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王張三寫三國

    八王之亂,夠中原人喝好大一壺的了。百姓流離失所,紛紛南遷避禍,來不及逃的,大多數被反覆蹂躪。這些作孽的司馬氏後人喲……

  • 2 # 當代曹植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使北方漢人銳減至四百多萬,幾與少民相當,少數民族在北方紛紛建立政權,殘酷的壓迫漢人,甚至以漢人婦女為軍糧,北方漢人有滅亡之危。

    晉室被迫南渡,在江南苟延殘喘,仍然內鬥不止,無力收復中原,使中原淪陷三百年。

  • 3 # 設計師講歷史

    你好設計師講的歷史回答下你的問題!

    今天的“漢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中人口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民族;但“漢族”並非有著什麼先天優勢,在歷史上也曾面臨著“滅族”的危險,史稱“五胡亂華”。世人多認為造成“五胡十六國”大肆入侵中原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晉的內亂,也就是“八王之亂”;其實所謂的“八王之亂”只是引起“五胡亂華”的導火索而已,最根本的原因還要追溯到三國時代。

    “五胡亂華”之中最主要的勢力當屬“鮮卑”,因居於匈奴(胡)以東,因此又稱之為“東胡”;“鮮卑”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遊牧民族,之後鮮卑被“冒頓單于”打敗,一部分族人退居烏桓山,此後也就稱之為“烏桓”;還有一部分族人退居鮮卑山,此後稱之為“鮮卑”。那麼為什麼“鮮卑”在歷史上名氣貌似不如“匈奴”呢?

    其實很好理解,主要原因是“匈奴”與大漢征戰數百年,世人的注意力多被吸引於此;而此時的“鮮卑”其實也被匈奴打殘,雖尚有實力,但影響力遠遠比不上盛極一時的“匈奴”。最初的匈奴其實一直壓制著大漢王朝,自“劉邦”起就一直對匈奴以和親、拉攏等手段進行名義上的制衡;直到“漢武帝”時期,漢軍大量裝備“鐵器”後才開始真正取得勝利。至此匈奴節節敗退,也逐漸歸附與大漢王朝;而“鮮卑”也難以抵禦大漢王朝的“鐵器”,同樣選擇了歸順“大漢”。

    再到漢末紛爭,烏桓和鮮卑兩部仍依附於北方強豪“袁紹”;後來曹操擊敗“袁紹”,這兩部胡人又歸附於“曹操”。但曹操志在逐鹿中原,為了有效控制,當時採用了分而治之的戰略;說白了就是在“鮮卑”較為強大的部族中再培養出另一股分裂勢力,從而使之內鬥;這樣“胡人”常年處於內鬥之中,幾乎無暇顧及中原,曹操也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對其用兵了。

    但隨著時局的發展,中原內地連年征戰,有“公孫度”趁機進駐遼東;“公孫度”也很聰明,既不反對“曹魏政權”,也不誠心歸順,一直保持著時叛時降的半獨立狀態。仍舊是因為曹操無暇北顧,“公孫度”就這樣一直在遼東發展勢力;經公孫度、公孫淵再到公孫修三代,前後五十餘年的發展,期間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力挫鮮卑等等,“公孫氏”已經將遼東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同時,“公孫氏”也一直將“鮮卑”等各族胡人與中原劃隔開來。

    直到景初元年,“公孫淵”自覺實力雄厚,便開始不尊曹魏管制,自立為“燕王”,成為三國勢力之外的“第四國”。“公孫淵”自立為王對曹魏發起了挑戰,當時的魏明帝“曹叡”急召權臣“司馬懿”回京,並命其征討遼東;當時曹叡問司馬懿需要多長時間平叛,司馬懿的回答是“往百日,還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休息,一年足矣。”與諸葛亮齊名的軍事家“司馬懿”這次也沒有吹牛,率領四萬魏軍浩浩蕩蕩的趕赴數千裡外的遼東。

    司馬懿很清楚遼東歷來不穩,時叛時和,要想徹底解決隱患就必須將“公孫氏”斬草除根;司馬懿先佯裝攻擊“南線”,實則將主力部隊安排在“公孫淵”的老巢“襄平”附近。“公孫淵”不知司馬懿計策,派出大將“卑衍”正面出擊;而司馬懿卻不顧“南線”勝敗,率主力直接襲擊“襄平”。“襄平”乃是公孫淵立足之地,被司馬懿忽然襲擊搞得措手不及,連連戰敗;雖然大將“卑衍”馬上回軍,但“南線”的魏軍和襄平的司馬懿馬上前後夾擊,又大敗了“卑衍”的救援部隊。

    公孫淵和其子公孫修最終選擇突圍,結果卻仍被魏軍斬殺於梁水。其實這些都不算是最主要的,關鍵在於司馬懿進城後開始了大肆屠戮,不僅將“公孫淵”時期分封的各級官員盡皆斬殺,還將當地十五歲以上的男丁,約七千多人盡皆屠戮,並將屍體堆成一座山,美其名曰“京觀”;其作用當然是為了震懾遼東各部,以此來顯示“曹魏政權”的手段強硬。

    不僅如此,司馬懿圓滿完成任務後還強行將遼東數萬人遷入中原。當時遼東地處邊塞,本就地廣人稀,司馬懿殺了許多人,又遷走了許多人,這就直接導致了遼東地區幾乎變成了“無人區”。最要命的是,在“公孫氏”控制時期的遼東,本地人多大都是漢人,司馬懿或殺或遷的人也基本都是漢人;漢人在遼東沒有了影響力,其結果就是“鮮卑”、“匈奴”等胡人一擁而入,從此佔據了遼東,並以此作為進取中原的根據地。

    司馬懿進攻遼東時,還有一支鮮卑軍隊,首領叫“莫護跋”;此人在剿滅公孫淵中立有軍功,被封為“率義王”,後來還建立了國家。這裡要強調一個細節,“莫護跋”很喜歡一種叫“步搖冠”的漢人帽子,鮮卑語言中稱“步搖”為“慕容”;“莫護跋”的後人就以“慕容”為姓,這就是“五胡亂華”時期的主要力量:前燕、後燕、西燕、南燕“慕容氏”的來源。

    隨著中原“曹魏政權”被司馬懿三代篡奪,後建立了“晉”王朝;但沒有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強悍人物,“晉”的實力日益衰落,北方遼東各族胡人開始蠢蠢欲動,同時開始試探性的侵略中原地區,當然最直接的受害者仍舊是被大肆屠戮的“漢人”。此時的“西晉”本就沒有能力抗擊胡人,誰知道緊跟著又發生了內訌,也就是“八王之亂”;西晉的內亂很快引起了遼東“胡人”的注意,至此開始大規模進駐中原。

    但由於湧入中原的部族太多,又稱“五胡十六國”,這麼多的部族,一族的力量不足以控制整個中原地區;這就導致了各族“胡人”一面互相爭地盤,一面開始大肆屠殺漢人。究其根本原因,仍是司馬懿屠滅襄平,雖然看似消滅了曹魏的一個隱患,但同時也消滅了抵禦“胡人”的力量。再到“西晉”初期,各族胡人已經完全控制了遼東地區,這就為“五胡亂華”修築了最初的溫床。這些都是由於司馬懿當時的政策所決定的!

  • 4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說到司馬,熟悉歷史的人肯定會頭一個想到五胡亂華這個時期,而這個時期就是為了評判司馬家族而產生的時期,甚至嚴重到調動守衛邊疆的軍隊,等到了傻皇帝司馬衷繼位得搜後,八王之亂又開始了,使中原地區再一次的陷入了混亂,然而,又因為邊疆無人看守,導致許多異形種族開始侵略,戰火連天,百姓們哀聲嘆哭,導致各方勢力平分中原,而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司馬家族,無論後人對他怎樣洗白,他的罪名都是嚴重到令人斬殺的地步!

    然而,人們只注意到了這個點子上,但其實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司馬家族是炎黃子孫的後代,為什麼要閒的搞出這樣慘重的事情呢?這件事情還是要從漢朝末年時候說起。

    在東漢的時候,天下十分的混亂,當時除了孫曹劉這三個大姓掌管著中原地區以外,還一直存在著一個獨立的家族,就是公孫家族,很多人對於這個公孫家族都是非常的不瞭解,他們在漢朝入封。不僅如此還在這裡駐守,本來這裡屬於的就是中原地區。

    但是由於這裡實在是太偏遠了,所以根本就沒人注意到這個地方,加上中原連年混亂,所以就導致了他們更加的自由,不過雖然說是他們白白得了這塊土地,但是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人物,就是抵禦其他民族的入侵,可以說算得上是中原的一個安全屏障了,對於中原還是有很大的好處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他們雖然是獨立的,但是其實名義上卻歸屬於漢室,後漢室滅亡,有投奔到曹魏哪裡,直到公孫淵篡位,自立為燕王的事後,才瞭解這個事情。而當時曹魏才不會承認呢,於是就命令司馬家族為主帥,去平定這一戰亂,這也就導致了公孫這個家族的潰敗,直到逃亡的時候還被司馬家族給殺了。

    但是,這些都不是大事,本來就是來評定戰亂的嘛,但是他做了一件不屬於自己任務的事情,對於這件事情很多書上都有著記載,就是把當地的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都給啥了,所有姓公孫的也給殺了,一共差不多殺了有一萬多人。

    而剩下的人,被他以假惺惺的名義帶到了關內,而這裡,因為外姓種族的入侵,無人抵擋很快就發展成了一個小國並逐漸壯大,一直附在中原像一顆毒瘤一樣,乃至到隋朝,隋皇是一個忍不下任何東西的皇帝,但也沒有除掉這個小國。”而因為司馬的這一個決定後來給中華給華夏帶來了很多的麻煩,甚至造成了很大的混亂。這也是後來的五胡亂華。

  • 5 # 奇卡奇卡

    說到司馬懿的後代,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造成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司馬倫。

    按照正史記載,司馬倫是司馬懿第九子,同時也是他最小的兒子,為柏夫人所生。司馬倫小時候的性格、才能如何,歷史上並無記載,想來資質一般。

    在侄兒、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晉後,司馬倫被封為琅琊郡王,因讓散騎將劉緝收買工所的人圖謀盜竊御裘遭彈劾,但被武帝下詔赦免。司馬倫雖然獲釋,但因此一事備受王公大臣鄙夷。咸寧三年(277年),武帝下詔命凡在朝無官職的諸侯王需要返回封國,司馬倫也在其列。司馬倫歸國後,又被朝廷委任為東中郎將、宣威將軍。

    咸寧年間(275-279年),司馬倫改封趙王,並被升為平北將軍、都督鄴城守事,後又進升為安北將軍。元康元年(291年),司馬倫再度升遷,官拜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奉命鎮守關中。在鎮守期間,司馬倫由於不精通政事,導致民怨四起,外族頻生叛亂,不得已被召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司馬倫雖然官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但卻沒有實權。

    司馬倫不甘心就此被閒置,於是拼命地巴結專制朝政的皇后賈南風及其母郭槐,極盡諂媚奉承之能事,以故漸得賈皇后信任。由於孫晉惠帝白痴無能,司馬倫漸生篡奪之心,要想篡位,首先要取代賈南風的位置。

    但在解決賈南風之前,司馬倫還需要剷除另一個對手,此人便是皇太子司馬遹。晉惠帝雖然是個白痴,但謝才人為其所生的司馬遹自幼聰慧,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被朝臣視為帝國未來的希望。然而司馬遹並非賈南風所生,所以他越優異,越容易引起賈后的嫉恨。司馬倫洞悉內情,便主動為賈后獻策,潛人誣告司馬遹謀反,因此誅殺了司馬遹,太子遇害後,天下憤恨不已,輿論對賈后極為不利。

    司馬倫見時機已到,便聯合異母兄司馬彤(司馬懿第八子)、齊王司馬冏(司馬倫侄孫)發動政變,廢殺賈后,並挾惠帝以號令天下,時當永康元年(300年)。政變成功後,司馬倫又自任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趙王如故,一如當年乃父司馬懿奪權後輔魏故事,並在朝廷內外進行大清洗,大肆捕殺、迫害對手。

    司馬倫才學平庸,雖然篡權成功,但根本沒有執政的能力,大事小情全靠心腹孫秀為他處理。然而孫秀只是個狡黠愛耍小聰明、貪求榮利的小人,他所提拔重用之人也全是邪佞之徒,只知道追逐榮祿名利,卻毫無深謀遠慮。國家大權交在這樣一幫人手中,未來如何發展可想而知。次年(301年),司馬倫自認為篡位時機成熟,便將侄孫惠帝趕下臺,自立為帝。惠帝雖然被廢,卻被叔祖父尊為太上皇,實在是史上一則大笑話。

    司馬倫雖然稱帝,但其根本沒有大志向,每天沉迷於酒色,朝中大事全部委託給孫秀等一干奸佞之臣。司馬倫為拉攏朝廷內外官員,大肆封官授爵,就連追隨過他的奴僕、士卒、雜役也都獲得爵位,以至於官帽上的飾物貂尾不足,便用狗尾代替,這便是成語“狗尾續貂”的典故來源。此時,正人君子恥於接受司馬倫的賞賜,而天下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終。

    果不其然,就在司馬倫稱帝后四個月,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便利用天下的怨恨失望之心,紛紛舉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屢戰屢敗,無奈將皇位還給晉惠帝,並帶著家人到金墉城避難。此時,當初跟他一起作逆的八哥司馬彤突然“反目”,上書強烈要求誅殺司馬倫,並得到朝廷的首肯。司馬倫被賜以金屑苦酒自殺,臨死前用手巾遮臉,連聲說:“孫秀誤我!孫秀誤我!”

    司馬倫雖然死了,但他對朝廷和國家造成的影響巨大,之後十餘年間,諸王為爭奪權位,互相間展開殊死混戰,導致天下大亂、流民遍野。此時,邊疆內外的胡人紛紛起兵作亂,處處割據稱雄,把長江以北的中國禍害得極深。就在司馬倫伏法後10年,匈奴兵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並盡發晉朝皇陵。6年後,匈奴兵再陷長安,俘獲晉愍帝,西晉就此滅亡。

  • 6 # DraGon

    首先晉朝開創者司馬㦤就是篡奪曹魏的江山,如果您後人能有一番作為了也就能掩蓋自己曾經不光彩的一面,司馬炎在爭奪太子之位和統一天下之前還可以,可是在統一天下了之後就整天無所事事,閒的沒事就是逛後宮,他的後宮有嬪妃一萬多人,他每天都不知道去那個妃子過夜,最後縱慾過度而死,活該死怎麼早,西晉是個讓人討厭的朝代,西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對東晉的歷史太瞭解,我就來簡單說下西晉,西晉給中國帶來的是歷史上少有的屈辱和災難,漢族差點就因他滅絕了

  • 7 # 夏雨風

    西晉是中國正統王朝最昏庸的王朝,立國之後接連出了一個白痴皇帝司馬衷和淫惡皇后賈南風,把朝政弄得烏煙瘴氣。司馬王族更是作惡多端丶爭權奪利,八司馬之亂引發五胡亂華。北方邊民紛紛殺向中原。劉裕以後漢為幟,首先自立為帝。這段亂世後世以魏晉南北朝為命名。

    劉裕雖是少數族裔,也以光復漢業為名,討伐魏晉(曹操丶司馬懿之流纂漢國),北朝長期被五胡佔據,華夏分裂三百年。北邊漢人幾遭塗盡,幸虧有漢人血統的冉閔,在漢人外祖母影響下為保衛漢人發了"殺胡令“(誅殺一切侵犯華夏文化的胡司令),才讓北方漢文化恢復原氣。華夏民族逃過最危險的一劫。

    正是冉閔和周世宗丶隋唐歷代努力奮鬥,隋唐又讓華夏民族重新登上世界歷史的峰巔。

    司馬王朝王侯將相敗壞朝綱,引發禍亂,教訓慘重。少數族人劉裕丶冉閔丶柴榮丶楊堅丶李世民等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歷史貢獻。中華民族的大融合丶大團結丶大家庭的精神,永放光芒!

  • 8 # wlef013631

    司馬懿及後人是依靠士族門閥的治國理念,繼承袁紹衣缽,王朝更替,沒有大量吸納寒門志士,統治集團新鮮血液不足。而曹魏開始還依靠底層寒門有識之士。相比較,曹魏開局蒸蒸日上,而西晉迅速衰落。

  • 9 # 冷藏車灑水車隨車吊

    首先八王之亂導致國家軍隊精銳盡失,將國家陷入破產邊緣,直接引起五胡亂華。東晉偏安一隅,使北方大片土地盡落五胡之手長達三百年。連年征戰導致人口驟減,到隋朝建立時漢人僅剩下不到一千萬。司馬懿家族絕對算得上是漢人的罪人。

  • 10 # 乾翰山莊老李66089

    司馬炎,西晉主。算統一,沒守處。謝玄石,建北魏。有東晉,實無名。五代亂,十六國,人民苦,多皇帝。燎煙燧,漢人累。

  • 11 # 刀筆傳神

    中國漢民族有幾個黑暗的時代,第一個就是司馬懿家族建立的西晉帶來的“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它給漢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使中原的漢人差點亡種滅族。讓我們詳細瞭解一下這段黑暗的歷史!

    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終於篡魏改晉,史稱西晉。剛過了幾十年的安生日子,司馬炎屍骨未寒,司馬家的敗家子們就開始了爭權奪利,好像這天下不是他們司馬家的,深恐國家滅亡的晚,一個賽一個的糟踐。這就是有名的“八王之亂”。這次內亂使得司馬家幾代積蓄的力量消耗殆盡,為遊牧民族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東漢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再加上司馬家的白痴們把西晉搞成了繡花枕頭,只剩了空殼了,本來受到壓迫的胡人、異族趁機作亂,推翻西晉王朝。從此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正是這些胡人建立的政權開啟了漢民族黑暗的時代。史稱“五胡亂華”。

    據《資治通鑑·晉紀七》載:“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晉書·列傳第二十九》載:“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王彌弟璋焚其餘眾,並食之”。對於這些異族而言,屠城、吃人屢見不鮮。史載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其中羯族更是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

    西晉司馬炎時期全國有人口近2000萬人,“五胡亂華”後僅剩不到400萬人。真是“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史稱“中原陸沉”、“神州陸沉”。這就是司馬懿的後代給漢民族帶來的災難!

  • 12 # 寧靜致遠PAN

    中華五千年來一直傳承的是華夏文明,就是漢族的文明,可是在司馬懿篡權奪來的西晉滅亡時卻遭遇到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恥辱,中原漢人幾乎被屠戮殆盡,華夏文明幾乎斷層,這就是讓今天人提到都毛骨悚然的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期間,漢族人被胡人稱為兩角羊,視漢人為一種食物。五胡亂華三百多年,是中國唯一一個動亂時代最長的亂世,五六個少數民族軍閥在中原大地輪流唱戲,看見漢人就殺,整個中華大地漢人被屠殺了四分之三以上,屍橫遍野,放眼望去”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可謂極其悽慘,整個漢族人民到了滅種的地步。中華大地一片人間慘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形式主義?實現生活中形式主義的表現有些?