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紫姐姐

    說起來,在中國歷史上,南宋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一方面,南宋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和文化的巔峰,由此就催生了許多宋粉;但另一方面,南宋偏隅一方,而且還長期向金國稱臣,所以也有人認為南宋是一個沒有骨氣的朝代。由於不同人看待南宋的角度不同,這就讓南宋處於很尷尬的狀態。

    不過,南宋或許軟弱,但也不是任何時候都沒有骨氣,在岳飛之後,南宋還發動了兩次比較重要的北伐戰爭。然而,當南宋發動北伐戰爭時,為何中原地區的百姓沒有提供幫助,反而幫助金國對付南宋呢?

    這裡金兔簡單聊聊吧。

    第一次北伐發生於隆興元年(1163年),當時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繼位後,為了收復北方失地,就遣兵兩路進取中原,歷史上將這一次北伐稱為“隆興北伐”。

    也就是說,在隆興北伐中,中原地區的漢人還是心向南宋的,而在戰爭初期,南宋軍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戰果。然而,由於南宋軍隊在之後的幾場重要戰役中出現了重大戰略失誤,加上前線的兩名主將(李顯宗和邵宏淵)出現矛盾,導致南宋軍隊軍心渙散。

    最終,所謂的隆興北伐就草草收場了。

    之後,南宋和金國簽訂了隆興和議,和之前簽訂的紹興和議相比,這一次南宋的地位略有提高,原來兩國是君臣之國,現在則變成了叔侄之國(金國為叔,南宋為侄),南宋每年需要向金國納銀、絹各20萬兩、匹。

    對於南宋而言,雖說隆興北伐失敗了,但多少挽回了一點損失,比如每年可以少交五萬兩銀和五萬匹絹,所以也不算沒有意義。

    而對於尚在中原地區的漢人來說,特別是之前響應宋軍揮師北歸的漢人而言,南宋的失敗直接讓他們倒了大黴。畢竟,金人不可能容忍漢人在他們後方“搞事情”。

    因此,隆興北伐失敗後,中原地區有相當一部分漢人遭到清算,直接被金人誅殺,也有一部分漢人趁此機會“偷渡”到了南宋。

    第二次北伐發生於開禧二年(1206年),開禧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的年號,宋寧宗在位期間,宰相韓侂冑掌握大權,

    韓侂冑屬於抗金派,力主抗金,不僅得到了著名的抗金派陸游和辛棄疾等人的支援,就連宋寧宗趙擴,也因為對南宋的屈辱地位感到不滿,從而支援韓侂冑的抗金政策。

    而韓侂冑之所以在開禧二年發動北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金國正處於混亂,再加上天災不斷,所以韓侂冑認為,現在正是北伐的最好時機,只要南宋大軍北上,生活在中原地區漢人們自然會前呼後擁的出現。

    可事實是,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人,不僅沒有幫助宋軍抗金,反而還協助金國抵禦北伐的南宋軍隊,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在近代之前,人們並沒有近代意義上的民族觀念,對於生活在中原地區的百姓來說,只要能安居樂業,不管給金國當百姓還是成為南宋的子民,實際上沒有太大的不同。紹興和議中,南宋將中原地區拱手送給金國,第一代南宋遺民可能還念著宋朝,但開禧北伐時,距離紹興和議的簽訂已經有六十餘年,現在中原地區的百姓基本屬於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代漢人了。

    從第二代漢人百姓開始,他們對於南宋的認同感並沒有那麼強烈,由於他們自小生活於金人的統治之下,而且習慣了安居樂業,所以他們就逐漸認可並支援金朝。

    再有,心裡認可南宋北伐的漢人,要麼之前就被金人殺了,要麼像辛棄疾一樣早就跑到南宋參加抗金事業了,也就是說,到了開禧北伐時,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幾乎都認可金國。所以他們不僅沒有幫助宋軍,許多漢人百姓還積極加入金軍,抵禦南宋“入侵”。

    最後,開禧北伐以失敗告終,主張北伐的韓侂冑直接被宋寧宗處決了,南宋需要繼續向金國稱臣,每年交的歲幣由原來的銀、絹各20萬兩、匹上升至銀、絹各30萬兩、匹,而且南宋還要支付金人300萬貫錢犒軍。

  • 2 # 零度Military

    隆興北伐

    南宋紹興十一年(西曆1141年),宋高宗趙構同金朝皇帝完顏亶雙方達成協議:南宋和金朝以淮河一線為界,南宋向金朝稱臣,自此,兩宋之交長達十餘年的宋金戰爭宣佈告一段落。

    而宋金之間這一和平,到了宋孝宗隆興元年(西曆1163年),出現了中斷。

    這一年,宋高宗趙構宣佈將皇位禪讓給養子宋孝宗。宋孝宗出身遠支宗室(是宋太祖的後人),自幼長在民間,因為趙構膝下無子而被過繼給趙構。宋孝宗或許是因為成長關係,自幼知道民間疾苦,同時也是一個有理想有熱血的君主。對於南宋要向金朝臣服這一件事,宋孝宗萬萬不能接受。

    因此宋孝宗登基的第一年,就對金朝發動北伐戰爭——南宋軍隊越過淮河,準備一鼓作氣,收復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地。

    宋孝宗的理想、追求和志氣都值得稱道,但是,空有理想沒有實力,一切也都盡屬枉然:戰爭起初,宋軍因為突如其來、出其不意,收復了幾個淮河以北的州縣,而隨著金朝朝廷對南宋的北伐做出反應,並集結軍隊進行抵抗甚至反攻以後,戰爭局勢對於南宋一方急轉直下——甚至南宋朝廷裡面,一度出現放棄淮河防線,依靠長江抵禦金兵的想法。

    好在金朝此時的軍事力量也遠非南宋初年可比,金朝朝廷也意識到無力利用這一戰爭為契機吞併南宋,於是,宋金雙方於隆興二年年底進行合議。

    隆興北伐給南宋朝廷帶來了虛名:南宋皇帝不必再以臣的身份向金朝皇帝自居,而金朝得了實利:南宋需要向金朝割讓一些土地。

    開禧北伐

    開禧北伐發生於宋寧宗開禧二年(西曆1206年),此時距離宋孝宗時代的隆興北伐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

    宋寧宗在位初年,南宋宰相韓侂冑為了給自己撈政治資本,決定利用宋寧宗對臣服金朝這一現實不滿的心理,發動北伐戰爭。

    早在開禧北伐發生之前,南宋朝廷上下的明眼人都認為開禧北伐的勝算幾乎為零。奈何宋寧宗和韓侂冑各懷心思,堅持要對金朝發動戰爭,就這樣,開禧北伐拉開序幕,南宋的北伐軍隊在戰爭爆發不久,就被金朝擊潰。

    無奈之餘,南宋只好再度向金朝稱臣,並處決了韓侂冑。這才平息了這一事端。

    耐人尋味的金朝中原百姓態度。

    因為中原百姓對南宋已經沒有什麼民族認同感。

    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南宋當政者都是很理所當然的認為,只要朝廷能夠宣佈北伐,北宋故地的百姓一定會響應朝廷的號召,紛紛揭竿而起,而且很快形成燎原之勢,對金國進行打擊。

    南宋試圖北伐的想法已經謀劃多時,而且南宋是處於形勢極佳的處境,對於收復失地是勢在必得的心態。在將領方面,一批當世之英傑橫空出世:岳飛、韓世忠、吳玠。

    但要知道,這第一次北伐,北宋故地的老百姓,絕大多數是支援金國抵抗南宋的“侵略”這一思想的。這主要還是源於古代中國的百姓還沒有形成那樣深刻的民族觀念,只要日子能過的安居樂業,做誰的百姓不是百姓呢。

    而且南宋做出將中原拱手讓給金國此等做法已經足夠讓人心寒,如果說第一代的北宋遺民還能夠心心念念著朝廷收復山河,這第二代遺民,說實話,打小在金國的統治下,對宋朝的認知逐漸遺失,反而是對金朝更為認同。

    第一次隆興北伐的結果對倆國都是不痛不癢,南宋雖然挽回了一丁點局面,從原來的君臣之國改為叔侄之國,最終是以失敗告終。南宋統治者可以溜回去過太平日子,而那些響應南宋收復失地,復興北宋的百姓們卻遭了秧。兩國議和就代表了他們的末日來臨了金國對待這些人的手段可想而知,這也是第二次北伐為何中原白雪仍是幫助金兵的緣由了。不論是隆興北伐還是開禧北伐,在北伐之初,南宋統治者都認為,宋軍北伐以後,北宋故地的漢人百姓會紛紛揭竿而起組織義軍攻打金朝,迎接南宋官軍收復中原。

    但事實上,這兩次北伐,北宋故地的漢人百姓,大多選擇支援金朝抵抗南宋“侵略”。這一現象引起不少網友費解。

    事實上,在近代之前,中華先民並沒有近代意義上的民族觀念。對於中原的百姓來說,只要能安居樂業,給誰當百姓都是當。因此,隨著南宋將中原割讓給金朝,起初第一代宋朝遺民還能念著宋朝,但是,第二代漢人百姓開始,打小就在金朝統治下,並逐步開始認同金朝,支援金朝的朝廷。

    因此,當南宋丟失中原若干年後,中原的新生代漢人對金朝產生認同,而視南宋為外邦。

    於是有了南宋北伐,中原百姓幫助金兵抵禦宋軍這一幕現象。

  • 3 # 天晴愛睡覺

    王朝的後期階級固化,老百姓上升無望!

    階級仇恨超過了民族仇恨!

    寧肯去外族重新奮鬥,也不在本族繼續做狗!

  • 4 # 冷藏車灑水車隨車吊

    因為中原地區已處於金人的控制之下,連年征戰,百姓思治,渴望和平,哪管統治者是誰,手無寸鐵的百姓只想好好過日子,沒有能力抵抗侵略者。

  • 5 # 1啊米豆腐1

    請問一下你所謂中原百姓幫助金國扺御宋朝的依據在哪裡?估計又是一個滿遺想要為祖宗洗白吧。我倒是有中原百姓希望南宋北伐並幫助宋軍的證據。

    1161年,在紹興和議二十年後,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追隨耿京參加抗金起義,1162年辛棄疾奉令南下聯絡大宋朝庭,希望得到南宋朝庭支援,1163年,南宋開始隆興北伐。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金國對漢人統治殘暴無道,哪怕經歷了岳飛北伐被勒令退兵後慘烈報復,在紹興和議被無情拋棄的絕望,中原仍然有很多血性漢人在反抗暴金,渴望王師北伐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 6 # 小北最光陰

    南宋兩次北伐,為什麼中原地區的漢人會幫助金軍,在我看來,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金國建立之後,採用漢家制度來治國,並且減輕徭役賦稅與民生息。

    對,你沒看錯,就是減輕徭役與民生息,不管金國是處於什麼原因,但是在金國的老百姓不管是徭役方面還是賦稅方面,都是要比南宋來的低的。

    南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這些錢大都在掌權者手裡,可沒有落到老百姓手裡,在南宋生活的老百姓還不如在金國生活的老百姓來的滋潤。

    當然這應該也和南宋要想金國納貢有關,南宋為了納貢只能剝削老百姓,金國有了貢金,便可以減輕一些老百姓的負擔了。

    第二點,中原地區的老百姓是被南宋放棄的。

    南宋直接放棄了中原地區的老百姓,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是外敵入侵,老百姓自然會憤而反抗了,但是過了前期陣痛之後,老百姓對於南宋肯定是有所抱怨的,南宋肯定會失去一定的人心的。

    過了陣痛期之後,金國又減輕徭役賦稅,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了起來,老百姓發現在金國的日子竟然比南宋要好,自然會對金國更加認同一些了,如此而來,金國便會得到一些人心。

    一加一減之下,金國的優勢自然會凸顯出來了。

    再等到中原地區新一代的的老百姓成長起來,這一代的老百姓沒有受過南宋的恩惠,反而還在金國過得挺滋潤,自然也就不願意跟著南宋過苦日子了。

    南宋之前放棄了中原地區的老百姓,現在又要來擾亂大家過日子,中原地區的老百姓自然也就會跟隨金軍反抗宋軍了。

  • 7 # 百勝軍節度使

    為什麼在1895年甲午戰爭後淪為日本殖民地的中國臺灣省,到了1937年就加入“皇軍”參與全面侵華?

    唐朝淪陷於吐蕃的漢人們也不過才幾十年,連自己是什麼東西都給忘了,唐詩有云“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還有現在的臺灣省也不過脫離祖國幾十年,數典忘祖,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

    老一輩的漢人還對南宋有感情,因為知道自己是被淪陷的宋人,而新生的漢人從小生活在女真人的統治下,接受女真的奴化教育,心理認同方面逐漸認同金國。南宋的兩次北伐距離北方淪陷已經幾十年,絕大部分北方漢人早就認為宋是敵國,自己是金人。

  • 8 # 世界全史羅銳

    說起來,在中國歷史上,南宋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一方面,南宋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和文化的巔峰,由此就催生了許多宋粉;但另一方面,南宋偏隅一方,而且還長期向金國稱臣,所以也有人認為南宋是一個沒有骨氣的朝代。由於不同人看待南宋的角度不同,這就讓南宋處於很尷尬的狀態。

    不過,南宋或許軟弱,但也不是任何時候都沒有骨氣,在岳飛之後,南宋還發動了兩次比較重要的北伐戰爭。然而,當南宋發動北伐戰爭時,為何中原地區的百姓沒有提供幫助,反而幫助金國對付南宋呢?

    這裡金兔簡單聊聊吧。

    第一次北伐發生於隆興元年(1163年),當時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繼位後,為了收復北方失地,就遣兵兩路進取中原,歷史上將這一次北伐稱為“隆興北伐”。

    也就是說,在隆興北伐中,中原地區的漢人還是心向南宋的,而在戰爭初期,南宋軍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戰果。然而,由於南宋軍隊在之後的幾場重要戰役中出現了重大戰略失誤,加上前線的兩名主將(李顯宗和邵宏淵)出現矛盾,導致南宋軍隊軍心渙散。

    最終,所謂的隆興北伐就草草收場了。

    之後,南宋和金國簽訂了隆興和議,和之前簽訂的紹興和議相比,這一次南宋的地位略有提高,原來兩國是君臣之國,現在則變成了叔侄之國(金國為叔,南宋為侄),南宋每年需要向金國納銀、絹各20萬兩、匹。

    對於南宋而言,雖說隆興北伐失敗了,但多少挽回了一點損失,比如每年可以少交五萬兩銀和五萬匹絹,所以也不算沒有意義。

    而對於尚在中原地區的漢人來說,特別是之前響應宋軍揮師北歸的漢人而言,南宋的失敗直接讓他們倒了大黴。畢竟,金人不可能容忍漢人在他們後方“搞事情”。

    因此,隆興北伐失敗後,中原地區有相當一部分漢人遭到清算,直接被金人誅殺,也有一部分漢人趁此機會“偷渡”到了南宋。

    第二次北伐發生於開禧二年(1206年),開禧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的年號,宋寧宗在位期間,宰相韓侂冑掌握大權,

    韓侂冑屬於抗金派,力主抗金,不僅得到了著名的抗金派陸游和辛棄疾等人的支援,就連宋寧宗趙擴,也因為對南宋的屈辱地位感到不滿,從而支援韓侂冑的抗金政策。

    而韓侂冑之所以在開禧二年發動北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金國正處於混亂,再加上天災不斷,所以韓侂冑認為,現在正是北伐的最好時機,只要南宋大軍北上,生活在中原地區漢人們自然會前呼後擁的出現。

    可事實是,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人,不僅沒有幫助宋軍抗金,反而還協助金國抵禦北伐的南宋軍隊,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在近代之前,人們並沒有近代意義上的民族觀念,對於生活在中原地區的百姓來說,只要能安居樂業,不管給金國當百姓還是成為南宋的子民,實際上沒有太大的不同。紹興和議中,南宋將中原地區拱手送給金國,第一代南宋遺民可能還念著宋朝,但開禧北伐時,距離紹興和議的簽訂已經有六十餘年,現在中原地區的百姓基本屬於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代漢人了。

    從第二代漢人百姓開始,他們對於南宋的認同感並沒有那麼強烈,由於他們自小生活於金人的統治之下,而且習慣了安居樂業,所以他們就逐漸認可並支援金朝。

    再有,心裡認可南宋北伐的漢人,要麼之前就被金人殺了,要麼像辛棄疾一樣早就跑到南宋參加抗金事業了,也就是說,到了開禧北伐時,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幾乎都認可金國。所以他們不僅沒有幫助宋軍,許多漢人百姓還積極加入金軍,抵禦南宋“入侵”。

    最後,開禧北伐以失敗告終,主張北伐的韓侂冑直接被宋寧宗處決了,南宋需要繼續向金國稱臣,每年交的歲幣由原來的銀、絹各20萬兩、匹上升至銀、絹各30萬兩、匹,而且南宋還要支付金人300萬貫錢犒軍。

  • 9 # 卜文刺史

    偏安一隅的南宋割據政權,是卑鄙無恥自私殘忍的趙構犧牲北方大片土地、大量軍民、對北方金政權的屈膝投降之下才僥倖得以建立起來的。

    作為竊取了人民賦予的最高政權的趙構,忘記了靖康之恥帶給國人的恥辱,不思進取,貪圖享樂。而為國盡忠、誓言收復失地的時代英雄——岳飛,卻被他殘忍殺害。而他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向金政權投降、臣服,換取金對他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江南國主的認可和承認。

    可以說,為了自己的統治,趙構做了任何他能想到的向金統治者諂媚的事情。自始至終,從來沒有為中原漢地百姓的身家性命想過。從趙匡胤時代的深容大度,到了趙構這一代的殘忍暴戾,趙氏一族皇親留給人民的印象,隨著他們的統治從開明寬仁到腐敗專制,一落千丈。

    從公元1127年6月趙構竊居江南一隅自己立為帝到1162年7月他退居深宮但依然拿捏著國家軍政大權奢靡享樂無度,趙構統治江南長達45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段內,中原漢民一邊遭受金國貴族的侵擾和剝削,一邊從心裡期盼王師北定中原把他們解救。但是,他們的期許,在趙構一次次對金國搖尾乞憐的政治史實中,化為泡影。他們的民族認同感,經歷這這漫長時光的消磨,也日漸式微。

    趙構以江南一隅立國,並割給金朝大片土地。宋地人民能夠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而要付出的勞役和納的各種苛捐雜稅比起腐化墮落的徽宗時代,不遑多讓。趙構為了享樂,更是巧立了不少明目,從老百姓手裡圈錢。趙構重重盤剝之下,江南漢民的生活,實際上並不比金人治下的漢民強多少,甚至還不如。北地漢民之所以還盼望王師,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是漢民這一民族屬性。

    1162年,趙構退位,福居深宮。頗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孝宗趙昚繼位,建元“隆興”。1163年,為收復北方失地,重拾中原民望,孝宗遣兩路大軍進取中原,歷史上將這一次北伐稱為“隆興北伐”。

    在這次北伐中,中原漢民心向南宋,明裡暗裡給宋廷軍隊不少支援和幫助。戰爭初期,南宋軍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戰果。然而,隨後不久,南宋軍隊在幾場重要戰役中出現重大戰略指揮失誤,加上前線兩位主將李顯宗和邵宏淵為爭權奪利而心生齟齬,甚至達到刀兵相向的地步。導致整個軍隊軍心渙散,無力進取。

    最終,“隆興北伐”在一派愁雲慘淡之中潦草收場。

    戰後,宋廷和金人簽訂《隆興和議》。宋廷的地位略有提高,由原來紹興和議下的臣屬之國,升級為侄叔之國(金朝為叔,宋廷為侄)。宋廷每年向金國納銀、絹各20萬兩、匹。

    對於宋廷統治者而言,雖說隆興北伐失利,但多少還是挽回一些顏面和損失,如每年向金人的納貢減少五萬兩白銀和五萬匹絹,如宋廷國主在金廷朝皇帝面前不用再稱臣而改稱侄了,所以算來隆興北伐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

    但對於寄居在北方中原地區的漢民,尤其是之前響應宋軍揮師北歸的漢民而言,宋朝軍隊在軍事行動上的失利,直接導致他們因在金後方製造襲擾和叛亂而在戰後受到清算。他們不光要承受巨大的財產損失,而且生命也遭到威脅。

    隆興北伐之後,北方中原漢地相當多的一部分漢民遭到殘酷鎮壓和血腥誅殺,只有一小部分漢民因不堪忍受而藉著戰亂之際“偷渡”到宋廷。

    南宋偏安王庭的在北方漢民心中的地位和威望,隨著這場戰事的失利,受到空前嚴重的否定和挑戰。

    公元1206年,南宋寧宗在位期間,掌握朝廷軍政大權的宰相韓侂冑,對金髮動軍事討伐,史稱“開禧北伐”。

    韓侂冑屬於主戰派,力主抗金,不但得到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和詞壇俊豪辛棄疾等人的支援,就連宋寧宗趙擴本人,也因為對南宋政權的屈辱地位感到不滿而支援韓侂冑的北伐抗金大業。

    韓侂冑發動北伐,實際目的是想透過勝利的戰爭,提升自己的名望,鞏固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權利。

    他選在開禧二年進行這場充滿陰謀的軍事活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金國統治階級內部陷入權利紛爭,互相攻伐,社會正處於混亂狀態。再加上天災是期而至。這一切都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金國要崩盤。此時正是討伐它的最好時機,韓侂冑就是這麼看的。而且,他還一廂情願地相信,只要南宋大軍揮師北上,原本漢地的居民就會開城納降,夾道歡迎。

    可事實是,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人,不僅沒有幫助宋軍抗金,反而還竭盡全力協助金人抵禦北伐的南宋軍隊,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歸納起來,大約有以下三點:

    ①從隆興議和到開禧北伐,中間大約有六十年時間。在這四十年間,宋金雙方止幹自戈。關起門來,自謀發展。誰也不主動挑事兒。

    不管是金地百姓也好,還是漢地百姓也好,他們算是過上一段安穩日子。經歷戰亂的他們,更懂得和平的可貴。“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他們由衷覺得,無論是金打宋還是宋伐金,最後得利的總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達官顯貴。他們不僅什麼都得不到,還得出錢出力,有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而依然一無所獲。誰破壞他們的和平日子,誰就是罪人,必將群起而攻之,滅之。戰爭由宋廷漢人挑起,北地漢民也會不留情面,一力攻之。

    ②到開禧北伐時,紹興和議已經過去有六十餘年。今時今日的中原漢民百姓,已經不是原來那一波人了。他們是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代漢人了。他們的民族觀念早已淡漠。

    況且,他們從小就處於金人皇帝統治之下,與金人雜居,受金人教育。生活習俗、禮儀一點都不受到金人影響,怎麼可能?!宋人這個概念早已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擁護給他們衣食住所的金朝皇帝,認同這個國家。《射鵰英雄傳》裡的楊康——完顏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小在金人的土地長大,受金人照顧,他還記得自己身上流的是漢血嗎?他心心念唸的就是如何繼承乃父衣缽,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殺起同宗同族的漢人,絲毫不手軟。所以,開禧北伐,北地漢人才會拋卻民族觀念,以國家觀念與宋人以命相搏,誓死捍衛金朝尊嚴。

    ③,寧宗時代,韓侂冑當政,政治腐敗,吏治混亂。國是不修,貪賂成風。土地兼併成風,民無衣食。皇帝的恩澤,只能照顧到皇宮裡的天潢貴胄、功勳子弟,還有高樓廣第裡的以筆墨文章、諂媚取巧為能事的腐儒士大夫們。

    而漢人百姓則只能在悽風苦雨裡嗷嗷待哺。所有宋人百姓承受的一切,北地漢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比起他們,北地漢人的生活甚至比他們要好。他們數次面對宋人政權,都取得過軍事上的勝利。這讓他們從心裡產生的優越感,憎惡厭恨宋廷漢民。當宋人發兵討伐時,他們從心理上就很樂意教訓他們一頓。所以才會助金人守城,抵禦宋人的侵襲。

    開禧北伐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主張北伐的韓侂冑的腦袋,成了宋廷再次求和苟安的籌碼。

    南宋繼續向金俯首稱臣,每年納貢的歲幣由原來的銀、絹各20萬兩、匹上升到銀、絹各30萬兩、匹。

    宋廷君臣再次以他們的懦弱、荒誕、言而無信帶領偏安的臣民接受天下仁人志士的冷嘲熱諷、鄙夷唾棄和合情合理的謾罵,他們邁向墳墓的背影真實而可笑。

  • 10 # 親一

    從公元1127年開封被金兵攻破,到1234年,蒙古滅金了,宋金之戰終於宣告結束,整個戰爭持續了107年,30年一代人都三代多人了,更何況那個時候還不到30年都一代人。你看那些移民的,還不需要三代人都當自己是外國人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玩過《軒轅劍.漢之雲》的這個遊戲,裡面生動的描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三郡望風歸順,後來諸葛亮失敗之後,三郡被曹魏收回之後,那三郡向漢的家族後面被虐的有多慘,後來諸葛亮的北伐,再也沒有出現投降的局面了。還有一個著名的棒子國電影《太極旗飄揚》中,北朝鮮第一次攻破漢城,南朝鮮的漢城很多老百姓為了一口吃的投降了北朝鮮,後來當南朝鮮收回了漢城之後,這些投降的老百姓是什麼下場,包括女主角在內的老百姓生不如死,也造成了男主角的叛變。

    以上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對於大多數的老百姓而言,管他皇帝是誰,只要自己能吃飽飯,不要有戰亂就行,而南宋幾次北伐,對老百姓而言,扮演的都是入侵者的角色。就好像北宋和遼對峙的時候,遼國的南院有多少漢人構成的軍隊

    最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有宋一代,從北宋到南宋都打著收復故土的旗號,屢次入侵北朝,但是宋軍的戰力又不是很高,每次入侵都以失敗告終,宋軍入侵了,假如別人幫了宋軍,等宋軍退走了,這些人怎麼辦?

  • 11 # 小太拾

    原因就是金朝是真正完全實施了與北魏一樣的漢化政策,但是比北魏更徹底。

    金朝中後期幾乎除了皇族完顏氏外,其餘女真人與漢人皆是平等對待的,所以不存在什麼像元朝、清朝,等級劃分,滿蒙優等之策。

    而且實施的也是輕徭薄賦,不像北宋和南宋,百姓賦役繁重。

    有這樣公平的統治階層在治理,百姓也不是傻子,怎麼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呢?

    所以有金朝一代,前期除了出現漢人因為情懷反抗之外,後面漢人都分的清好壞了,所以金朝統治穩固後,基本就沒有發生過當地漢人叛亂起義之事了。

    就連蒙古入侵金朝時候,當地漢人都有不少自發奮勇幫助金朝抵抗蒙古的,但是絕對沒有存在落井下石的。

    所以金朝實際上少數民族統治漢人最成功的一個朝代了,只可惜元、清沒有從金朝那裡學到該有的經驗,依然實施著自己的種族優等政策,所以這兩個朝代,漢人反抗、起義幾乎沒有斷過。

  • 12 # 這些歷史要讀

    原因很簡單,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國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日趨穩固,使得中原地區漢人百姓對金國朝廷的認同度,超過了對南宋朝廷的認同度。所以,當南宋後期再發動北伐時,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就反過來支援金國,而視南宋為入侵者。

    其實,金國初年,其對剛佔領的中原地區的統治並不牢固。當時,中原漢人還普遍認同偏安南方的宋室才是“故國”。

    金國崛起完全可以用“神速”來形容,從公元1115年立國到公元1127年滅北宋,金國僅用了短短12年時間,就相繼滅亡遼國和北宋兩個經濟文化都遠比自身先進的老牌帝國。立國之初還處於原始部落文明水平的金國政權,短時間內便以強大的武力征服了兩個龐大的封建帝國,尤其是經濟文明高度發達的北宋,這便使得金國出現了嚴重的“文明消化不良”現象,需要時間去吸收和消化先進的封建文明。

    所以,金國在剛入主中原時,並沒有直接統治中原地區,而是先後扶持偽楚和偽齊兩個傀儡政權,對中原地區實施“代理人”統治。

    金國此舉,一則是為了想借偽政權之手,牽制南宋和中原地區的抗金力量,以便達到以漢制漢的目的;二則可以為自身政權吸收和消化漢文化爭取時間和空間。

    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加上對當時的中原漢人而言,國仇家恨還是歷歷在目。因此,當時金國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很不穩定,各地漢人的抗金起義接連不斷,局勢暗潮洶湧。也正因如此,所以當年岳飛北伐抗金時,才會擬定出“連結河朔”之策,透過聯合北方河朔地區的各路抗金義軍,達到共同抗擊金國的目的。

    而且,即便是岳飛之後,中原的抗金起義在一段時間內也還是時有發生,比如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他就是生於金國,但卻心繫南宋的中原漢人。所以,他才會參加耿京起義,最終抗金歸宋。

    也就是說,在整個金國前期,中原漢人對南宋的認同度還是很高的,都期待著“王師北定中原日”!

    然而,隨著金國政權快速漢化,其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日漸成熟,中原漢人對金國的認同感便超越了對南宋的認同感!

    事實上,金國自入主中原後便快速漢化。尤其是金世宗(完顏雍素有北國堯舜之稱)和金章宗時期,這兩位深受漢家文化薰陶的金國皇帝,在位期間都堅持“中庸穩固”的治國方針,大力提倡儒學,極大的加快了女真族的漢化程度,開創了著名的“世章盛世”,使金國推向鼎盛。

    而隨著金國統治者們的快速漢化,使其也逐漸獲得中原漢人的認同。久而久之,金國自上而下反倒以漢人自稱、以正統自居,卻反過來把南宋稱之為“南蠻”。這就正如晚唐詩人司空圖的《河湟有感》所言: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及至金國末年,金國境內的漢人不僅視蒙古為侵略者,同時也視聯蒙滅金的南宋為侵略者。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在金國的最後時刻,為其殉葬的可不僅有女真人,還有大量的漢族士人和士兵......

  • 13 # 歷史緯度

    無論是隆興北伐還是開禧北伐都是虎頭蛇尾,無論是宋孝宗北伐還是韓侂冑北伐都只不過是統治者的臆想而已。無論統治者如何喊解民之倒懸,其實這都只不過是民族大義下的統治者的利益擴張而已。在利益方面,南宋和金國沒有任何區別。對於漢人百姓幫助金人抵禦宋軍,個人認為百姓是沒有任何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因為南宋的戰敗把百姓留給了金國奴役,二是因為百姓無力反抗軍國的暴力壓迫,三是因為百姓對於南宋並不認可。總之,人民需要的只不過是穩定的生活,人民對於破壞了這種穩定生活的南宋的北伐是沒有認同感的。百姓對於一個不講誠信的南宋政權的北伐是不會持支援的態度的。

    關於南宋兩次北伐時遇到的漢人百姓幫助金人抵禦宋軍的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宋朝的戰敗使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遭受了金國的奴役。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在軍事方面都是一塌糊塗。宋朝的一次次戰敗,讓百姓遭受的一次次的掠奪。在戰敗和掠奪中,漢人百姓失去了對南宋政權的安全認可。一個不能給百姓帶來安全感的政權會得到百姓的支援嗎?絕對不會。

    宋朝並沒有給人民帶來自尊心和自信心,宋朝只是給百姓帶來了屈辱和痛苦。如果百姓失掉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那麼一定會怨恨給他們帶來屈辱和痛苦的政權。哪個政權給百姓帶來了屈辱和痛苦?南宋。所以,不要說南宋的兩次北伐,就是二十次北伐,也得不到百姓的認可和支援。

    第二,手無寸鐵地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是無力反抗金國的武力壓迫的。

    人民交稅,國家就要保護人民。南宋的百姓交了應該交的稅,但南宋政府並沒有盡到保護人民的義務。從法律上講,南宋政府是失信於人民,南宋政府是違背了與人民的契約的;從儒家思想上看,政府要講誠信,但南宋政府的不能保護人民在百姓眼中就是不講誠信。

    當南宋戰敗以後,漢人百姓就淪為了金國的魚肉。面對拿著刀子的金國軍隊,面對掌握著強權的金國政府,漢人百姓手無力反抗的。金國軍隊命令漢人百姓協助抵禦南宋的北伐,那是無寸鐵的百姓只能聽從命令。如果不遵行金國的命令,那麼百姓就會身首異處。此時,誰會來保護百姓?南宋嗎?北伐嗎?

    南宋拋棄了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那麼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也就沒有義務支援南宋的北伐。漢人百姓沒有錯誤!

    第三,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看不到南宋的北伐能夠給自己帶來何種利益。

    如果百姓支援革命和改革,那麼必然是革命和改革給百姓帶來的利益;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百姓支援的永遠是給自己帶來利益的那一個。改革開放為什麼會成功?因為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了利益。南宋的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北伐沒有給人民帶來利益。

    如果北伐成功,那麼獲得利益的會是誰?當然是皇帝和官僚。百姓會獲得什麼?百姓會獲得必須繳納賦稅和必須要服徭役的義務。百姓脫離金國的統治也依然是受到剝削,那麼百姓為什麼要心向南宋呢?民族認同嗎?也許有。然而,利益的一致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南宋的北伐是維護人民的利益的,那麼漢人百姓一定會支援南宋的北伐。反之,漢人百姓幫助金人抵禦南方的北伐的現象就會一直存在。不是百姓要做出什麼改變,而是統治者要做出必然的選擇!

    綜上所述,南宋的兩次北伐並沒有是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有切實的利益,這也就意味著南宋的兩次北伐並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援。如果沒有人民的支援,那麼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北伐的意義並不在於次數的多少,而在於對百姓利益的維護。然而,南宋的北伐只不過是皇帝和官僚的關於大一統的臆想而已,南通的北伐並不是以百姓的利益為根本。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幫助金國抵禦南宋北伐的百姓是沒有錯誤的,有錯誤的是北伐顛倒了皇帝和百姓的利益。

  • 14 # 南山雜談

    南宋北伐,中原漢人百姓為何幫助金人抵禦宋軍?這個問題很讓人尷尬,但答案卻很現實,這是中原地區漢人百姓長期經歷的選擇,人民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在南宋文人看來,王師所向,百姓簞食壺漿,萬民景從,想當然耳。不過犯這個錯誤的人太多了,包括岳飛和現在的我們,要不然岳飛能喊出克服中原,直搗黃龍,底氣就是這麼來的。

    但有一種東西,叫做國家威望,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就像美國,疫情如此,特朗普如此,但美元為什麼依舊堅挺,就是因為國家威望,美國從立國至今,基本都站在正確的方向,所以才成為世界霸主,在人們心中建立了信心。

    而反觀宋朝,國家威望何在?從趙匡胤立國開始,好聽點就是趙匡胤不殺功臣,善待柴家,難聽點就是趙匡胤沒有底氣,殺不了,最終還落了個“斧聲燭影”的下場,作為開朝太祖,這是開天闢地的,李淵都望塵莫及。再說說他的弟弟趙光義,騎驢車逃跑,青史留名,其他的就不用再說了。還有封禪皇帝宋真宗,簽了《澶淵之盟》,花錢買了平安,但覺得臉上無光,怎麼給自己添光加彩呢?於是宋真宗就封禪了,從此以後,封禪這麼高逼格的事也就沒有哪個皇帝敢搞了。

    接下來就是靖康之恥,你說你打不贏,自殺,逃跑,投降這些都無所謂,但宋朝幹了些什麼,在開封收刮錢財,強掠女人,去取悅金國,開封人民死傷多少,直接被收刮一空,金國自己動手估計也達不到這種效果,這種事情太傷國家威望了,關鍵最後連自己也沒有保住,整個統治階級被直接一鍋端走,國家威望也就這樣損失殆盡了,淪為笑談。

    想想,這樣的王朝,南人會為它出多少力,北人會對它有多少信心,民族榮耀感能支撐多久?設身處地為北人想想吧!如果北人幫南宋北伐,大機率南宋失敗,拍拍屁股走人,北人怎麼辦?更悲慘的命運,甚至被屠殺。即使撞大運,贏了,北人不僅要被南宋剝削,還要承受金國時不時的搶掠,而且南宋還會多剝削一份給金國,中間商賺差價也少不了,這是多重剝削了,而且沒準那一天,就會像開封人民一樣,直接被賣了,還賣得那麼恥辱。

    試想,你是北人,你如何選擇!

  • 15 # 勇戰王聊歷史

    1956年,委員長派立法院院長張道藩參拜靖國神側。

    解放戰爭時期,日本戰犯岡村寧次被國民政府聘為軍事顧問。

    抗日戰爭時,汪偽政府手下有百萬偽軍。日本在佔領區擁有大量漢奸和偽軍,每個村都有治安維持會會長。美國觀察員杜倫來根據地考察,差點因為漢奸告密,被日軍抓走。

    清朝入關時,吳三桂等降將充當清軍先鋒,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

    明朝時,朱元璋和朱棣曾收復大量蒙古人充當自己的騎兵。

    忽必烈南下,還是聽從了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才實行“先拔襄陽,浮漢水入長江”,進而取南宋的策略。幫助忽必烈整頓北方政局的劉秉忠,也是漢人。他家裡祖上曾在遼國、金國都當過官。到他這一代,改給元朝打工了。你可以說,他家裡是“三姓家奴”。

    其實,在大勢所趨下,老百姓就是想過一個安穩生活罷了。北宋滅亡後,雙方簽訂了紹興議和,南宋和金算是達成了和平。此時,老百姓想的就是過平穩日子。有個十幾二十年,金國統治下的漢人,也就不再想自己是宋人了。此時,南宋再北伐,肯定會有漢人給金國當兵。畢竟,南宋的吏治也不是特別好,沒啥懷念的。

  • 16 # 海量說歷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對於百姓而言,誰能給自己穩定的生活,誰就是好的君主,另外在統治區,隨著統治時間的加長,有的漢人胡化,有的胡人漢化,漢人與金人早已合而為一了,最起碼在他們心裡早已沒有區別了,並且早已把金視為正統,反而是宋朝成了外敵,不打你打誰。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失去中原後,趙構整天醉生夢死,不思進取,本來剛剛淪陷的地區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民心向宋,只要振臂一呼,一定是萬人響應,岳飛北伐就是很好的例子,得到了當地百姓的大力支援,而且當地也暴發了許多農民起義,來反抗金人的統治。但百姓等來的卻是岳飛被殺,淪陷區的義軍也被南宋朝廷拋棄了,導致很快被剿滅。

    面對這樣的慘劇,淪陷區百姓對南宋朝廷早已失望透頂,心裡早已明白,南宋根本不在乎他們,他們也從此再也不對宋朝抱有什麼希望了,僅有的感情也沒有了。

    還有由於南宋的軟弱,隨意拿土地與金朝交換和平,視當地百姓於無物,把他們當成了換取和平的籌碼,這無疑是傷透了他們的心,與其被人出賣,還不如與其一刀兩斷,就這樣,本來有很好群眾基礎的地方,人心也漸漸轉變了方向。

    另外,百姓是生活在最低層的,根本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力,只能聽從當權者的命令,否則全家都會遭到報復,每個人都不是為自己而活,身上都揹負著太多的責任,根本沒有權力去死,為了自己的親人,他們也得拿起武器,走向戰場。

  • 17 # 無根樹花正孤

    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之中,特別是到了唐朝以後,宋朝進入一個文化高度發展時代。宋朝以文化為重以武力為輕造成了他大一統的難度。最後因為各種改革與變法,使得宋朝政治局面混亂不堪。而到了宋徽宗繼位又把宋朝帶入了奢侈享樂的局面。在北方金國的鐵製之下,宋朝由靖康之變而滅亡。 作為中國歷史朝代之中的宋朝擁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在北宋滅亡之後,宋曹志忠的皇室成員也在長江以南建立了屬於他們的南宋。而中國人歷史傳統之中一向是有北伐的習慣。那為什麼在南宋兩次北伐時都得不到中原地區漢人的幫助呢?

    金國初年,百姓對南宋政權的認可

    在中國歷史發展之中,金國是來自東北地區的一支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北方政權。他們的崛起速度可以說是十分快。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封建帝國只花了十幾年的國家讓人震撼不已。

    雖然說金國在中國歷史朝代之中消滅掉了北方強國遼國還有北宋王朝,但他們的封建帝國並不是十分完善,許多政治制度也屬於草創階段。因此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吸收漢族文化和政治制度,而不是迅速的在北方建立起屬於女真族的漢化統治。為達到統一中國北方的目的,金國統治者在北方先去設立了兩個漢人偽政權。

    而在中國早期的民間起義之中,特別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的歷史階段,北方百姓對國家滅亡的仇恨依然是歷歷在目,他們在各地起義以求達到匡復北方恢復大宋的目的,當時的岳飛北伐制定政策也是聯合當地的農民起義軍。來最大程度地對付北方金國人。

    金國的不斷漢化,使得中原百姓對南宋政權失去信心

    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之中,一向有一個漢化的過程,就是說從外部進入的少數民族總是因為文明程度的差異會選擇學習漢文化。在南北朝時就是這樣,許多北方民族在北方政權的領導之下完成的漢化以及民族大融合。

    而這個時候的金國也是一樣,他們在扶持偽政權的時候積極漢化,到岳飛死後與南宋簽訂和h平條約,中間的幾十年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個漢化的女真政權被地方百姓所認可。但南宋統治者他們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他們仍然把北方的金國人稱為蠻夷,但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形象在北方漢人的心中也是蠻夷。

    到後面中國歷史發展之中,南宋統治者進入了一個奮發有為的階段,一些大臣和武將勢力試圖重新恢復北伐,想要透過岳飛的戰略政策來達到收復北方的目的。當時的北方已經進入一個和平發展的階段,雖然說金國人入主中原,可他們實行的政策和模式一切都是和當年的宋朝差不多的。

    這就是漢化的好處,讓老百姓能夠誠心實意地從心底裡認可你為朝廷交稅服役。 南宋歷史上的最後兩次北伐在北方百姓的眼中變成了破壞和平的戰爭。因為早在宋高宗岳飛的時候,北方的漢人就一直起義想要幫助南宋恢復,可當時卻得不到積極的響應,使得北方漢人起義軍被大批的鎮壓,到最後和平發展的時候又來北伐,這已經是的北方百姓心中產生了一種怨恨,而他們現在的太平盛世日也是得之不易,所以他們會積極地幫助金國統治著來對付來自南宋的挑戰。

    雖然後面金國在南宋以及蒙古人的聯合之下被迫滅亡,但當時許多中原百姓沒有一個不痛心的。甚至出現了許多漢族士大夫為金國殉國的事情。在中國歷史發展之中,百姓的願望和要求是十分低下的,他們只是被迫服從統治誰能給一個安靜和平生活的環境,那麼他們就會認可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男人應該珍惜20多歲時陪在自己身邊的女孩,因為那個時候你一無所有,而……”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