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風拾憶
-
2 # 小槿子208
體檢中心或單位的體檢大都比較粗糙,有些重要的專案可能不查。食管癌能發展的中晚期是需要時間的,在體檢時肯定已經有問題了,只是體檢專案有限,沒有檢查到。願安好!
-
3 # 小留中醫66
正常。
我是腫瘤科的醫生,前段時間剛收了個腸癌晚期的病人,一個月前單位做的體檢沒發現問題,關鍵是單位體檢不包括腸鏡!!
還有個因為陰道流血一直在婦科門診就診沒發現問題的年輕女性,2周後一肚子包塊,確診宮頸癌晚期,現在輸尿管已經不通了,做了個腎造瘻,揹著尿袋~
體檢前最好掛號找醫生看下,詳細問診後,針對個人做些個性化定製的專案,而不是像自動化工廠一樣,每人做一樣的篩查。
-
4 # 大普丹哥
常規體檢也不是所有的身體深層次的毛病都能檢查出來,尤其是對一些腫瘤疾病,因為這些腫瘤疾病本身隱藏性很深,不做針對性的檢查是檢查不出來,話又說回來,誰能知道體檢前自己哪方面有問題麼,只能是做個全身大概檢查,不管怎樣,這有時候也是命,反正平時心態好,保持運動,定期做身體檢查還是保持身體健康提前預防疾病的最根本有效手段!
-
5 # 心愛的媽媽
正常,沒有體檢到那一項!我大姑父,也是這樣子的,他是退休職工,他自己也是退伍軍人,每半年都會去體檢的,不到三個月發現癌症晚期。
-
6 # Olivia0288
正常。很多人有個誤區,我體檢了就應該是沒問題的。我覺得你得先弄清楚你體檢查的都有那些專案,是否包含癌症之前就存在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去篩查有問題的那個專案。比如,腸癌是否做了腸鏡,沒做腸鏡你怎麼知道腸道有嚴重的問題。或者說體檢了有異常根本沒有關注過。
-
7 # 蝸牛沒掉隊
正常!
現在全球癌症發病率居高不下,據2020年中國最新報告:我國每65個人當中就有1名癌症患者,每分鐘就有7.5個人被診斷出癌症,每分鐘就有5個人死於癌症,這些心驚肉跳的數字讓人們更加關注癌症關注體檢。可是有的人體檢不到五個月就查出了癌症晚期!這種情況正常嗎?是什麼原因呢?
基於這樣幾個原因:裝置、試劑、醫生、專案。前三個因素裝置先進、精確度高自然結果更準確,試劑品質也直接影響檢測的結果,還有就是醫生的水準與經驗更體現在檢查的結果及判定上了,所以說很多人選擇大的醫院去檢查或治療。我要側重說的就是檢查的專案。
一般單位組織的體檢專案主要針對的是健康或亞健康人群,主要包括內科、外科、五官科、婦科、心電、B超、胸透、抽血、大小便等這些基本專案,這些都是必要的,能夠對身體的健康狀況有了基本判斷,而對於癌症的高危人群即年齡在四十歲以上;有多年煙齡;不良生活習慣;有癌症家族史;長期患有慢性胃腸炎;宮頸炎;乙肝;長期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或受輻射人群;長期悲傷、抑鬱、壓力過大的等人群只做這些檢查是不夠的,往往因為只做了一些基礎檢查因結果正常就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而真正的問題-癌症因漏檢而終釀悲劇。
56歲的將先生於2018年12月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結果全部正常。可到了19年的3月份突然覺得胸悶、咳嗽、乏力,先是按感冒發炎治療了一段時間,有好轉,一個月後症狀再次出現,去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被診斷出肺癌晚期並腦轉,家人傾盡全力多方求醫也沒能挽回將先生的生命,就這樣生命被定格在57歲!幾多的遺憾與痛苦留給了他摯愛的親人!家人、同事都充滿疑惑為什麼幾個月前體檢人好好的可幾個月後卻死於肺癌晚期?
原來將先生體檢時胸部是做了X光射線透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胸透,這種胸透分辯率較低,對於腫瘤、結節特別是磨玻璃樣結節敏感性較差,而且胸透還存在一些盲區,心臟、脊柱、肺門、縱膈等處的腫塊不容易被分辯出來,所以容易漏診,而一旦漏診因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生長速度不同,分裂生長的極快,特別是小細胞肺癌或者分化程度中、低的非小細胞肺癌在短時間內達到晚期或已經轉移。
而低劑量胸部平掃CT可以可以彌補胸透的短板利用較低輻射劑量達到較高的影像學診斷效果,能夠發現早期肺癌的病灶。在這裡建議四十歲以上及一些特殊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體檢而且體檢的專案應私人訂製體檢套餐,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家族史等選擇不同的檢查專案而儘量避免漏檢。
體檢不可以走過場,如果這樣還不如不做,"真相"才是我們做體檢的真正目的!
-
8 # 2036林增洪
這是很正常,檢查是有錢人自我的心裡安慰,人得病,是癌症絕大部份都是中晚的,至於早發現早治療是騙錢的,哪有人天天拿著錢去醫院排隊體檢,即使每天去查也不一定能查得出來是癌症初期,有些癌症晚期了,人快死了也查不出原發癌。
-
9 # 君頤養
很正常。
指標正常,不代表健康預防,我問3句話:
1.老百姓是舒服的時候去醫院,還是難受的時候去醫院檢查?(難受)
2.那有沒有這樣一個情況,明明感覺身體難受,可是去醫院檢查以後,大夫會告訴您指標一切正常(有)
3.大病查出來到什麼期?(中、晩期)
您現在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遍(您難受、去醫院、醫生說“沒事!”等有事一檢查,醫生說“沒治!”到晚期了……)什麼原因?
指標正常,不是健康的目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所有的指標是有一個範圍,當你在臨界值的時候,你一定要考慮到,
就相當於什麼,60分以上叫及格,60分以下叫不及格,
那你說61分叫不叫及格,叫及格,也叫指標範圍內,叫正常,
可是你會發現,61分離不及格離得很近,
所以很多人體檢完了以後,說沒事兒,去醫院體檢了,指標正常,
那我問他,你為什麼去醫院,他說身體不舒服,
可是你會發現,當你身體不舒服,你卻指標正常,
你沒有想過,這中間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身體考個70分80分,他都會有感覺,
但是醫院裡,是拿60分作為指標的標準,
大家發現沒有,我們身體的感覺,有的時候比醫院的指標來得更早更快一些,
所以呢,要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要聽懂身體的每一個感受,它在提醒你,它在喊救命。
那自檢就是負責六十分到一百分的預防和調理,體檢就是負責六十分以下,也就是疾病的控制與治療。
這就是為什麼大病查出來全到晚期,因為早期不在體檢範圍內,但是身體一定會有難受的訊號。
只有懂得自檢的人,才能懂得重視,只有重視了自檢,才能叫真正的預防。
自檢+體檢才是真正的健康管理
讓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懂健康的人
-
10 # 腫瘤科小飛俠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體檢不是萬能的,只是在體檢專案範圍內查出身體已經出現的狀況。體檢不到五個月就查出來癌症晚期,這在臨床上是完全可能的,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可能
1.體檢專案不完善體檢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身體檢查個遍,比如消化道腫瘤一般經過胃腸鏡檢查發現,但常規體檢是不包括內鏡檢查的,因而可能會遺漏並導致病情發展惡化。肯定有人會說怎麼能充分利用體檢發現問題呢,其實也不難,體檢基礎專案儘可能想盡,同時如果最近出現了什麼臨床症狀,可以諮詢醫生增加相關專案,比如最近胃痛伴噁心、體重下降、黑便等,最好預約胃鏡詳查。
2.癌症隱匿,提供的體檢專案不足以發現癌症跡象比如胸片,這是體檢常見且基礎的專案,臨床習慣性以胸部X片進行肺癌的篩查,這它並沒有提升檢出率,也未助益到肺癌的生存獲益。因此,篩查手段首選低劑量螺旋CT。對於早期肺癌,可能胸片毫無異常而漏診。對於高危人群來說,體檢一定要選擇低劑量螺旋CT篩查。
3.腫瘤惡性程度高,進展快比如小細胞肺癌,完全可以在幾個月間從無到有,從侷限期快速進展為廣泛期。惡性程度越高,進展越快。
4.患者對於體檢報告未於重視臨床上遇到過這樣的患者體檢發現肺結節,結節很小,什麼都定不了,建議隨診,定期複查。結果患者不以為然,直到出現了肺部症狀才再次就診,可是已為晚期,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最後小結一下:每年的體檢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要指望體檢是萬能的,它不可能發現所有的問題,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合適的體檢套餐,根據自己的臨床症狀適當新增體檢專案。癌症越來越年輕化,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不會得癌症而拒絕體檢,這是非常不明智的。減少癌症誘發因素是第一步,其次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11 # 華佗線上
我是一名內科醫生,曾經在體檢中心服務過。以我的工作經驗,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大多數人去體檢,只做常規專案,比如血尿常規、肝功腎功、血脂血糖、心電圖、肺部DR,腹部超聲等,很少涉及到專門的腫瘤篩查。如果是單位提供的團檢專案,則更加不完整。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主要死因。除了常規體檢專案之外,癌症早期篩查很有意義,
對於有腫瘤家族史人群非常重要。
腫瘤篩查,首先是要經過醫生的查體。有經驗的內科醫生,透過詳細的體格檢查,有可能會發現一些腫瘤的早期的體徵。
其次,抽血進行腫瘤標誌物的檢查。腫瘤標誌物是體內腫瘤細胞產生和釋放的代謝產物,根據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識別或診斷腫瘤,判斷良惡性及預後。
男性腫瘤標記物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糖類抗原(CA50)、糖類抗原(CA72-4)、細胞角蛋白(CYFRA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異型抗原(PSA)。
女性腫瘤標記物,除了和男性相同的六項外(沒有CA724和PSA),還包括女性特有的CA125、CA153這兩項。
糖類抗原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首選標誌物,對於乳腺癌、胰腺癌等也有較高陽性率。CA125是迄今為止適用於卵巢癌的早期診斷、療效觀察、預後判斷、監測復發及轉移的較重要指標。
糖類抗原CA153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特異性標誌物。30-50%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顯升高,其含量的變化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是乳腺癌患者診斷和監測術後復發、觀察療效的最佳指標。且CA15-3動態測定有助於II期和III期乳腺癌患者治療後復發的早期發現。
此外,還可以進行鼻咽鏡和喉鏡的檢查,以排除鼻咽癌及咽喉部腫瘤;胃鏡和腸鏡的檢查,排除食管癌、胃癌、腸癌。
影像學檢查在腫瘤早期發現、診斷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胸部和腹部CT檢查,可以排除肺癌、縱隔腫瘤及腹部實質性器官的腫瘤。有條件時,可以進行全身pet—CT的檢查,會更加全面。
-
12 # 腫瘤專科醫生
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經常有人問,某某某前一段時間還做了體檢,結果正常,怎麼突然查出癌症呢,而且還是晚期。很多人因此,要麼責怪醫院有責任,沒有查出他的癌症,要麼就此下結論說體檢是沒有作用的,不要去體檢。
其實這都是走極端,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實質。有的人把體檢當作是萬能的,意思是隻要做了體檢,結果提示正常,那就是全身從頭到腳他都是肯定沒問題。很多人確實是這樣的,比如剛做完體檢,他拿到報告,上面沒的提示什麼特別的問題,於是他說他是完全健康的,肯定沒得什麼病。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啊,怎麼可能!
你做了體檢,結果正常,只能說你做的這些體檢專案是結果正常,比如你抽血結果正常,而這個抽血結果看不出來你腦子裡,你肺裡,肝裡。。。長了什麼東西。沒有幾個人一般的體檢會做腦的CT或磁共振,否則就成了濫做體檢了,當然你自己要求做,那是另一回事。有的人說,我拍了胸片,為什麼還是沒有查出肺癌?這有可能,篩查肺癌要做CT。有的人這個檢查做了,那個檢查做了,但沒有做胃鏡,腸鏡,所以以後查出胃癌,腸癌,完全不奇怪,你體檢沒有做胃鏡,腸鏡,當然不能說胃和腸子裡沒長癌症啊。有人又得說了,那醫院為什麼不給我做啊?既然是做體檢,就是一種主動行為,你肯定是沒有什麼不舒服,不是看病,那做什麼檢查,你自己有很大的自動性,因為花的是你的錢,體檢這東西,可以幾百元錢,也可以幾千,幾萬,甚至花上十萬也可以,就像出去玩,有的人只花幾千萬,有的人花了幾十萬,取決於你自己。比如 ,體檢那裡肯定會給你一份表,上面有很多專案,你會全選嗎?一般不會,會針對性選一些。既然不可能都做,那當然不可能代表你全身都沒有問題,你做肝B超正常,當然不代表你的肺沒問題啊。。。類似其他也是如此。
回覆列表
看你查什麼專案,對於特定的癌症,一般的體檢是沒用的。就像結腸炎,你如果只做胃鏡是查不出的,特事特辦,只有針對性的做才有可能查出癌症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