶來的反社會、反人性現象予以揭露和批判,逐漸走上反抗道路。
同時,壟斷制度使得工農大眾成為了受害者,他們要求伸張社會正義、公平分配社會財富,當時被稱為“大騷動”年代。這時候工人運動不斷髮生。1886年,美國熟練技術工人成立勞工聯合會,會員在1900年有54萬人,到1904年,迅速發展到167萬人,美國勞工聯合會,也就是美國的“工會”,自成立至今一直在美國政治中扮演重要作用。
西奧多·羅斯福
壟斷組織對農民也存在剝削,這主要體現在農民的貨物被鐵路壟斷公司勒索高價運費,中西部農民對此強烈不滿。隨後,兩個最大的農民組織,全國農民聯盟和美國平等協會也領導農民投入反壟斷的改革運動,捍衛農民權益。
同時,美國婦女也行動起來,她們主要是爭取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
美國的知識界也積極行為起來,他們不僅是反腐的先鋒,還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為政府改革獻言獻策,從而在制度上防止腐敗的產生。比如1885-1910年成立的美國經濟學會,學員主要由大專院校的經濟學教師組成,目前會員為18000人,另有4500家圖書館,成員半數為各學術機構,其餘為工商企業和各級政府機構和其他非營利組織,至今仍然對國家和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901年,年僅42歲的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他是二戰中著名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叔叔,史稱老羅斯福。他的改革理念是調整財產與公共福利的關係,重新把公共福利置於個人財產即發展之上,他認為這是重建社會和諧的主旨。
在兩屆任期中,老羅斯福著手控制大企業的“過度權力”,加強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管控能力。對鐵路、食品、藥品、金融等企業進行監管,聯邦政府起訴並拆分了摩根和洛克菲勒集團的北方證券公司。
扒糞運動
1906年,他促使國會通過了《赫本法案》,授權州際貿易委員會設定鐵路運費上限,同時禁止鐵路公司為關聯公司免費運輸貨物。同年,國會透過《食品和藥物純淨法案》和《肉類產品監督法案》,對養畜和肉類加工企業進行稽查並強制衛生標準,避免小型屠宰場的不合格衛生標準的產品進入市場。國會還通過了一些旨在保護勞工權益的法律。
老羅斯福還支援當時新聞界的“扒糞運動”,為改革提供了巨大的輿論支援。這次改革最重要的是,使政府在經濟生活中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使美國人逐漸接受一個積極政府的理念,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也要發揮作用。
1908年,塔夫脫當選美國總統,他繼續推行老羅斯福政策。聯邦政府起訴了大批壟斷企業,並擴大政府管制鐵路公司的權力,第一將電話與電報公司納入政府管制。此外,塔夫脫將更
多的土地納入聯邦森林保護體系,美國有很多國家森林公園,比如“黃石國家森林公園”。
1913年,威爾遜當選總統,他在沿襲羅斯福反壟斷改革的同時,還積極推行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將進步運動推向高潮,1913年,開徵個人所得稅,建立美國的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銀行,即美聯儲。推動選舉制度的改革,包括無記名投票制,保證選民的投票自由;用選民投票直選製取代黨魁對候選人提名權的控制;改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舉的舊制,實行選民直選參議員;賦予婦女選舉權。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
大財團進行政治操縱的主要手段是政治捐款,為了整治腐敗,美國政府透過立法,加強對競選經費的管理。許多州先後制定了反腐敗法及限制公司的政治性捐款,管理競選經費開支和院外活動的措施。
1882年,馬薩諸塞州制定了《反腐敗行為法》,要求各政黨將其關於競選收支公開並存檔;
1907年,國會通過了限制籌資的《謝爾曼法案》,禁止公司和全國性銀行向競選人提供捐款;
1925年,國會又通過了《聯邦反腐敗貪汙實踐法》,該法對國會競選花費進行了限制,比如參議員選舉費用最高限額為2.5萬美元,眾議員為5000美元,而且規定競選中所有的花費都應公開,對公司捐款進行了限制。
這些法律限制了大公司對地方政府的政治影響,削弱了大財團對政治的控制,減少了腐敗行為的發生。
美國的進步運動,使得聯邦政府的權力得到加強,總統對國家經濟和政治權力也得到了加強,美國人也從地方社群公民轉變成國家公民。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二次運動可以解決的。1920年代的經濟繁榮暫時掩蓋了各種問題,而到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以及胡佛總統的保守主義,不僅未能化解危機,反而加重了危機。這再一次改變了美國人對政府職能的認識。
1932年,老羅斯福的侄子富蘭克林·羅斯福上臺,開始推行“新政”。“新政”是進步運動的延續,它與進步運動是一脈相承的。“新政”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減少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並且政府開始在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社會福利方面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
美國的進步運動給我們有那些啟示呢?
一、自由市場的支持者所宣稱的那種能夠自我調節、達到均衡的市場機制是不存在的。那種將市場原則作為至高無上的組織社會生活並支配自然資源的思想和政策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市場機制。我們需要建立市場機制,因為,我們需要市場機制來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繁榮。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市場機制內在的不確定性,必須認識到市場機制與經濟增長可能導致的社會代價和環境代價。所以,市場必須伴隨著管制。
二、自由市場機制總會導致收入分配的差距,這種差距是難以避免的。在一定限度內,是可以承受的,也是需要的。否則,一個社會將缺乏足夠的激勵去鼓勵人們去創造財富。
但是,社會對於社會不平等的承受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發巨大的社會矛盾,導致社會危機,最終導致社會分裂和衝突。而且,個人自由必須有一定的經濟自由作為基礎,否則就沒有真正的自由,也沒有真正的民主。
美國的城市
民主必須包括一個社會的緯度,必須包括一定的社會公正。在個人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應該實現一種平衡,不能完全偏向任何一端。聯絡歐洲一些福利國家在最近這些年形成的巨大的福利赤字及其對公民勞動供給行為的負面影響,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福利國家建設的過程中,不能過度地強化社會責任。在建立適度的社會福利體系的同時,國家也許更需要在教育和醫療領域承擔基本的責任,以創造一個最低限度的機會公平,使得自由競爭有一個基本公平的起跑線。
三、隨著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工業資本主義逐步發展,財富的集中是難免的,如何對待財富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對於任何社會來說,要想實現長久的繁榮富裕,都需要一種支援人們不斷地創造財富的政治制度,這種政治制度將為持久的繁榮富裕提供某種政治基礎。
為此,需要約束國家的掠奪性行為,需要從制度上防止某一群人運用暴力(包括政治手段)去剝奪他人的財富。同時,也需要消除各種極端的仇富心理。我們不要仇視財富,財富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的。
美國華爾街
但是,我們需要建立各種制度,一是確保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合法地獲得財富;二是要防止已經致富的人尤其是那些大財富的擁有者利用他們已經掌握的財富去阻礙其他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致富;三是要防止大財富的擁有者利用他們已經掌握的巨大財富去控制和操縱國家權力。在一個由大公司和小政府組成的民主社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的。總而言之,我們既需要約束國家的掠奪之手,也需要約束市場和企業的貪婪。
四、需要審慎地解讀美國進步運動開始出現的國家主義。從這一時期開始,政府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職能,擁有越來越大的權力。西奧多·羅斯福更是明確地提出了“新國家主義”,後來福蘭克林·羅斯福則在“新政”期間大刀闊斧地加強聯邦政府的職能,甚至在社會責任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但是,這不能解讀成進步運動的改革相信國家越強越好。在謹防自由市場和工業資本主義體制下出現的大企業的同時,也需要謹防權力巨大的國家。一個美好的社會不僅需要在社會和市場之間建立一種均衡,防止市場壓制和剝削社會,也需要在市場和國家之間建立一種均衡。實際上,進步時代實行的各種加強國家監管市場和企業的改革措施,並不僅僅是為了加強國家的權力,而是要重新實現一種國家與市場之間的均衡。
自由女神像
在18世紀和19世紀50年代以前,儘管美國政府是一個有限政府,但是,由於當時的經濟結構主要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在市場領域不可能形成任何可以挑戰和壓過國家權力的力量。所以,儘管這一時期的政府是有限政府,國家和市場之間的力量基本是均衡的。但是,19世紀以來,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逐漸出現大企業的財富超過國家,並開始挑戰國家的權力。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進步時代的改革者開始加強國家的權力與能力,對大企業和經濟、市場進行監管。這實際上是要重新建立一種力量的均衡。
總而言之,進步運動的改革似乎反映出,在重構國家治理結構的過程中儘量追求平衡的思想,它包括:一是在個人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平衡;二是在政府權威與私人商業權力之間平衡;三是在公共倫理責任和不受限制的個人主義倫理之間平衡。
美國的進步運動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改變了美國人的觀念,認識到了積極自由的重要性,讓美國人從殖民陰影中走了出來,消除了對政府的戒備和恐懼,這也為“羅斯福新政”、約翰遜“偉大國家建設”,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國家治理結構和美國社會。如果沒有這些改革,我們不可能看到今天這個繁榮、強大、對公民負責的美國,世界上也不會出現所謂的“美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