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講史詩

    秦始皇如果再活二十年秦朝真的不會滅亡嗎

    很多人說,如果秦始皇能再活二十年,劉邦與項羽便造反無望。這雖然都是後人的猜測,但也不是毫無依據。首先,秦朝的制度並沒有錯,不要把秦始皇想成血腥殘暴的殺人狂魔,他殺人大部分時候還是有理由和依據的,而且對於正當的批評建議他也是可以接受的,秦始皇建立的三公九卿制就是很好的依據,大臣們完全可以在朝堂上提出自己的見解。

    另外秦始皇在位期間,各地起兵造反現象極少,那時候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援秦始皇執政的,也認可公子扶蘇,秦朝後期各地之所以起兵頻繁,是因為人們反對秦二世胡亥。一是秦二世上位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順,二是胡亥獨斷專權,揮霍無度,把國家攪的烏煙瘴氣,官逼民反。

    始皇帝亡則天下分,始皇帝不亡,天下無人敢反。秦始皇對世人而言仿若神一般的存在,天下像項羽那樣無所畏懼的人畢竟是少數,起兵人數不夠,談何造反。秦始皇一統六國,足見其野心與智謀,秦始皇雖然後期殘暴,揮霍無度,但是打江山時表現出來的個人才華與管理能力都是無人能敵。因此很大程度上,秦始皇在世時劉邦起兵的可能性就很小。

    另外始皇帝沒殺過功臣,還有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大將,蒙恬、蒙武、王剪、王賁、章邯等。蒙恬有多厲害,跟戰神白起不相上下,用30萬大軍打的匈奴心驚膽戰。王剪很多人聽說過,號稱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廉頗、王剪)。章邯用犯人組織起來的兵打敗當時最強大的義軍陳勝吳廣,指揮才能可想而知,不是趙高亂政,朝廷支援章邯,也不會有劉項軍勝利的可能,當時鎮守南越趙佗還有50萬大軍沒動,朝廷烏煙瘴氣,人人自危才給劉項機會。如果是扶蘇做秦二世,義軍也沒取勝的機會。歷史沒有重來,也沒有假設,亂臣賊子下場都悽慘。

    另外一種說法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沒人敢起義只是一個錯覺,在那時也是頻繁地出現反抗的活動。張良散盡家財尋求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行動失敗之後,史書記載不過是“二十九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狼沙中,為盜所驚。”這時候類似張良的那些人,只不過是被稱之為“盜”。

    秦始皇立刻在全國境內進行了肅清活動,所以到了第二年就消停了。所以史書記載“三十年,無事。”這個“無事”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秦始皇因為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所導致的。秦二世胡亥直到遍地烽煙了才採取行動,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段時期的反抗活動的特點,一個是以刺殺秦始皇為主;另一個就是規模太小,並且沒有打出反秦的旗號。在到處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背景下,這些人一般都被稱之為“盜”。秦始皇果斷地採取行動,就把這些潛在的危險壓了下去。從此之後類似張良這樣的人,也就開始暗中潛伏等待更好的機會。

    項梁和項羽則是在吳中,暗中招兵買馬等待時機。其他類似項梁這樣的人,基本上也是和項梁等人一種情況。劉邦在沛縣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劉邦肯定不會吃飽了撐的去率先反秦。其他類似劉邦這樣的人,也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況。即便出現了陳勝吳廣這樣的情況,基本上也不會等到陳勝建立“張楚”就被剿滅了。那時史書上也只不過是記載成盜而已。

    所以在秦始皇時期,因為規模太小,同時也沒有打出反秦的旗號,所以都不能被稱作起義!

    為什麼秦始皇活著時很少有人造反?

    出巡

    始皇帝喜歡出巡,也經常帶著浩浩蕩蕩的軍隊走遍遊牧地區,走遍六國後人居住的區域,目的就一個:震懾他們,代表自己是戰無不勝的。

    受人擁戴

    首先,商鞅變法是有利於民的,沒有哪個百姓閒著沒事自討沒趣,大多數的民眾都是因為自身受利而擁護著始皇帝的,商鞅變法也只是觸犯到了貴族利益,而秦始皇的暴政也只是儒家寫出來的罷了。

    史無前例

    那個年代之前都沒有哪個農民起義的,所以沒有前人的經驗,其次大家都把滅六國的秦始皇當做神一樣的存在。

    多種說法並存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時候,正是秦國聲威最鼎盛的時候。當時秦國的軍隊基本上是戰無不勝,擊敗了足以跟秦國一較高下的趙國以後,北方地區基本上就沒有任何對手了。唯一的楚國,是秦國難以逾越的難關。不過當時楚王已經昏聵,再加上秦軍任用王翦為將,帶領60萬大軍橫掃楚國,這才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

    這個時候就算天下有人想要起義,那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各國的正規軍都被消滅了,該出來抵抗的主力,基本上也都被擊敗了,所以說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六國沒有任何實力跟秦國一較高下。

    秦始皇把天下的兵器都沒收了,沒兵器不好造反

    一統天下以後,秦始皇感覺各國人民對他的敵意比較深厚,為了防止他們再次聚集起來造反,所以就把天下所有的兵器都給沒收了。這麼一來這些百姓們手裡沒有武器,自然也就無法造反了。這個辦法雖然妙,可是也不能完全禁止一些武器。比如說家用的菜刀,到底該不該沒收了?

    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洩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史記》

    還有犁地用的犁,耙地用的釘耙等等這些都可以當做武器,具有一定的殺傷力。這些鐵器也可以熔了重新打造兵刃,只是需要時間而已。至少秦始皇時期,對兵器這方面的管理,那是相當嚴格的。而且他把全國各地富有的商人,全部都遷徙到咸陽城居住,讓他們在這裡經商貿易。

    這表面上看來,是為了促進關中地區的繁榮,也是為了幫助商人們發展。實際上情況就要複雜多了,因為商人手裡掌握著龐大的資金,他們的這些錢,完全可以用來作為造反用的儲備金。把他們全都遷徙到咸陽以後,這些商人跟原來國家的人也就斷了聯絡。他們一家老小都在秦國國都的勢力範圍之內,那他們就不可能做出謀反的事情來。沒有兵器,又沒有糧餉,你讓地方上的那些百姓靠什麼去謀反呢?所以說秦始皇統治時期壓根就不可能有人有機會造反。

    秦始皇初創郡縣制,對全國的管理是相當有益處的

    秦始皇之所以是偉大的君主,不僅在於他一統了天下,關鍵還在於他制定出了郡縣制度。這種制度超脫了一般的世襲制度,成為了後世延續兩千多年的管理制度,就算是現在,依舊採用類似這樣的制度。郡縣制的好處,那就是土地全都是朝廷的。當時沒有任何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王國。就算有人封侯,那也只是擁有某一地區的賦稅而已,對於當地的控制權,這個侯爵是沒有的。

    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 上郡。---《史記》

    全國上下,全都由郡縣長官來管理,而郡縣長官的任命,那都是秦始皇說了算的。所以說這麼一來的話,各級地方長官,極有可能就不是本地人。這些人都是秦始皇派遣的,對秦國那都是忠心耿耿。不再是各諸侯國原來的貴族,所以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利益衝突。那就是舊貴族和新任郡縣長官之間的矛盾。

    過去這裡是舊貴族們統治,現在由新任郡縣長官統治,所以說這一點區別是非常大的,由此就會導致這裡的郡縣長官,是不可能支援舊貴族造反的。全國每個地區的郡縣長官,都是剛剛上任,在秦始皇的篩選之下,總歸在初期是沒有那麼腐敗貪婪的,所以他們對地方上的管理,也導致了各地不會出現造反的情況。而且各郡縣的長官,手裡的軍權也只有那麼一小部分,所以就算是他們打算要造反,也是獨木不成林,很難成氣候。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秦軍軍事實力太強大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其實所依靠的,那就是手裡強大的軍事力量。沒有這麼一支力量作為保障,是很難完成這一壯舉的。比如說當時秦始皇為了征服南越國,讓趙佗等人帶著60萬大軍南下,這是一般軍隊敢挑戰的人馬嗎?

    再比如說秦始皇手裡最嫡系的大軍蒙家軍,由大將蒙恬親自帶領正在修築長城。他們不僅可以抵禦匈奴的進攻,也能夠南下平定任何一場內亂。除此之外,還有王賁和王離父子的大軍,那也是秦始皇的精銳人馬。他們過去由王翦帶領,王翦退休以後,這支人馬的戰鬥力也是相當驚人的,人數也在二十萬左右。而且,伴隨秦始皇的老去,其實秦國一批新人也已經逐漸湧現出來。他們也是秦王朝的重要保障力量,比如說後期非常出名的章邯,那就是一流名將。

    這些軍隊全都是有戰鬥力的軍隊,當年六國的主力軍都被消滅了,更別說讓那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毛頭小子們有什麼特別的表現了。有如此強大的軍備力量作為保障,秦始皇大可以高枕無憂。至少他活著的時候,是不可能有人會去造反的,除非想不開。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穩,死了以後就亂了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其實做好了一切防止造反的準備。從經濟上、兵器上、包括防禦上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就是為什麼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不可能有人造反成功的原因。那麼秦始皇死了才三四年時間,為什麼就天下到處都是反賊了呢?首先可以肯定一點,六國雖然被滅了,可是六國的貴族們並沒有被殺光,這幫人隨時都在想著復辟的事情。

    總結

    秦始皇如果真的多活二十年,秦國還會強盛,秦國軍隊還是那個所向無敵的軍隊,但是歷史的輪迴最終還是統一,割據。就算沒有趙高,也有無數個“趙高”,歷史不是單單依靠一兩個人改變。

  • 2 # 白衣友人

    嬴政多活20年,並不會給秦朝帶來多大的利好,只不過是延緩秦朝滅亡的時間而已。原因有三點:

    1、法家的治國思想已不適應大一統的政治環境。商鞅變法在群雄逐鹿的大爭之世使秦國快速崛起,秦國在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指導下具備了統一的絕對實力。建立秦朝後,秦始皇嬴政焚書坑儒,把法家統治思想推到了更高的層面,儒家掃地出門、百家付之一炬,“焚書坑儒”與秦王朝的短命有著必然的內在關聯,一個踐踏文化和文化人的王朝,一個棄仁政如蔽履的王朝,怎麼可能長久?漢朝初期的皇帝都意識到問題的癥結在哪裡,所以提出無為而治的治國策略,直到漢武帝獨尊儒術,明確將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理政的唯一主張。由此可以看出,法家統治思想已經過時,但歷史是殘酷的,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2、嚴苛的刑法、繁重的兵役勞役讓渴望休養生息的百姓苦不堪言,幾乎絕望。嬴政剛愎自負,好大喜功。攜滅六國之餘威長年對匈奴用兵,徵集幾十萬人修建陵墓,國家的財政入不敷出,老百姓身上的負擔越發沉重。大澤鄉起義的陳勝、吳廣,本就是發往漁陽充軍的,由於大雨誤了行程,去是死,不去還是死,索性就反了,幹就完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國山河一片紅啊!如果嬴政把自己的女兒送去匈奴和親,如果再晚10年修墓地,把國家的錢拿出來搞好民生,結果會怎樣呢?

    3、六國殘存勢力蠢蠢欲動。嬴政並沒有對六國遺老趕盡殺絕,反而較為妥善的處置了六國遺老,其中的部分六國殘餘勢力也儲存了下來。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在俟機進行分裂活動,就連陳勝吳廣這樣的“泥腿子”都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煽動性口號。以劉邦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勢力和以項羽為代表的六國復辟勢力,在推翻了秦朝後,走上了政治角逐的戰場。

  • 3 # 風落客前花

    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必然的

    如果給嬴政多活20年,那可能就沒劉邦等人什麼事了。我們來看看嬴政活著的時代是什麼樣的吧?

    很多人都說嬴政是暴君,窮奢極欲之人,可真的是這樣嗎?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不過只是把那些招搖撞騙的術士給安排了,哪有坑儒?說秦始皇修長城和阿房宮害死不少人,第一,修長城是必然的,不修的話,坐等遊牧民族來燒殺搶掠?第二,修長城的死亡人數並無正史記載,孟姜女哭倒長城更是傳說,而且這個傳說是在秦始皇修長城之前發生的事。第三,阿房宮的修建進度一直很慢,到秦始皇逝世時都還沒修建一半。

    嬴政如果能多活20年,那天下就會穩定得多,為什麼呢?因為秦朝實行的是法制,依法治國,這是領先世界的,可以說超越了兩千年的版本理解。依法治國,天子亦然,何況平民。當時嬴政取消了分封制,改立郡縣制,這也是極其有利國家穩定的舉措,如果嬴政能夠多活20年,秦朝再過存在幾百年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甚至可能像周朝那樣久遠。

    秦朝的制度還是相當不錯的,至於說嚴刑酷法,那是漢朝寫前朝新增的筆墨罷了,每個朝代寫前朝都是能抹黑就儘量抹黑。嬴政在世時,六王畢,四海一,領土還在不斷擴大,國家欣欣向榮。不過再好的朝代,時間一長,制度就會僵化,如果沒有新的改革或者措施,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必然的。

  • 4 # 蟻史為諫

    秦始皇再活二十年,秦朝或許不至於二世而完。

    我們先想想秦朝是怎麼滅亡的,有人說是因為秦始皇的暴政,因為我們都學習過“苛政猛於虎”,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瞭解戰國時期各國的歷史就會發現,徵召民工修建陵園是很普遍的事;也有人說是秦依法治國(軍事化管理的體制)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條件,可是我們都知道“漢承秦制”是事實;漢朝統治了中國400多年。

    那麼秦朝是如何滅亡的呢?

    秦始皇在世時,巡遊天下、大修陵墓、修建長城,他還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甚至開始統一思想。

    對於國家的大小事務他總是親力親為,國家哪裡發生了疫情、哪裡有動亂他總是一清二楚;所以秦始皇活著時國家基本沒有大規模動盪,邊疆匈奴也不敢犯事。

    秦始皇死後,秦朝的法律才更加嚴苛;陳勝、吳廣的起義是因為耽誤了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劉邦的起義也是因為無法完成朝廷的任務,他們都害怕被殺,所以才起義反抗。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即使有人造反他也能很早的發現並將其消滅在嫩芽階段。

    可是胡亥只知道在後宮享受,趙高只知道弄權。他們都不重視天下的形勢,只顧著眼前的利益;所以陳勝、吳廣的起義像星星之火一樣迅速的燒遍了整個中華大地。

    各國舊部看到陳勝、吳廣輕易的成功後也開始迅速跟進;一場全國性的造反運動由此開始了。

    陳勝、吳廣在將要消滅秦朝的時候;稅務局長~章邯以昏庸的領導為背景,帶領著囚徒開始反攻力挽狂瀾;他滅陳勝吳廣、殺退項梁的楚軍、圍困趙國。

    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秦朝的軍隊依然勇猛,可想而知如果秦始皇在世,那些所謂的起義又能調皮到哪裡去。

    秦始皇死之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安排秦朝的未來。

    他下了一份詔書,讓公子扶蘇火速趕回咸陽主持秦始皇的葬禮。意思很明顯是要讓扶蘇繼位。

    對於扶蘇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多次為嚴苛的法律提反對意見、焚書坑儒時對抗了秦始皇於是被髮配到了邊疆;同時也因此得到了秦軍精銳的支援。

    扶蘇到邊疆到底是歷練還是發配,各有各的說法;但秦始皇最後的安排似乎說明一切。

    如果秦始皇再活二十年,權利會不會平穩過度呢?扶蘇的政策會不會相對柔和呢?我們相信扶蘇會緩和統治階級與民眾的矛盾,就像後來的劉邦一樣“漢承秦制”卻控制在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範圍。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秦始皇再活二十年那麼秦朝將會成為第一個統一封建制國家也將成為一個強大而長命的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腳踝小腿肌肉痛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