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王進,北宋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因父親早年與高俅結怨,後高俅官至太尉,報復王進,王進只好帶著老母逃離東京。後路過史家莊,傳授“九紋龍”史進武藝,算的上九紋龍的師傅。

    王進不在108好漢之中,所以也沒有綽號,但是王進武藝高強,在俞萬春所著《蕩寇志》寫道:王進與林沖在梁山泊二關外大戰300多個回合不分勝負。而且為人正直,雖然沒有上梁山,但是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關勝是梁山五虎上將,而且在五虎上將中排名第一,108將中排名第五,上應天勇星。是響噹噹的好漢!他受招安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後,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後因喝醉了而墮馬得了重病,不久不愈而病死。

  • 2 # 大河橋下流

    好漢不一定都要去好勇鬥狠,王進初聞高太尉的大名,感覺應該是個牛人,誰知聞名不如見面,原來是隻癩蛤蟆成了精,原先的街頭無賴高二搖身一變成了權高位重的高太尉。

    而這個高二還在街頭混的時候,曾因不知天高地厚去摸王進父親的老虎屁股而被王父所暴打。

    生活跟王進開了一個玩笑,曾經的無賴如今成了頂頭上司,心胸狹窄的牛二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不怕官,只怕管,在這傢伙手底下做事,不定哪天就會被他翻手一掌拍死。

    “識時務者為俊傑。”惹不起躲得起,王進連夜帶老母出逃。後來路過史家莊收了史進為徒,打造出了一個武藝超群的九紋龍。

    王進武藝絕倫,但從不恃強凌弱,為人忠厚,知恩圖報,擔任禁軍教頭時便威名遠揚,受人敬重。

    遇到得勢的高二時,能拿得起放得下,不戀富貴,果斷避險放棄已有的地位遠走他鄉,從頭再來,稱得上是一個坦坦蕩蕩頂天立地的真好漢大丈夫。

    武聖關羽的後人大刀關勝在當時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雖然征討梁山時被生擒活捉,但與他交過手的林沖卻對他大為讚賞,這說明關勝的武功的確是出類拔萃。

    關勝自上樑上後便放下身段,與那些社會地位比他低得多的好漢們打成一片,毫不見外,可見這也是個心胸寬廣之人。

    有膽有識有氣度有情有義有雄心的關勝,也是一個大大的好漢。

  • 3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1、王進:槍棒。

    第一任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史進(一流上將)的授業老師。水滸傳中對其描述較少,但據傳曾與魯智深交手難分高下,畢竟同林沖一樣是總教頭,而且為第一任,真才實學也。作者【王中忱】 難道他是因為出身衙門,還是因為他不夠勇敢;以及其他什麼譬如因為家庭等等原因羈絆呢!?我個人認為其實這些都不是。因為作者施耐庵老先生就不想把王進寫進英雄譜。為何呢!?因為王進這個人雖然供職於官家,拿著俸祿。但是他只是一個槍棒教頭中的一員。而不是他是唯一的槍棒教頭。這個“官銜”相當於現在軍隊裡練兵的武術教練,是一個技術職稱,而不是行政職務。【沒權帶兵打仗。不是軍隊裡的連長,營長,團長之類的軍官。】 王進這個人1.懂深淺【從他打高俅一夥時,只是點到為止,只是打個鼻青臉腫就罷了。沒有出人命官司。因為王進他當時的身份是的服役軍人。一身官衣,打一個惡人無須到衙門去,過堂受皮肉之苦。所以,他王進打了高俅。名出了,可是沒有惹來禍。(就不像魯智深出手過重打死的“鎮關西”;更不像武松為兄報仇怒殺了潘金蓮與王婆。)】 2.知進退【我們還是從王進打高俅談起,真是山水輪流轉,一眨眼過了若干年。高俅由一個小癟三搖身一變成了殿帥府的太尉大人。王進一打聽是當年的仇人,於是,請人替自己請了一個病假。在家躲了起來。】 3.能交友 4.會做官,所以才沒有列入黑幫【另外還有一層說明王進武藝高超,5.業務熟練(屬於行業標兵)為何要這樣說呢!?您想啊,王進從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偷偷溜走,辭了官。到了延安老經略處謀了個差事。單憑這一點就說明他王進不僅業務門清,而且他還與延安府老種經略處的領導是鐵哥們。 要不然高俅那是何許人也,殿帥府的太尉。這不是虛職,可是,一個少說也是一個集團軍司令軍長級別的將軍的死對頭。一般人是不願收留的,二班人更是不敢收留的;三班的王進算是一個例外。試想:王進當時得罪的是高俅,那是皇帝身邊的紅得發紫大人物。手握重兵的實權派,另外還發了全國的懸賞通緝令。估計當時法律也有包庇罪這樣一條!?也一定會把國家的通緝犯的窩主一併繩之以法。窩藏者輕者丟官回家種田,重者充軍發配,下大獄。不禍滅九族就演算法外施恩啦!?】。 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看來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純爺們。同時,更能看出王進要麼是獨一無二的高手,要麼是一個慧眼交友的高人。或是這二者集王進一身,或是說兼顧。王進與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絕對是換腦袋的交情。這是關乎到這個邊關將領的仕途以及身家性命的生死大事。【倘若,王進交的是車三王二之類的酒肉朋友,早就把他出賣了,為自己換了一個大官做了。結果呢!?事情恰恰相反,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收留了王進。這是救命之恩。】這樣的 而梁山上的所謂的108個英雄,不是不務正業的農民【如李逵就屬於這一類。】,就是惶惶如喪家之犬的當時官場的通緝犯【如林沖,魯智深;】。要不就是官場不得志的宋江;楊志一類。大多是惹禍的“妖精”,要不然就是壞事的母子。說白了都是官場上的失敗者或是布衣百姓。屬於“草寇刁民”。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逼上的梁山。就是“臨時避難所”。 而王進則不然,有真才實學或是說有貴人相助。所以說誰都不願意自己脫掉官衣,主動去做賊。

    5、關勝:跨下赤兔馬,掌中青龍偃月刀,春秋刀法。各方面像極了先人武聖關雲長。梁山五虎將之首(排名林沖之前有佔先人和宋江馭人之術之便)。收張清戰役中擋住神來之石(張清的飛石連魯達都未曾倖免)。徵遼平南之旅中,力勝遼國賀統軍,刀斬南軍元帥刑政,刀劈錢振鵬,取上將首領如探囊取物。

    有人指責關勝的人品道德,主要集中在一點。宋朝用關勝,而直接投降,太慫。這對關勝未免有些苛刻。以關勝之才,武勇之強水滸大宋軍官之中基本能排到第一,智謀兵法也可圈可點。而身份不過一郡巡檢,屈沉下僚。是朝廷對關勝不公在先。反倒是苛求關勝必須替徽宗和蔡京賣命,過於苛刻。當初蔣公就沒少幹這種平時欺負打壓,關鍵時候給個番號派出去當炮灰的事。逼得人家紛紛起義,何來不忠。關羽忠劉備而不忠獻帝,也不是愚忠。倘使所謂忠字就是認準其主不動搖,那麼漢朝既滅,關氏子孫竟有孑餘而非全部殉節,豈非全算不忠。好比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求全責備之論。

    關勝自然和呼延灼不同。呼延灼一心求富貴,到處可賣命。直到日暮途窮,無奈投梁山。不是骨頭硬,而是冥頑不靈。關勝一開始不瞭解梁山。對陣聽宋江敘說宗旨,始有念頭在心。此後宋江不忍以力相併而知其仁,張橫阮小七被俘仍極口褒揚而知其義。志氣相投,因而歸順,同求大義。呼延灼有什麼資格跟關勝比。逢良主而事之,未為不忠。既歸梁山,一心不二。“人稱忠義宋公明,果然有之!人生世上,君知我報君,友知我報友”所以宋江才跟吳用說,“吾觀關勝,義氣凜然,始終如一,軍師不必多疑”。

    “關勝便道:「詔書上必然寫著些唬嚇的言語,來驚我們。」”

    呼延灼可曾吭過一聲?

    就書論書,關勝存在感低,主要就是戲份少。提問者說關勝劇情不少,這不對。水滸一百二十回,關勝只在六十三、六十四和六十七三回有部分出場。這個比重在五虎將中,遠遠遜於林沖和呼延灼。林沖單在回目中被提及便有十三次。呼延灼在連環馬和取青州兩大環節中都是關底boss。秦明雖稍遜,而出場早。即使董平篇幅最短,也是佔了獨立的一個環節。只有關勝攻梁山,這個情節是裹挾在梁山攻大名府之中的。完全的是過場角色。所以對於關勝,許多解讀先天不足。包括馬幼垣馬老在版本學上一枝獨秀,具體解讀到人物也是沒少了胡說八道。

    關勝其人,書中強調義勇武安王玄孫,扣著兩個字,一義一勇。這兩個字,以關勝的表現論,絕不含糊。然而限於篇幅,多被隱沒。

    關勝攻梁山泊就是一個例子。

    這個事件的前後順序,大致是宋江攻大名府——宣贊諫蔡京啟用關勝——關勝提出圍魏救趙——關勝攻梁山——宋江聞訊回軍。看起來理所當然,但中間有個關鍵。要想圍魏救趙,首先要能圍得住魏。而雖然一般的說,梁山出兵,老家相對空虛。但宋江攻大名府這一仗,梁山的守家陣容前所未有的強盛。書裡雖寫道“只留下副軍師公孫勝,並劉唐、朱仝、穆弘四個頭領,統領馬步軍兵,守把山寨三關。水寨中自有李俊等守把”,看起來像沒什麼人。但實際上,梁山守軍當時不止此數。

    之前晁蓋歸天,宋江繼位。梁山四寨如下設定:

    忠義堂上,是我權居尊位,第二位軍師吳學究,第三位法師公孫勝,第四位花榮,第五位秦明,第六位呂方,第七位郭盛。左軍寨內,第一位林沖,第二位劉唐,第三位史進,第四位楊雄,第五位石秀,第六位杜遷,第七位宋萬。右軍寨內,第一位呼延灼,第二位朱仝,第三位戴宗,第四位穆弘,第五位李逵,第六位歐鵬,第七位穆春。前軍寨內,第一位李應,第二位徐寧,第三位魯智深,第四位武松,第五位楊志,第六位馬麟,第七位施恩。後軍寨內,第一位柴進,第二位孫立,第三位黃信,第四位韓滔,第五位彭玘,第六位鄧飛,第七位薛永。水軍寨內,第一位李俊,第二位阮小二,第三位阮小五,第四位阮小七,第五位張橫,第六位張順,第七位童威,第八位童猛。六寨計四十三員頭領。山前第一關令雷橫、樊瑞守把,第二關令解珍、解寶守把,第三關令項充、李袞守把。金沙灘小寨內令燕順、鄭天壽、孔明、孔亮四個守把,鴨嘴灘小寨內令李忠、周通、鄒淵、鄒潤四個守把。山後兩個小寨,左一個旱寨內令王矮虎、一丈青、曹正,右一個旱寨內令朱武、陳達、楊春六人守把。忠義堂內:左一帶房中,掌文卷蕭讓,掌賞罰裴宣,掌印信金大堅,掌算錢糧蔣敬;右一帶房中,管炮凌振,管造船孟康,管造衣甲侯健,管築城垣陶宗旺。忠義堂後兩廂房中管事人員:監造房屋李雲,鐵匠總管湯隆,監造酒醋朱富,監造筵宴宋清,掌管什物杜興、白勝。山下四路作眼酒店,原撥定朱貴、樂和、時遷、李立、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孃,已自定數。管北地收買馬匹:楊林、石勇、段景住。分撥已定,各自遵守……

    此後宋江攻大名府。出兵陣容如下:

    第一撥當先哨路,黑旋風李逵,部領小嘍羅五百。第二撥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部領小嘍羅一千。第三撥女頭領一丈青扈三娘,副將母夜義孫二孃,母大蟲顧大嫂,部領小嘍羅一千。第四撥撲天雕李應,副將九紋龍史進,小尉遲孫新,部領小嘍羅一千。中軍主將,都頭領宋江,軍師吳用。簇帳頭領四員,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病尉遲孫立,鎮三山黃信。前軍頭領霹靂火秦明,副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後軍頭領,豹子頭林沖,副將鐵笛仙馬麟,火眼狻猊鄧飛。左軍頭領雙鞭將呼延灼,副將摩雲金翅歐鵬,錦毛虎燕順。右軍頭領小李廣花榮,副將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並帶炮手轟天雷凌振。接應糧草頭領一員,神行太保戴宗。軍兵分撥已定,平明各頭領依次而行。

    兩份名單,諸君體會一下。

    梁山泊的左右兩寨,確實只剩下劉唐朱仝穆弘,但前軍寨中的徐寧、魯智深、武松、楊志皆未隨軍,此刻全在山上。加上劉唐朱仝穆弘,上頭還有一位副軍師公孫勝呢。公孫勝的陣法修為,那是梁山第一,天下第二。比之繡花枕頭朱武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若說,關勝雖將少,但兵多啊,足足領了一萬五呢?

    宋江攻大名府,前四撥十一員將總兵數三千五。每撥平均不到一千。就算前後左右中軍五軍每枝各兩千,合起來是一萬三千五。而宋江初打祝家莊的時候,就能出兵七千。此後合併李家莊、呼延灼軍、青州三山聯盟、少華山以及芒碭山,出兵大名府之際,梁山的守軍至少仍當有萬數。

    而且梁山有全套的水軍。李俊八將以及所有戰船。

    這種陣容對比下,梁山的反映是“寨中頭領主張不定。請兄長、軍師早早收兵回來,且解山寨之難。”

    就知道關勝有多強了。

    此後關勝歸順梁山。在大名府幾刀砍得索超斧怯,直接砍出水滸前七十回最大武力怪圈。這個怪圈到現在都沒有各方公認的解釋。徵方臘徐寧遇伏苟延殘喘,關勝趕到一人砍跑追擊六將救了徐寧。石寶狠不狠,跟關勝過了幾招,此後一見關勝就跑路。

    關勝之勇,五虎第一,那絕不是靠祖宗臉面貼回來的,是靠自己的大刀一刀一刀砍出來的。奈何這些英雄事蹟,都只是一筆帶過,沒被濃墨重彩。讀者能記住的,只是他一人獨戰林沖秦明險些被捉。就好像秦明之勇,亦是名正言順的五虎。但被史文恭脆敗,此後不知多少人當他弱雞。在電視劇裡連扈三娘都打不過,找誰說理去。

    再說關勝之義。關勝被呼延灼一個反間就坑掉,看似其蠢,其實正是關勝義字的體現。關勝是梁山好漢少有的上山之前便結交滿天下的人。既有郝思文這樣的白身,也有宣贊這樣的中高階官員,還有唐斌這樣的江湖豪強。然而只要關勝以其為友,無論是誰,關勝都寧信而不疑。

    魏定國聽罷,沉吟半晌,說道:“若是要我歸順,須是關勝親自來請,我便投降。他若是不來,我寧死而不辱。”單廷圭即便上馬回來,報與關勝。關勝見說,便道:“大丈夫作事,何故疑惑。”便與單廷圭匹馬單刀而去。【林沖諫道:“兄長,人心難忖,三思而行。”關勝道:“好漢作事無妨。】”

    忽報衛州關將軍差人馳書到來,內有機密事情。宋江與吳用連忙拆開觀看。書中說“抱犢山寨主唐斌,原是蒲東軍官。為人勇敢剛直,素與關某結義。被勢豪陷害。唐斌忿怒,殺死仇家,官府追捕緊急。那時自蒲東南下,欲投梁山,路經此山被劫。當下唐斌與本山頭目文仲容、崔埜爭鬥,文、崔二人都不能贏他。因此請唐斌上山,讓他為寨主。舊年因田虎侵奪壺關,要他降順。唐斌本意不肯。後見勢孤,勉強降順。卻只在本山住札,為壺關掎角,以備南兵。近聞關某鎮守衛州,新歲元旦,唐斌單騎潛至衛州,訴說向來衷曲。他久慕兄長忠義,今欲歸順天朝,投降兄長麾下,建功贖罪。【關某單騎同唐斌到抱犢山】。見文仲容、崔埜二人爽亮,毫無猥瑣之態。二人亦欲歸順,密約相機獻關,以為進身之資。”

    關勝就是這樣的性格。他要盡以自身為重,瞻前顧後,水火二將也不會降,文仲容崔埜也不會降。林沖為什麼勸諫關勝,林沖被弟兄出賣過,栽過跟頭。關勝不是這樣。關勝即使被呼延灼坑了一次,再遇上這種事,還是選擇相信朋友不會害他。關勝戰單延圭,單對他無理在先,關都是當眾打幾十個回合,引到遠處,一個拖刀拍下馬。換個稍微陰狠一點,幾十回合真砍不死單延圭?

    所以總的來說,關勝在水滸中是一個正面形象,也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朋友和兄長。但不是英雄,不是梟雄,不是豪俠,不是浪子,不是獨夫,不是殘賊,不是官迷,不是人屠,所以在那個鐵血成霜的冰冷年代,他的好和理想化,反而顯得不真實,令人難以置信。

  • 4 # 鄭非夢妙文

    王進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好漢

    在《水滸傳》中王進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他僅僅在第一回中露過一次臉,然後就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連他的徒弟九紋龍史進專門千里迢迢去找他都沒能找到他,可見王進此人是非常神秘的。

    雖然王進就露過一次面,但讀者對他的印象卻極為深刻,由於他也擔任過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因此人們總是習慣於拿他跟豹子頭林沖來進行比較。奇怪的是人們對王進的評價要遠高於《水滸傳》的絕對主角之一林沖。

    王進作為一個打醬油的人物,因何會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高度評價呢?究其原因,是大家佩服王進是條漢子,他的所作所為讓人服氣。關於王進的事蹟就那麼不多的一點,王進是林沖之前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因為早年間曾與父親一起痛打過當時還未發跡的高俅,那時候的高俅還是個地痞流氓。高俅因為踢得一腳好球深受當時還是太子的宋徽宗的賞識,徽宗繼位後就提拔高俅做了殿帥府太尉,掌管朝廷的軍事力量。高俅雖然身居高位,但骨子裡地痞的習性未改,他上任第一天得知王進竟然在自己手下幹八十萬禁軍教頭,於是就以王進目無法紀裝病為由進行打擊報復,要不是第一天上任大喜的日子打人不吉利,高俅當時就想要了王進的命。

    高俅勉強同意第二天再打王進,王進回到家跟老母親一商量一合計,高俅此人心狠手辣,不是個東西。要想活命為有一走了之,什麼八十萬禁軍教頭不幹了。於是主意打定,母子二人星夜啟程投奔延安老種經略相公府上去了。第二天高俅四處捉拿王進,王進早已遠走高飛成功躲過了高俅的追殺,從此後江湖上就再也沒有王進此人了。

    後來林沖繼位八十萬禁軍教頭職務同樣受到高俅的迫害,林沖由於沒有像王進那樣採取果斷應對措施結果搞得家破人亡。林沖的遭遇與王進形成了鮮明對比,由此人們認定王進是真好漢真高人,比林沖強。

    關勝,辱沒祖先榮耀的不肖子孫

    說完了王進再說關勝,關勝乃將門之後,他是武聖關羽的後人,不但相貌神似而且同樣使一口青龍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但是從關勝所幹的事來看,他比起關羽來差得遠,甚至是有些辱沒老祖宗的名聲。話說梁山眾將攻打北京大名府欲救盧俊義,眼看城池就要保不住了,大名府留守梁中書一看大事不妙,連忙給老丈人太師蔡京寫信求助。蔡京召集樞密使童貫等人商議對策,掌管兵馬的衙門防禦保密使宣贊推薦了下屬大刀關勝去清剿梁山眾將,保衛大名府。

    關勝一聽大喜,他又推薦了自己的好友郝思文一同前往,貌似只要他關勝一出馬,梁山好漢就得下馬受死一樣。 這關勝一口一個草寇一口一個群賊如何如何,指責宋江背叛朝廷:

    關勝喝道:“分明草賊!替何天?行何道?天兵在此,還巧言令色!若不下馬受縛,著你粉骨碎身!”

    聽關勝這意思儼然不但沒把梁山好漢放在眼裡,而且他才是朝廷的忠臣良將,結果如何呢?

    前期關勝確實打了幾場勝仗,活捉了張橫等人,但後來輕而易舉就上了呼延灼的當,中了梁山的埋伏,被生擒活拿當了俘虜。這時候的關勝哪有其祖先關雲長的風範,沒經得起宋江的三句話蠱惑就投降了:

    關勝道:“人稱忠義宋公明,果然有之!人生世上,君知我報君,友知我報友。今日既已心動,願住帳下為一小卒。”

    這時候關勝也不一口一個賊寇了,變成了一口一個君子,實在是虛偽之極。到最後關勝又追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關勝本來就是朝廷的官,當了一回草寇轉了一圈又變成了朝廷的官。從關勝幹得這些事來看,此人既不忠又不良,比起關雲長義薄雲天、寧死不屈的氣節來差得太遠。

    結語:王進真好漢,關勝偽君子是可以實錘了。尤其是關勝徒有關雲長其形無有關雲長其神,他就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是暴利行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