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麓風軒
-
2 # 寶發閣
你這兩枚印章屬於,印度紅石,浙江石商稱它為義大利石,我們福州這邊稱為浙江紅石,主要價格很便宜,又很適合篆刻,所以備受篆刻愛好者喜愛,也有人直接稱為硃砂凍。 最開始的時候有人把它當做壽山高山、杜陵或巴林石出售。
你這兩枚橢圓印章,一枚白文,一枚為朱文。
那先說這枚白文,底印篆刻:長蘆樸頭,邊款為:庚子夏月 琦刊,
這枚白文如果按嚴格來講,邊款琦刊,不能用在白文上面,原因是,刊 指的是陽刻。
但是像很多篆刻名家都是落 :某某人“刻”,或者某某人“制”。
因為落“刻”是陰陽文共用的,所以說這枚白文落刊,有點馬虎,但是以我們當今來講,是沒有這個講究。
再來說另外一枚朱文:底印篆刻:風平無雲,邊款落:庚子夏 琦刊。
這兩枚篆刻字型百分百對呀!
-
3 # 秋聲堂主
答主也是一個篆刻愛好者,所以看到這個問題就有回答的衝動。不過回答樓主這個問題,著實查了不少資料。兩方印的文字內容,大部分朋友都已經回答了,只要有學習篆書或是篆刻的小夥伴,不難認出一方陰文印為“長蘆樸(樸)頭”,另一方陽文印為“風乎舞雩”。
至於什麼意思呢?“風乎舞雩”就不說了,有出處,可以查。那麼“長蘆樸(樸)頭”呢?在網上度娘了一下,根本查不到這個片語的任何出處和意思,又單獨查了一下“長蘆”和“樸(樸)頭”,發現兩個詞語都是地名,“樸(樸)頭”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古時候頭上帶的一種飾物。所以,我就大膽猜測了一下,這可能刻的是用印者家鄉或是居住地的名字。即“大地名”+“小地名”。順著這個線索,我深入查了一下資料。
取名“長蘆”的,能查到的就是南京六合區的長蘆街道。這應該不可能,這太小了,不夠大。要說大的,就是個“長蘆鹽區”,主要分佈於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於是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查,“長蘆”果然與河北有關。根據《滄州志》,原古古漳河支流在滄州境內,因岸邊多生蘆葦,所以稱為“長(zhang,三聲)蘆”。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此設縣,就叫“長蘆縣”(今滄州市)。後來,河北省鹽區都沿用“長蘆”稱謂。
那麼“樸(樸)頭”呢?查了一下,能查到的有四川理縣的樸頭鄉(鎮),浙江樂清市的樸頭村。這也查得太遠了吧,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南。與北邊的滄州完全不搭界啊。於是再深入查下去,山東濱州無棣縣的西北部有個小泊頭鎮,這個鎮在金代的時候就被叫做“樸頭”。地理位置上最接近,那麼他們是否有關聯呢?繼續查下去,發現隋朝起無棣縣基本都屬於滄州管制,一直到明朝明建文四年,無棣改為海豐,才開始屬於濱州。也就是說,在金之時,這個叫“樸頭”的小泊頭鎮還是屬於滄州的。
所以,答主猜測陰文印為“長(zhang,三聲)蘆樸頭”,表示用印人的出生地或現居地。不知正確否?
-
4 # 元元Cy
這兩枚印寫的分別是: 長蘆樸頭 ; 風乎舞雩。陰陽結合,印章之風格迥異,內涵豐富。
自漢代以來,易學家和哲學家對一陰一陽這一命題有不同的解釋。西漢京房以“二氣相感而成體”、“不可執一為定象” 解釋 “一陰一陽之謂道”。
上一枚印章:長蘆樸頭
長蘆乃南京江北古鎮,以長蘆寺而得名;
樸頭村位於樂清縣東北部,雁蕩山東麓偏南。
下一枚印章:風乎舞雩
出自:《論語·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釋義: 風乎舞雩(yú):到沂水裡游泳,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吟唱著歌兒回家;風:吹風,乘涼。名詞活用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雩”是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時要伴以音樂和舞蹈,故稱“舞雩”。
此外,“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表達的思想是:以自身人格的完善為前提,以萬物各得其所為理想,達到人生中詩意的境界。
回覆列表
這兩枚橢圓形印章,一陰一陽,風格各異。刻的是什麼內容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枚:刻的是“長蘆樸頭”四個字,見下圖:
這枚印很容易把“樸”字看成“撲”,在篆書中,“木字旁”和“提手旁”的區別在於方向不同,注意區分。
第二枚:拍照的可能是紙的背面,字是反的,刻的是“風乎舞雩”(wǔ yú)四個字(見下圖),出自《論語·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到沂水裡游泳,在舞雩臺上吹風,吟唱著歌回家。
“雩”是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古容人行雩時要伴以音樂和舞蹈,故稱“舞雩”。
“舞雩”臺:是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內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