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站在岸上的魚109

    不知道你這是在哪裡斷章而來?難不成你真不知道這首詩?簡直對詩聖的褻瀆!原詩是《樹間》

    [ 唐·杜甫 ]

    岑寂雙甘樹,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看你對詩也未必懂,實在懶得給你解釋了!

  • 2 # 齊嶽評讀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一首詩《樹間》,全文如下:

    岑寂雙甘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甘樹,就是柑橘,院子裡有兩顆柑樹,綠葉婆娑,滿園生香。

    兩顆樹亭亭如華蓋,果實垂下來,壓低了枝頭,走路都掛著衣裳。柑樹整年都如松樹般碧綠,他們一起等待金黃色的菊花盛開,柑果也就成熟了。

    這是一首描寫生活景物的詩,風格清新淡雅,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杜甫將我們尋常可以見到的院落景物,描述的雅緻有趣,用“松碧”形容柑樹的綠意盎然,用菊花來形容金黃的柑果。

    我們可以想象的到這一幕,不大的院落裡,兩顆柑橘樹,結著金黃的果,樹枝被果實壓彎垂地。杜甫趁著月色,拿出交椅,坐在樹下。有風吹過,樹葉嗦嗦作響,葉上似乎閃現露水的光澤。

    杜甫感受到這一切,沉思片刻,返回屋內寫下了這首《樹間》。

  • 3 # 三養齋

    這幾句詩寫的是柑樹。

    柑樹,常綠灌木,果實圓形,似橘而大,赤黃色,味甜或酸甜,種類很多。樹皮、葉、花、種子均可入藥。

    詩句出自杜甫的詩《樹間》,原詩是:

    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婆娑一院香”寫的是柑樹枝葉十分茂盛,幽香飄了一院;“垂實礙衣裳”寫出柑果綴滿枝頭,常常碰到人的衣裳;“滿歲如松碧”說的是柑樹常年如松樹一樣碧綠;“同時待菊黃”寫柑樹和松樹一起在等待著菊花開放。因為柑樹是常綠灌木,所以它們總是如松一樣翠綠,而且,是它們的果實黃燦燦的,似乎要和黃色的菊花一比高低。

    幾句詩從不同角度描寫柑樹的枝繁葉茂、香氣撲鼻和果實累累,並和松樹、菊花進行比較,寫出它枝葉常綠和果實金黃的特徵,特別是“婆娑”“待菊黃”等詞的使用,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再和詩句裡的“岑寂”一詞形成對比,使讀者為柑樹的形、味而陶醉。

  • 4 # 瑾名軒起名大師程中華

    樹間

    [ 唐·杜甫 ]

    岑寂雙甘樹,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瑾名軒譯文:

    靜靜的兩顆橘子樹,鬱鬱蔥蔥一院芳香。

    枝葉交錯低於手杖,果實下垂妨礙衣裳。

    一整年如松柏青翠,同時等待菊花盛開。

    好幾回衣服粘葉露,月光下靜坐在胡床。

    寫首詩,就是描寫月光下,自己坐在胡床上欣賞院子裡的兩顆橘子樹,鬱鬱蔥蔥,果實累累,香氣滿院,金黃一片,好像要等著與菊花一比高下。

  • 5 # 老街味道

    問題: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講的是?

    前言

    題主的四句節選自杜甫的五律《樹間》,原詩是:

    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從第一句就可以判斷出,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在柑橘樹下賞月。

    從題主的節選部分來看,恰好組成一首不錯的絕句。

    一、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

    原詩的前四句被題主濃縮為兩句,原詩為:

    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刪減為兩句:

    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

    刪減後一個的問題,是看不出是什麼樹了,也缺少了寂寞孤獨之意。其實這首詩描寫什麼樹並不重要。岑寂表示孤獨,垂實表示果實累累,有一點點懷才不遇的意思。 原詩的前四句,表達的是,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古樹卻無人關注。

    另外,原先的前四句,兩兩對仗:

    岑寂==雙==柑樹vs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vs垂實==礙==衣裳。

    刪減後,不再對仗: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

    絕句是可以不對仗的,這不是問題。

    還有,缺少了描述枝葉繁茂的第三句的意思。

    二、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刪減後的絕句後兩句是: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少了五律的後面兩句: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乘月坐胡床典故出自《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列傳〉:

    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便據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這樣的話,整首詩缺少人物,杜甫主要透過前面來寫景,後面寫自己的興致。

    題主這樣刪減,恰好是因此缺少後面“乘月坐胡床“這個內容,這首刪減後的絕句就有點遺憾了。

    三、近體與古體

    題主這樣刪減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恰好符合近體詩的格律要求。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近體絕句:

    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但是這樣改寫,缺少了最後一句,內容比較單調,而且後兩句對仗的感覺是整首詩沒有寫完。

    不如改寫為:

    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乘月坐胡床。

    雖然變成了古體詩(古絕句),但是加入了人物,內容會豐富一些。

    結束語

    據說,《樹間》這首詩,是廣徳二年杜甫在成都府所作。 寫的是杜甫在柑樹之下乘月。刪改古人詩歌,特別是名家的作品是一定會被質疑的。

    不過,在學習古人的過程中,有一點自己的理解去進行不同方式的演練,能更好地學習古人作詩的技巧。

    這種改寫,其實是一種很好學習古人的辦法。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 6 # 梧桐樹邊羽

    “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講的是?

    這是一首集句詩。什麼是集句詩?就是從不同的詩作中選取不同的句子組成新的作品。

    而這首作品如果詳細分析的話,還不能算集句詩。它的這些句子都是出自同一首詩,因此押韻等規則就在原詩已經成型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考慮,降低了集句的難度。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首截句詩。就是截取了一首長詩中的幾句另外組成詩,一般情況下是從律詩中,或者排律中擷取合乎平仄規則和韻腳的句子,組成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這首作品擷取的是杜甫的《樹間》裡四句,組成了新的五言絕句。

    《樹間》 杜甫

    岑寂雙甘樹,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很明顯這就是中間二聯,但是沒有用第三句,而是選了第二句作為開頭。因為粘連的關係,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關鍵位置是一致的,區別就是在於仄收和平收。

    所以從平仄格式上來說,這首五絕就是一首平起平收的格式,雖然區別於中二聯的平起仄收,但是單獨拿出來還是符合五絕的格律要求的。

    婆娑一院香,垂實礙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這四句就單獨形成了一首平起平收,押平水韻“七陽”部(同杜甫原詩)的五絕。

    這首五絕是什麼意思呢?因為是取於中二聯,而頷聯實際上是承接首聯描寫,所以整體這四句在五律中都屬於鋪陳描寫的句子,並沒有產生意思的脫離,也沒有詩意的拔高。

    這就是一首簡單的描寫景物的五絕。

    我們先看它的意思,再對比分析杜甫原詩,看看這種擷取做得如何,是否成功。

    “婆娑一院香”。婆娑,盤旋和舞動的樣子。什麼東西在院子裡舞動,清香四溢?這裡沒有給出限定,只是描寫出一種美好的狀態,情境先行。

    “垂實礙衣裳”。垂實,果實累累。樹上的果子不僅香,還累累下垂,都碰到我的衣裳了。這裡可以看出是寫果樹,至於是什麼果,還是不知道,但是那種心態、香味都已經描寫到位了。

    “滿歲如松碧”。滿歲,就是整整一年。整年的樹葉都是碧綠的,充滿生機。四季常綠的是什麼樹?還是不知道。

    “同時待菊黃”。這裡又回到寫果子,因為樹葉總是“如松碧”,這裡自然是寫果子的成熟和菊花同期,而且金黃金黃的。

    這到底是寫什麼果樹呢?綜合起來考量,就是掛黃金果,四季綠的果樹。所以這首詩講的就是院落裡的一棵或者很多棵桔子、柚子、柑子之類的樹木。清香可人,金果累累,看上去挺喜人的。

    這是一首合格的截句詩,但是我們如果詳讀杜甫原詩,就會發現這首截句詩並沒有取到精華所在。

    律詩的文法,大致上是走“起承轉合”的路子,而且中二聯主要就是對描寫物件進行鋪陳細敘,在細節上豐滿作品。我在以前講律詩文法的時候也提到過用擷取法迅速掌握一首作品的中心思想,即留下律詩的“起合”兩聯,基本上就能摳住詩眼。

    我們具體來分析杜甫的這首五言律詩。

    平仄就不用多講了,這是一首仄起不入韻,押平水韻“七陽”部的五律。我們主要看文法和內容,以及杜甫如何提高這首作品的格調。

    “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首聯起,直接交代我這首詩要寫的是什麼。“岑寂”,高而靜,清冷的樣子。那麼這個詞不但對果樹的外形做出了描寫,還帶入了個人情感,正是寓情於景的高筆。同時直接點出“柑子樹”,不和讀者打啞謎。因為杜甫的重點是在於描寫樹、果並融入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費心讓人來猜。

    院子裡的兩棵柑子樹,高傲而冷清地佇立著。它們迎風搖擺,讓清香灑滿整個院落。

    “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頷聯承,繼續細化描寫果樹形態。這裡使用了對仗,其實首聯也是對仗的,而開頭那首五絕,因為截取了第二句作為開頭,就失去了這兩聯的對仗關係,化精彩對仗為平凡書寫,其實是很可惜的。

    “交柯”,交錯的樹枝。“几杖”,坐幾和手杖,都是老人用品。交錯的樹枝生得很低,和我這個站在這裡的老人手杖差不多高,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垂實礙衣裳”。這其中的上下句是有邏輯關係的。既是對仗的兩種描寫,又互相關聯,這種手法很是高杆。

    交錯的樹枝低到觸碰我的手杖坐幾,累累下垂的果實掛碰到了我的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頸聯轉,轉向對柑子樹樹葉和果實顏色的描寫。其實這個“轉”並不大,但是如果考慮到杜甫在詩裡面融入的個人境遇的思想的話,還是有一些考究的。

    杜甫正是用柑子樹的“岑寂”卻才華滿滿(果實累累)來比喻自己,雖然常年葉綠(為國家效力之心從未墮怠),可幾時才能等到菊黃(機遇)呢?

    當然,我們也可以純粹理解為柑子樹的描寫。

    整年樹葉都是碧綠的,果實的成熟卻和菊花同期。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尾聯合。相對於頸聯來說,這首詩的尾聯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合回首聯,而且對頸聯言之不明的情緒進行了發散。

    首聯寫的什麼?我這老頭來這院子裡賞柑子樹。那麼尾聯就合回這層意思,進行了詩人乘著月色賞樹的狀態描寫。“幾回沾葉露”說明什麼?說明老杜並非第一次跑到這裡來看樹,這是經常的狀態,人生感慨並非偶爾為之。

    什麼感慨呢?“乘月坐胡床”。胡床,就是小馬紮,可以摺疊的小凳子。這裡面有個典故,出自出自《晉書·庾亮列傳》:

    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便據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說庾亮在武昌的時候,下屬殷浩一幫人秋夜登樓遊玩賞月。庾亮自己跑來了,眾人見大領導來了,連忙起身迴避。庾亮不急不忙地說:“大家別跑,我今天興致也不錯”。就搬了個馬紮坐著,和下屬們同坐同歌。

    庾亮是東晉名臣、名士,位高權重,卻和下屬和睦相處,被誇讚坦率。

    而杜甫在這裡使用這個典故,既很貼合自己賞柑子樹的現實生活場景,也透露出自內心渴望受到重視,與同僚共同為國家效力的心思——只不過在整首五律之中,這種心思隱藏較深。

    為什麼說這首五律的尾聯很重要?因為在前面幾聯中詩人的存在是可有可無的,更像一個旁觀者,也因此題主擷取那四句,成為一首完全寫柑子樹的五絕。沒有人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境的拔高,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寫景作品,甚至可以拿來作為燈謎讓別人去猜。

    而正是尾聯兩句,加強了詩人自身行為描寫和心境抒發,把這首作品從一首寫物的作品拔高到了情感寄託和散發的更高層次。

    即使按照本人對律詩的簡單賞析方法,去除中間二聯,只留首尾二聯,得到的五絕符合平仄格律,在詩意的承續上也比題主這種跳選句子在格局氣度上要更高。

    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當然,這裡因為缺少了中二聯,在氣氛的轉折和頸聯的暗示上就少了一些力度。

    不過至少條理分明,不用去猜,而且保留了詩人自身行為和心境的描寫。

    我們為什麼寫詩,才是一首作品中最重要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什麼使你能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