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美滿小生活
-
2 # 田園女孩
收麥子的季節,應該是秋天,可能你們哪裡是一年兩季,在我們這邊北方農村,收麥子的季節就是秋天,而秋天一般就是農忙的季節,村裡的娃娃們都會從外地回來幫助父母收割莊稼。
我每年到了秋收的季節都會回老家幫父母收土豆
-
3 # 阜陽九龍農民小姚
現在收麥子比較簡單,大型聯合收割機一遍過。打下的麥子也不需要晾曬,直接有人收購,所以為了收麥子回家就不顯得那麼重要了!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勤學的子女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別讓父母太操勞了別讓孩子夢裡才能見到爸媽!
-
4 # 太空菠蘿
一個讓人看了會回憶的問題,童年爸媽叫到地裡幹活收麥子,那時候貪玩不願意去,但還是慢騰騰的去了,那時候沒收割機,都是人力收割,爸爸媽媽爺爺和我四口人在太陽下開開心心的用鐮刀割麥子,餓了吃帶的饅頭和麻花,渴了喝白開水,還有一頭老黃牛是主要的運輸工具。
現在一家人在外地工作,已經把地給別人種了,想回家可是有的親人已經不在世了.........
-
5 # 90後的三寶媽
不管是收麥子還是收玉米 都是很想回家的 雖然家裡地不多 不需要那麼人幫忙 但 就是hen很想念 我們有著中國人愛家的精神 血裡流著老祖宗 不忘父母恩的德 我會想象父親去地裡的忙的樣子 我很想給他撐著袋子 收割機裡的麥子就這樣裝在袋子裡 還要趕緊弄完弄那袋子 完了之後 開始裝車 要不有人來收你賣掉 要不開著三輪車拉家裡 為了賣更高一點的價格 疲憊的身體 在人裙中早已忘記 收完麥子就可以種玉米了 然後幫助父母一起種玉米 雖然不會幹多少 但是全程陪著他們 心情甚好 想念家鄉的點滴 雖忙碌著 但是每個人都是和藹可親的 想回收麥子
-
6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收麥子的季節,也是回家的時候,你也想回家了嗎?
記得在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年月裡,我們在外務工,時了三夏大忙麥收時節,我們常回家幫父母收割麥子,那時候打工工資低,每天30~50元左右,小麥每百斤也能賣上30元,在外務工的人在農忙麥收時節都要回家,幫忙家人收割小麥。
現在家裡種的小麥,到了六月上旬黃熟的季節,都有許多收割機進村入戶收割,一個村民組,幾十戶人家200畝小麥,收割價格每畝80元左右,兩天時間就收割完了,我們在外務工,農忙麥收季節再也不牽掛家中的小麥了。現在中年人有木工、藝工、油漆裝璜技術每天能掙300到500元,沒有技術在城市建築工地做小工,包吃包住也能收入兩百元,兩百元能買200斤小麥,而小麥價格低,每百斤112元,父母把田地以每畝300~500元價格,轉租給種田大戶種植了,麥收時節,我們在外務工也不用回家幫助父母,收割小麥了。
-
7 # 農村小夥阿祥
收麥子的季節,也是回家的時候,你也想回家嗎?
我當然回家,收穫是快樂的,這是透過耕耘換來的勞動果實喲,雖然很辛苦但很甜蜜。
每年的六一左右,麥子成熟了,麥香陣陣,農民看著成熟的麥子,就看見了希望,在農業時代,麥子,大米,就是人的生命,有收穫就有生存,現在工業化了,糧食在人眼裡不重要了但是無需質疑一日三餐你還是要吃糧食的,黃金白銀,餓的時候能吃嗎,現在雖然是機械化作業,但還是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動的成果。看著家家戶戶拖拉機歡快的突突聲音,在烈日奏響了,心情無比的開心,露出洋溢的笑容。
-
8 # 六安農漢
作為農民進城務工而有些農民孩子、妻子還在家(留守),家裡的責任田還在種著麥子和稻子,這種打工方式也是很不錯的,那麼農閒時出去找找經濟,農忙時回來收割成熟的麥子、稻子蠻好的。
單靠在家守著幾畝田肯定養活不了家人,孩子上學費用和家裡的開支二筆大費用這是明擺著必須用的。
在我老家就有這樣相似的例子,他們雖然出去打工,可是孩子和妻子在家,一方面孩子上學由妻子早晚接送,二方面妻子在家帶管理田間的zhuang稼,一但麥子或稻子成熟了,妻子就打電話叫丈夫回來收割。
經濟社會雖然當下是打工潮,但是“責任”田園切勿荒蕪,家有妻兒留守的人,那屬於你的幾畝責任田,農忙時回來收割,農閒時在返程找找經濟 ,這不是兩全其美嘛? ……
-
9 # 風吹落了記憶
收麥子的時候,也是回家的時候,你也想回家了嗎?
早晨起來,地裡都是轟隆隆的聯合收割機。伯伯大娘們都笑呵呵聚在地頭上,邊聊收成邊說價錢。公路上隔一段一灘麥子,在陽光下熠熠發光,豐收滿溢,希望多多。伯伯們用腳慢慢趟開麥堆,直到咬的“咔咔”蹦硬才裝袋入倉。
現在的麥收季節幾乎成了一種享受,找上車,一畝一百,運回家多加30。村裡人,都不用裝袋,曬乾了直接上車,一塊一毛八就買了,省麻煩也乾淨。
時光速速,就在十幾年前,麥收還是農家一年中少有的大事。光是壓“場院”就得好幾天。把半畝地的麥子用鐮刀割了,麥茬拔出來,找平後,就開始用石頭碌碡如拉磨般反覆碾壓。碌碡一頭大,一頭小,圓柱石身上道道深溝,近百斤。小胳膊粗的繩子套在肩上,把溼潤凹凸不平的土地壓到嚴絲合縫不露麥子,還得硬如鋼板能擔千斤。一塊好的打場地要和上好幾層麥糠,搭幾天功夫才能出活。碾場的壯漢,膀子一晃有千斤的力量,看著拉碌碡跟玩似的,沒經驗的毛頭小子上去就蛻一層皮。
小地進不去拖拉機,還得用鐮刀割;大塊地用機器。麥子在收割機的利刀下如掃射過的戰士,一排排筆直的躺在地上,一家人都腰繫搓繩和著麥稈一捆捆紮緊,天再熱也不敢穿短袖,鋒利的麥杆一紮破一塊皮。再用地盤車把幾塊地的麥捆都拉到一個場院裡,剁的跟小山一般。晚上必須出一個拉力看門,雖然支起蚊帳,但早上還是咬了一層疙瘩,有些蚊子肚子大的已飛不動,一巴掌一層血。高高的麥垛是孩子們絕佳的娛樂場所,蹦上躥下,一不留神就扎進垛子裡,爬不上來,得幾個人拽或者從邊上掏洞出來;人多了還可以捉迷藏,圍著幾家的麥垛轉悠,隨便抽出幾捆麥子,鑽進去,不出聲不好找。
打場是麥收起義的高峰。一個隊一臺打場機, 多是由隊長掐些長短不一的麥稈,各戶抽籤決定誰家頭尾。一家打場幾家幫忙,每一場都如上戰場一般,人人長袖大褲,包裹頭巾,脖子上纏布條,準備大叉,鐵簸萁,大圓鬥,木鍁等;十幾個人,預先分工。狀勞力負責最累最危險的填麥,機器裡有攪齒,一個不謹慎伸進手去就遭饑荒。女人們有的挑麥杆,有的遞麥捆,有的收麥子……來送水送飯的小腳老人們也忙起收草繩,解麥捆。 好神奇的機器,進去捆捆麥子,分三面出來麥稈,麥糠,麥子;麥稈用來做飯,麥糠和泥盤土坯壘囤打牆。我和姐姐一人一個鐵簸萁,從“打場機”下的圓鬥裡接出一斗斗涼颼颼的鮮麥,有時機器會因麥捆進的太多被噎住,不淌麥子。開機器前,大人指著出麥口,叮囑“不出麥子也別伸進手去,要喊。”孩子們的活當然要輕的多,甚至盼著過麥,每天都有冰棒汽水。
曬麥子要看天氣,大好天常翻滾,幾天就成;老天爺不開眼,趕上連陰天,人人都怕麥子發黴,不出太陽也攤開見見亮,雨上來,搶不迭的歸堆,蓋油紙。晾乾的麥子一半要交公糧,爸爸套上地盤車,分兩趟如牛般拉近1500斤麥子,到幾里外的鄰村交公糧。一輛輛地盤車從四面八方聚攏過來,在糧倉周圍七零八落的擁擠開來,車輪挨車輪,互不相讓,彼此遞煙;倉門蹲著幾人抬的磅秤,氣勢洶洶的盯著來人;幹部一人一把帶溝的長錐子如劍客般迅速,扎進魚鱗袋子裡,掏出一束麥子,細細瞅看或者乾脆放進嘴裡“咔咔……”鋼鏰硬就合格,入嘴黏稠經不起咀嚼,打回去。沒驗住的如鬥敗的雄雞,烏黑著臉,垂頭喪氣的再拉回去,眾家在沉默的憐惜中讓出一條路;驗住的喜氣洋洋,臉上堆滿卸下重擔的輕鬆,回家把剩下的麥子裝袋入囤,一家人的口糧有了著落。
那時,老師教育不長進孩子“學習不中用,下莊戶地,天天過麥……”。 沒有了過去“過麥”的道道工序,我已很難向孩子解釋麥收的不易,“打場機”賣了,拖拉機的忙碌也不多見了,甚至不敢想的公糧都不交好些年了,就連村村都有的“磨坊”也紛紛倒閉,想讓孩子她理解饅頭面包都是麥子磨成麵粉蒸烤出來的也好費勁。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時代如小腳老人早已遠去,不復返。飛速發展的經濟沖淡了農活的辛苦,也沖淡了冬日裡一碗麵湯的香甜。
-
10 # 村頭兒小哥兒
我也是一個農村人,《收麥子的季節,也是回家的時候,您也想回家嗎》這個問題真的是問的很好。作為一個農村人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立即就會浮現出在農忙的時候,大家都在田地裡忙活的樣子。人人的臉上都會露出喜悅的。特別是收麥子和收玉米的時候大家的心裡都是特別的高興。雖然是累了點,可是大家辛辛苦苦種下的莊稼豐收了,累點也是值得。
收麥子的季節馬上就要到了,出門在外打工的人也時不時的給家裡打電話詢問著家裡的麥子還要多久能熟,在外打工的整點兒辛苦錢不容易,即便是想家了也不捨得休息幾天回家看看。只能等著田裡有農活了才能想著回家看看幫幫家裡乾點農活。其實中國人都有戀家的情節,可是沒有辦法。出來打工掙點錢貼補家用何嘗不想回家啊。
現在該收麥子了我的心裡一直都在掛念著家裡。再過幾天就要回家了,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出來好幾個月了真的很是想家了。作為一個農民莊稼就是農民的命。家裡的妻兒老小都在家裡呢,父母年歲也高了很是擔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在外漂泊的人哪一個會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趁著收麥子的季節回家看看,看看孩子,看看父母。
這個問題真的觸及到我的內心深處了。趁著父母還健在就多陪陪他們吧!
收麥子的季節,也是回家的時候,我也想回家了!
-
11 # 故黃行
又快到了收麥的季節,昨天給家裡通了電話,問及小麥長勢咋樣?母親說,今年小麥特別好,雨水適中,不旱也不澇,如果沒有大的天災,應該是豐收年。最後我還說,要不回家幫著收麥吧?母親說,現在都是機器收,一天就收完了,現在疫情還沒完全結束,再說了回家不僅耽誤掙錢,還要多花路費,不要回了。我知道,這是一貫勤儉節約的母親的真實想法。
下午看了一個網友寫的,去年回家收麥,車子加油600元,過路費550,收麥300,收了三畝小麥2700斤,賣了2800元,來回路費兩千多,回家收麥真沒必要。
回不回只在一念之間。單從經濟,省錢的角度說,收麥回家真的沒必要。但這顯然不是提問者的本意,提問者只是借這個話題,提醒一下外出的人,趁著麥收,是時候回家看看吧,家裡的年邁的父母,老婆孩子都等著你回去呢。。。
為了生活,更多的人,不得不選擇了兩地分居,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夫妻兩個天各一方的情況非常常見。沒有錢,拿什麼養家?拿什麼贍養父母?拿什麼撫養孩子?沒有人想兩地分居,可實際上不得不兩地分居。沒有錢不行,沒有感情更不行,長期留守的婦女由於男人長期不在身邊,會缺乏安全感,猜疑心理重,適當的回去可以安撫女人的心。
隨著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流失,農村的老年人也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我的父母快七十歲了,還種了十幾畝小麥,我經常說,不要種了,可他們依然在堅持,說是機器種機器收,費不了多大力氣,我知道一輩子勤勞慣了的父母,一旦閒下來就會無所適從。另一方面,他們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不想向兒女要錢。天下父母心是一樣的。
為了更好的活著,人們負重前行。可這些負重前行的人啊,往往忘記了時間逝去的無情,忘記了人生短短几十年已過半生,忘記了無法報答的恩情,忘記了生命雖強大但也脆弱的一面。“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有些事情、有些道理是以時間的失去而懂的。走出去的人啊,看慣了外面世界的多彩多姿,習慣了燈紅酒綠,的確讓人眼花繚亂,但千萬別忘了自己身後的家,常回家看看,別留遺憾!
寫完這篇問答,我決定了,今年收麥回家。
-
12 # 任小慧兒
確實,又到了收麥子的季節了,腦海裡能浮現小時候收麥子的場景。
小的時候收麥子那段時間白天也是很熱的了,家裡的大人一到了收麥子的時節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做飯,五點過點就燃起火把出去割麥子去了,當然生活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打的電筒,我們家用的的火把。
小時候農村有那個農忙假,我感覺是專門放假讓我們回家幹活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一年一度的收麥季節到了,許多在外打工漂泊的人們也都要開始回家了,回到家裡忙著收小麥,雖然熱,雖然累但也阻擋不了回家。
以前家裡收小麥的場景還在腦海裡重放了一遍,那時沒有機械化,都要靠人力用廉刀割小麥,天還沒亮起來磨廉刀,磨的鋒利吃點飯,拿上水就去割小麥了,快到中午就盼望著從遠處傳來一種聲音,賣冰棒嘍,別提多高興了,那時候雖然累但我覺得很幸福,我想回家,想回到從前。
秸稈是不會扔掉的,一般都會垛在自家的地頭,秸稈可以燒火做飯,一垛秸稈幾乎可以夠一家燒火做飯一年使用,麥子裡面多餘的糠清理乾淨,通常會把麥子揚的很高,透過風吹把多餘的糠吹走。
麥收是一部古而又古的書,麥收是一支遠而又遠的歌。想到麥收,就使人想到金屬溶液般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就使人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割麥的情景,就使人想到一粒粒透明的汗珠從一張張古銅色的臉膛上滾落的情景。在腳下這片大平原上,我們不知道先人們已經收穫了多少次麥子,但我們知道每一次的麥收都會帶給人們久遠的難忘的記憶。
所以不管你有多忙,多麼歷害,如果家裡開始收小麥了,請回家吧,回家不僅是收麥子,還是家裡最疼你的人在盼望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