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芝海棠

    觀看《茶館》談談你印象深刻的藝術特色和分析人物塑造藝術?

    《茶館》是老舍劇作藝術風格和特點發揮的最充分的三幕話劇,其藝術特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以高度的藝術概括性描寫了從戊戌變法失敗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五十多年的社會變遷的歷史,生活的畫面十分廣闊和豐富;

    2、《茶館》不是正面反映疾風暴雨式社會革命運動,而是透過社會一角的演變,自然的透露出整個社會變動的資訊;

    3、老舍沒有正面描寫那些他所不熟悉的政治舞臺上的“大人物”,也沒有把當時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搬上舞臺,而是集中筆墨著力刻畫了一批“小人物”,從茶館的掌櫃到形形色色的茶客。這些人物性格,思想和命運各有不同,由此把茶館這個“小社會”形成了當時那個“大社會”的縮影。

    《茶館》塑造了眾多的各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

    1、《茶館》的掌櫃王利發。這是一個善於經營、謹小慎微,雖然有著買賣人的自私,為人還很本分。為了在那個社會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經營方式,他作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但最後還是沒能爭得自己生存,被那個社會逼上了絕路。

    2、常四爺是一個“旗人”,是屬於享有“吃皇糧”特權的一類人。他性格耿直,剛強,富於強烈的正義感敢作敢當,專打抱不平和愛國心。後來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賣菜人。

    3、王利發的房東秦仲義,原是一個掌握著相當家產的血氣方剛的闊少爺,後來主張“實業救國”,成了一個立志維新的資本家,儘管他慘淡經營幾十年,最後還是徹底破產。

    4、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遊手好閒,整日喝茶玩鳥。寧願自己餓著,也不讓小鳥捱餓,最後不願意自食其力而餓死了。

  • 2 # 史萊姆計劃

    老舍先生說一個大茶館即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在裕泰茶館裡,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其代表的社會人物型別,所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場景均是在當時社會背景影響下產生的,真實具有代表性。

    三幕話劇分別對應三個時代。

    第一幕的社會背景是維新運動失敗後,裕泰茶館的生意依然火熱,王利發掌櫃忙於周旋在每個客人中,社會的動盪和變化似乎只是人們飯後的談資;

    第二幕話劇是在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指使中國軍閥進行割據下進行的,這時的裕泰茶館進行了改良,將茶館的一半改成公寓,生意卻大不如前,王利發還得不斷打點各種大人物來保證自己的茶館順利開張;

    第三幕話劇所反映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的時期,此時,裕泰茶館的生意可以用“慘淡”二字形容了吧!霸全勢力已經波及到每個人的身上,老百姓甚至連生存下去的權利都被剝奪了,而王利發則以上吊自殺作為結局。

    三幕話劇下的裕泰茶館從興隆到慘淡,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底層老百姓的層層迫害和壓榨,也顯現了外來勢力對中國社會的殘害和當時中國政府的懦弱無能,腐敗和殘忍。

    當時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常四爺為代表的堅守原則,愛國踏實的人;第二類是以王利發為代表的圓滑處世,明哲保身的人;第三類是以小劉麻子,小唐鐵嘴為代表的衣服權勢,仗勢欺人的人。最讓人可笑的是最終能在那個社會生存下來的是第三種人,真是諷刺至極。

    老舍先生以小見大,一個小小的茶館反映當時整個中國社會的現狀,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最讓我覺得可惜的是王利發這個小人物,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總得活下去吧!”在王利發心裡,只要能全家人活下去就是上天給他最好的禮物,他不出頭,不站邊,說好話,別人要他賄賂他就遞包裹,一輩子小心謹慎,可是到頭來他卻只是連活著都不能擁有了,真的可憐可悲。還有那個常二爺,松二爺和王利發一起為自己撒紙錢的場景也著實叫人心疼。

  • 3 # 孤獨的老屋

    茶館作為老舍的經典作品,不僅書本廣受讚譽,連影視作品也是好評如潮,在搞笑,詼諧的環境中,感受人生的起伏波折和命運多舛,其藝術特色和人物描寫有如下特點(一)濃厚的京味文化,提籠遛鳥,茶館小憩,拉拉家常,侃侃大山,平凡的日子簡簡單單,舒服愜意。(二)結構獨特,摒棄以往戲劇用故事情節緊扣全篇的特點,透過一個茶館老闆將各人物緊密聯絡,形散神不散。(三)人物刻畫個性鮮明,往往三言兩語將人物刻畫淋漓盡致,唯妙唯俏,語言功底紮實。

  • 4 # 石頭哥藝術畫

    茶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茶館》講述的故事地點高度集中――裕泰茶館,時間跨度很大,以維新變法失敗後、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期三個時代為背景,描摹了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匯聚了各色人物,可以將裕泰茶館看做三個時代的縮影。老舍先生最精妙的地方也正在於此。《茶館》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主題的挖掘,又有獨特的人物佈局方式,還有臺詞的成功。深入解析《茶館》對於瞭解中國話劇發展史具有深遠的意義。 茶館的藝術特色分以下幾點: 一、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 《茶館》的謀篇佈局獨具匠心。全劇沒有貫穿到底的矛盾鬥爭,是一出以人物帶故事的話劇。它由幾乎沒有聯絡的幾個小故事組成。幕與幕之間在情節上的聯絡,表面上看是不太緊密的,但仔細分析,便可發現三幕之間的聯絡是作者描寫的一種深層的政治意識。如"莫談國事"的字條一幕比一幕多。這富有象徵意義的紙條,揭示出在這三個軍閥政府的專制下,人民受苦受壓,是不能說話的,同時也有力地說明臨近解放的國民黨政府殘酷的事實真相。 二、浮雕式人像展覽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獨特的方式。著重刻畫時代的、階級的、職業的和氣質的特點以及地方色彩,作出各種社會典型的藝術概括,透過浮雕般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不同的社會面貌。如秦二爺是民族資本家,他出場時少年得志,對實業救國充滿信心,但顯示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年幼無知。秦二爺轟趕饑民的惡劣態度,暴露了他和貧民格格不入的本性。經過幾十年風雨,他只剩下對現實和自我痛苦而盲目的詛咒。秦二爺的悲劇是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性格和命運的縮影。 三、獨特的喜劇樣式 《茶館》中有不少悲劇性的場面,但是全劇的基調卻是喜劇的,而且即使是悲慘的情節和細節也往往以幽默的筆法表現出來。老舍在《茶館》中塑造了許多小人物。王利發與秦仲義在社會風浪中的命運升沉都有相同之處,他倆都沒有逃脫破產的下場。劇中也出現了一些權勢人物,如龐太監、馬五爺及沈處長,但從處理這些人物的漫畫式、剪影式的手法來看,他們也還是作為小人物來描寫的。這些小人物都是老舍筆下幽默的物件,正是這些小人物形象才提供了這種寓悲於喜,啼笑皆非的題材。 四、誘人的語言魅力 《茶館》的語言特色最主要的就是真實、形象。如相面人唐鐵嘴來到"茶館"對王掌櫃說:"我不抽大煙了。"王掌櫃聽了很高興,即回答"那好"。他接著說:"我改抽白麵兒,大英帝國的香菸,日本的白麵,兩大強國侍候著我一個人,這福氣還小嗎?"即使不知他底細單憑這句話就知道他是一個無恥之徒了。從這富有幽默感、個性化的語言裡,可以深深地體察到帝國主義不僅用槍炮打中國,而且還從體質健康上進行毒害的可恥行徑。 五、側面透露的手法 作者透過縱、橫兩個側面來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橫的側面:作者選取了裕泰茶館這個象徵被摧殘得衰敗不堪的舊中國為觀察視窗,透過對出入茶館的各種人物的描寫,來反映時代變遷。縱的側面:透過貫穿全劇的人物生活變遷,來反映社會演變。 茶館的人物塑造: 王利發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幹練、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儘管王利發善於應酬,善於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常四爺 常四爺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獄。出獄後參加義和團,以後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有正義感。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愁的王利發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松二爺 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遊手好閒,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後,"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願自食其力。他寧願自己捱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後終於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秦仲義 秦仲義是裕泰茶館的房東,是維新運動後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的新生民族資本家。他年輕時血氣方剛,態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於同有權有勢的龐太監作鬥爭。他有一個自認為很遠大的理想,就是"實業救國"。他天真地認為,可以用經濟競爭的手段,把國家經濟命脈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就能戰勝洋人,救國救民。但他慘淡經營了幾十年的"實業"卻被國民黨政府沒收了,心如死灰的他,到老年卻悟出了這樣一個荒唐的"道理":"有錢呀,就應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在這一人物身上,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既有鬥爭性又有軟弱性,既有幹事業的狂熱一面,又有在挫折面前軟弱灰心一面的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工作是天堂還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