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遇見和行

    綠樹蔽日,遍地濃蔭,夏天白晝漫長。樓臺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鏡中美景。微風輕拂,水波盪漾,好像水晶簾幕輕輕擺動。滿架薔薇,豔麗奪目,院中早已瀰漫陣陣清香。

  • 2 # 沐之文化

    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文:綠樹蔥鬱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晶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綠樹陰濃夏日長”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後,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特別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紅樓夢》裡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後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

      “樓臺倒影入池塘”這裡詩人是從視覺寫夏日,寫看到的景觀。詩人看到平靜的池塘倒映著遠近不同的亭臺樓閣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於是才寫出如此富於美感的詩句來。“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僅寫出了明淨與清新,也寫出了動感,寫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臺樓閣的胸懷,把池塘寫大了。

      “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灩,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盪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緻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後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後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滿架薔薇一院香”中詩人又從嗅覺角度來寫夏日。正當詩人陶醉於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那薔薇不是詩人看到的,詩人也未必知道庭院裡還有薔薇滿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詩人。在這盛夏驕陽下的山亭的幽靜清新的景緻之中,又加上“滿架薔薇”,增添了鮮豔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位夏日特有的靈動與生機。另外,“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不無關聯,若沒有微風,薔薇花香就不會飄過來,詩人自然就不知道還有“滿架薔薇”。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彷彿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 3 # 吳剛摘桂者

    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詩人站在高處,用視覺來描寫夏日午時,烈日當空,綠樹蔥鬱的樹陰下顯得格外清涼,夏日似乎更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見底的池塘裡,微風吹來,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碧波粼粼,滿架的薔薇花使整個庭院瀰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全詩寫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閒自在之感。

  • 4 # 酯鯰

    山亭夏日

      唐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文】  

    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裡.微風輕輕吹拂色澤瑩澈的珠簾,而滿架的薔薇散發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瀰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 5 # 商界詩人高曉君

    《山亭夏日》是唐末將領高駢的詩作。此詩寫山亭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全詩以寫景見長,筆法多變。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後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閒與寧靜,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村風景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作品原文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白話譯文

    綠樹蔽日,遍地濃蔭,夏天白晝漫長。樓臺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鏡中美景。微風輕拂,水波盪漾,好像水晶簾幕輕輕擺動。滿架薔薇,豔麗奪目,院中早已瀰漫陣陣清香。

    高駢

    高駢(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唐朝後期名將、詩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

    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歷右神策軍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護等。鹹通六年(865年),高駢率軍破峰州蠻。次年,進兵收復交趾,出任首任靜海軍節度使,任內修築大羅城,奠定了現代越南首都河內的基礎。後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多次重創黃巢起義軍,並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封渤海郡王。後因大將張璘陣亡不敢出戰,嚴備自保,致使黃巢順利渡江、兩京失守,自身兵權被削。黃巢平定後,高駢後悔當初未立功業,日漸消沉。晚年嗜好裝神弄鬼,幾近痴癲。他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致使上下離心,終於光啟三年(887年)為部將畢師鐸所囚殺。《新唐書》將其列入《叛臣列傳》。

    高駢身為武臣,而好文學,被稱為“落雕侍御”。宋人計有功稱其詩“雅有奇藻”。《全唐詩》編有其詩一卷。

    高駢因其治理安南的功績,被安南人尊稱為“高王”。安南人還為他修築生祠,以頌其德。高駢的幕客崔致遠有詩曰:“古來難化是蠻夷,交趾何人得去思?萬代聖朝青史上,獨傳溪洞立生祠。”

  • 6 # 梧桐非木

    《山亭夏日》

    原文如下: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詩寫的是夏日風光,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意思是說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作者用繪圖的手法由遠而近,由外而內,遠觀綠樹濃蔭 ,樓臺倒影在池塘,池塘的水波盪漾 ,目光拉近,眼前的薔薇爬滿了藤架 ,院子裡花香四處瀰漫。一步步向讀者展現出一幅色彩鮮明,清新自然的畫卷。

    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彷彿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 7 # 山間小蘭草

    詩的意思很好理解,沒有生僻的字,而且意思上也很直白!但是這首詩堪稱神來之筆,應該是高駢的佳作,在唐詩中也應該排得上名號!首先,這首詩有好幾個地方的字用得十分地巧妙。首先是陰濃,陰對應太陽,陽光猛烈,才有樹蔭,再就是濃字形容陰,表示樹蔭深而稠密。描寫之後又有應對,陰濃對日長,進一步來說明強調!也引出了下一句,日長,陽光強烈,倒影更加清晰明瞭,這裡用了入字,入是一個動詞,這樣的描寫就好像樓閣倒影是進入到池塘裡的,表現出倒影十分地清晰,來呼應夏日長。第三句就越發地微妙,水晶簾剔透光亮,陽光下更是熠熠生輝,倒影在水中又被水波陽光折射下的那種轉態用一個比喻就說明了。還有我們知道水波的波動是在風吹動之後,那為什麼作者要後置微風起呢?這裡再次強調夏日長,夏天的微風不易被人感覺到,看到水波晃動才感到一絲微風,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承接下一句,察覺到微風時,也察覺到了微風中的薔薇香氣,原來是滿架的薔薇才有一院子的香氣。所以看似好像是不同的事物物體,卻十分巧妙地融匯成一體的夏日景色,景物在山亭,但是所有的景物有著夏日的獨特風光,所以這首詩叫作山亭夏日!作者明著寫山亭,但是夏日才是主題!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看詩的題目,是描寫山亭夏日風光。作者高駢,後唐山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唐朝名將,家族世代為禁軍將領。綠樹的樹蔭濃稠夏日漫長,陽光強烈,亭臺樓閣的倒影映入池塘。這鏡中美景像水晶簾一樣輕輕晃動,原來是有微風吹起,滿架的薔薇瀰漫了一整院子的香氣!

  • 8 # 亦文人文

    《山亭夏日》是唐末高駢的作品,也是唐詩中的名作。本詩以類似繪畫的手法,描寫了夏日驕陽裡庭院中的美麗景緻。不同於大多數詩人喜好的淡雅素麗,這首詩的濃墨重彩是其顯著特色;透過濃烈的色彩鋪陳和鮮明的顏色對比,畫出了一幅豔麗的夏日園林圖。全詩如下: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01意境分析:定點觀察的豔麗工筆畫

    中國傳統的寫景詩,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加入人的活動,比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在細微景緻的描寫過程中,以宏大廣遠的景物描寫作為背景或引領,比如“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但本詩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並未按照既有的程式來寫。

    從句子上看,本詩每句各寫一景,是詩人在山亭之中定點觀察的如實記錄。

    第一句寫夏日映照下的樹蔭,第二句寫池塘倒映樓臺,第三句寫清風吹動水晶簾,第四句寫薔薇花香氣彌散。

    最後一句的“一院香”或可理解為對所寫景觀的統攝,但是個人感覺它是對薔薇香氣程度的強調,類似於“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方法。

    上述的四個景物,使全詩彷彿四聯屏風,每一聯各自描繪了一個景物,彼此獨立,但又有所關聯,這關聯的節點便是詩人在山亭上的固定視角以及主觀統攝。

    寫景詩比之於圖畫,其弱點在於視覺效果的不直接,但其優勢則在於動態情景的描繪。本詩就是詩人精於此道的範例,他用一陣清風,給原本靜止的意象以躍動的舞姿。

    詩的前半部分描繪了一幅靜態的風景:夏日的午後,驕陽似火,光芒投射在綠樹上,並穿透濃蔭,把熱度直接拋灑在地面,池水平如鏡,倒映華美的樓臺。作為園林中的常見景觀,以上靜態的描寫,襯托出晴朗無風、豔陽高照的夏日景象。但同時,酷暑永日,水波不興,也讓人的心情焦躁而煩悶。

    第三句突轉動態。微風吹過,不但給靜物帶來的生氣,同時也給暑熱帶來了涼爽。同時,詩人對風的描寫,是以水晶簾的移動為先導,這一寫法巧妙異常,既與全詩景物觀察的出發點相統一,又給了無形的風以有形的相,化虛為實,讓全篇充滿了雅緻靈動的意蘊。

    全詩對濃烈色感或感官意向的追求,也是寫景詩中不多見的。

    詩人首句便用了一個“濃”字,奠定基調,營造氛圍。夏日的驕陽酷暑,大樹枝繁葉茂,經這一個字的渲染,如在目前。尾句對薔薇花的描寫,則是以香氣代替了形象,如前文所述,“一院”是形容香氣之濃郁;但詩人用“滿架”這個飽滿充盈的量詞,展示了薔薇花的勃勃生機,雖然是詩中的留白,但鮮豔且掛滿枝頭的繁華,早已浮現在讀者眼前。

    一首一尾,詩人以厚重的綠和紅包裹住了全篇的意向,彷彿濃郁的色彩正在畫布上奔走,並以此引領讀者的感官:彷彿眼前的池塘碧綠如玉,深沉地映照著樓臺,反射著天光,與綠樹的繁茂枝葉上下相和,在山亭中俯視,猶如渾然一體;剔透的水晶簾輕輕飄擺,在風的帶動下,讓光彩流動,折射的光線閃爍著明快神秘的絢爛,投射在綠樹、濃蔭、池塘之上,在天地一統的暑熱和滿眼深濃的紅綠之中,平添靈氣。

    02用字分析:相互關聯的排兵佈陣圖

    本詩的作者高駢,他的社會身份並非詩人,而是武將。雖說行業不同,但是在詩中遣詞造句、埋伏呼應,相互關聯、排擺佈署的方略,卻是頗有相同之處,就像後世袁枚所言:“我論文章公論戰,千秋一樣鬥心兵。”

    首句的“濃”和“長”互相幫扶。

    濃是樹蔭,長指夏日。如《紅樓夢》所說:夏日當空,樹蔭匝地。烈日和濃蔭的配合,是對夏天最為典型的描述。這兩字的搭配突出了整句季節描寫的畫面感,上承題目中的“夏日”,完成了開篇點題。

    三動詞的形象搭配細緻入微。

    詩人對倒影的“入”,水晶簾的“動”和微風的“起”的描寫,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與細緻的煉字功夫。在古人眼中,山水庭園、風雲雷電,都是有生命的,關鍵看人會不會以對待生命體的態度去與之交流。在本詩中,詩人筆下的景物彷彿都有了生命,輕靈地生活在夏日的陽光裡。

    “滿”和“一”的聯用,加重了充盈豐富狀態。

    詩的最後一句,以“滿”形容薔薇之繁盛,以“一”概述香氣之馥郁,給人一種充盈滿足的感覺。第一句的濃、長,與本句的滿、一,四個形容字的前後呼應,可見詩人在全篇的結構上是有想法的:他以濃烈的色彩香氣的對比,感染對池塘、水晶簾等不是特別炫目的景象,以渲染之法,營造全詩濃郁絢爛的視覺衝擊力。

    03人文對照:落雕侍御的奇詭人生

    高駢出身于禁軍世家,自己也曾歷任五鎮節度使,而且曾被唐僖宗封為渤海郡王,所以說,其職業實際為軍人。在唐末那個動盪紛亂的年代,節度使可謂一方諸侯,而高駢的軍事能力確實不凡,他屢敗南詔、吐蕃等少數民族武裝、多次鎮壓農民起義,甚至曾數度重創黃巢的起義軍。

    但有的人物天賦異於常人,高駢不只軍事能力超凡,文字水平也是脫俗,甚至高於當時的大部分文人,“時秉筆者多不及之”,由於其文武兼資,故有“落雕侍御”的雅號。

    我們常常用“文武雙全”形容一個人能力全面,但是縱觀中國歷史,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寥寥無幾,而在兩方面都有不凡建樹或能力的,恐怕人數不過二十,高駢便是其中之一。但同時,例如辛棄疾、岳飛、王陽明,有同樣的素質和能力者,往往會名垂青史,而高駢之籍籍無名,則在於他於關鍵時刻的兩次無腦選擇。

    第一次擁兵自重。黃巢軍勢正盛之際,長安危急,唐僖宗急令高駢出兵勤王。但不知是膽怯還是另有圖謀,高駢按兵不動,致兩京皆失。從此時起,他便失去了在中央政權運作的資本。

    第二次迷信鬼神。高駢晚年篤信神仙之術,重用術士,甚至把藩鎮的軍政大權,悉數委之,終於導致部下離心離德。黃巢降將畢師鐸造反,高駢這位一代名將、頂級文人,就是由此為畢所殺。

    04回眸無語:兼資文武卻善泳溺水

    時人說高駢用兵治軍“俾人有泰山之安”,說他的詩“雅有奇藻”,但彷彿高駢成名於文武,事敗身死,也由於此。

    他以武力威震邊陲,殺伐果決,卻敗於優柔寡斷。

    高駢出身軍人世家,少年參軍,以軍功而至節度使,在西南邊陲,身經百戰,並且威名卓著。按說他對於在疆場上建功立業的決心,應當遠遠大於吟詠詩歌的雅緻,可在關鍵時刻的擁兵自重和優柔寡斷,讓他徹底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最好時機。當叛亂平息,重整山河之際,無論皇帝還是百官,自然無人會再信任和重用這個當年見危不救的小人。

    也有人說高駢當時的舉動是為了“搏大”,即利用長安失陷之際,在揚州迎駕,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但若果真如此,他的才能也實在太配不上他的野心,蓋這套把戲,自齊桓公到曹操,早已在每個政客武人心中根深蒂固,高駢如果真有此想,也太瞧不起天下英雄了。

    而高駢以後的表演,包括與唐僖宗的相互埋怨,完全像一個懷才不遇、怨天尤人的落魄知識分子,而沒有一點帶兵武人的豪氣,或許,寫這些抒發性靈的詩歌真的能磨掉人心中的凌雲壯志?

    他幼讀聖賢書,頗有文采,卻死於迷信鬼神。

    高駢幼讀孔孟之書,晚年卻迷信巫蠱之術,背離了“務民之意,敬鬼神而遠之”的諄諄告誡,並且由於他的過度迷信,間接導致了自己死於叛軍之手的悲慘結局。

    我們常說迷信“是生產力不發達和科學知識缺乏的產物”,其實早在奴隸社會,儒家思想便旗幟鮮明滴拒絕鬼神信仰與崇拜。佛學道術,在儒家知識分子心中,作為一種別樣的哲學思維,研究玩味之可也,但如果信奉甚至沉溺,則屬於嚴重的離經叛道。而高駢以高官之位、百戰之身、飽學之士,竟能死心塌地地信仰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實在讓人費解。

    所以對於高駢的這一做法,後人是頗為反感的,辛文房曾評價道:

    駢失兵柄,攘袂大詬,一旦離勢,威望頓盡,方且棄人間事,絕女色,屬意神仙……死且不悟。

    他輝煌的成就和悲慘的結局,兩相對照,構成了一出人生的鬧劇。

    辛棄疾說:將軍百戰身名裂,慨嘆的是“李廣難封”的不公,高駢也是將軍百戰身名裂,但更多地是基於他的低情商和荒唐。他的人生可謂豐富多彩、搖曳多姿,或許上帝是偏心的,獨獨賦予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文學創作天賦;但上帝又是狠心的,忘了給他冷靜、堅韌和清醒的判斷能力。所以命運對他是偏愛的,讓他順利地從平地爬到山頂,以節度使和郡王之尊,一覽眾山小;但命運又愛捉弄他,讓他更快地從山頂跌到谷底,死無葬身之地。

    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這種詭異離奇的境遇,堪稱鬧劇,可是哪有什麼命運和上帝,境由心生,孽為自造,是他自己的優柔寡斷和意志薄弱,斷送了名垂青史的機會。曾經,高駢寫過一首名為《海翻》的詩:

    幾經人事變,又見海濤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隱約間包含著對他人生的弔詭預言。可是“至冤”又是什麼?是因他按兵不動家破人亡的長安百姓,還是因他崇信鬼神,無辜枉死的帳下軍兵?

    結語

    作為一個歷史上極其複雜的人物,高駢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歷史的前行,真的像翻湧的海浪,淘盡了風流人物,淹沒了絕望呼聲。但在某個特定的節點,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對此一無所知,彷彿正置身夏日的山亭,看水晶簾動,看滿眼薔薇。

  • 9 # niushu生活視角

    «山亭夏日»(唐代.高駢)解析:

    一、詩文: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二、譯文:

    綠樹蔥鬱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三、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

      “綠樹陰濃夏日長”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後,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特別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紅樓夢》裡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後最能給人以夏日長的感覺。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說“日長睡起無情思”,就是寫的這種情趣。

      “樓臺倒影入池塘”這裡詩人是從視覺寫夏日,寫看到的景觀。詩人看到平靜的池塘倒映著遠近不同的亭臺樓閣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於是才寫出如此富於美感的詩句來。“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僅寫出了明淨與清新,也寫出了動感,寫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臺樓閣的胸懷,把池塘寫大了。

      “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灩,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盪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緻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後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後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滿架薔薇一院香”中詩人又從嗅覺角度來寫夏日。正當詩人陶醉於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為之一振。那薔薇不是詩人看到的,詩人也未必知道庭院裡還有薔薇滿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詩人。在這盛夏驕陽下的山亭的幽靜清新的景緻之中,又加上“滿架薔薇”,增添了鮮豔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位夏日特有的靈動與生機。另外,“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不無關聯,若沒有微風,薔薇花香就不會飄過來,詩人自然就不知道還有“滿架薔薇”。

      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彷彿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 10 # 韋觀World

    夏季天長了,綠樹枝葉茂盛,樹陰非常濃密;池塘中水平如鏡,映照著樓臺的倒影。微微的山風吹來,水晶簾輕輕飄動;滿架的薔薇正在盛開,整個院子裡充滿了花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麥子的季節,也是回家的時候,您也想回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