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aaa小5
-
2 # 心眼觀世界
首先當然要找出事情發生的原因,問一問小寶貝為什麼會這樣,她是不是做了令人不高興的事情。如果她也不知道,可以讓她第二天去問問不願意和她玩的小朋友。
知道原因就好辦了,看是誰犯的錯誤,如果是自己就要改正,是別人也沒必要委屈求全。
談話過程不要一味地埋怨,理智分析,注意語氣。
-
3 # 明月照千秋
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待人接物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同時也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有些事情即使你說了,孩子也未必會做,他需要經歷,只有經歷才能成長,只有經歷才能成熟。
-
4 # 小郭愛聊天兒
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是交友這方面還是跟咱們大人是一樣的,她們中間可能出了一些問題,要她們自己解決,咱們大人也不好猜測,孩子有脾氣也是正常的,但是小孩子也很天真,不會記仇,說不定過幾天就好了。
-
5 # 腎腎不息
我覺得家長的引導很重要。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是家長教育的,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家孩子今年讀三年級了,小時候因為家庭的變故導致她很自卑,不敢跟別人講話,別的小朋友欺負她了更不敢吱聲。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家孩子自己去商店買零食回家的路上,被另一個小朋友搶了還推了一個跟頭,她都不敢反抗,只能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我聽到哭聲出來找她,看到她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正午的太陽曬著格外的燙,她的小臉上淚水混著汗水留出一道道黑色的印記。我下定決心要改變她的性格,不說能說會道討人喜歡,至少能保護自己不受人欺負。
然後我就開始鍛鍊她,不管任何時候,都要求她自己出頭。比如出去吃飯的時候,回要求她去跟服務員要餐具,遇到熟人的時候會要求她主動打招呼。我會常常鼓勵她多表現自己,不論對錯,要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後來她上一年級了,也是遇到像你家孩子這樣的情況,有小朋友拉幫結夥就是不讓跟她玩,誰要是跟她玩那全班所有的小朋友就牴觸她們。我家孩子自己就解決了,她是怎麼做的呢?剛開始她也會大聲跟她們理論,回來跟我訴苦,我告訴她,你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了,同學們自然就願意跟你交朋友了,別人誰說都不管用。她就開始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主動要求加入學校的社團。老師幾乎每天上課都誇她,別的小朋友自然而然也就樂意跟她交朋友了。而之前那個排斥她的小朋友更是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所以孩子們之間的事還是在大人的引導,要多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多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這樣自然就能吸引來那些跟她一樣優秀的好朋友了。
-
6 # 敢吃辣的香腸嘴
只有我覺得你做的不錯嘛!顯然你和女兒的關係比較平等,尊重她的選擇權。在這一點上,作為家長很棒啊。
在對友誼的引導方面,最好引導她發現自己的優點,他們這段關係的矛盾在哪裡,再去解決問題比較好。不能從小就教孩子委屈就全或者阿諛奉承、裝模作樣啊,這樣三觀就毀了。
大人有大人的處理方式,小孩有小孩子的處理方式。不做過多的干預,尊重她的選擇,她現在也沒要求你去替她解決問題。小孩子小女生總會吃醋或者聽些流言蜚語背後說壞話啊,過幾天也就和好了。讓她慢慢認清什麼樣的人可以做朋友,什麼樣的人不能做朋友更重要。
家長當然也不能過激刺激或者說一些過分的話,孩子的一言一語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表率作用真的很重要。原生家庭的鍋不一定是鐵的,但是絕對有關係。從性格遺傳方面來說,孩子的性格也會遺傳父母,所以事事三思,不要總把孩子當傻子,也不要拿自己大人身份欺負孩子。
-
7 # 何所思何所憶
總體來說,孩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養來自於:
一,父母的引導。告訴孩子在日常社交中的一些禮儀。
二,父母的親身示範。比如父母遇見熟人時主動大聲招呼,孩子耳濡目染也就學會了。
三,繪本的學習。如《我是小主人》《我能和你一起玩嗎》,《見面大聲說你好》等。
你家孩子現在遇到的問題我家小朋友也正在經歷。小朋友六歲,女寶,經常玩的小夥伴是三個男孩子,小時候天天形影不離,最近就發現如果和其中兩個男孩子一起玩的話我家孩子就會受到排擠。我家孩子最近經常哭兮兮地回家。如果單獨和某一個小男孩一起玩的話就會很融洽。
我知道這個是正常現象,孩子大了,男孩和女孩的興趣點開始分化了。還有就是三個孩子一起玩必然會兩兩結對,一人落單。
我告訴我女兒只是因為男孩子們更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一些男孩的遊戲,並不是不喜歡她了,不和她做朋友了。她的理解就是男孩子都要調皮一些,女生都要乖一點。
另外兩個男孩的媽媽也會教育小男孩,女生是用來保護的,不能欺負女生。一起玩的時候女生遇到困難要幫助女生。
耐心地開導孩子,孩子之間吵吵鬧鬧很正常,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再也不跟你玩了”“我們不是好朋友了”,但是不到兩分鐘就會把之前的不愉快忘到爪哇國去了。
所以你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主要還是要加強對孩子的引導。
一:你女兒的交際圈太小,朋友太少,和王美麗小朋友不對等。王美麗是你女兒的全部世界,可你女兒對王美麗來說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你可以帶領小朋友多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擴大交際圈。
二:告訴你女兒要尊重別人的選擇。如果王美麗和同班小女生已經有了某個約定要一起完成某個遊戲,再加入一個大家不太熟悉的小朋友不太方便。就是說王美麗現在不和她玩不代表和她不是好朋友了,只是王美麗現在有點“忙不過來”,讓你女兒給王美麗時間和空間。
三:告訴你女兒好朋友要珍惜,不要輕易就放棄一段友情。
-
8 # 未知有數媽媽
你是位心思比較細膩的媽媽,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孩子的情緒,重視孩子的“小事”,整個過程有思考,有指導,但對自己的處理方法還有一些疑問。
女兒受到小夥伴的排擠,生氣、鬱悶時能夠第一時間向媽媽敞開心扉,是對媽媽的信任,也恰好說明了媽媽與女兒平時的溝通做地不錯。
“交際挫折”是孩子成長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的問題。真人秀《不可思議的媽媽》中蔡少芬的小女兒包子也遇到同樣的狀況,當時蔡少芬的做法還得到很多媽媽的讚賞。
此時媽媽需要做的是:首先處理孩子的感受,其次處理孩子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處理孩子感受的具體做法是:媽媽傾聽女兒訴說,表示理解女兒的難過。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疏導,心理上就不會留下暗傷。
處理孩子的具體問題時把握兩個原則就好:尊重孩子、以誠相待。孩子快7歲了,有一定想法了,引導她說出自己的辦法很好。孩子說以後也不和小夥伴玩了,媽媽就如實說出自己的感受:不確定這種做法好不好,但既然她想這麼做就試試,之後就效果再討論、再引導。其實媽媽的做法重點不是給孩子一個多棒的建議,而是給孩子一個正確處理問題的模式。
如果說第一步是幫孩子生出硬的殼,那第二步就是幫孩子插上飛的翅。願孩子都能在媽媽的溫柔呵護中長大,將來可以自由舒展地翱翔於天地之間。
孩子還有兩個多月滿七歲。今天下午孩子回來一臉不高興,她剛看見我就抱住我帶著哭腔說“她們不跟我玩!”,我說“誰不跟你玩?”她說“隔壁的那個小姑娘(暫且叫王美麗吧)不跟我玩”,我以為我聽錯了,因為我家跟王美麗家鄰居,所以她們一直很友好,我家姑娘差不多隻找她一個人玩。回到今天下午之時,他們上樓時我正好家門敞開看見她們一行五個人出電梯的,然後我家姑娘回我家,另外幾個人去隔壁家。另外四個小姑娘是一個班級的,我家姑娘另外一個班級。我問“是她們班同學不跟你玩,還是她不跟你玩?”孩子還是帶著哭腔回答“王美麗不跟我玩”,我再問“她怎麼說的不跟你玩了?”孩子答“她對我說讓我先回自己家吧”。我聽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際圈,王美麗的小夥伴比較多,所以她見了自己班的同學之後就不陪你玩了,你也要多結交小朋友,到時候這個顧不上跟你玩你可以跟那個玩。”孩子說“等會兒王美麗的同學們都走了我也不跟她玩”,我說“也可以”。臨睡之前想想還是不太對,我又告訴她“你當時可以問她,我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嗎”,然後又問了一句“明天還找不找她玩?”孩子回答“不找了”,我沒說什麼,算預設吧
回覆列表
媽媽們應該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灌輸孩子主人翁意識,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
在生活中,媽媽們要幫助孩子學做小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1.要樹立孩子的小主人意識
由於很多媽媽一直沒有想到要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讓孩子充當小主人的角色,很多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家裡的小主人。那麼對於媽媽來講應該怎麼辦呢?首先可以從強化“小主人”這個詞入手。家長可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選擇一個較輕鬆的環境,然後給孩子講解什麼是主人,告訴孩子“主人”在字典上的解釋是“接待客人的人”。搞清楚詞義後,家長接著與孩子進行交流,此時可以問孩子:“我們家如果來了客人,誰是主人呢?”孩子自然會明白。等到真的有客人來家裡的時候,媽媽可以向客人介紹說:“這是我們家的小主人。”或者對孩子說“小主人,快給叔叔阿姨拿水果去”之類的話。總而言之,媽媽們可以多用“小主人”這個詞來強化孩子的主人意識,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中的小主人。
2.要讓孩子明白小主人必須盡的義務
既然主人是接待客人的人,所以只有讓客人高興了,想客人之所想,才能成為好主人。那麼父母要怎樣接待客人呢?首先,媽媽應告訴孩子接待客人的一些基本的常識,比如主動熱情地和客人打招呼、給客人倒茶倒水等等,讓孩子明白做什麼事情才能夠體現出小主人的地位和意識。
小貼士
媽媽們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的注意事項:
1.主人翁意識並不是指放縱孩子;
2.主人翁地位並非是讓孩子做家庭的“小皇帝”;
3.主人翁意識的培養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