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狗5821

    一,物業是否暴利,不重要,合法存在,才重要。

    二,公開招標是擠壓暴利的最好辦法。

    三,所有業主按時繳納物業費,服務到位,誠信做人,才關鍵。

  • 2 # 虎嘯蒼穹走遍雲南

    要看小區規模,老舊小區沒人管,新建大型小區搶著管!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小區2700多戶業主,(建築面積略)平均每戶年服務費3000元物業服務費×按2000戶業主計算(好算賬)=6000000x地下車庫車位2000個已出買1000個月交照明管理費月30元,餘下1000個車位開發商物業計程車位費單價450元107萬月收入。三個大門八小時一個人值班24小時9個保安人均工資2000元=18000元×12月。40畝綠化面積和公共活動區域(水費維修維護費未算一年4次)6個搞清潔衛生的月工資2000元=12000元X12個月,公司管理人員十人平均工資3000元=30000元x12個月,上百部電梯的廣告費收入。

    30人的一個公司一年收費情況就是這樣,自己算算賬吧!為什麼?支出未完全算只有工資部分。

    (高層加壓費,清洗費,維護費按三分之二業主投票計算的,以一棟為單位,現維修現算,AA制,以動用公共維修基金。電梯費包括在服務費內)人太少的小區是沒有物業願意主動去接手管理的,為什麼?

    補充部分,本小區還有500套未出售套房(面積略),二千多平米的門面房,(物業是開發商派生出來的,)按規定500套房,500戶業主開發商必須按戶交物業費開發商是不會交的,二千平米門面房必須按戶交物業費的,開發商也未必會交,很多小區業主養著開發商,而補充部分很多業主是不知道的。這150萬物業費,門面房100多萬,開發商也不會出這個錢的業主們知道嗎?

    《物業權》《物業管理條例》物業企業收費條例找來看看。

  • 3 # 物業管理那些事

    絕對是有暴利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下物業管理行業的暴利在哪裡!

    首先實在新建成的小區,因為維修的地方少,成本低,在頭三年裡還是很暴利的。在有就是動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時候,物業公司和施工單位一起套取資金,這是行業內都知道的!

  • 4 # fd1ng5vit7d

    做過物業的表示,看情況。還有,敲黑板!賺錢與暴利是兩個概念!我反駁的是“暴利”,某些腦子不好使的不要槓“不賺錢誰幹”什麼的,賺錢多少都有,賺多賺少的區別而已,懂暴利的意思嗎?不懂回去問你的語文老師!還拿不賺錢來槓的,回學校再學兩年閱讀理解再來,謝謝,別出來丟人現眼。

    商業樓辦公樓和別墅政府學校工廠等物業費很高,賺錢很多,新住宅區比老舊住宅區賺的多,所以大物業公司都只接前者,住宅區都是些小物業公司接。

    實際上住宅物業(非新建成的房子)不怎麼賺錢(大部分是一點幾一平方)(寫給閱讀理解有障礙的人:懂“不怎麼”的意思嗎,不怎麼≠不,不怎麼賺錢意思是賺的不多,懂了嗎?解釋給某些腦缺的槓精真累…),尤其是房子五年以上的,會出現各種問題,都需要物業花錢解決,修這裡補那裡的,所以稍有規模的物業都只接前期住宅。業主都比較精,很難從維修基金里弄錢,而且由於動用的程式太繁瑣,各種審批稽核程式加耗時,所以很難動用一次,除非支出比較大的維修才會動用,支出不多的都物業自己花錢弄了。如果有些業主覺得比較坑的話,是業主委員會有貓膩,物業要想搞錢得先賄賂業委會的所有成員,否則業委會會查,賄賂後去掉維修費後也基本沒剩多少了。還有各種欠費的,一個月物業費去除各種員工工資沒剩多少了,物業主要支出是員工工資,人多。還有各種日常維護支出,化糞池垃圾場等,不搞的話沒多久小區就要臭氣熏天。還有一塊支出是有固定律師事務所服務,每年給一定費用,作用嘛,起訴長時間不交錢的業主唄。水電費支出也不少,你家裡以外小區的所有照明以及工程裝置,還是商用電,比民用電貴很多。還有一些掛靠證件的費用,做物業需要各種個人證書,每年都給固定費用。

    現在物業除了開發商自帶的,其他都是公開招標,為了競標會把價格壓低,所以小區物業其實賺得不多。

    區內的廣告位收入都是分給業主的,如果你的物業沒給去找他們。停車費收入高的基本都是開發商攥在手裡,收入一般的可能會轉交給物業,租車位的費用是開發商的,與物業無關,只有那每個月30元清掃費是物業的。做物業主要就是有周轉資金。一年財報做下來,發現也就盈利不到10%,僅說之前待的物業公司,別的不知道。不過任何行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居多吧。

    問題多的老舊小區很多都是虧錢或不賺不虧或賺很少的狀態,運營著只是為了升資質湊數而已,不老不新的普通小區會有一些盈利,新小區會比較賺,但也遠算不上暴利吧,勉強算得上暴利的是上面那些別墅與非住宅專案,而能接到那些的都是大規模的公司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哪個行業的佼佼者不是特別賺錢呢?所以新發展的物業公司,都會先從沒什麼競爭對手的老舊小區接起,然後新小區,然後轉型上面說的那些,再逐步拋棄住宅由新物業接替,不斷迴圈。

    老小區只是新物業公司發展的踏板而已,所有物業公司的目標都是商業樓辦公樓學校政府工廠別墅等,那才是最賺錢的,為了能接到那些,必須從老舊小區(沒競爭)開始,靠這些不斷升資質,擴大規模,才有接那些的資格。一般新物業接兩個以上的小區就會開始有盈利了,第一個必然是不怎麼賺錢問題很多沒人接的老舊小區,除非有後臺的,所以第一個純為了經驗,可以當後面接專案的籌碼(起碼不是全新手了),第二個就會開始考慮接個好一點的了,起碼能補上第一個虧損的且有盈利的,越往後會考慮越好的專案,盈利也會越來越多。但若一直侷限於非別墅的普通住宅物業,也是遠達不到暴利的,任何物業中後期賺錢肯定是沒問題的,住宅物業暴利基本不太可能。不過這個行業最大的好處是,投入低,風險小,以及只要堅持做下去就基本沒有失敗虧損的可能,或者叫破產的可能。

    之前所在物業公司的老闆,做了近十年,管理十二個小區,也就全款買了一房(非別墅普通商品房)一車(路虎)而已,特別賺錢的話該建樓去了吧。

    所以看物業是否暴利,要看它做到哪個階段什麼規模了,接的什麼型別的專案,前期(新建成的小區)還是後期物業還是別墅等,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想當然地認為。

    很多人不信,想要個賬目,我整理了一下大致賬目,自己看吧,不能代表全部,但代表大部分住宅物業是相差不多的。至於廣告費維修基金車位費什麼前面已有解釋,不多說。

  • 5 # 60平安

    不是暴利,但是盈利企業。物業應該是服務大眾的,如果只認錢,不願意為人民服務,那麼物業就是擺設,侵害了國家和業主的根本利益,只能被驅逐。

  • 6 # 龍醒

    為什麼會認為一個半死不活苦苦掙扎的企業是一個暴利行業?暴利這只是個錯覺……這個行業能存在就不錯了,物業不漲價就不錯了,你還覺得是暴利,這資訊不對稱到什麼程度了。所謂的暴利其實是嚴重的誤解,物業是微利的行業搞不好就會賠本的。

  • 7 # 楚維聊養老

    首先,隨著城市化和人居標準的逐漸提升,特別是近兩年各個城市市民對於公共環境管理的意識與要求也在提升,業主對物業服務的要求會越來高,這就意味著物業工作量在無形之中強度和量會適當增加。

    第二,無論新舊小區,物業收費標準是按照城市物業服務評級標準來收取的。不存在特別離譜的高價格,所以也不存在超高的收益或者暴利行業。

    第三,我們從實際市場角度看,無論一二三四線城市,物業服務費用的繳費率都很難達到100%。部分城市小區,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部分可能是原來開發企業遺留問題,一部分可能是物業管理服務問題,都導致了部分業主房屋居住環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這部分業主就以此為由不繳納物業費。這類現象比比皆是。所以,物業服務公司就不是百分百能收取到全額費用。

    第四,物業管理與服務,不僅僅有人工成本,還有其他維護維養成本。特別是房齡超過5年的小區,物業每年都要適當投入,更新一些裝置和設施。

    總體來說,物業服務根本就不是暴利行業。

  • 8 # 捉鬼符

    住宅密集容積率高綠化率低樓層高小區利潤高,伴隨著容積率高綠化率低(甚至於沒有)的小區一般是把各類關係打通了的,也就有對業主會強勢暴力傾向隨時發生。

  • 9 # 漫步雲端167166790

    新京報報道2018年統計12.7萬家物業收費額達到7000多個億,未來有望突破萬億大觀。萬億什麼概念?物業都說賠錢,可有多少主動離場的物業?物業用車位出租、廣告費.....都是收入來源。白條收費,白條支出,多列開支,吃空餉......一查賬都虧損,問問物業有多少敢把賬拿稅務局審查的?物業沒什麼門檻,不恰當比喻就是皮包公司,一本執照,辦公室都是小區業主提供的,業主購房時包括公攤面積裡的。一般新樓盤前期物業都是開發商自己的,這個時候開發商物業可以幫開發商處理問題,開發商幹兩三年有償出兌,有償出兌還有物業進場,你說利潤高不高?業主不知情下老闆換人了,或者來新物業接管了,會幹物業的幹段時間就出兌,小區年頭久了問題會越來越多,老舊小區問題多。

  • 10 # 獨行山海明月搖情

    物業應該納入城市治理系統與社群治理系統,物業最直觀地呈現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最集中地呈現出城市公民的素質高下。物業管理也最能體現一個城市與社群的精神面貌

  • 11 # 正能量35188886

    我幹過物業,也瞭解物業這一行當,就是暴利。否則為什麼不執行國家制定的第二種收費辦法呢?也就是薪酬制,現在都是包乾制!

  • 12 # 閒時看花偶痴語

    在一個小縣城,一個900戶的小區,物業公司4個股東,每年每個股東分紅30萬,是否暴利自己判斷。

    因為工作的原故,本人曾對縣城的十幾個小區進行成本調查,從帳面看,收支相抵基本平衡,甚至虧損。帳面無利甚至虧損,股東卻大把分紅,何以如此?職業使然,進行了一些調查,帳面上看不見的灰色收入成為物業收入來源。主要有::一是廣告收入,廣告公司進入小區,都要交不匪的廣告費用,嚴格講廣告收入屬於業主的,被物業侵佔了。二是各種工程收入。新小區入住,保修費用一般都經物業稽核,那兒要修,花費多少隻有物業知道,中間賺多少,全憑良心了。保修期一過,維修基金成為侵吞物件。三是涉小區服務企業交納的買路錢,電信廣電想進來拿錢,還有裝修施工的,你想進來,明交保證金,暗地收提成。新小區入住,家家裝修,上料是物業指定的,砂子水泥也剝一層皮,甚至收廢品的物業也不放過。最近小區搞保暖改造,拆裝空調、防盜網的都的交壓金外暗交提成,粗粗一箅物業收入幾十萬。四是公共照明、二次加壓等亂收費。五是小區周邊商業性物業遠高於居住的物業收費。

    只有你不知道,沒有物業想不到,侵佔業主的,暴斂施工服務的,暴利更暴力。

  • 13 # Rtyui123

    物業是賺錢的.有幾家物業公司敢公開賬目.賺取合法利潤..少之又少..都是把業主當豬仔.瘋狂的吸血..

    有多少業主知道停車位的收益是歸業主的.

    有多少人知道一部電梯一年廣告費多少.

    有多少業主知道物業吃回扣...

    有多少業委會成員和物業穿一條褲子.

    有多少物業自己圈地收費,

    有多少物業為業主主動服務的,沒有!如果有,也是少之又少!反映出來問題,藉口就是一大堆!

  • 14 # 魏愛琴

    我說一句公道話。不管老小區新小區都有它暴力的一面。新小區不光靠是收物業費,它主要是來自於廣告。鋪天蓋地的廣告,擺攤設點,停車位這都收費都應該是歸全體業主,但是物業都自己霸佔的。所以說,新物業是暴利行業,這是毋庸置疑的。就想去,雖然是物業費不高,但是它成本也不大,就是僱上兩個打掃衛生的,公共設施基本沒有停車費。也是物業收,所以說幹物業工作。是暴力。如果不是暴力,為什麼業主趕他們走,他們都賴著不走。

  • 15 # 正能量234212254

    國家應該合理清除物業,因為物業都控制在開發商手裡,開發商高價賣房,又控制了物業,這是無限的吸取壓榨業主的血脂幸福感,國家應該加大力度把物業權收到《政府,業主關理,》服務人民,共享社會,和諧發展利國利民。

  • 16 # 劉智育

    居民小區物業服務本不該是暴利行業,當房地產與物業服務結合在一起,這裡面就不僅僅是爆不爆利的問題,實則是狼狽為奸一丘之貉,互相利用,實現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最基本的就是物業公司專為房地產商揩屁股。

  • 17 # 安慶軍哥

    絕對的暴利,成熟的封閉式管理小區在物業費不減的情況下,小區已成為開放式小區,物管保安保潔人員越來越少,小區設施啟動越來越少,夜晚路燈越來越暗,總之投入越來越少,服務下降太過於嚴重,廣告等收入在增加也沒返業主,不是暴利是啥[捂臉]

  • 18 # 山口匯

    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沒有競爭對手。

    現有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制度,從房地產開發之初的前期物業選擇可知,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屬於有限競爭。

    初始進駐的物業公司基本都有利於開發商,既與開發商利益相關,又與便於期房交房相關,然後,才考慮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

    開發商代表未來的全體業主選擇前期物業公司,雖然透過招投標選定物業公司,但是,也是從有限範圍內招標,物業公司沒有多少競爭性。

    進駐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沒有入侵者。

    競爭性服務業的威脅主要取決於行業進入的障礙,入住率達到要求後新的物業公司要想入駐住宅小區非常難,既有物業管理條例的障礙,也有街道辦行政管理的干預,進駐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幾乎沒有入侵者。

    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幾乎沒有替代品。

    雖然有極個別小區實現了業主委員會自治管理,但媒體報導提供的資料屈指可數,既有小區業主構成的複雜性因素,也有自治管理的自願因素,除此之外,尚未發現有其他的物業服務管理替代品。

    業主的討價還價能力受現行法律法規限制。

    業主沒有更換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的討價還價能力,因為要想更換更換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管理,必須先成立業主委員會,即便如此,還需滿足業主大會表決人數限額的限制。另一個原因是更換住宅小區物業公司需要層層審批,體現不出市場經濟的競爭性。

    物業公司的討價還價能力相對業主比較強勢。

    物業公司進入小區之後掌握較多公共資源,物業公司行使一部分政府賦予的職能,前期進駐小區的時候一方面得到開發商大力支援,另一方面對建構築物的技術維護比較熟悉,新的物業公司對小區知之甚少。

    提供幾乎沒有競爭性的服務,具有“行業壟斷”的味道,難道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不屬於暴利行業嗎?

  • 19 # 敢說你不說

    如果你知道了物業公司是如何能夠成為上市公司?如何變身為金融公司?如何利用各種手段包攬園區物業?一個物業公司取得資格證書需要多少錢?物業公司收取的物業費中的沉澱部分都去了哪了?物業費定價標準與實際服務有多大差距?等等。問題弄清了這些問題,你就知道了這個行業到底是怎樣一個行業了!你也就知道了什麼叫“利益共同體”了?黑的很啊!

  • 20 # 慧眸識天下

    物業正常情況下不屬於暴利行業。

    正常情況是指市場競爭充分,業主(業委會)有根據市場競爭自由選擇物業的權利。

    但在現實情況下自由競爭選擇物業,執行起來有困難,不排除有的物業利用壟斷地位。獲得暴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描述了一幅怎樣的壯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